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寒区冻土环境与人类活动联系越来越紧密,人类工程活动已逐渐成为影响冻土及其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是导致冻融灾害的主要因素。本文定性地讨论了人类工程活动对冻土及环境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对冻土工程活动进行分类的思想,并给出一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年冻土的工程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冻土工程分类,是在综合分析冻土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并考虑与建筑物基础的相互联系,按其工程性质的好坏,将冻土人为地分成若干个等级。它对于工程地质勘测和设计工作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近年来,许多生产部门及研究单位对冻土工程分类做了工作,并根据我国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我所于1967年就开展了冻土分类的研究工作,表1是以笔者在1971年提出的分类为基础,并综合我室1972年前历年室内外物理力学试验资料扩充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刊登的《多年冻土的工程分类》一文(简称《分类》),从适应冻土工程地质勘测需要出发,主要依据冻土融化(冻结)过程的某些力学量与含水量之间的若干定量关系,提出了一些多年冻土按含水量数值的界限分类,是一种具有生产实践意义的有益尝试。本文针对《分类》中的几个问题提出商榷,供讨论指正。  相似文献   

4.
冻土分类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徐学祖 《冰川冻土》1994,16(3):193-201
根据美国、原苏联和我国冻土分类的现行标准的分析,目前有关冻土分类基本上按两种方法进行。一是根据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含冰特征进行分类,二是根据冻土特殊工程特性进行分类。各国对冻土的描述及分类已从定性向定量发展,冻土分类方法正处于从单项规程到综合规范、从部门标准向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方向过渡。建议我国的冻土分类按下列步骤进行:1)采有国际《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作为土统一分类标准。2)引出《人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冻土区环境问题对工程安全可靠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青藏铁路冻土区主要工程对多年冻土温度、水分特征和冻土环境特征的影响,探讨了冻土区工程环境与冻土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特点。进而论述了控制外界对冻土工程环境系统的热侵蚀是保证冻土区工程安全可靠性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多年冻土融沉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冻土工程中,冻土的融沉性评价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之一,融沉性分类是冻土地基基础设计施工的重要依据.根据345个冻土原状样品融沉压缩试验数据,提出了细砾、砂土、粉土、黏性土、泥炭化黏性土和泥炭质土等6类土的融沉系数一含水量或融沉系数一超塑含水量线性回归方程式,得到与各融沉性分级相应的界限含水量或界限超塑含水量.最后...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地质综合分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工程特性的地温分区和冻土类型, 提出了冻土工程地质综合分类方法. 结合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设计和施工情况的实践, 对铁路建设中如何应对全球气温变暖下冻土区工程安全提出了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地质综合分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工程特性的地温分区和冻土类型,提出了冻土工程地质综合分类方法,结合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设计和施工情况的实践,对铁路建设中如何应对全球气温变暖下冻土区工程安全提出了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冻土工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系统回顾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冻土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内容 ,重点阐述了 90年代开展的冻土研究的研究成果 ,从冻土工程地质、路基下冻土温度场、冻土环境的影响、冻土工程分类、地理信息系统 5个侧面 ,来反映近年来在青藏公路研究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为青藏铁路建设中重大冻土工程技术问题和工程设计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8,他引:29  
吴青柏  朱元林  施斌 《冰川冻土》2001,23(2):200-207
冻土与人类活动及环境息息相关,人类工程活动能诱发冻土环境、生态环境变化和冻融灾害及工程稳定性变化,因此,人类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变化及冻融灾害问题已日益引起国内外冻土研究的重视。人类工程活动加快了冻融过程变化,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文章主要从冻土稳定性、地面敏感性评价;冻土环境与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及相互关系;冻土环境保护和土地合理利用;冻土区生态环境研究等四个方面评述了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对冻土环境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1.
首届亚洲冻土大会于2006年8月5~16日在兰州、青藏线和拉萨顺利召开.大会讨论主要包括以下5个议题:1)冻土工程;2)山区和高原冻融灾害及冰缘环境;3)冰冻圈的气候与环境条件;4)冻土水文、寒区水资源及土地利用,和;5)冻土监测、制图及模拟.国内论文大多集中于青藏铁路各种科技创新和工程(示范)建设方面.中亚冻土分类、制图和监测研讨会明确了制定统一的中亚地区冻土图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会议期间,国内主要新闻媒体对全球15位著名冻土学家进行了联合采访.大约80位中外代表参加了青藏(公)铁路沿线考察,并于8月15日在拉萨举行青藏铁路工程和环境问题讨论会.专家一致认为,青藏铁路所采取的冻土工程措施基本上是恰当、有效的,能够保证青藏铁路路基的长期稳定性.但是,沿线寒区环境保护问题还任重道远,需要尽快进行综合管(治)理,以达到青藏地区社会经济和谐、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建设冻土工程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的冻土工程问题研究, 在综合以往冻土学研究成果基础上, 针对冻土区大规模工程实践对冻土和冻土环境的影响特点, 冻土和冻土工程之间相互作用本质, 用系统工程论的观点, 以工程变形为冻土工程问题研究的综合目标, 抓住冻土工程问题的热学机理本质, 用工程热力结构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 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 同时把我国冻土工程问题研究和冻土工程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为建设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冻土专门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水工建筑物抗冻情报网共同发起召开的工程冻土学术交流会,于1993年9月22—25日在兰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我国北方10个省市区的科研、设计院所、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及防渗材料生产厂家19个单位共32位代表。甘肃省水利厅副厅长、甘肃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冯婉玲、甘肃省水利厅总工程师、甘肃省水利学会名誉理事长王钟浩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学祖研究员就国内冻胀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作了学术发言。会议就冻深和冻胀的预报、冻土工程分类、冻土力学和冻土热学最新研究成果、工程防冻胀融化破坏措施等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工程安全可靠性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冻土区路基工程和冻土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分析,提出冻土区路基工程的安全可靠性监测关键技术一是监测方法,二是监测手段,三是数据分析。冻土区路基工程的安全可靠性首先取决于工程周围和工程基底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其次取决于发生变形的路基填土厚度及其基底融化层厚度。因此,路基顶面以下不同深度地温监测和年际冻融季节时段路基土层变形监测是冻土区工程长期可靠性监测的主要指标。青藏铁路自然条件的严酷性,要求监测手段具有可靠性和耐久性以及对复杂自然条件变化的适应性。文章提出一种自动观测多年冻土地温和路基变形,并能够实现数据无线传输的现场监测系统设计方案,通过现场试验,证明这种监测系统能够适应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减轻了人工监测的劳苦,具有可靠性和耐久性。作者还提出了能够简便判断冻土区工程安全可靠性的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对目前冻土区工程安全可靠性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汇总大量勘察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冻土区输油管道工程的特点,以及管道与冻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过程,重点阐述中俄输油管道沿线多年冻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出中俄管道沿线冻土环境工程地质区划原则和指标。按不同类型多年冻土的区域分布规律及面积比率,并考虑地温、厚度及植被变化等特征,分成4个冻土工程地质区,即漠河—瓦拉干片状冻土区、瓦拉干—劲松大片融区的多年冻土区、劲松—加格达奇岛状多年冻土区和加格达奇—乌尔其零星多年冻土区。然后按多年冻土含冰(水)量类别,并兼顾土层冻胀、融沉分类级别,又在4个区内共划分出151个冻土类别地段,依次按区分级进行评价,最后将这151个地段归纳为4种类型的工程地质地段:良好、较好、不良、极差。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0月在西安召开第八届国际冻土工程会议, 就冻土地区工程设计与建设、季节冻土区工程冻害防治、冻土物理力学特性、 模型发展及其应用、寒区气候、环境及冷生变化、多年冻土水文学、寒区水资源和土地应用等主要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报告了近年来冻土工程与环境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从冻土工程设计、施工和评价、普通冻土研究、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冻土模型发展及应用、 气候变化及冰冻圈环境等方面对该次会议交流的成果进行了总结. 与会研究者认为今后的研究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工程措施机理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寒区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反馈、以及环境变化与冻土工程措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多年冻土区线性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多年冻土区,线性工程(公路、铁路、输油管线、输电线路等)的修建和运营对沿途周边的冻土热状态、土壤理化性质、水文过程以及陆面过程产生显著影响,生态环境发生明显改变并对冻土的工程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冻土工程作用下的生态环境变化是冻土学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文献综述,对冻土区线性工程的主要特征,以及近几十年来工程影响下冻土环境和植被变化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年冻土区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目前,生态环境各要素对工程的反馈研究十分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要素与工程相互作用的机理、过程的研究还需完善。在以后的研究中应重点拓展有效的监测手段,为冻土区生态环境监测和研究服务;同时,在深入理解寒区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作用机理、过程基础上,积极开展冻土区工程环境容量阈值评估以及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研究,为寒区大规模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年平均地温的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制图及应用   总被引:42,自引:22,他引:20  
年平均地温是指多年冻土年较差为零的深度处的地温,是冻土分带划分的主要指标之一.利用青藏公路沿线钻孔实测年平均地温数据,进行回归统计分析,获取年平均地温与纬度、高程的关系,并基于该结果,结合TOPO30高程数据模拟得到整个青藏高原范围上的年平均地温分布.以年平均地温0.5℃作为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的界限,对比分析模拟图与青藏高原冻土图,除个别区域有较明显的差异,模拟结果图较好地体现了青藏高原冻土的分布情况.利用模拟结果,根据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带指标及寒区工程多年冻土区划指标,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进行了分带划分,并统计各分带面积;根据简化的冻土厚度计算公式,计算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厚度分布.最后,利用数值预测方法的结果,在气候年增温0.04℃的背景下,对高原未来冻土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冻土融化压缩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冻土中的热交换是冻土生存与消融最重要的因素。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改变了多年冻土及季节冻土区建筑物热量和地面条件,从而加速了冻土中热迁移过程。防止冻土融化是保持多年冻土地基强度的重要措施。然而,当冻土的融化不能防止时,对冻土融化固结特性的研究就成为冻土力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其中包括冻土的融化下沉系数、融化速率、压缩系数,以及它们与冻土基本物理指标间的关系等。建筑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融沉破坏是多年冻土区建筑物冻害的主要原因.对季节冻土区工民建筑物浅基的实施,冻土融化下沉性则成为基础埋置深度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会加剧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融沉灾害的发生,威胁重大工程的安全运营. 选取冻土体积含冰量和活动层厚度变化量为指标,借助ArcGIS软件,采用融沉指数模型对青藏工程走廊融沉灾害做出了区划. 结果表明:在未来50 a,青藏工程走廊内融沉灾害在A1B和A2情景下主要为中高风险性,在B1情景下主要为中低风险性. 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楚玛尔河高平原、五道梁和开心岭等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