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大红 《贵州气象》1996,20(1):32-34
本文采用1995年6月30日,7月1日08时的850、700、500hPa高度场及风场资料,分析了逐日逐层的压能场、湿焓场特征,指出等压能线与等湿焓线密集带与暴雨过程和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方庆文 《贵州气象》1994,18(4):37-38
利用1993年7月逐日08时850hPa高度场及风场资料,分析了该月压能场特征,得出等压能线密集带与我区暴雨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出用压能场预报我区暴雨的指标,并进行历史回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压能、湿焓场与暴雨落区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仪方  琚建华 《高原气象》2002,21(2):154-158
通过分析压能场与湿焓场的分布特征,讨论了它们对暴雨发生可能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实质上是由于动力学与热力学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在本文分析的暴雨仆例中,暴雨过程都与等压能线密集带和等湿焓线密集带有一定联系,在暴雨发生前24h一般有强的正湿焓平流,暴雨主要落区一般出现在平流最强的地方,因此,分析压能场与湿焓场可以获取一些新的信息,这对提高暴雨的预报能力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1°×1°的HLAFS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我省1997年6月7~9日暴雨过程0h部分物理量的分布特征。通过物理量0h实时场与12~48h预报场的对比分析,指出预报场的误差及对这次暴雨过程预报有较好指示意义的物理量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准压能近似的压能倾向方程和ω方程,通过一个暴雨个例的分析,讨论了暴雨过程与压能、湿焓场的联系,并与一弱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压能、湿焓场与暴雨过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为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文中用500 hPa信号场研究了长江中游地区暴雨发生的气候异常环境,并提出用信号场合成图的检验方法来分析暴雨规律.结果表明,暴雨过程与无雨过程在500 hPa信号场中异常信号显著区的出现及分布形势有明显不同.分析14次暴雨过程的合成图,发现在发生暴雨过程第1天,正异常区常常出现在贝加尔湖附近地区(40°~50°N,80°~100°E)和中国华南地区(20°~25°N,100°~130°E),负异常区出现在中国长江中游北部地区.暴雨过程出现的主要特征是在110°E附近,形成南北向的"+-+"分布形势和波列.  相似文献   

7.
2013年5月26~28日和6月15~18日南疆连续出现了2场罕见的暴雨过程,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探测资料、NCEP/NCAR每日4时次 1°×1°再分析资料和欧洲ECWMF 0.25°×0.25°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比分析了这2场暴雨的落区和强度差异的成因。2场暴雨均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产生,较强暴雨的高空环流经向度更大、中亚低槽与北支槽打通并南伸更南,低层700hPa以下水汽输送较中高层更为重要,日常预报更应注重低层的水汽输入。对比暴雨强度,低层水汽输送越强(更多水汽路径、更多边界的水汽输入、更强水汽通量和水汽输入量)、低层水汽输送时间越长、低层切变线持续时间长且伸展至中高层,暴雨强度均可能更强。中尺度切变线和涌线在暴雨落区预报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东部三次暴雨天气的螺旋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T10 6数值预报模式 1°× 1°的标准等压面的格点资料 ,计算了K -螺旋度 ,对近年西北区东部的三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螺旋度分析。结果表明 ,螺旋度的分布可以反映出高空天气系统的位置极其演变情况 ,暴雨区上空螺旋度的配置为上层负值、下层正值 ,30 0hPa以下为正的螺旋度 ,最大中心一般在 70 0~ 4 0 0hPa。  相似文献   

9.
对T10 6数值预报产品性能及其对暴雨预报的能力进行了检验 ,找出了T10 6物理量预报场与我区大———暴雨的相关关系 ,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的逐日降水滚动预报模型 ,该模型对我区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
T106数值预报产品在中期大—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T106数值预报产品性能及其对暴雨预报的能力进行了检验,找出了T106物理量预报场与我区大-暴雨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的逐日降水滚动预报模型,该模型对我区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1.
1991年江苏梅雨期内水汽输送特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沈金妹 《气象科学》1993,13(2):174-181
本文采用60°E—160°E,60°N—5°S范国内,1000hpa至300hPa各标准等压面上经纬格距均为2.5°φ的格点场资料,计算了:(1)1991年两段梅雨期内(5月21日—6月19日、6月28日—7月15日)水汽总输送量,水汽涡动输送量,平均经向、纬向水汽输送量等;(2)固定区域(117.5°E—122.5°E、30°N—35°N)内务标准层上三段(加入梅雨中断期6月20日—6月27日)内东、西、南和北各剖面上水汽输送量及水汽收支;(3)固定区域内各剖面上整层的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的时间分布后,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对T106数值预报产品性能及其对暴雨预报的能力进行了检验,找出了T106物理量预报场与我区大--暴雨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的逐日降水滚动预报模型,该模型对我区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3.
廖铭燕 《广西气象》2007,28(A01):71-73
通过对贺州市八步区1971-2000年4~6月逐日14时的单站压、温、湿资料及其变量进行分析总结和分型,找出一套较为实用的暴雨中期预报指标,用找出的预报指标对2001-2005年4~6月的暴雨过程进行预报检验,预报效果也较好,可见用单站要素资料做前汛期暴雨中期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和效果,对暴雨短期预报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NCAR提供的1°×1°FNL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鲁西北一次持续性暴雨进行了湿Q矢量方法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暴雨出现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降水区域集中并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湿Q矢量方法是分析强降水落区很好的工具;925~850 hPa湿Q矢量散度与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暴雨并不总是出现在湿Q矢量散度负值区中心,有时出现在湿Q矢量散度梯度大的负值区一侧;700 hPa湿Q矢量涡度正值中心与散度负值重叠的区域是中尺度低值系统发展有利的区域,与未来6~12 h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湿Q矢量锋生函数差值预报强降水落区明显优于锋生函数。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平平滑滤波方法对不同等压面上大尺度场的分析结果表明:在1991年7月1日—5日的暴雨过程中,从高层到低层青藏高原北部有一急流中心,急流中心位于40°N附近。和这次暴雨过程直接对应的急流中心位于29°N附近。1-5日这两个急流中心均稳定少动且中心风速比常年大。大范围降水区中的强暴雨中心和中低层的流场、风场辐合区以及扰动低压中心吻合较好。低层等压面上大中尺度系统相互作用项的区域平均值对700hPa中尺度系统发展的贡献最大。高层200hPa和中层500hPa贡献数值接近,高中低层大尺度系统相互作用项对700hPa中尺度系统发展的贡献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16.
1998年5月20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常规天气图和T10 6数值预报模式标准等压面上的 1°× 1°格点资料 ,对 1998年 5月 2 0日甘肃陇东地区和宁夏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暴雨天气产生在西北干冷空气与低空暖湿气流的辐合区内 ,由于低空急流的作用 ,大量的水汽不断输送至暴雨区 ,入侵冷空气触发了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造成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7.
1引言东北冷涡暴雨是指在东北冷涡天气形势下,东北地区出现3个或以上气象站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暴雨。根据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1][2]结果,应用1993~1995年6~8月日本数值预报传真图资料,针对东北冷涡暴雨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和热力、动力特征,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天气动力解释,选择数值预报因子,确定因子的可信度,采用MYCIN不精确推理方法,建立了东北冷涡暴雨预报系统。2起始场根据东北冷涡暴雨发生前12~24小时500hPa冷涡中心分布的区域确定起始场为45~55°N、105~125°E,同时副高脊线(与125°E交点)或副高中心达20~…  相似文献   

18.
杨福全  杨大升 《气象科学》1996,16(3):197-205
利用水平平滑滤波方法对不同等压面上大尺度场的分析结果表明:在1991年7月1日--5日的暴雨过程中,从高层到低层青藏高原北部有一急流中心,急流中心位于40°N附近。管次暴雨过程直接对应的急流中心位于29°N附近。1-5日这两个急流中心均稳定少动且中心风速比常年大。大范围降水区中的强暴雨中心和中低层的流场、风场辐合区以及低压中心吻合较好。低坟面上大中尺度系统相互作用项的区域平均值对700hPa中尺度  相似文献   

19.
桂西北暴雨的分布特征与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桂西北10个测站1960~2007年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对暴雨的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气候特征是:暴雨发生率最高出现在6月,其次为7月和5月,暴雨中心主要位于都安、巴马、东兰县.全市多年平均暴雨场数为52场,有80%以上的暴雨出现在4~9月.前汛期(4~6月)东、西部基本持平,后汛期(7~9月)西部略多于东部.  相似文献   

20.
越赤道气流通道上的经向垂直环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1981年夏季月份,各标准等压面上格点风资料,分析了东半球低纬地区(40°—180°E、30°N—30°S),越赤道气流通道上各种物理量场分布和经向垂直环流。从而揭示了越亦道气流和季风环流及哈德莱环流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