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月桂峰组是丽水-椒江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系。丽水-椒江凹陷在月桂峰组沉积时期为强断陷期,构造分割性强,沉积环境相对封闭,内部多个次洼的湖相烃源岩发育特征不清。为明确丽水-椒江凹陷内各富烃次洼中月桂峰组烃源岩发育条件及空间展布规律,进一步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利用钻井、岩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古生物等资料,基于湖盆演化动态全生命周期过程,提出“早期断层活动速率、中期母岩性质和遮挡条件、晚期火山活动”联合控制丽水-椒江凹陷4个次洼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在地质认识约束下,基于多属性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对中-深湖相烃源岩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定量刻画。结合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机制和中-深湖相烃源岩分布范围,对4个主要次洼内烃源岩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椒江A洼为Ⅰ类富烃次洼,丽水A洼和丽水C洼为Ⅱ类次富烃次洼,丽水B洼为Ⅲ类生烃次洼。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26洼为典型的断陷盆地,是已证实的富生烃洼陷。以往对优质烃源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盆地内部,而对湖盆边缘次洼的烃源岩特征及形成机制鲜有报道。为弥补以往研究的空白,选择惠州26洼东北次洼作为研究区,根据最新的地震、地化和元素分析等资料,对该次洼的烃源岩地化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次洼文四段发育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含量均值为4.59%,可达“好—很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以生油为主。文四段沉积时期,惠州26洼东北次洼强烈断陷,形成“洼缘深盆”,且陆源碎屑物质输入量少,为烃源岩发育提供有利的沉积环境,同期火山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无机营养物质,形成咸水环境,引起浮游生物勃发,促进有机质的规模形成和保存。综合分析认为,惠州26洼东北次洼文四段优质烃源岩的发现,将优质烃源岩分布范围扩大至湖盆边缘,为该洼陷未来勘探发现奠定生烃基础,对其他地区断陷盆地边缘洼陷评价和勘探潜力分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渤海大地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渤海地洼列是位于河淮地洼系的东北部,是一个中、新生代的活化区.自中元古代起渤海进入地台发展阶段,古生代发生多次升降运动,形成地台型浅海相,海陆过渡相及陆相沉积,中生代末期,受地幔隆起活动影响,开始活化,经历了地洼阶段的初动期、激烈期、余动期三个发展阶段,才使渤海地洼列成为叠复式构造特征的大型新生代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4.
大沽河泥沙来源的重矿物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秉福  宫立新  宋键 《海洋科学》2010,34(10):71-76
应用矿物分析的方法研究大沽河下游泥沙的来源,研究表明,大沽河上游和小沽河流域的重矿物特征有很大的不同,大沽河上游段以高的普通角闪石含量为标志,绿帘石、钛铁矿具有较高的含量。小沽河和大沽河下游的重矿物组成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透闪石+石榴石为主,重矿物特征相似性明显,其重矿物含量和主要重矿物相对含量都比较相似,数值相差不大,而且矿物的形态特征、矿物的种类也一致。这说明大沽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其支流小沽河,因此,小沽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是大沽河河道以及胶州湾沉积环境整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对研究区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原阳江凹陷及其南缘低凸起重新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阳江低凸起北支将原阳江凹陷分隔为阳江东、西两个凹陷,阳江东凹陷可以进一步分为东1洼和东2洼。阳江北断裂是阳江东、西两个凹陷主要的控凹断裂,根据断裂走向拐点和阳江东、西凹陷的分界可以把阳江北断裂划分为3段,分别是西段、中段和东段,西段控制阳江西凹陷,中段控制东1洼,东段控制东2洼。断裂各段活动规律不同,其中断裂中段控制的东1洼的主要活动期在晚始新世和早渐新世,控制文昌组和恩平组的湖相沉积,勘探潜力最好。继承、叠加发育的伸展构造样式是阳江东、西两凹陷的主要构造样式,断层型圈闭和披覆背斜型圈闭是该地区发育的主要圈闭类型。勘探实践表明,垂向运移和近源成藏是阳江东、西两凹陷主要的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6.
对津沽疮疡学术流派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通过跟师学习津沽疮疡学术流派及中医疡科心得派学术思想,将三焦辨证与治未病思想相结合,提出对下肢复发性丹毒分为未病、既病、愈合3个阶段分期论治。丹毒发病初期应重清热化湿、益气健脾、宣畅气机,以防治湿邪缠身,同时应防止病轻药重损伤脾阳,湿邪黏腻,应徐徐除之;初期热毒症状消退后,应重宣畅三焦,以利湿除邪为主;后期在清除余邪时以利水消肿、温补脾肾为主,辅以活血行气之法,扶助正气,抵御外邪,防止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小而肥",目前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已超出早期估算的地质资源量,早期对烃源岩的认识不足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优质烃源岩的分布范围仍缺少精确刻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该洼陷勘探潜力的认知。以该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利用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采取层序地层学开展了番禺4洼烃源岩的预测工作。通过地震资料上识别的各种反射特征,结合区内已有钻井资料识别的旋回特征,将番禺4洼文昌组划分5个三级层序,进而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地震沉积学最新技术手段,精细揭示了番禺4洼文昌组文三段优质烃源岩的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番禺4洼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较为广泛,尤其在北次洼和西次洼,优质源岩面积均超过了以往预期。这一研究成果对本区和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东凹陷古近纪的断裂体系和主要同沉积断裂的活动和特征分析,表明区内主要发育NNE、EW、NW向三组断裂体系,NNE向的凹陷边界断裂青东1号断层和EW向的主要二级同沉积断层f1、f2控制了凹陷内次级构造单元的划分,凹陷由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北部深洼、北部凸起、中部次洼、南部凸起、南部次洼、西南缘缓坡带以及东部陡坡带等7个次级构造单元。研究表明,凹陷内各洼陷的沉降中心在古近纪发生了明显的分异和迁移,这些变化受控于区内主要同沉积断裂的差异活动和演化,青东1号断裂和f3断裂在古近纪的持续活动共同控制了北部深洼的沉积充填,f1和f4断裂分别控制了中部次洼和南部次洼的发育;主要断裂的活动及其组合样式控制着湖底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粗碎屑沉积体系的发育。与生油洼陷相邻的主要同沉积断裂形成的断裂带具备形成砂岩油气藏的各种有利条件,其中东部盆缘断裂带是区内砂岩油气藏勘探最有利的区带。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连片资料,通过对辽中南洼断裂体系和地层发育特征的精细解释,明确了辽中南洼的构造发育演化特征,探讨了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辽中南洼发育走滑和伸展2类断裂,主干走滑断裂整体NNE走向,深浅均有发育;伸展断裂主要发育在深部,被走滑断裂切割改造。受控于走滑和伸展作用在不同地区的作用强弱差异,辽中南洼整体东西分带、南北分段,自西向东辽中南洼可以划分为西部斜坡带、中部走滑带和东部斜坡带,东、西两个斜坡带为典型的伸展半地堑,走滑断裂条数的变化、中央走滑断裂的走向弯曲造成了中部走滑带的南北分段性。辽中南洼新生代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古近纪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期、沙三段—沙一段沉积期、东营组沉积期、新近纪—第四纪4个阶段,经历了伸展断陷、构造转型、走滑—断拗转换、走滑—拗陷的构造演化过程,体现了伸展和走滑作用强弱的时间差异。辽中南洼现今复杂多样而又独特的构造特征并不单纯受控于单一构造背景,而是形成于伸展和走滑应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钻井、测井、烃源岩和原油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庙西北洼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分布特征及成因环境进行了分析,借助盆地模拟和油源对比结果,明确了庙西北洼的主力烃源岩层系和勘探潜力。研究认为:庙西北洼发育东营组和沙一二段2套烃源岩,其中沙一二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有机质成熟度高,为好—很好烃源岩,其排烃量占洼陷总排烃量的56%,是庙西北洼的主力烃源岩。油源对比结果表明,PL15-2亿吨级大油田的原油来自沙一二段烃源岩,进一步佐证了沙一二段为主力烃源岩,也预示了庙西北洼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南部文昌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南部包括两个相邻洼陷:西江36洼和番禺4洼,钻探结果却揭示了截然不同的油气勘探前景,其中,番禺4洼探明储量已过亿吨,而西江36洼却未有商业发现,导致勘探上对西江36洼烃源潜力有所顾虑.为了揭示这种差异油气地质条件产生的原因,亟待开展两个洼陷的对比研究.以主要烃源层系文昌组为切入点,通过开展精细的层序-...  相似文献   

12.
拥有私家风电机的幸福生活帕拉洼坎镇位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坎契浦兰区,据2001年的普查统计,这里的人口不到15000人,其中有12%是不满6岁的儿童。帕拉洼坎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为74%,高于印度全国的平均值59.5%。帕拉洼坎的街道上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人聚在一起交易蔬菜和水产品,这使当地的交通变得非常拥挤,  相似文献   

13.
番禺4洼新近系NWW-SEE向正断层非常发育,这些断层上升盘的构造圈闭是重要的勘探目标.但由于一次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向与断层平行,断层附近阴影现象非常严重,表现为信噪比低、同相轴不合理的"下拉"和扭曲畸变的"假象",严重影响断层上升盘的精细构造落实.为此,实施了垂直于断层方向的二次三维地震采集,使得断层阴影带成像比一次...  相似文献   

14.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莺东斜坡带具有“两脊一洼”分段式展布之特殊区域地质构造格局,且自北而南“两脊一洼”三段式分布具有明显不同的构造及断裂活动特征与油气运聚规律,故不同区域区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北段(即北延伸脊)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烃源及油气运聚输导系统;中段(一洼即岭头断阶区)成藏主控因素则受控于烃源与岩性圈闭的有效性;南段(南延伸脊)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地层岩性复合圈闭的有效性。根据不同类型隐蔽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即可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及勘探技术对策,以期获得油气勘探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琼东南盆地中新统梅山组浊积扇是该地区天然气最主要的贡献者之一,其沉积机理、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及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的提高直接影响着该区天然气增储上产。本文根据大量的岩心及井壁取心等实测资料,对该区钻井揭示的海底扇储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浊积扇类型及其内部组成、底流改造是影响和制约储层预测成功率的关键,其中断控陡坡根部盆底扇、深洼盆底扇和峡谷切割深洼盆底扇是储层相对发育的浊积扇类型,底流改造对处于敞流环境的中扇、外扇储层品质改善至关重要。对于深水环境的浊积扇储层而言,沉积因素,如岩性侧封、储层上倾尖灭构成这类岩性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原因,对于峡谷切割型深洼盆底扇需要重点考虑岩性侧封,对于深洼盆底扇需要重点考虑上倾尖灭。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深水浊积扇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16.
近期在琼东南盆地超深水区发现了L18气田上新统地层圈闭气田,但在聚气背景、烃源岩、储层沉积成因及天然气输导体系等气田形成条件和成藏模式认识存在争议。通过对该气田形成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上新世轴向古洼槽内地层圈闭、陵水凹陷东洼下渐新统崖城组浅海相烃源岩、上新统限制型重力流砂岩储层和渐新统-中新统断裂垂向沟源通道是形成上新统地层圈闭气田的4个基本条件。中中新世以来盆地中央继承性发育轴向古洼槽和限制型重力流沉积,随着后期地层沉积迁移、差异压实作用,上新统莺歌海组砂岩顶面在轴向洼槽内起伏,并被周边泥岩封盖、封堵,形成了地层圈闭;约3.4 Ma BP,陵水凹陷东洼下渐新统崖城组浅海相烃源岩生成了成熟天然气,沿渐新统-中新统断裂向上运移到上新统莺歌海组重力流沉积砂岩中,再侧向运移至地层圈闭中聚集成藏,具有"烃源岩、圈闭、断裂+砂岩输导层"三要素控藏的上新统地层圈闭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元世祖至元19年(1282),朝廷动用大量劳工,开辟了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口)至直沽(今天津)的北洋航线,用来海运江淮粮米供应大都,这条航道,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浅滩连片,稍有疏忽,便有船毁人亡之虞。至大4年(1311),有老船  相似文献   

18.
超压与油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保存等成藏要素及油气分布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地质、钻井、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及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的超压发育特征,探讨了超压成因机制,并重建了超压演化历史。研究表明,番禺4洼深洼区文昌组现今发育超压,岩性对超压幅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存在生烃作用和欠压实两种主要成因机制;研究区超压具有较为复杂的演化历史,文昌组超压可划分为早、晚两期,其中早期超压主要形成于文昌组沉积期,为欠压实成因;晚期超压形成于15Ma以来,主要由生烃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9.
说起龙虾,人们大都会油然生起羡慕之情。龙虾长的名副其实,几分像龙,几分像虾,这便是它亦龙亦虾的特征。龙虾在虾类家族中是个“族长”,向有“虾中之王”的美称。我国有中国龙虾、波纹龙虾、密毛龙虾、锦绣龙虾、杂色龙虾、日本龙虾、少刺龙虾和长足龙虾等8种。个体最大为锦绣龙虾,重4公斤  相似文献   

20.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C洼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C洼流沙港组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研究,对C洼深水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恢复涠西南凹陷C洼地史和热史的基础上,利用EASY%Ro模型计算了流沙港组烃源岩的成熟度史。研究结果表明,在涠西南凹陷发展的裂陷阶段初始期热流值较高,最大值约为77mW/m2,其后热流值逐渐减小,现今热流值约为54mW/m2;涠西南凹陷C洼流沙港组烃源岩开始生烃(Ro=0.5%)时间为51MaBP,达到生烃高峰(Ro=1%)时间为42MaBP,达到高成熟演化阶段(Ro=1.3%)时间为17MaBP;对比涠1井流沙港组烃源岩演化特征,处于C洼深水勘探区的流沙港组烃源岩成熟度较高,生烃能力较强,拥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