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2020年贵州省平均气温为16℃,偏高0.4℃,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449 mm,偏多2成以上,为1961年以来最大值,同时气候事件与灾害性天气多发,总体气候年景偏差。其中冬季(1—2月)、春季、夏季平均气温整体偏高,暖冬、冰雹及区域性高温过程等暖异常事件频发,而秋季及12月平均气温偏低,低温阴雨天气持续;降水方面,汛期(5—9月)降水量异常偏多3成,突破了近60 a同期降水历史极值,并且存在夏季与秋汛两个降水峰值。通过异常气候事件的成因分析,发现拉尼娜事件、印度洋海温及副热带高压异常是影响贵州省2020年气候特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2004年我国重大灾害性天气和大尺度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EC数值预报客观分析场、实时观测资料和灾情统计资料,对2004年我国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和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华北、东北很多地区和南方发生季节连旱与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致洪暴雨、强雷暴和沙尘暴灾害性天气事件是在有利的环流形势下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把握好环流形势和影响天气系统演变特征,对于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减灾、防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呈增多趋强趋势,所造成或诱发的交通气象灾害给公路交通带来极大的威胁,引发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巨大,受到各级政府、企业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综述了国内外大雾、暴雨(强降水)、低温雨雪冰冻、风沙等各类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对公路交通的影响相关历史研究与现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交通安全保障措施,探讨了我国尚少开展研究的领域,特别指出了我国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从“降低对天气的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主题出发 ,评介了灾害及灾害管理方面的若干研究成果 ,旨在为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决策服务和民政部门的备灾和救灾工作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1953-2005年深圳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53-2005年深圳市逐日最高、最低、平均温度资料为基础,分析近50 a来深圳市的气温变化特征,通过气候变暖前后灾害事件的次数和强度的对比,分析了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增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深圳市的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暖前后,暴雨次数无明显变化,但20世纪90年代极端降水事件加剧;雷暴日数减少;霾现象日趋严重;高温日数明显增加,持续高温加剧;低温、低温阴雨天气明显减少;影响深圳的热带气旋数量减少,但降水强度在加大。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7,(5):8-8
灾害性天气对国防和经济建设,尤其对农业生产会带来很大影响,有时造成严重损失,为了积累灾害性天气气候资料,探索天气气候规律,以供抗御自然灾害及有关部门规划农业生产、水剞建设等方面参考,中央气象局气象台于1976年9月编印了《1971—1975年我国灾害性天气气候概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册。关于1950—1971年间我国灾害性天气概况,己于1972年8月印发。册内着重分析了近五年来全国大范围的早、涝、台风及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气候情况,并附有农业气候分析及冬季强寒潮等图表资料。  相似文献   

7.
1基本气候概况 2000年度(1999年12月~2000年11月),河南气候冷暖变化剧烈,干湿交替出现,异常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先后出现了寒冬暴雪、暖春干旱、大风扬沙及干热风、夏涝与风雹、冷秋连阴雨、寒潮及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其中,尤以春旱、夏涝的影响突出,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从气象灾害角度来看,灾情属一般偏重年份.  相似文献   

8.
灾害及灾害管理研究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降低对天气的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主题出发,评介了灾害及灾害管理方面的若干研究成果,旨在为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决策服务和民政部门的备灾和救灾工作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球气候系统和中国的最新观测资料,分析了2015/2016年ENSO循环过程,讨论了强厄尔尼诺过程对2015年全球温度和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可能影响,重点研究了其对中国夏季和秋冬转换季节的降水异常的影响。指出自2015年春季开始,厄尔尼诺条件迅速发展,使得2015年厄尔尼诺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强的三次厄尔尼诺之一,同时由于前期(2014年春季开始)赤道太平洋异常热状况的维持,这次厄尔尼诺也可以视为最长的厄尔尼诺过程。受到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和强厄尔尼诺等共同影响,2015年全球地表温度和中国陆面气温均创有观测以来的最高记录。强厄尔尼诺事件在2015年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了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也使得中国夏季华北地区,特别是河套地区、内蒙古中部和环渤海湾地区降水显著减少,并造成一些地区夏季严重干旱。在2015年11-12月厄尔尼诺峰值时期,受到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菲律宾反气旋性异常环流和中高纬度欧亚-太平洋遥相关型负位相异常环流的共同影响,中国东部出现偏南风异常,造成南方地区降水明显增多,而北方地区偏北风气流受到抑制,PM2.5浓度异常偏高,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目前,这一事件快速减弱,但其对全球和中国气候的影响在未来几个月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10.
刘芳 《山西气象》1995,(2):21-22
山西省1994年异常气候概况刘芳(山西省气候资料室030006)1994年我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较往年略偏少。四季平均温度高于往年;干旱少雨雪,夏秋连旱,中南部地区尤为严重;局地性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一...  相似文献   

11.
市级灾害性天气应急服务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灾害性天气应急服务系统是市级气象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研制开发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系统实现了对灾害性天气的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编辑、制作和发布,灾情快速评估及极端灾害性天气预报应急服务等功能。介绍了系统的功能特点和业务应用情况。为市级台站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和预警应急服务等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1998年夏,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因大范围持续性降水和频发暴雨造成了特大洪水。在这场抗洪减灾工作中,天气预报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组织抗洪防灾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正确组织、指挥防汛抗洪,取得巨大胜利起到了良好作用。然而,1998年夏的异常天气使天气预报人员始料不及,要做好较准确的天气预测预报,不少气象科学问题还难于准确回答。因此,这些气象科学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韩长春 《气象》1996,22(7):46-48
作者以淮阴市历年的雨涝,干旱实况为依据,参考农业,水利部门统计的受灾面积,防洪排涝能力,农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等因素,按季节分析雨涝,干旱灾害与雨量关系,确定年季不同级别的旱涝指标,其分析结论是40多年来旱涝灾年发生的频数超过正常年,且涝灾多于旱灾,重于旱灾,但秋旱多于秋涝。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冬季异常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引入异常度的概念,对江西省48a冬季气候进行分析,建立了冬季异常气候(干湿冷暖)划分的客观标准,并根据天气气候学原理对形成干湿冷暖异常冬季气候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这些结果在冬季气候预测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在地面大风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高红  吴涛 《气象科技》2007,35(6):877-881
利用天津塘沽的CINRAD-SA型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体扫描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产品资料,结合地面大风灾情报告和实况资料,对地面灾害性大风出现前VIL值的演变、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VIL值达到30kg/m2是地面灾害性大风出现的阈值,VIL值达到或超过40kg/m2则可以看作是大风的一个预警指标;VIL值达到最大后的快速减小意味着将出现地面灾害性大风,VIL值快速减小后的突然跃增则是地面灾害性大风开始的标志。应用评分系统命中率、误警率、临界成功指数检验了上述预警指标,结果表明VIL产品预警地面灾害性大风是可用的,而且随时间调整阈值大小,可以大大提高地面灾害性大风预警的命中率和临界成功指数;地面灾害大风出现前预报员有12~18min的时间用于发布短时、临界大风天气预报和大风预警。  相似文献   

16.
Using historical synoptic data, the surface observation data of Guangzhou, the data in the Yearbook on Tropical Cyclones of P. R. China,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of geopotential height, vertical velocity from June to September over the years 1983 to 2004, and defining three days or more in succession with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over 35°C as a process of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this work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iv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and the disastrous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in Guangzhou. The result shows that disastrous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in Guangzhou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uter circul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and high temperatures weather over 37°C occur mainly when tropical cyclones move in the range from 400 to 1600 km southeast or east to Guangzhou. Furthermore, rapid temperature increase with descending motion resulting from tropical cyclones is the major factor that induces disastrous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in Guangzhou when the city is controlled by the subtropical high.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System Version 4,MICAPS4),河北省气象台研发团队重新自主设计并开发出一套灾害性天气个例检索与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历史灾害性天气个例及其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实现了个例的检索、分析、训练、收集与管理等功能,解决了历史资料的积累与使用问题;同时,拓展了MICAPS系统的历史资料应用功能。该系统可用于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科研与预报员培训等方面,其可移植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黄平县翁坪乡雷击事件多发的原因,通过现场调查、走访、测量,根据雷暴形成条件,结合当地气候背景、雷暴活动特征及事故发生地地形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因有利的大气环流条件,翁坪乡致灾性强对流天气高发,3—8月是翁坪乡雷暴高发期;受天气系统、地形条件共同影响,翁坪乡白洗村、满溪村和翁秉屯村成为地形雷暴多发区,导致雷击事件多发。  相似文献   

19.
常州市灾害性天气查询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芹  霍焱  董喜春  马天骄 《气象科技》2009,37(4):457-461
为帮助预报员全面学习和系统掌握常州地区灾害性天气变化规律,进一步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将常州地区1974-2007年发生的暴雨、寒潮、台风等5种常见灾害性天气所对应的高低空形势、地面形势、台风路径、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以及实况、灾情等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编,建立了基于Web网页形式、多功能灾害性天气电子档案查询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灾害天气资料查询的自动化,填补了常州地区无完整灾害性天气档案的空白。该系统针对性强,界面美观、易于操作、查询快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