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贵州三叠系灰岩分布区发育有较多的危岩体,六枝特区南极山危岩体极具代表性。为寻求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在详细调查基础上采用空间赤平投影分析方法分析危岩体的稳定性和可能的崩落类型,3处危岩体中有2处为为次稳定,1处基本稳定。对WY1可采用锚杆加固、对WY2采用加筋混凝土加固、对WY3采用嵌补加固。类同的危岩体可采取类同的方案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2.
贵州对江南井田煤层气开发进展缓慢,通过前期勘探阶段实践,该区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钻井效率低、固井漏失严重、压裂改造周期长,单井产量低,客观评价井田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开发技术对后续煤层气的开发至关重要。通过对井田煤层厚度、煤体结构、储层压力、含气量、渗透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井田以往钻井、压裂及排采实践,提出了井田煤层气开发以定向井为主,在M18煤层构造简单、煤体结构好、含气量高、煤层稳定且厚度大于3 m的区域,宜采用水平井的开发方式,在M25和M29煤,M78和M79煤构造简单、含气量高、煤层稳定且层间距小于5 m的区域,宜采用层间水平井的开发技术,漏失井段宜采用空气潜孔锤快速钻进技术,非漏失井段宜采用螺杆复合钻进技术,固井宜采用变密度水泥浆+无水氯化钙的固井方式,直井和定向井压裂宜采用复合桥塞层组多级压裂,水平井宜采用油管拖动水力喷砂射孔压裂技术,排采宜采用合层排采+分层控压技术,形成一套适宜于对江南井田地形地质条件下的煤层气开发技术,为今后研究区大规模煤层气商业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贵州某地的玄武岩型氧化铜矿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研究.对氧化矿采用的硫化浮选方法经试验不适合本矿,故采用离析浮选.采用离析、一次粗选的试验指标为:铜精矿品位26.70%,铜回收率84.36%.  相似文献   

4.
张社荣  严磊  孙博  王超 《岩土力学》2013,34(5):1469-1477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硬岩的三轴压缩试验,应用4个本构模型,即Mohr-Coulomb模型、Drucker-Prager模型、应变软化模型及考虑变形模量劣化的应变软化模型,研究中主应力对均质及非均质硬岩破裂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均质还是非均质岩体,中主应力对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的岩体强度影响较大,而对采用其他本构模型的岩体强度影响不大;当非均质岩体采用Mohr-Coulomb模型或Drucker-Prager模型时,中主应力对岩体破坏过程影响不大,但对其破坏模式有较大影响;当非均质岩体采用应变软化模型时,中主应力对岩体破坏过程及其模式均有较大影响。针对工程算例,采用不同的本构模型获得的均质或非均质岩体强度相差很大,除Drucker-Prager模型外,同一本构模型的均质岩体强度远大于非均质岩体。实际工程岩体对中主应力的响应是不同的,故在地下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岩体特性选择合理的本构模型以保证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和静县平原区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内罗梅污染指数法对该区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评价,采用Piper三线图分析了地下水化学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好,潜水以Ⅱ类水为主,浅层承压水以Ⅱ类、Ⅲ类水为主,深层承压水以Ⅲ类水为主.潜水、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的质量超标率分别为25%、19.05%和3...  相似文献   

6.
赵文  李慎刚  徐岩  孙海霞 《岩土力学》2007,28(Z1):643-646
沈阳地铁十六标段过新开河段区间隧道采用明挖施工,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联合钢支撑结构体系以维护基坑稳定。开挖过程中,对桩体位移、桩体内钢筋应力、钢支撑轴力以及地面沉降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和实际工程效果表明,采用钻孔灌注桩联合钢支撑结构体系可以维护基坑稳定,减少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胡安峰  陈博浪  应宏伟 《岩土力学》2011,32(Z2):592-597
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基坑工程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时,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摩尔-库伦模型对土体进行模拟,由于摩尔-库伦模型给出的基坑变形曲线与实测不符,故据此得到的基坑整体稳定安全系数也不甚合理。采用Plaxis硬化模型模拟开挖过程,在强度折减分析中采用特征点位移突变对基坑整体稳定性进行收敛判断,通过分析对比所选取的不同特征点的位移与折减系数的关系曲线,提出采用挡墙内侧开挖面附近土体作为收敛判断的判别点较为合理,其安全系数的取值与采用极限平衡法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而摩尔-库伦模型所得到的计算结果则偏大。最后分析了基坑宽度、基底软土层厚度、挡墙插入深度和挡墙刚度等因素对基坑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并比较了采用这两种不同土体本构模型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南疆铁路K230滑坡、泥石流的勘察与治理工程设计,深入分析了冻土地区滑坡的成因,滑面特性,泥石流产生的原因等,进而针对原因分析提出了采用对原地层扰动较小的锚索框架治理滑坡、采用拦挡坝治理泥石流,且采用保温盲沟疏排地下水的综合治理措施。该段地质病害的成功治理,对类似冻土地区地质病害的勘察与整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NaOH对围场地区天然沸石进行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N_2吸附-脱附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采用水蒸气吸附法评价材料的亲水性,采用Cr~(3+)和Mn~(2+)评价材料的离子交换性能,探讨了碱处理对天然沸石的结构、亲水性和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围场地区天然沸石中主要含有斜发沸石、石英和伊利石;碱处理可降低天然沸石的硅铝比,且沸石的硅铝比随着碱处理浓度的提高而不断降低;碱处理对斜发沸石结构的影响较石英和伊利石更大;高浓度碱处理导致天然沸石的结构发生破坏,比表面积降低,孔体积提高;伴随着天然沸石硅铝比的降低,其亲水性和离子交换性能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尹士清 《甘肃地质》2006,15(1):89-91
本文采用了遥感、野外调查、物探、机动钻探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合武铁路大别山隧道进行了地质勘察。首先采用遥感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测区进行宏观的初步判释,其次进行大面积野外地质调查、验证和充实细节资料,再对于重要或者判释不明的局部区域采用物探和机动钻探进行补充勘察。这种由宏观到细节,由粗糙到精细的勘察方法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节省勘察经费。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化与荒漠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文章以干旱、半干旱地区沙质荒漠化为例,分析了其成因过程、发展趋势。指出干旱是荒漠化的原因,而频繁、过度的人为活动则更加剧其发展。在中国北方荒漠化土地的成因类型中,有30.1%是由于过度放牧,26.9%是由于过度开垦,32.7%是由于过度樵采,有9.6%是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有0.7%是由于工矿交通建设过程中不重视环境保护而造成的。所以合理利用土地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In zones washed by rain (façades, pinnacles, pilasters), fine siliceous sandstones are covered by a black varnish, which gives a dirty appearance to monuments. In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areas covered by it, it differs from the usual black gypsum crust.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on blocks covered by black varnish show the modifications due to their growth. Results show that despite their low thickness and the coherence of the stone below, the accumulation of hydrophobic matters and the wetting-drying cycles modify the transfer properties of sandstones several centimeters below the surface. Thus, although sandstones seem to be protected by the black varnish, in the long run, a flake detachment process, in the areas covered by it, affects them. Therefore, damage to sandstones by black varnish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a wetting and drying cycle modifies the pore network.  相似文献   

13.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sedimentological investigation, three types of hybrid event beds (HEBs) together with debrites and turbidites were distinguished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sedimentary sequence on the Lingshan Island in the Yellow Sea, China. HEB 1, with a total thickness of 63–80 cm and internal bipartite structures, is characterised by a basal massive sandstone sharply overlain by a muddy sandstone interval. It is interpreted to have been formed by particle rearrangement at the base of cohesive debris flows. HEB 2, with a total thickness of 10–71 cm and an internal tripartite structure, is characterised by a normal grading sandstone base, followed by muddy siltstone middle unit and capped with siltstones; the top unit of HEB 2 may in places be partly or completely eroded.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lowest unit and the middle unit is gradual, whereas that between the middle unit and the top unit is sharp. HEB 2 may be developed by up-dip muddy substrate erosion. HEB 3, with a total thickness up to 10 cm and an internal bipartite structure, is characterised by a basal massive sandstone sharply overlain by a muddy siltstone interval. The upper unit was probably deposited by cohesive debris flow with some plant fragments and rare mud clasts. HEB 3 may be formed by the deceleration of low-density turbidity currents. The distribution of HEBs together with debrites and turbidites implies a continuous evolution process of sediment gravity flows: debris flow → hybrid flow caused by particle rearrangement → high-density turbidity current → hybrid flow caused by muddy substrate erosion → low-density turbidity current → hybrid flow caused by deceleration.  相似文献   

14.
曹攀  郭东兴  黄光寿 《地下水》2011,(6):100-101
煤炭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探孔一般洗井方法有活塞洗井、压缩空气洗井、酸化洗井、多磷酸盐洗井、液态二氧化碳洗井、水泵抽水洗井等.根据近两年的钻井施工管理经验,总结了煤炭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探孔的一般洗井方法及流程.  相似文献   

15.
植物固土护坡效应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工程实践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逐年提高,这些灾害的发生为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利用植物固土护坡方法可有效防治上述地质灾害的发生。植物固土护坡效应主要表现在水文效应和力学效应两方面。水文效应包括植物茎叶的降雨截留作用,植物茎叶削弱雨滴溅蚀作用,植物茎叶及其腐殖质抑制地表径流作用; 力学效应包括须状根系的加筋作用、主直根系的锚固作用和水平根系的牵拉作用等。本文着重探讨了植物护坡表现在水文效应和力学效应两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其中,在水文效应方面,对植物茎叶降雨截留及削弱溅蚀等进行了着重探讨; 对于力学效应着重探讨了根系增强土体抗剪强度理论模型、根-土相互作用、植物固土护坡力学效应数值模拟等。在上述基础上,指出了植物固土护坡效应发展趋势,即体现在水文效应方面,需开展大气-土体-植物水分迁移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根-土复合体强度理论模型方面,进一步探讨Wu-Waldron-Model模型和Fiber-Bundle-Model模型所适用的工况条件; 数值模拟方面,需进一步探讨在建立计算模型时应系统考虑植物根型特征、根系强度等诸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在工程实践方面,进一步开展植物护坡方法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探索植物护坡在不同地质、气候和区域环境条件下的应用与维护,使植物固土护坡效应体现出水文效应、力学效应、景观效应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剩余磁异常求取是一种对磁场强度进行化极,解析延拓后提取浅部磁性介质异常的高通滤波方法。对于处于强磁性围岩的磁铁矿脉来说,浅部磁铁矿脉的异常往往被大规模的磁性围岩所引起的异常所掩盖。磁场强度与场源到测点距离的平方(二度体)或者立方(三度体)成反比,进行向上延拓的时候,由浅部场源引起的高频异常衰减快,深部场源引起的低频异常衰减的慢,因此地面实测磁场去掉向上解析延拓后的磁场值,可突出反映近地表磁性体引起的高频异常。这里通过解析延拓求取剩余异常,实现浅部磁铁矿脉异常信息的提取,为寻找隐伏的磁铁矿脉提供依据。并且利用此方法在秘鲁共和国Morritos铁矿圈定隐伏磁铁矿脉,验证了剩余异常在大规模的高磁性围岩中寻找隐伏磁铁矿脉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空间大地测量测定板块运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测定和研究板块运动的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并与地质学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空间大地测量方法测定板块运动由单一手段发展为多种手段的综合,最新的研究是利用ITRF96、ITRF97地球参考架的站坐标及速率建立新的板块运动模型,这些模型和相同时期的地质模型,整体上一致但仍存在着差异。对于太平洋板块所有大地测量测定的运动速率均大于地质学模型,极位置的经度也有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18.
安宝晟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13,35(5):1292-1300
青藏铁路的开通, 在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同时, 对西藏的生态环境变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运用生态足迹法, 从铁路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 计算2006-2011年青藏铁路开通带给西藏的生态足迹的变化及趋势, 探讨了青藏铁路开通对西藏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 铁路客运产生的生态足迹主要体现在旅游生态足迹方面, 主要包括铁路入藏游客的住宿、餐饮和购物产生的生态足迹;货运方面主要包括货物运入和运出两个方面. 结果表明: 铁路客运产生的旅游生态足迹中, 住宿比重最高, 购物次之, 餐饮最少. 总体铁路输入的旅游生态足迹仅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1%左右;而铁路货物运入的生态承载力逐年上升, 且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比重较大, 最大达到51%, 对西藏生态足迹产生重要影响;铁路开通输入的生态足迹远远小于铁路为西藏增加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由于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人类对河道的开发利用使得河道水系变得纵横交错,在平原区的很多河道高程不断的变化,甚至河流流向变成了与原来相反;因此采用常规方法在利用DEM提取数字水系时就会产生断开或者假水系的情况.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建立了采用强可视化算法等方法进行DEM的处理及河系提取,具体为:首先在流域实际水系的基础上,提炼出可反映实际水系主要特征和过程的概化水系,其次对断开或不舍理处的DEM采用本文建立的强可视化算法进行分析,并采用缓冲区算法和双线性插值算法进行修改,最后对得到的DEM进行河系提取.运用以上方法,本文以天津市为倒进行了应用,并与传统算法和高程增量遮加方法提取的DEM水系相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更适合平原区数字水系的提取,并能得到与实际情况吻合的水系.  相似文献   

20.
粉煤灰、粘土、膨润土等对Zn2+的吸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席永慧  赵红  胡中雄 《岩土力学》2005,26(8):1269-1272
研究了粉煤灰、粘土、膨润土等从溶液中去除有毒金属离子Zn2+的吸附过程。动态试验显示吸附过程是快速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膨润土对Zn2+的吸附能力相当,但远大于粘土、粉质粘土。平衡吸附模型充分说明,在高浓度下Zn2+在粉煤灰、粘土、粉质粘土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试验结果亦表明,随着吸附剂中Zn2+含量的增加,粉煤灰等吸附剂对Zn2+吸附的百分率均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