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笔者在多年报表预审工作中发现 ,每到秋末冬初及冬末春初时 ,结冰的记录就会不规律 ,甚至出现漏记或多记现象。笔者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作以下分析 ,供测报人员参考。1 概念不清《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结冰的定义为 :露天水面 (包括蒸发器 )冻结成冰。对此有人理解为 :只有水冻结成冰 ,才能记结冰 ;冰在溶化过程中 ,则不能记结冰。笔者认为此两种情况现象栏均应记结冰。2 与温度挂钩的模式化记录有这种概念的人认为 ,只要气温或地面温度在 0℃以下 ,就应记结冰 ,反之则不记。众所周知 ,水的冰点为 0℃ ,但很多时候温度在0℃以下时 ,水面…  相似文献   

2.
观测中结冰漏记或多记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冰出现漏记或多记现象 ,有多种原因。首先是概念不清。《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结冰的定义为 :露天水面 (包括蒸发器 )冻结成冰。对此有人理解为 :只有水冻结成冰 ,才能记结冰 ;冰在熔化过程中 ,则不能记结冰。笔者认为此两种情况现象栏均应记结冰。其次 ,有人认为气温或地温在 0℃以下 ,就应记结冰 ,反之则不记。在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冰点为 0℃ ,但很多时候气温在 0℃以下时 ,由于水的热容量大 ,水面温度却在 0℃以上 ,水面无结冰现象 ,此时记录结冰显然与事实相悖。而温度在 0℃以上 ,以前冻结的冰还没有化完时 ,现象栏不做记载也不合适…  相似文献   

3.
结冰的观测和记录结冰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皿中的水)冻结成冰,通常我们观测结冰的有无(因自然条件限制)是看蒸发皿中的水是否冻结,如冻结便记结冰如未冻结则不记。但由于观测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记录结果。如:5号20时观测,蒸发皿中水虽冻结,但当时气温...  相似文献   

4.
王媛 《河南气象》2001,(3):47-47
在冬季观测中 ,天气现象栏记结冰现象而湿球溶冰后未结冰的情况常见 ,天气现象栏未记结冰而湿球溶冰后却结冰的情况倒是不多。例如 :焦作站 1 999年 2月 1 8日 1 4时干球温度为 5 .4℃ ,湿球温度为- 0 .2℃ ,风速较大 ,但当日的天气现象栏无结冰符号。接班员认为 ,既然湿球已结冰 ,该日天气现象栏就应该记结冰现象符号。后经讨论分析 ,认为天气现象栏不应该记结冰现象符号。理由是 :①湿球结冰与结冰现象 ,反映的意义不同。前者是指湿球经过溶冰后 ,水分蒸发耗热 ,湿球温度降低而使纱布结冰 ,反映了湿球水分蒸发的情况 ;后者是指露天水面 (…  相似文献   

5.
天气现象结冰,是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皿的水)冻结成冰,它可分为三种类型(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水面结冰时。水温必须≤0C。而大自然中的水温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结冰还与水面面积,水流速度,水体深度,深水层温度,水的纯洁度,以及当时气温、风速有关。广阔水域的冻结,除了考虑上面所提的因素外,一般来说它的封冻日期比气温长时期<0C 的时间滞后15—30天。气象观测中的结冰现象,是以小面积的容器(包括蒸发皿内的水),或地面上的小水面  相似文献   

6.
在冬季观测中,天气现象栏记结冰现象而湿球溶冰后未结冰的情况常见,天气现象栏未记冰而湿球溶冰后却结冰的情况倒是不多.  相似文献   

7.
在《规范》及《地面气象观测技术问题汇编》中对湿球溶冰有了较详细的规定,但笔者觉得以下几点也值得注意:1 按《规范》要求,溶冰时需注视湿球表示度变化.当升至0℃稍停后再上升则表明冰已溶化,这样极有可能只把球部之冰溶化而没溶完下面短纱布上的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短纱布上有冰核存在,很容易在这冰核之上形成新的冰层,造成不应该结冰面有结冰的现象发生.例如,在相近的风速及湿度条件下,在没有溶完情况下,t_w=-0.1℃时有结冰;而在完全溶化情况下,t_w=-4.1℃时没有结冰.  相似文献   

8.
天气现象共有34种,除了极光、龙卷风等很少出现外,其它现象对于观测员来说,并不陌生.但这些现象在是否需要记开始与终止时间方面,有时会让观测员有一种“提笔忘字”的感觉,导致许多观测员在考试时失了分,在工作中出了错.为了清楚、准确地记住它们在时间上的记录规定,大家不妨记一下这个顺口溜: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21种,降水11种,极光和大风,3暴1吹雪,龙卷雾雨凇;不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12种,轻雾霜闪尘卷风,烟幕浮尘霾结冰,积雪扬沙和冰针;只记录开始时间的1种,飑.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多年报表预审工作中发现,每到秋末冬初及冬末春初时,结冰的记录就会不规律,甚至出现漏记或多记现象.笔者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作以下分析,供测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天气现象共有 34种 ,除了极光、龙卷风等很少出现外 ,其它现象对于观测员来说 ,并不陌生。但这些现象在是否需要记开始与终止时间方面 ,有时会让观测员有一种“提笔忘字”的感觉 ,导致许多观测员在考试时失了分 ,在工作中出了错。为了清楚、准确地记住它们在时间上的记录规定 ,大家不妨记一下这个顺口溜 :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 2 1种 ,降水 1 1种 ,极光和大风 ,3暴 1吹雪 ,龙卷雾雨凇 ;不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 1 2种 ,轻雾霜闪尘卷风 ,烟幕浮尘霾结冰 ,积雪扬沙和冰针 ;只记录开始时间的 1种 ,飑。天气现象记录时间口诀@王…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1月16日至20日,罕见冻雨袭击贵州,多条输电线路出现覆冰现象,威宁县城电线结冰直径达10毫米,当地电网公司及时消除覆冰,贵州电网安然经历了这个冬季的首次冻雨考验。  相似文献   

12.
覃章 《广西气象》2005,26(1):57-5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中有10种天气现象不需记起止时间。这10种天气现象中轻雾、烟雾、霾、积雪、闪电、尘卷风生成和消失有很具体的标准划分,但对于冰针、露、霜、结冰四种只有生成的划分标准,没有消失的划分标准。其中露和霜这两种天气现象转记比较难把握。为此,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全国电线结冰厚度分布及等级预报模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8年全国电线结冰及相关气象要素台站观测资料,分析电线结冰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建立利用前期冰冻日数,前1天日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量预报电线结冰厚度等级的3层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结果表明:电线结冰厚度最大值在10mm以上的地区,在北方主要位于东北东南部、内蒙古东北部、华北中部以及甘肃南部等地,在南方主要位于安徽东南部、江西北部、湖南南部、湖北西部、重庆南部、贵州中部以及四川东部等地,呈东-西向带状分布。近48年来,安徽黄山和江西庐山覆冰厚度历年极大值和覆冰日数均呈增长趋势;四川峨眉山、甘肃西峰镇的历年极大值和覆冰日数均呈减小趋势。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报结冰厚度等级, 模型对近10年的回报结果显示, 准确率为81.3%。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高速公路道路结冰预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斯  熊守权  陈英英  何明琼  袁正腾  鲁静  崔杨  唐俊 《气象》2019,45(11):1589-1599
利用2013年以来建立的湖北省高速公路沿线的87个交通气象观测站每10分钟一次的气温及路面温度等实况资料,对各个高速路段的路面结冰频率随气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均满足Logistic回归模型,但不同高速路段结冰对应的环境气温有差异。通过研究各个高速路段道路结冰的气温条件概率,计算得到湖北高速各个路段拐点气温,再结合路段降水情况,可以对湖北省高速公路结冰进行预警,从而为高速公路是否开展消冰措施、何时开展消冰措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面气象观测中结冰自动化观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晓虎  张春波  马舒庆  杨玲  梁丽 《气象》2014,40(2):234-237
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一般采取人工观测判断结冰现象是否发生。为了提高结冰观测的工作效率,结冰自动化观测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文章介绍一种新的结冰自动化观测装置,通过检测结冰过程中由于潜热释放引起的温度突变上升过程,判断结冰现象的发生,实现结冰自动化观测。结合结冰温度观测数据对结冰过程中各个阶段特征进行分析,并与人工观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结冰自动化观测装置能够比较准确地实现结冰现象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容 《河南气象》2003,(1):46-46
第一 ,霜和露记录勿混淆。秋末初冬时节 ,气温日较差大 ,在 0℃以下的晴朗清晨 ,易形成霜 ,但日出后气温升高 ,霜融化成露 ,这种情况我们不能记露。为了避免误记 ,观测人员应在日出前观察一下天气现象。第二 ,勿漏记结冰。由于初冬早上气温变化快 ,不稳定 ,在 7:30巡视仪器时注意蒸发皿是否有结冰 ,在 7:45 - 7:48观测天气现象时一定要再看一下蒸发皿是否有结冰 ,并轻轻晃一下蒸发皿或用铅笔碰一下水面 ,这样在有很薄的结冰现象时也容易发现 ,不至漏记。第三 ,提前选择好测量积雪深度的地方。选择的地点要求平坦 ,并保持其自然状态。第四 ,…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气象》1990,16(9):65-65
编辑部: 《气象》1989年9期和1990年4期分别刊登了“白天栏转记露、霜、结冰等天气现象”和“白天栏转记露、霜、结冰等天气现象之刍见”两篇文章,雍延和与袁为栋两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上述天气现象的记录方法,……望《气象》杂志给一个明确的答复,究竟如何记录为好。 此致 敬礼 河南省许昌市气象局业务科  相似文献   

18.
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过程中,有些天气现象经常出现,也有些天气现象则不常出现。对于经常出现的天气现象,观测人员记得非常牢固。但对不常出现的天气现象,有时会忘记现象名称或是忘记该现象是否记录其起止时间。遇到此类问题时,就得翻阅《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进行查对。如果将记录起止时间和不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分别编成顺口溜背熟,即节省时间又记得牢固,给工作带来很大方便。记录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三雨二雪阵雨雪①米雪冰粒雨夹雪雾松雨凇沙尘暴极光雷暴加②冰雹霰雾不怨③龙卷风吹雪雪暴刮④大风不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针⑤冰⑥积雪雾…  相似文献   

19.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中有10种天气现象不需记起止时间。这10种天气现象中轻雾、烟雾、霾、积雪、闪电、尘卷风生成和消失有很具体的标准划分,但对于冰针、露、霜、结冰四种只有生成的划分标准,没有消失的划分标准。其中露和霜这两种天气现象转记比较难把握。为此,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以下分析。  根据定义:露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记露);霜则是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上述两种天气现象,从定义分析,其生成条件分别是凝结、凝华,生成条…  相似文献   

20.
去年12月10日,从08时至19时连续下雨,中间短时内夹降有冰粒,19时后转降雪,上午起测站附近的树枝,电线、百叶箱顶上和一些物体的迎风面上都结着冰,屋沿的瓦片上也悬挂着冰棱柱。根据这些现象一些观测员曾提出过这种结冰现象是否为雨淞?当天组织部分人员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集体观测,结果看法不一没有确定记录雨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