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肉桂黄连穴位贴敷联合TDP照射在治疗骨科患者腹胀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科腹胀便秘患者9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肉桂黄连穴位贴敷联合TDP照射护理。干预结束后,对2组患者效果满意率,首次排气、排便及腹胀缓解时间以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PAC-QO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满意率观察组为95.92%(47/49),对照组为83.6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次排气、排便及腹胀缓解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L-QOL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肉桂黄连穴位贴敷联合TDP照射治疗骨科患者腹胀便秘效果颇佳,且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贴敷对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吴茱萸贴敷,取穴神阙、中脘、足三里和内关。观察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腹胀程度。结果:观察组因皮肤出现瘙痒退出治疗4例,共纳入56例患者。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重度腹胀5例,对照组出现重度腹胀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能够加快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的腹胀情况,且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加穴位贴敷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的临床疗效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4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耳穴贴压及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5%,对照组为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加穴位贴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在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便秘等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单纯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椒艾丸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 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椒艾丸药膏贴敷神阙、中脘穴治疗。比较2组患儿腹泻改善时间、每天腹泻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19/20),对照组为85.0%(1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腹泻改善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治疗后第4天每天腹泻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医常规联合加味椒艾丸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可加快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匹维溴铵片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腹痛、腹胀、腹泻积分,评定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34/36),对照组为72.22%(2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痛、腹胀、腹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曲马多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行腰椎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观察组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曲马多治疗,对照组采用臀大肌注射曲马多治疗,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2、6、12、24、28 h 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0.00%(4/40),对照组为25.00%(10/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曲马多在治疗腰椎术后疼痛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并可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80.00%(28/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8.58%(3/35),高于对照组的5.72%(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肺炎患儿,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穴位贴敷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各项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血通便颗粒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血亏虚型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气血亏虚型老年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生血通便颗粒口服联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对2组治疗前后便秘情况(包括粪便性状、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及中医证候进行评分,评定综合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29/32),高于对照组的78.12%(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排便无力、面色少华、乏力懒言、头晕心悸、食欲不振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通便颗粒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血亏虚型老年性便秘可明显改善便秘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温胃止呕方穴位贴敷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确诊为宫颈癌并行同步放化疗的住院患者70 例,按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在同步放化疗时接受常规预防恶心呕吐方案(盐酸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胃止呕方穴位贴敷。观察比较治疗第1天和治疗最后1天2组恶心、呕吐防治效果及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脱落1 例,对照组脱落2 例。同步治疗第1天,2组恶心、呕吐的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最后1天恶心、呕吐的控制率治疗组分别为67.65%(23/34)、61.76%(21/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39%(13/33)、33.33%(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骨髓抑制、腹泻、便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肝肾功能损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局部过敏、皮肤刺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胃止呕方穴位贴敷能有效减轻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同步放化疗毒副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风寒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 例风寒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 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14d。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55%(56/58),对照组为81.03%(47/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咳嗽、咽痒积分及WBC、CR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咳嗽、咽痒、发热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风寒咳嗽,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WBC、CRP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蜡疗联合中药脐敷干预腰椎开放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腰椎开放手术后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的7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观察组剔除4 例,对照组剔除2例。对照组(33例)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蜡疗联合大承气汤脐敷干预。2组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综合疗效,胃肠道症状定量表(GSPS)评分,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含量,心率变异性指标[极低颤动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4h 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NN50除以总的NN间期个数(PNN50)]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77%(30/31),对照组为78.79%(2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GSP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血浆胃泌素水平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肛门恢复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或P<0.01);干预后2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观察组HF、RMSSD、PNN50,对照组HF、PNN50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干预后观察组HF、RMSSD、PNN50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期间观察组有2 例皮肤药物过敏,1 例腹泻。结论:蜡疗联合中药脐敷干预腰椎开放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抑制肠道炎性渗出,减轻肠道水肿,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外洗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狭窄性腱鞘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3%,对照组为90.9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54.17%,对照组为43.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外洗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治愈率高于局部封闭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贴敷消炎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贴敷消炎散的疗法相较于单一的电针疗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OA患者120例分为3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1组予子午流注择时普通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3组患者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表(WOMAC)评分及膝关节功能影响指数(Lequesne MG)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2组为92.5%(37/40),观察1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77.5%(31/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VAS评分、Lequesne MG评分、WOMAC评分均优于观察1组、对照组(P<0.05);3组VAS评分、Lequesne MG评分、WOMAC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子午流注穴位贴敷可以有效缓解KOA疼痛症状,对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栓饮穴位贴敷预防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将106 例脊柱手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 例。术后2组患者均行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消栓饮穴位贴敷,对照组加用糊精粉贴片(安慰剂)穴位贴敷,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干预前后腿围平均周径、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以及数字疼痛评分表(NR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小腿周径、大腿周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D-二聚体以及NRS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术后采用消栓饮穴位贴敷能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虚血瘀型中风后便秘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采取简易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0%,对照组为72.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便性状评分、排便次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便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贴敷1个三伏(初伏、中伏、末伏)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2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mMRC评分及CA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减少COPD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提高COPD患者的活动耐受力,改善其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脐敷治疗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 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脐敷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脐敷治疗可有效改善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气膏”贴敷脐环穴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0 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术后胃肠减压、补液等常规护理及艾灸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6 h给予“脾气膏”贴敷脐环穴治疗,每天1次,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外周血象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7天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和术后第1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d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逐渐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脾气膏”贴敷脐环穴对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并可加快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恢复速度,促进炎症的消散,从而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