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移动新媒体用户规模和气象信息传播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天气类App和气象微信公众号受众规模变化与气象信息传播方式之间的关联和存在的问题,在切合移动新媒体传播特征基础上,在及时、准确、简洁传播天气预报核心信息的前提下,对气象信息与其它行业信息进行融合研究和开发,形成特色和个性,聚合某一类需求的人群,形成社群,才能增加用户规模,实现传播平台信息差异化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天气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使气象灾害预警、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能够快速推送到用户手中,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气象信息服务。利用微信高效快捷的发布气象信息是文章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缺乏用户直接意见反馈的情况下,由公众号文章所触发的用户行为数据是公众平台传播途径分析最客观的信息来源,是评估公众号影响力的主要依据。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不仅限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传播信息的媒介,在气象服务需求日渐加大的今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可以更加便捷现代人获取各种气象信息。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不仅可以存储大量的用户,而且传播信息的速度也非常之快,其入门槛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电视、广播、报刊、电话、电子显示屏等传统媒体及微信、微博、气象网站、手机app等新媒体在气象信息传播服务中的发展变化。分析发现,近十年传统气象信息传播方式所占份额出现下降趋势,而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媒体发展迅速,社会力量开始参与气象信息传播服务。新时期,气象信息服务呈现新特征,气象信息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提供主体更加多元,气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气象信息传播方式更新迭代,反映出7大趋势:发布主体与传播主体渐相分离;气象信息附加值将被深度挖掘;创新力量加入气象服务市场,民营气象公司发展势头强劲;气象事业单位重在提供基础性、公益性气象数据服务以及平台服务和技术支撑,其核心任务是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精细化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立根之本;气象信息服务多技术融合发展及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气象服务解决的将不仅仅是气象信息传播的问题,更是解决如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发挥气象信息更大社会价值的问题。新技术的发展使气象与其他行业融合成为可能,借助国家"互联网+"战略,气象服务市场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林江  俞宙  肖然 《广东气象》2014,(3):71-73
作为移动互联网气象服务的新渠道,全国气象部门陆续开通了提供气象服务的微信公众号。但微信公众号通用的菜单式服务存在排版生硬,功能分散等不足,大多数微信公众号粉丝增长缓慢。本文阐述了通用微信公众号技术存在的不足,并以广东天气微信微门户(缤纷微天气)项目建设为例,介绍了HTML5关键技术以及如何通过HTML5技术,把微信公众号打造成类似手机客户端的效果,为用户提供更精、更细、更受欢迎的气象服务。全新推出缤纷微天气后的统计数据显示,明显提高了粉丝的新增率、留存率和活跃度,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兴起,愈来愈多的人习惯于将微博、微信作为其获取信息的首要来源,各类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应运而生。对于气象部门来说,微博、微信公众号正以其高效性、快捷性、互动性等优势,发展成为公众气象服务的重要平台。霾天气是近几年来公众关注度最高的天气现象之一,在霾天气的公众气象服务中,各级气象部门的官方微博、微信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央气象台利用新媒体载体进行霾天气公众气象服务的特点,并针对微博、微信在公众气象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进行探讨。分析得出:(1)"中央气象台"微博账号霾天气微博中,霾预报及实况相关的原创短微博(140字内)受公众关注度最高;(2)"中央气象台"微信公众号中,霾天气微信关注度较台风类微信明显偏低,与其他类天气基本持平;(3)"中央气象台"微博与网友互动能力上较为薄弱,需加强后台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服务,满足公众对出行和天气信息获取的需求,设计开发了禅城气象交通微信公众号。该微信公众号包括天气查询、交通查询和应急咨询3大版块,采用数据同步、在线地图开发和微信对接等相关技术,实现了气象、交通、水务等数据的在线接入和信息整合。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目前气象服务的现状,发现气象服务业务对天气短信依赖度太高,受到商业化气象服务冲击非常大;在目前市场化的气象服务中,天气app面临用户量大但是盈利小的困境,原因在于天气信息本身不具备社交性。因此,气象服务要开辟新的服务模式,最大的方向在于通过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最大规模地积攒用户;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调动用户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气象服务"微信公众号关注人群的分析,找到该公众号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版计划。本次对"内蒙古气象服务"微信公众账号的改版,希望可以借助新媒体,使气象服务信息在更大范围、更多层面公开与传播。解决现有服务信息发布业务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信息发布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及用户行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移动互联、大数据的视角出发,以气象微信公众号为例,分析对比微博、微信两种新媒体的特点,基于新媒体平台对用户行为、习惯以及气象服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等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结合对贵州省微信用户群体使用需求社会调查分析结果,对气象服务的发展提出建议,力求为气象服务方式的变革创新提供更为深入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微信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微信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进行讨论,从微信适合气象服务的特点,如服务内容丰富、功能选择更多、无收信压力、一对一的互动、跨平台沟通无障碍、无资费困扰更加免费、盈利模式的扩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再根据不同的微信平台进行区别,推荐简单气象信息服务可选择公众平台订阅号,更加完善且内容丰富的的气象业务服务则可选择公众平台的服务号;通过"扫一扫"二维码、提高服务质量绑定忠实用户、与朋友圈微博进行互动等方式对气象微信进行推广使用,使微信的群发与后台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使气象服务提供者更便予与公众交流,更好地向公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微信用户的迅猛增长催生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招聘宣传新模式,阐述了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招聘宣传的优势,对相关气象类微信公众号的招聘宣传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气象人才"微信公众号的招聘宣传工作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的3个方面:传播力、服务力和互动力出发对广州天气微博运维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广州天气采用主动推送与人工采编相结合的方式运维。实用性及时效性强的信息采用自动发布的方式,充分发挥预警类信息的防灾减灾作用;科普类及天气预报类信息采用人工采编的方式,恰当运用网络语言,做公众喜爱的气象服务产品。(2)实用性强的信息固定时间发布培养公众定时获取气象信息的使用习惯;而具备一定趣味性的信息如科普类信息,抓住用户的碎片化阅读时间发布,在天气转折用户关注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实况追踪、实况播报。(3)互动力的提升包括官博与粉丝的互动及小编帐号的互动,联合政府部门扩大气象官博的影响力,官博及认证小编对粉丝的互动可以及时满足粉丝的个性化需求,特别小编账号让互动变得灵活及主动,粉丝也非常愿意回应。  相似文献   

14.
谢坤  陈申鹏 《广东气象》2015,37(1):59-61
根据"深圳天气"官方微博和微信的维护经验,结合2014年2次暴雨和1次台风服务,分析这两种新媒体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并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就如何在重大灾害天气过程和日常天气下维护微博和微信提出建议。认为微博适合于日常随时分享气象科普,在灾害天气时可以高频率地发布信息;微信适合在重大天气前推送消息,准确及时、送达率高,提醒关注粉丝提前做好防御。微信在未来气象服务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其推送信息的转发分享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微信自动回复功能可以与实况、预警相结合,方便用户获取定点预报或其他预报产品,比微博预报员互动回复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
对“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特征进行比对,探究各个平台之间的内在联系、运营特征与优势互补。通过分析“广东天气”头条号短视频运营服务效果,将气象核心资源产品与各短视频平台特点相结合,提供气象类短视频产品的取材建议并探讨相应的分发策略:高影响天气过程相关的预报、预警、实况、科普短视频产品关注度高,建议发布于“抖音”和微信视频号;气象题材的深度解读类短视频内容具有一定垂直深度,建议发布于头条号(西瓜视频)和B站;各类美景和灾害天气实景短视频易引起用户共鸣,建议发布于“抖音”、快手和微信视频号;常规天气预报短视频建议发布于头条号及微信视频号。  相似文献   

16.
以深圳2022年5月10—14日强降雨过程为例,通过总结分析强降雨过程中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情况及效益,研究“31631”递进式公众气象服务策略。结果表明:一是要通过多渠道发布信息做到让市民“收得到”;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期间,“深圳天气”融媒体矩阵依托多类自有渠道开展气象服务科普宣传,并积极拓宽辐射范围,联动政府媒体及社会媒体等共同对公众发布天气信息,政务“和声团”同步转发、社会媒体“整点播报”、公众预警短信及行业靶向发布,实现更大社会覆盖率和更高传达效率的气象信息发布。二是开展递进式公众气象服务让市民“看得懂”“用得上”;在融媒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需紧跟“31631”决策服务节奏围绕“灾前、临灾、灾中、灾后”不同阶段开展公众气象服务宣传;同时在预警信号生效期间恰当地加密服务频次,让公众气象服务信息成为暴雨预警信号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一体化微信气象为农服务平台基于微信公众服务号"江西微农"进行二次开发,集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天气服务,病虫情报、农事指南、农业政策、农技推广等农业服务以及灾情互动、农情反馈、提问咨询等互动交流功能为一体,为用户提供了功能齐全、信息丰富、专业权威的气象、农业一体化综合服务。服务平台开发包括了"江西微农"后台管理系统,可以为省、市、县各部门管理员进行用户管理、消息推送、产品维护以及与用户交流提供方便易用的管理工具,显著减少业务维护工作量,实现省、市、县一体化管理,保障各项服务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气象服务的终端,归根结底是信息的传播,如何传播?传播给谁?具体传播什么?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针对目前天气预报内容单一、受众广泛、传播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尝试利用传播学中的"分众传播"理论基础将受众按照地域、年龄、性别、喜好、职业等类别进行分类,针对特定的客户群体做特定的气象信息传播、提供差异化的气象服务。该文以实践4 a之久的微信公众号"噜妈天气育儿"为例,探索上述创新产品的可行性;利用四川省地方标准中穿衣指数的基础公式计算出相关数据,为成都地区家有0~12岁婴幼儿童群体的家庭进行"可视化"气象服务,运用传播学中"把关人"和"意见领袖"两大理论,实现气象服务的差异化,从而深入挖掘出此类特定人群与气象影响因子关联性最高的需求,提升此类创新气象服务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对"佛山天气"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后台的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气象信息的实时查询。  相似文献   

20.
为了拓展县级气象部门服务公众渠道,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和时效,利用C#、Web services、GIS等技术,在微信上开发与设计县级气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以“寻甸气象”的开发与设计为例,阐述了该平台的系统结构和功能;使用图片服务器分离技术、缓存技术、库表散列技术可确保用户便捷、快速访问该平台,及时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该平台解决了县级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大力提升了县级气象部门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