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五营林业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观测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和距平分析方法,对五营近30a温度和降水进行分析,得出五营的温度上升明显,降水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2.
利用五营林业气象试验站1991-2010年的物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营红松物候期变化,春季物候期进程变幅大,倾向率值高,春季物候对气候的响应要大于秋季物候。  相似文献   

3.
根据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苗圃和五营林业试验站提供的育林和天气预报资料,在分别对高温预报和低温预报为五营苗圃育林服务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又对高温矛降代温预报为黑龙江省育林服务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小兴安岭五营林区与肇州平原区是黑龙江两个典型的代表区域,其降水资源对林业及农业的影响极其重要。本文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两个区域的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两个地区年降水量、年昼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但是五营林区年夜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肇州却呈略微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1986年,浙江省的农业气象观测,将指令性的粮食、油菜、棉麻等观测地段规定为每季一熟(过去为二熟),同时要求各农气基本台站开展当地一项经济特产作物的正规观测或调研。经济特产作物的观测,有许多项目国家气象局没有下达统一的观测标准,我们在调查研  相似文献   

6.
利用树轮重建小兴安岭五营1796年以来的温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五营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红松 (Pinus koraiensis) 树轮宽度年表与五营气象站的气候要素响应分析表明,树轮年表与生长季上一年10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相关,由此重建了1796-2004年五营10月份平均温度。此外,4月下旬的温度变化对五营红松树木的径向生长也具有一定的影响。1796-2004年,五营共经历了4个偏冷和4个偏暖期。周期分析表明,重建序列以3.33 a的周期最为显著,对重建序列30 a尺度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871年和1900年前后,五营地区10月份平均温度出现了显著的均值突变,1851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方差突变。  相似文献   

7.
耿熹  张泽福  王永德 《气象》1984,10(8):31-33
森林除了影响近地面层空气的乱流作用外,还能形成一种独特的森林小气候。认识这种气候环境的作用,对于利用气候资源、发展森林、保护生态平衡等均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为此,黑龙江省五营林业气象试验站曾于1961—1965年每年的5—9月(即当地树木生长季),对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进行了有关项目的试验观测。我们在此基础上,仅就原始红松林对温度的调节能力进行如下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肖舜 《陕西气象》2014,(2):30-30
<正>近日,陕西省气象局与陕西省林业厅签署关于加强林业气象服务合作的协议,从五个方面深化合作。一是加强林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在林区防火一些重点地段建设林区气象观测站,实现观测资料、预报预警信息共享。二是提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的时效性和精度,联合开展对森林火险预警、森林火灾监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预  相似文献   

9.
农气观测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气象观测质量的高低 ,决定着气象服务的效果。要提高农气观测内在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观测地段与作物品种的选定   ( 1 )观测地段必须有代表性。能代表当地地形、地势、气候、土壤和产量水平及主要耕作制度。( 2 )地段应距林缘、建筑物、道路和水塘 2 0m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兴安岭五营林区1958—2007年历年旬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通过对气象要素月、季节、年际变化等一系列讨论,分析了五营林区的气候特征,得出:五营50a平均气温为0.1℃,各月平均温度7月达到最高点,1月为最低值。50a平均年降雨量为617.1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冬季降水较少。五营林区1960—2007年年日照时数平均值为2227.6h,本地区可照时数、阴天日数均在7月份达到峰值。五营林区夏、冬两季相对湿度较大,而春、秋两季相对湿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58-2015年五营林区的地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近58 a五营林区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五营林区近58 a气温呈变暖趋势,气候从"偏冷期"跃变为"偏暖期";降水量则呈减少趋势,但近年降水量有所增加;平均风速迅速减小;无霜期明显延长。极端高温气候事件增多,极端低温气候事件减少,五营林区气温范围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观测地段小麦单产资料和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根据赫章县旬平均降水、温度、日照时数资料加工的定量化评价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初步建立观测地段产量预报模型,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胡达龙 《气象》1994,20(9):2-2
保持地表土疏松提高地温观测精度笔者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发现,地温观测记录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地温观测地段土壤板结、温度表球部裸露于地表进行地温观测,就会出现地面日最高温度低于14时ocm地温的失真现象。因此,经常维护地温观测地段,特别是地面温度表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来宾县春玉米观测地段土壤水分变化模型,分析作物地段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可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逢八取土”,测量作物观测地段的土壤湿度,是农业气象试验的重要项目之一。在地段取土时,按要求有四个重复点,分别钻取5、10、20、30…100厘米共11个层次的土壤样本,并需要44个铅盒分别盛放。若有两个、三个作物观测地段需要取土测量土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小兴安岭地区的降水特征及变化规律,利用五营观测站49a(1958~2006年)的降水资料,对五营林区的降水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近49a来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雷暴日数和降水强度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贵州作物地段土壤湿度观测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其一为观测数据不完善,其二为观测数据代表性差,对如何有效地提高土壤湿度观测的代表性和实用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春玉米观测地段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峰 《广西气象》2003,24(2):25-26
通过建立来宾县春玉米观测地段土壤水分变化模型,分析作物地段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可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气候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对降水渗透深度监测地段选择的规定不大合适,规范规定降水渗透深度监测地段在台站地面观测场周围进行,而我们大多数气候生态环境监测场地都远离台站地面观测场,这样我们在台站地面观测场周围所测的渗透深度就无法完全代表气候生态监测场的渗透深度,在记录和编发报时就会出现了一些矛盾,下面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1994~2003年来宾市农业气象观测的春玉米生育状况、春玉米地段土壤水分资料,建立春玉米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与观测地段理论产量、来宾市兴宾区春玉米产量的模型,得出用观测资料预报产量较常规预报方法预报准确率有较大提高,为提高作物产量气象预报质量提供一种预报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