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农业巨灾保险可有效分散灾害的风险,气象灾害是造成农业巨灾的主要灾害之一,因此设计合理的气象灾害保险指数可为农业巨灾保险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利用赣州市17个县(市、区)国家气象站1981—2020年和区域气象站2011—2020年观测资料,结合赣州气候以及气象灾害出现特点,经专家咨询和调研,确定暴雨、冰霜冻害、干旱和大风等4种气象灾害作为赣州农业巨灾保险的气象灾种.根据不同灾害出现的气候概率以及投保单位的要求,设计了赣州农业巨灾保险不同等级的气象灾害指数,并确定农业巨灾保险气象灾害赔付的触发概率范围为45%—70%.经验证,赣州农业巨灾保险气象灾害指数可用.  相似文献   

2.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是灾害评估和防控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气象研究工作的重点领域。该文系统回顾了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指标、监测技术和预测预警技术等方面的相关进展和成果,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气象灾害的基础性研究仍然十分薄弱, 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对致灾因子的概括性尚不足,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的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临近预警技术缺乏,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新规律揭示不够。该文同时指出未来应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综合指标的研究, 强化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研究, 构建农业气象灾害实时预警技术体系, 构建农业气象灾害立体、动态监测体系, 关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变化评估研究, 加强气象或气候预测信息在农业气象灾害预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气象条件历来就是影响农业年景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农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必须遵循当地的气候规律,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气候优势,避免气象灾害.我们在农业区划和农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应用中,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植白莲套种晚稻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观测,分析探讨了白莲套种晚稻栽培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可能存在的春季低温、夏季高温、寒露风等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并提出科学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分析得出试验示范区气候条件能满足新植白莲套种晚稻种植的要求,为当地大面积推广新植白莲套种晚稻生产积累了经验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冯明  胡幼林  马晓群  陈璇 《湖北气象》2007,26(3):266-270
使用1960年12月至2005年2月湖北省71个县(市)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根据农业气象学原理和农业气象指标,统计、整合出对该省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一季中稻、小麦这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有影响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通过计算气候倾向率,对9类13种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6种农业气象灾害呈增加趋势,有7种呈减少趋势;冬季冻害、小麦赤霉病和盛夏冷害等三种农业气象灾害变化较为明显;任何一种农业气象灾害的气候倾向率呈减少趋势,并不意味着这种趋势变化对粮食生产就绝对有利,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6.
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20年川西高原农业气象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指出近20年来川西高原地区在作物气象、畜牧气象、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象灾害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为当地农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川西高原区域特殊,地形复杂,立体气候特征明显,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1农业气象灾害的内涵 农业气象灾害是不利气象条件给农业造成的灾害。由温度因子引起的有热害、冻害、霜冻、热带作物寒害和低温冷害;由水分因子引起的有旱灾、洪涝灾害、雪害和雹害;由风引起的有风害;由气象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有干热风、冷雨和冻涝害等。与气象灾害的概念不同,农业气象灾害是结合农业生产遭受灾害而言的。例如寒潮、倒春寒等,在气象上是一种天气气候现象或过程,不一定造成灾害。但当它们危及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时,即造成冻害、霜冻、春季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灾害具有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1949—2006年以来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经济损失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了农业因极端天气受灾成灾特点;气象灾害对农业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农业受气象灾害的成因,经过数据回归方程统计分析指出极端气候对我国农业经济损失量在加大的趋势,必须做出相应的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陕西苹果种植区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地区,既有符合苹果生产气象指标优生区的区位优势,同时又是我国气候变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陕西果区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变化趋势及特点如何,对当地果业生产可能产生哪些影响,果业生产如何趋利避害挖掘气候资源潜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0.
潘永地 《浙江气象》2011,32(2):25-28
通过对温州市目前气候资源利用水平现状的分析,针对温州实际,提出了从开展气候开发软件平台建设、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研究,加强风能、太阳能、水资源调查和开发及完善气象信息农村发布渠道等5个方面提高当地气候资源利用水平,以期进一步发挥气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灾害风险管理和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IPCC发布的《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SREX)指出,极端事件和灾害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系统的风险暴露程度及其脆弱性特征。这意味着,不合理的发展过程将加剧灾害风险及其损失,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减灾和适应行动,能够减小灾害风险并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SREX报告有助于启发决策者与社会公众,为充满不确定风险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包括关注未来因人口和社会财富增长导致的暴露度和脆弱性增加,在国家和部门层面整合适应、减灾与发展政策,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发挥不同主体在适应治理与灾害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中旬~3月中旬,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发生特大雪灾冻害,尽管此次灾害是在全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背景下发生的,但在很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局地性特征突出。为今后更好地做好雪灾冻害预测预报及防御工作,作者对此次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成因及防灾减灾效果进行了认真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雪灾冻害的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危害和损失之重均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少有;2007年8月~2008年5月的拉尼娜事件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地面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南支槽异常活跃是石渠发生特大雪灾冻害的重要原因,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是雪灾冻害的又一个客观因素;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气象服务和相关部门同步开展的防灾救灾工作对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西藏主要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西藏基本气候特点。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西藏气温、降水、日照、湿度等气候要素空间分布规律;对气候类型随不同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变化做了简要分析;并对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时段、区域及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对了解西藏气候背景、开发西藏气候资源、以及旅游资源和防灾减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西短期气候预测与气候灾害监测业务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气候灾害监测、短期气候预测3个子系统,集气候资料管理、气候灾害监测、短期气候预测等气候综合业务于一体.  相似文献   

15.
不断变化的气候可导致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这些事件能否构成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脆弱性和暴露度水平。虽然无法完全消除各种灾害风险,但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的重点是减少脆弱性和暴露度,并提高对各种潜在极端事件不利影响的恢复力,从而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的灾害风险管理要求更加合理地分配对减灾、灾害管理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过去的主流是强调灾害管理,但目前减灾成为关注焦点和挑战。这种主动积极的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有助于避免未来的风险和灾害,而不仅仅是减少已有的风险和灾害,同时这也是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更加紧密联系的一个背景。灾害风险管理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从应对当前的影响中汲取经验,而气候变化适应帮助灾害风险管理更加有效地应对未来变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海南橡胶的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省橡胶生产的气候条件、气象灾害及橡胶风害的机制、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海南橡胶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开展海南省橡胶风害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焉耆盆地种植冬小麦关键在于越冬期气象条件能否保证冬麦安全越冬。通过对焉耆县近60a来冬季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年极端最低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变化率为0.67℃/10a;极端最低气温与积雪深度成明显的反相关,相关系数r=-0.62,即没有积雪的年份最低气温一般不会特别低;60a中积雪深度不到5cm且最低气温低于-24℃的概率只有14%,正常年份焉耆盆地种植强抗寒性冬麦品种可以安全越冬。2008、2009年冬季偏暖,无稳定积雪覆盖,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17.9℃、-21℃,试种冬麦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Climate change is upon us. While debates continue over how to mitigate emissions, it is evident that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will need to adapt to an increasingly unstable climate. However, the persistence of climate denial presents a significant barrier to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if a future in which the climate has dramatically changed cannot be imagined, there is little motivation to act. Using qualitative interview data, our research investigates community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planning in a coastal region of Australia identified as highly vulnerable to future sea level rise. While the local council engaged in extensive consultation to develop an adaptation plan, community opposition to proposed development changes ultimately resulted in a ‘wait and see’ response. We show how the community’s local understandings of place informed temporalities that led to a practice of climate denial. We outline three processes by which climate denial is socially organised: anchoring the past via historical reference; projecting continuity through a nostalgic lens of managing disaster; and enclosing the present by prioritising existing economic value. We show how these processes result in the social organisation of climate denial, and an inability to plan for a climate changed future.  相似文献   

19.
灾害风险的决定因素及其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害风险的影响不仅由灾害本身决定,更取决于风险的决定因素——暴露度和脆弱性。暴露度和脆弱性是动态的、多维度的。高暴露度和脆弱性是不平衡发展的结果。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只有正确认识暴露度和脆弱性的维度,重视风险沟通和风险累积,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才能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灾害风险管理战略以适应长期气候变化。在致力于降低、转移和分担风险的同时,还要对灾害风险进行防御和响应,提高对不断变化的风险的恢复力。通过使用这些整合的灾害风险管理方法,灾害风险管理决策与应对措施会限制暴露度和脆弱性,使气候变化适应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