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气象服务"微信公众号关注人群的分析,找到该公众号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版计划。本次对"内蒙古气象服务"微信公众账号的改版,希望可以借助新媒体,使气象服务信息在更大范围、更多层面公开与传播。解决现有服务信息发布业务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信息发布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2.
微信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微信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进行讨论,从微信适合气象服务的特点,如服务内容丰富、功能选择更多、无收信压力、一对一的互动、跨平台沟通无障碍、无资费困扰更加免费、盈利模式的扩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再根据不同的微信平台进行区别,推荐简单气象信息服务可选择公众平台订阅号,更加完善且内容丰富的的气象业务服务则可选择公众平台的服务号;通过"扫一扫"二维码、提高服务质量绑定忠实用户、与朋友圈微博进行互动等方式对气象微信进行推广使用,使微信的群发与后台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使气象服务提供者更便予与公众交流,更好地向公众推广。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兴起,愈来愈多的人习惯于将微博、微信作为其获取信息的首要来源,各类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应运而生。对于气象部门来说,微博、微信公众号正以其高效性、快捷性、互动性等优势,发展成为公众气象服务的重要平台。霾天气是近几年来公众关注度最高的天气现象之一,在霾天气的公众气象服务中,各级气象部门的官方微博、微信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央气象台利用新媒体载体进行霾天气公众气象服务的特点,并针对微博、微信在公众气象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进行探讨。分析得出:(1)"中央气象台"微博账号霾天气微博中,霾预报及实况相关的原创短微博(140字内)受公众关注度最高;(2)"中央气象台"微信公众号中,霾天气微信关注度较台风类微信明显偏低,与其他类天气基本持平;(3)"中央气象台"微博与网友互动能力上较为薄弱,需加强后台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微信用户的迅猛增长催生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招聘宣传新模式,阐述了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招聘宣传的优势,对相关气象类微信公众号的招聘宣传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气象人才"微信公众号的招聘宣传工作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及用户行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移动互联、大数据的视角出发,以气象微信公众号为例,分析对比微博、微信两种新媒体的特点,基于新媒体平台对用户行为、习惯以及气象服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等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结合对贵州省微信用户群体使用需求社会调查分析结果,对气象服务的发展提出建议,力求为气象服务方式的变革创新提供更为深入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天气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使气象灾害预警、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能够快速推送到用户手中,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气象信息服务。利用微信高效快捷的发布气象信息是文章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推出的"内蒙古气象服务"微信公众平台。主要从"内蒙古气象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的产生背景、服务内容、功能设计以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借此能使更多人了解此服务、使用此服务。  相似文献   

8.
崔洁  胡云丽  刘敏 《浙江气象》2019,(1):31-34,42
利用杭州气象微信公众号2017年1月到2018年8月运行数据,分析微信公众关注人数和文章阅读人数之间的关系、新增关注人数和文章转发量之间的关系、文章的关键词和点击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固定气象信息栏目的关注程度及变化。通过分析,对杭州气象公众号未来的改版设置、文章创作关注点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气象微信是方兴未艾的气象服务新方式,如何提高点击阅读率,微信标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两年多来编辑"青海微气象"的实战经验,在深入了解微信传播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大量实例分析,概括、总结了气象微信标题的一些常用技巧,如设置悬念、蹭热点、妙用对比、符号、数字等。以此探索增加气象微信吸引力,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公众气象服务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邓闯  李建  刘敏  陈锦慧 《气象科技》2019,47(2):361-366
利用微信小程序技术开发"智慧气象"公众版,研究基于小程序的图形绘制技术,实现气象数据可视化。同时将气象与新闻、视频和图片等相融合,开发多个符合公众需求的功能页面。"智慧气象"公众版在浙江省气象服务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微信小程序在公众气象服务上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江  俞宙  肖然 《广东气象》2014,(3):71-73
作为移动互联网气象服务的新渠道,全国气象部门陆续开通了提供气象服务的微信公众号。但微信公众号通用的菜单式服务存在排版生硬,功能分散等不足,大多数微信公众号粉丝增长缓慢。本文阐述了通用微信公众号技术存在的不足,并以广东天气微信微门户(缤纷微天气)项目建设为例,介绍了HTML5关键技术以及如何通过HTML5技术,把微信公众号打造成类似手机客户端的效果,为用户提供更精、更细、更受欢迎的气象服务。全新推出缤纷微天气后的统计数据显示,明显提高了粉丝的新增率、留存率和活跃度,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统计"顺德天气"运营数据和阅读量,分析了"顺德天气"微信公众号现状和概况,着重对微信图文推送消息的关注回复、封面、标题、内容、推送时间、编辑技巧、提高阅读量技巧以及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对今后气象微信图文推送消息服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切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服务,满足公众对出行和天气信息获取的需求,设计开发了禅城气象交通微信公众号。该微信公众号包括天气查询、交通查询和应急咨询3大版块,采用数据同步、在线地图开发和微信对接等相关技术,实现了气象、交通、水务等数据的在线接入和信息整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信的普及和公众号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现代气象服务工作有了一种新的方式开展开来,本文通过一次微信公众号的设计开发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气象微信公众号的设计思路,通过后台开发和第三方应用集成的方式总结出一种开发流程。  相似文献   

15.
在缺乏用户直接意见反馈的情况下,由公众号文章所触发的用户行为数据是公众平台传播途径分析最客观的信息来源,是评估公众号影响力的主要依据。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不仅限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传播信息的媒介,在气象服务需求日渐加大的今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可以更加便捷现代人获取各种气象信息。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不仅可以存储大量的用户,而且传播信息的速度也非常之快,其入门槛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16.
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对"佛山天气"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后台的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气象信息的实时查询。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贵州省市州级气象部门开设的微信订阅号为主要调研对象,以微信传播指数WCI(清博指数)为主要研究指标,使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影响微信公众号传播指数的关键因素,与当地人均GDP、移动电话用户数等统计数据相结合,进行相关性检验。从而得出结论,WCI的高低与国民生产总值不存在相关性,WCI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当地移动电话用户基数、最大点赞数、最大阅读数、头条文章阅读数等4个因素。并对气象新媒体服务的发展提出建议,力求为气象服务方式的变革创新提供更为深入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以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深圳天气新浪官方微博、深圳天气微信服务号、深圳天气手机客户端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1月期间台风、暴雨、冷空气3种不同类型的天气过程进行对比,结合各服务产品的用户数量变化和公众关注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客户端的点击数和下载数具有明显的年变化特征。在重大天气过程频繁期对客户端的需求量较大,且不同天气过程用户使用习惯不同。微信的图文阅读量及净增关注人数在6、8月达到极大值。公众号发布台风消息、降雨消息较多,台风得到公众关注最大;其次是冷空气和降雨,并具有一定提前量。微博渠道互动性强,在重大天气过程中可通过直播的形式丰富过程气象服务。直播过程中评转数可出现多个峰值,在过程影响最大时间段,如台风登陆时期,直播关注人数最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与移动技术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气象信息服务渠道也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形式拓展到微信公众号、APP软件等各类网络平台,扩大了气象服务的受众面,增强了气象服务的新颖性。本文对气象网络推送平台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提出了气象服务在新型网络推送平台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服务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气象部门运营的天气类app和气象微信公众号传播信息紧扣天气气候,但一些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表达可读性不强。面对需求和竞争,建议天气类app和气象微信公众号在遵照移动互联网碎片化的传播特征,及时准确提供核心天气信息前提下,开发天气与其他行业的服务产品,创造“天气+”的服务价值,并将这些个性化信息精准送到用户;同时要提升信息的编排技巧,将专业的气象信息通俗化表达;而在日常运作中,要巧借台风、降温等重大天气过程进行市场化运作,才能聚合更多用户,实现气象信息的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