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康定温泉逸出气百分含量突跳与地震对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统计康定龙头沟、二道桥温泉逸出气百分含量1988~1997年的突跳和1988~1997年间的地震。对突跳与地震对应关系及特征进行了分析。与地震的对应率分别为54.5%和53.6%,突跳后3周左右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以康苏25.30 m岩石地温监测结果为基础,分析观测点的应震特征,结果表明,岩石地温的前兆异常主要以短临震前异常为主,具有很好的重复性。主要特点包括:4级地震震前特征为高频突跳及温度的快速下降-持续-上升至背景值,地震往往发生在异常结束的5~30 h内;6级地震主要发生在温度的快速上升或下降变化后的异常持续中,高频出现在震前12 d前,且高频持续时间短。初步分析认为,观测点温度的异常特征主要与其地质构造环境及地下流体的参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突变理论在地震资料解释异常地质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尖点突变理论,建立了地震信号尖点突变模型并转化为尖点突变的标准形式,在时间域内提取突跳势、突跳时间;在频率域内提取突跳势、突跳次数等参数.运用突变理论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薄煤带的解释表明:突跳参数曲线上异常的位置与异常地质体边界的位置有关,为地震资料解释异常地质体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断层气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基华  王亮 《地震》1994,(3):58-63
本文介绍了白浮断层气观测点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些地震前观测的断层气(特别是Hg)的异常变化。其异常特征是震前出现异常高值突跳,异常幅度大、时间短,而震后一般变化不大,同时本文还讨论了断层气的变化特征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吴富春  曾鸣 《地震》1989,(3):52-57
前兆观测中的噪声问题,不仅存在于单点单手段的前兆观测中,而且还存在于有多点多手段的前兆台网中。在一个前兆台网里,一般都会有百分之几的观测点项出现异常而其后并无地震发生,这即为前兆台网中的异常本底问题。而这些异常并不是由于观测仪器和外界干扰等原因所造成的。 前兆台网中的异常本底,可能是由于地壳中局部介质的应力积累、调整和释放这样一个无震过程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王玉兰 《内陆地震》1989,3(4):323-331
分析研究十四年来距乌鲁木齐350km范围内发生的Ms≥4.0级地震资料,总结硫化氢临震突跳异常特征及异常型态类型,确定硫化氢临震突跳与地震的内在联系。认为硫化氢突跳性前兆是中强地震短临预报标志之一,它与地震三要素的对应关系,可作为发震时间的定性判据,根据映震效果推断硫化氢是地震前兆灵敏组份之一。本文试图从硫化氢水地球化学环境、氧化还原反应及微生物影响等方面对硫化氢临震突跳异常作粗浅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青藏块体东北缘4个测点断层气体的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1992年-1993年各测点断层气组分普遍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测值突跳、上升变化,各测点及各组份异常有明显的同步性特征。本文着重介绍了1993年10月26日托来6.0级地震前多观测点断层气体的异常情况。最后,本文还对断层气体的场效应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武山矿泉水中氡值,在七九年五月廿二日平武4.7级地震和七九年七月廿五日礼县4.7级地震前,都出现负值突跳变化。深入研究其突跳原因,对识别地震异常和予报地震是有意义的。本文是在实地考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武山矿泉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和地球化学环境,就矿泉氡值突跳与地震活动相关的可能性和引起氡值突跳的物理化学解释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滇西水汞观测的地震短临预报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滇西下关,弥渡,洱源江干,洱源滇20#,保山等水汞在12次地震前异常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汞异常形态清楚,异常变化率大,单项以多点突跳为主,整体以群体突跳为主,短临异常持续时间数十天,地震多数发生在首次异常后23-111天的88天之内;大震存在中短期异常和时空演变规律,对应地震范围受震中距和地震构造的双重制约,似乎与孕震能大小和传播途径有关,大体存在的异常持续时间越长,异常数量越多,震级越大的  相似文献   

10.
曹刻  石绍先 《地震研究》2003,26(1):20-25
建立了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数学模型。选取滇东地区1995-2000年9月间常用的20项前兆资料,研究中强地震前后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占时率为0.158,为小概率事件。地震对应率为5/6=0.83,虚报率为1/6=0.17,地震均是在异常结束后3个月之内发生,是对应概率很高的短期预报指标。成组异常出现均有成组地震对应,群体前兆“组异常”特征显著。处于计算前兆观测点中心的澄江地震前,异常幅度突出,预示了Synthesis值计算有利于提取近源短期异常。实际检验了Synthesis法在地震短期预报中的预报意义,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1973—2014年云南地区MS≥6.0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强震前区域小震调制比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从小震调制比异常开始至发震的持续时间为1.5 a之内,调制比异常的最高值需大于0.57,强震多发生在调制比为最高值时或其后14个月内异常区边界或内部调制比显著高值附近,震级随异常持续时间的延长大致呈增加的趋势;小滇西—滇西北地区的强震多发生在调制期内;从分区来看,滇西南强震多发生在调制比为最高值(Rm≥0.57)后6个月内的异常边界处,尤其是3个月内,滇西北强震多发生在最高值(Rm≥0.67)后7—12月内异常区内显著高值附近,滇东北强震多发生在最高值(Rm≥0.67)时的异常区内。  相似文献   

12.
对1976—2001年云南38组M≥5地震震例中地下水宏观异常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这些震例地下水宏观异常的共同特征;再对2011—2021年云南各地州、市通过地震行业内网上报的755项宏观异常中705项地下水宏观异常进行梳理;参照震例中地下水宏观异常的共同特征对云南M≥5地震与地下水宏观异常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地下水宏观异常出现在震前3个月内的、出现在极震区内的比例均为100%。  相似文献   

13.
腾冲地区潜热通量与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0年以来6.4级以上地震为例,研究了腾冲地区潜热通量(SLHF)在这些震例发生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腾冲地区的SLHF动态,不但在其附近发生强地震前常出现异常,而且对周边较远的强地震前也会发生异常反应;异常出现时间大都在震前1个半月以内,汶川地震前异常出现较早,发生在震前2个月之前,这可能与汶川地震震级高影响范围大有关;异常幅值与震级有关,震级越大,异常表现越强。 比如芦山7.0级地震、缅甸7.0级地震和汶川MS 8.0地震前,腾冲地区SLHF异常幅度很大,远远超过最大参考值,而姚安6.5级地震和宁洱6.4级地震前异常幅度就相对小一些。腾冲地区SLHF异常与周围强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一方面与腾冲地区的活动断裂发育、现今构造变形强烈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腾冲地区火山活动强烈,温泉广泛发育,水热交换迅速,对周边构造活动感应灵敏所致。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10号泉水汞短临前兆特征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从10号泉地下水汞的地球化学特性入手,结合近5年来10次震例,分析并初步总结了地下水水泵的短临前兆特征,水泵的短临异常的出现往往是突发性的;汞异常形态特征基本上具有一定重复性的正异常,仅有个别地震时出现负异常。映震范围;对5级以下地震,水汞异常范围约在600km以内,对5级地上地震,水汞异常范围约在350km以内;对个别7级以上地震可能映震范围接近1000km。汞异常时间与发震;在前兆近场,往往在  相似文献   

15.
晋冀蒙交界地区强震前的电场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晋冀蒙交界地区3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电场变化,发现各台异常具有如下相似特征:1)异常形态绝大部分为阶变类型,即突升(或突降)-转平-突降(或突升)型;2)异常具有非常明显的短临特征,统计的10次异常中有9次在震前1个月内存在异常;3)异常的持续性,即地震发生后异常持续一段时间就突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同震结束的现象较少;4)单测向异常,即强震前一般只在台站的1个测向出现异常,文中研究的异常信息多出现在NW或EW方向,与震中方位有关;5)异常幅度与震级及震中距密切相关。最后,通过与水位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这类异常与地下流体的运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青海省玉树与德令哈二口地热观测井自2007年以来的水温观测数据,发现这两口井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前均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此外某些强地震前也有类似的异常信息.进一步对每口井的水温异常信息(诸如异常幅度、持续时间)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及每口井对应不同地震的异常曲线形态对比、异常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这两口井在不同地震前的水温异常形态表现出高度相似性;通过对这些曲线形态的认识与分析,为今后利用水温数据进行经验预报地震的探索开辟一条新路径.另外得出玉树井水温异常的幅度随震级与震中距的不同呈规律性变化,具体表现在震级越大、井震距越小,对应的异常幅度越大、异常持续时间也越长,且玉树井的异常主要是中长周期的异常,这种特性对利用水温异常特征判断未来地震的强度有重要意义;德令哈井则呈现出短临异常特性十分明显的特点,这种特性对利用该井水温数据来判断发震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景泰5.9级地震的断层形变异常及中短期预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研究了2000年6月6日甘肃景泰5.9级地震蕴育过程中近源区及外围地区断层形变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震前断层形变异常分布范围广、异常形态复杂,断层形变(应变)类信息指标图象异常区明显.不同地域断层形变异常形态及幅度存在显著差异,与异常所处的构造部位密切相关:海原断裂带西段出现的,,相断层形变异常,显示了近源区断层运动由准线性走向非线性的过程,与断层形变(应变)类信息指标高值异常区相配合,反映蕴震区应变积累程度高;而构造汇聚部位的六盘山断裂带等远场区较大幅度的突跳尖点异常,并不反映所在地的应变积累,而可能是蕴震过程区域构造应力场增强的一个标志.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景泰5.9级地震中短期预报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研究和探讨了断层形变异常在震情判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曹新来  许向科  孙佩卿  冯向东 《地震》2007,27(3):111-116
通过多个震例研究认为, 不同的井在几次强地震前记录了形态相同的水位下降过程, 数量虽然不多, 却表明地下水地震前兆异常的变化形态在短期到临震阶段具有重复出现的特征。 这类异常出现转折后距地震发生时间一般较稳定, 通常在20天左右或更短, 是预报地震发生时间的重要指标。 因此, 研究此类异常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分析预报中的应用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On June 6, 2000, an earthquake of MS=5.9 occurred in Jingtai county, Gansu Province. The epicenter (37.1(N, 104.0(E) was located in Maomaoshan-Laohushan zone of the western segment of Liupanshan-Haiyuan fault along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where is the middle-eastern part of crust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rea of Gansu-Ningxia- Qinghai region. There are more than 50 spanning-fault mobile monitoring sites in the earthquake area and its vicinity (Fig…  相似文献   

20.
张立  赵洪声  刘耀炜 《地震》2008,28(2):123-130
利用云南地区多年的水位资料, 使用水位年变化率动态图像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① 云南地区水位的年变化幅度似与未来地震强度有一定正比关系, 特别当某年水位最大变化率上升幅度大于0.35或下降幅度大于-0.35时, 次年往往会发生MS≥6强震; ② 水位异常对应地震有区域性特征, 滇西北至滇东北地区以水位上升对应地震为主, 滇西南和滇西以水位下降对应地震为主; ③ 2000年以来云南绝大部分MS≥5地震的发震地点都位于前一年水位上升(或下降)极值区或次极值区附近水位梯度较大的地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