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上海地区考古出土玉器极其丰富,时跨6千余年。通过对出土玉器数量、种类、形制、工艺和出土地层的研究、考证以及相关问题的探索,讨论了上海地区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兴衰和地理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二里头遗址出土绿松石器物的来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里头遗址自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绿松石器,围垣作坊区出土了数千件绿松石原料,说明二里头先民拥有稳定的绿松石来源。在考察鄂、豫、陕绿松石矿的北矿带和南矿带的基础上,对出土绿松石样品和采集样品进行铜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配分、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及物相等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初步确定北矿带的云盖寺矿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绿松石的矿源之一。比较测试效果,铜同位素结合稀土元素分析在古代绿松石的产地示踪上更具确定性,而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及物相分析等方法可进一步用于出土绿松石的次生变化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上村岭,于1956年被发现,经历过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大规模发掘,共发掘墓葬250多座,出土了33000余件(套)珍贵文物。本研究对象是出自M2011太子墓的380余件精美玉(石)器。采用宝玉石学和岩石学的研究思路和无损鉴定方法对M2011(太子墓)出土玉(石)器的玉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肉眼观察颜色和不同程度受沁的26件出土玉(石)器中23件为软玉,3件为细砂岩。严重受沁会影响出土玉(石)器的材质鉴别,用强透射光观察受沁玉器玉质,部分能够看到沁色的深度,反映出本来的颜色和质地。大型仪器测试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土玉器的材质与结构特征及成分的变化,弥补了肉眼观察的局限。本研究丰富了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出土文物的研究内容,提高了出土玉器研究的科技含量,有助于出土玉器的分类命名以及文物等级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贾湖遗址出土的鲤科鱼类进行了研究,发现有11种可以确定到属或种的鲤科鱼类.现在生存在中国南方的鲤科鱼类在贾湖遗址的出土,证明当时这个地区的气候比现在要温暖.这些鲤科鱼类是当时居住在贾湖遗址的先民有选择性地进行捕捞的.该研究有助于推进考古遗址出土鱼类遗存的动物考古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宝玉石鉴定方法、偏光显微镜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江苏省溧阳县小梅岭玉矿的软玉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并与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软玉类玉器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溧阳软玉样品和庄桥坟遗址出土软玉类玉器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但后者的w(FeOT)明显高于前者的。庄桥坟遗址出土玉器样品的δEu普遍高于溧阳软玉样品的,大部分为负异常,为轻稀土亏损型,微量元素种类多;溧阳软玉样品的δEu为负异常,为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种类少,说明两种样品应不属于同一产地或同一成因性质。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玉器样品的化学成分与溧阳软玉样品的不同,这与当今考古界普遍认为良渚文化玉器来源于溧阳软玉的观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配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出土文物研究,运用宝玉石学、岩石学和物理谱学的理论与资料,采用肉眼观察、宝石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反射法)、激光拉曼光谱(散射法)、X射线衍射法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无损测试方法对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的13件出土玉器样品进行了玉质特征鉴定。结果显示,有11件出土玉器样品为透闪石质软玉,2件出土玉器样品为粉砂岩类岩石。同时,还揭示了11件透闪石质软玉玉器的外观特征差异与其玉石成分和质地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坑降水后土体中有效应力增量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坑降水会使附近土体中产生有效应力增量。本文提出土的持水密度概念,并指出持水密度、考虑结合水作用的水下密度和水位抽降值三个因素对有效应力增量有直接关系,还推导出土的持水密度计算公式,以便于进行实际时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考古遗址中出土木材样品的树种,能够获得龙山文化前时期区域气候与植被环境的信息。文章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出土的部分木材样品进行树种鉴定。分析与研究的结果表明:龙山文化前期,两城镇聚落周围生长着麻栎、辽东桤木、杜梨和刚竹等树种,反映了比现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状况,龙山文化的繁荣发展,可能与这种适宜的气候环境有关。研究结果还标志着,在我国东部地区,利用考古遗址中出土的木材等植物遗存,研究全新世时期高分辨率的气候演化过程及其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具有广泛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9.
一、开发历史 浙江省观赏石开发历史可以追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的距今7000年前的浙东北余姚市河姆渡镇古人类遗址文化层中,就出土有石珠和简单加工的玉器;在距今4000—5000年前的余杭良渚镇古人类文化层中,又出土了玉琮、玉壁、玉钺等玉石制作的礼器,是史前时期浙江观赏石开发历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膝州市姜屯镇庄里西遗址(35"03'19"N,117"03'16"E,海拔55.sin),是一处高出周围地面sin以上的台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初步的考古钻探和发掘,现已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的房址5座、灰坑140余个,从中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从出土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11.
斯里兰卡曼泰遗址出土青花瓷的化学成分分析及产地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中子活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等多种技术手段分析了斯里兰卡曼泰遗址出土的7枚青花瓷残片的结构和成分。通过遗址出土部分青花瓷样品和中国各地瓷器样品的瓷胎元素含量聚类分析,初步判断其中的4枚青花瓷残片产自中国景德镇,而其余3枚样品的出处尚不能确定,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应用于考古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金正耀 《地球学报》2003,24(6):548-551
应用Pb同位素示踪方法对中国青铜时代考古遗址出土青铜器进行研究,在商代青铜器中发现很多器物含有十分罕见的高放射成因铅;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出土含高放射成因铅青铜器的这些商代遗址串联起来,可以得到一条“青铜之路”——青铜业所需金属原料以及青铜制品的流通路线。  相似文献   

13.
皖北地区地处安徽淮河以北,是先秦时期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长江中下游铜矿北进中原的必经区域之一,该地区的青铜器对于探讨长江中下游铜矿与中原青铜文化的关系至关重要.本工作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和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对出土于皖北地区4件青铜器及湖北吉家院战国楚墓出土的青铜器...  相似文献   

14.
食物的加工和利用反映了古人对动植物资源的利用,而欧亚大陆东西部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习惯.新疆长期以来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是东西方饮食文化的汇聚之地.比孜里墓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洛浦县,属于古于阗国的管辖范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之一;该墓地出土的汉晋时期食品残留物为探讨当时饮食文化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材料.本文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植物微体化石、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和蛋白质组学等多种手段对出土的一个疑似食物残留物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比孜里墓地出土的疑似食物遗存应为面食,其制作工艺为混合黍面和少量大麦面粉,并添加少许肉类,烤制而成.原始形状可能为圆形,与山普拉墓地兽皮袋出土样品、新疆现代肉馕相近.在面食中添加肉食可以改善口味、提高营养,可见汉晋时期先民面食制作的讲究.同时,也为先民的动植物利用、生计方式提供了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5.
作为草原丝绸之路的起点,辽西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文章对辽宁省建平县水泉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 表明,在出土的409件可鉴定脊椎动物骨骼中,家猪(Sus domesticus)骨骼可鉴定标本数(NISP)占比为63.75%(最小个体数(MNI)为14件,占比35.90%),显示家猪为水泉遗址夏...  相似文献   

16.
当滑体或潜在滑体内有倾斜的相对弱面或端部条块外侧面倾斜且有水压力作用时,采用一般条分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应比采用垂直条分法更为恰当。本文研究了对一般条分法也适用的渗流作用简化计算方法,首先给出土条渗透力的合理计算式,再根据水的面力与体力的关系给出土条周边孔隙水压力计算方法。同已有的计算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合理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拉曼光谱对几件九连墩楚墓出土青铜器的腐蚀产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九连墩楚墓出土的青铜器上主要的锈蚀产物为孔雀石[CuCO_3·Cu(OH)_2],存在部分蓝铜矿[2CuCO_3·Cu(OH)_2]和少许副氯铜矿[Cu_2(OH)_3Cl];此批青铜器锈蚀情况比较复杂,锈蚀种类比较丰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科学保护此批青铜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泥河湾盆地可望找到二百万年前的人类遗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年来,在泥河湾盆地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早更新世的旧石器遗址,由于没有发现人类化石,出土的石制品成为泥河湾盆地早期人类活动的唯一证据,在帮助了解当时人类技术发展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长梁遗址出土石制品的某些技术的"超前"与年代的古老,曾给我国老一辈考古学家裴文中和贾兰坡先生留下深刻印象。贾老还考虑人类起源的时间比目前习惯所说的二三百万年还要早得多,并推论在泥河湾会发现更加古老的人类活动遗迹。1997年夏在东谷防遗址的新一轮发掘门中出土了一系列具有固定打片程序的预制石核,为上述推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类型和技术两方面的初步观察还表明,这套石核与东北亚、北美传统的细石叶石核关系十分密切,可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1月18日在贵阳近郊乌当区大堡村的两处山洞内,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初步出土40多件石器、骨片等文物,表明距今1万年左右的时间里,贵阳近郊已有古人类活动。1964年,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出土了丰富的化石和石器,驳倒了人类在贵州高原活动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将高原人类活动史提早到10万年前(?)。1971年冬,桐梓岩灰洞发现少量化石和石器。1973年夏,水城硝灰洞内出土了53件石器和少量人类化石。紧接着,有兴义猫猫洞、普定穿洞等在我国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整个70年代,使贵州在旧石器考古和古人类研究上…  相似文献   

20.
吕鹏 《第四纪研究》2011,31(4):715-722
针对广西邕江流域6处河岸型贝丘遗址(豹子头遗址、灰窑田遗址、顶蛳山遗址、牛栏石遗址、凌屋遗址和螺蛳山遗址)出土动物遗骸进行动物考古学研究,这些遗址的年代为距今10000年左右至6000年左右,出土动物种属及动物群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的结果展现了邕江流域贝丘遗址生物多样性以及贝类文化由形成到发展再到消亡的整个过程.邕江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