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河北省雄县新盖房水文站年径流系列分析为例建立了新盖房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其控制流域的年降雨量、耗水量和水库、闸坝等蓄水措施储量关系的简单概念模型。通过新盖房水文站年径流和其控制流域年降雨的双累积曲线分析,得出不同阶段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从中选择具有代表现状人类活动水平的1980~1995年径流系列,对模型及其参数进行了计算和验证,以此简单的年降雨-径流概念模型计算得到了1953~1995年长系列径流量。该模型具有概念明确、简单易用、所需资料和参数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顾冉浩  王文  郭富雄  武晶 《水文》2021,41(2):38-44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过程普遍发生显著变化,而大量水资源分析计算工作必须以天然径流量为基础。以九龙江流域为例,提出将分项调查法与水文模型法相结合的流域天然径流量综合还原法,即采用分项调查法对主要水文站控制集水区的实测径流数据做还原计算,利用还原后的径流数据构建以子流域为单元的SWAT降雨径流模型,进而通过参数移用,利用该模型模拟得到全研究区不同子流域的天然径流数据。利用该方法得到的主要控制站及无径流观测子流域的天然径流数据均具有较高准确性。该方法既可以充分利用有资料流域的详实观测数据,又可以解决无资料区对天然径流数据的需求,可以为水资源评价、水量分配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颊河上游南乐站径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胜  蒋蓉 《水文》2004,24(5):37-40
实测径流是自然与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结果。通过对1956~2000年马颊河上游南乐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流域降水资料以及通过控制断面以上流域的用水和引水资料进行还原的径流序列的分析,揭示了天然径流的变化敏感地反映了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已远远超过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通过分析2个时段降雨径流关系,揭示了近20年来与1956~1979年相比,同样降水量条件下径流量的增大,反映了产汇流条件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1,(3)
为研究乌拉斯台沟流域径流变化和径流量还原过程,选用温泉水文站和阿合奇水文站作为参证站。基于基础水文资料对径流量年际变化、年内分配和径流系列等径流特性进行分析,并对参证站的径流量还原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得到温泉水文站和阿合奇水文站断面不受上游引水影响,一致性较好的天然月年径流量系列,为后期水文计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邹磊  张彦  陈婷  刘慧媛 《水文》2023,(2):103-109
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Pettitt突变检验法剖析了1965—2018年汉江流域内4个典型水文站径流量及控制流域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基于双累积曲线法探究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典型水文站径流量及控制流域降水量在1965—2018年间变化呈显著波动性,在1970s的变化幅度最小。黄家港站和仙桃站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小趋势;石泉站、白河站和黄家港站控制流域年降水量均在2003年发生突变,而仙桃站控制流域年降水量在1985年发生突变,各水文站年径流量均在1991年发生突变;研究期限内人类活动对汉江流域径流减少的影响逐渐增强,如石泉站和仙桃站控制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小的贡献率在阶段III(2003—2018年)相较阶段II(1991-2002年)分别增加了18.56%和11.15%。研究成果以期为汉江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忠华  贺德才  卢向飞 《水文》2015,35(1):92-96
对堵河竹山水文站1959~2007年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描述了堵河流域降雨、径流和暴雨洪水的主要特征以及河流泥沙受人类活动影响。为堵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7,(5)
设计径流量计算是关系水库规模的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对于无实测资料地区,特别是参证站与设计流域下垫面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其设计径流量计算十分复杂。本文以冯坊河水库为例,通过分析千河支流冯坊河与千河干流千阳水文站下垫面情况,将千阳水文站控制流域地貌划分为千河南部石山稍林区和千河北部残塬丘陵区,从而计算出与设计流域下垫面情况相同的千河北残塬丘陵区年径流量,然后按面积比拟法并考虑降雨修正计算得冯坊河水库设计年径流量,并通过地区水文手册径流深等值线法进行验证,提出了分区计算水库设计径流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年径流量是水资源计算工作中最重要的数据之一,当年径流系列较短时,一般是根据较长系列的流域年平均雨量资料,通过年降雨径流关系延长年径流系列,通常采用图解相关法或相关分析法。通过大量资料的计算分析,我们认识到我国湿润地区的年降雨径流相关关系并不都是直线关系,也有曲线关系。由于以往分析年降雨径流关系时所采用的实测径流系列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0,(2)
以新疆托什干河流域内的典型测站沙里桂兰克水文站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沙里桂兰克水文站1957-2017年共61年实测径流量资料,通过对该流域径流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及水文站长系列水文资料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托什干河径流主要为雨雪混合补给,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径流季节分布较为集中,5-8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7. 3%,而1-3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2. 8%,四季分配不均匀;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8. 3×108m3,2003年为最丰年,年径流量为41. 3×108m3,2014年为最枯年,年径流量为17. 0×108m3,与相邻地区河流相比,托什干河的径流年际变化较大。(2)流域沙里桂兰克水文站水文资料无明显错误,成果可靠,径流系列一致性较好,年径流系列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且存在比较完整的年际变化周期过程。研究结果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及防洪安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中游径流量变化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和有序聚类方法,对长江中游5个水文站1961-2014年径流量进行突变检验,并应用降雨-径流多元线性经验模型,定量评估长江中游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多年来呈线性减少的趋势,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径流突变点为1968年和2006年,1969-2005年枝城、沙市、监利、城陵矶和螺山站控制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85.68%、50.89%、84.78%、89.81%和68.39%;2006-2014年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为88.40%、59.47%、82.86%、80.03%、63.63%,人类活动的贡献率高于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