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并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造成了各种负面影响。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经济评估是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而可计算一般均衡框架下的综合评估模型(CGE_IAMs)是评估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的有效手段之一,文中对气候变化影响经济评估的主要CGE_IAMs进行了文献调研,并对这些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模型在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参数的处理方式以及气候影响的引入机制等方面有着较大区别,因而各模型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经济评估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异。此外,当前CGE_IAMs在评估气候变化经济影响时存在支撑数据未及时更新、方法不细致以及评估不全面等问题。未来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应该更加关注于模型与支撑数据的精细化和开源化,此外还应加强CGE_IAMs中经济模块与复杂气候模式的耦合。  相似文献   

2.
<正>IPCC历次报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以及气候影响和对策都是建立在全球气候模式考虑各种人类活动情景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其关键问题是:用全球气候模式计算的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可信度有多高?为此,2010年1月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和第二工作组联合主席召开了  相似文献   

3.
CMIP5气候模式对中国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模式是研究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其模拟结果是进行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重要数据基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加快,地表生态环境、水文动态循环过程、社会经济发展等都受到其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利用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变化特征进行评估和预测,可为人类调整发展策略以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汇总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模式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研究,综述了CMIP5气候模式在农业生产、水文动态监控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CMIP5气候模式在模拟预估未来气候变化上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CMIP5气候模式在未来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前言气候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现代化社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依赖性日益增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日益显露。增强人们的气候意识,保护并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已引起全球重视。在1990年10月29日至11月7日召开的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SWCC)上,各国领导人和科学家们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的评价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和战略。一致认为:保护气候、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要素影响的研究方法,提出当前研究中应将流域水文过程变化的环境因素来源分为气候自然变异、人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并给出了方法体系;基于环境变化下流域水文过程的复杂不确定性,详细剖析了环境变化下流域水文过程的不确定性来源,总结了常用的不确定性评估方法,并介绍了针对定性不确定性(奈特不确定性)评估的信息差距理论。指出为提高减缓和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未来应加强以气候自然变异、人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三源分解的环境变化影响研究;不确定性分析应成为环境模拟的固有组成部分,在影响评价中应注重不确定性的评估,并应加强不确定性信息在流域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研究以及流域风险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1.气候资料计划 1.1 引言气候知识应用计划、气候影响研究计划和气候变化和变迁、研究计划的成功,取决于增加充分可靠的基本资料。为了描述、了解和预报气候(包括人类影响气候的特性,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都需要一些与气候有关的资料。因此,气候资料计划必须与气候应用计划、气候影响的研究计划及气候变化和变迁研究计划一起完整地制订。基本资料应包括常规的气候资料以及与气候事件有关的资料,所以基本资料应由常规的气候资料和与气候有关的地球物理学、生态学和社会经济学资料组成。  相似文献   

7.
浙江近40年气候变化研究初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7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不断发生大范围的异常现象,不仅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对人类本身也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因此,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十分重视,普遍加强了对气候变化、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认识到保护和改善气候环境是人类面临的一项严肃、迫切的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巴厘行动计划》以来形成的与适应气候变化议题相关的国际决议及谈判进展,分析了这些决议对推动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进程的可能作用和面临的障碍,综述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2015气候协议”的利益诉求和建议。作者认为:《巴厘行动计划》以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谈判取得了较明显的进展,建立了适应委员会、国家适应计划进程和应对损失与危害的国际机制等;资金、技术研发、推广和使用、政策法规、机构设置与能力、信息等是提高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限制因素;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仍是“2015气候协议”谈判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非洲集团和小岛屿国家联盟全球适应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与危害的补偿的提议,作者建议加强科学研究,开发评估方法和工具,探讨气候自然变率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影响的归因;同时建议中国进一步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  相似文献   

9.
系统总结和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所开展的有关人类活动对东亚和中国气候影响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其中包括温室气体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大气微量气体的全球增温潜能,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溶胶的辐射气候效应,气候系统外部因子对中国气候影响的总体评估,人类活动对中国和东亚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20世纪和21世纪东亚及中国的气候变化.同时给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认识和准确预测东亚地区以及中国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气象与人类健康及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郑有飞 《气象科学》1999,19(4):424-428
天气气候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气象条件的改变能使得人类生理活动变化,并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或加剧,未来气候变化也将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气象条件对人类影响的研究及其结果,并就未来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气候观测系统及其相关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系统中的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构成了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中不同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气候的自然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 对气候系统已经产生了显著影响。气候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加大, 并涉及到国家安全、环境外交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要认识气候变化及其强迫因素、预测未来气候变化, 最基础的工作是建立针对气候目的涉及到气候系统五大圈层的综合气候观测系统, 以获取所需的高质量资料和相关产品, 提供气候系统变化的详细信息。该文回顾了气候观测系统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组织设计中国气候观测系统中的作用, 并指出了在建立我国气候观测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在对气候观测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了与建立气候观测系统相关的10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气候观测系统的科学需求、气候观测系统的代表性、全面性、规范性、对气候预测和预估及模式发展的支撑性、多学科应用性、社会经济性、资料开放共享性以及气候系统资料的同化再分析和历史资料的抢救。  相似文献   

12.
从地球系统的观点看气候突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地球的气候史中,经历了许多次气候突变事件。这些突变对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变与进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如何科学地理解和认识这些变化,尤其是气候突变。是人类寻求对策,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自己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文中从地球系统的角度对气候突变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对气候突变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大气圈,而应该对地球系统的整体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认知的演进及对气候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IPCC第二工作组的5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影响、适应的主要结论和方法的演进、原因以及对国际适应谈判和国家适应政策的影响,指出由于文献的迅速增加,影响评估方法和适应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以及思维的转变和意识的逐渐增强,IPCC进一步确认了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路径、适应和减缓行动以及风险治理将影响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IPCC报告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和各国适应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政策实践的进程。尽管中国各级各部门已逐渐将适应融入到相关政策中,但仍然存在认识、能力、体制机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和各地的适应工作。  相似文献   

14.
已经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影响是显著的、多方面的。各个领域和地区都存在有利和不利影响,但以不利影响为主,未来的气候变暖将会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农业以及水资源等部门和沿海地区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采取适应措施可以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应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由于我国科学研究的相对不足和科学认识能力的局限,目前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方法和结果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应当加强区域适应气候变化的案例研究、扩大研究领域、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研究,以降低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分析了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成果,对近期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展望,还分析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大力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加强薄弱领域基础建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气候变化市场体制和机制,加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软实力,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Ⅱ):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Significant and various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have been observed in China, showing both positive and adverse effects, dominantly the latter, in different sectors and regions. It is very likely that future climate change would cause significant adverse impacts on the ecosystems, agriculture, water resources, and coastal zones in China. Adoption of adaptive measures to climate change can alleviate the adverse impact, therefore such measure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medium-and long-term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s. Because China has done relatively limited research on impact assessment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climate change is incomplete, the current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used and results obtained contain many uncertainties.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ies and develop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climate change adaptive measures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emphasize regional case studies on adaptive measures, enlarge the scope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and strengthen the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s resulted from extreme weather/climate events.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气候安全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5次评估报告以及国内相关科学研究成果,使用最新的观测资料凝练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关认识;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候承载力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气候风险。研究发现:1961—2015年我国平均高温日数增加了28.4%,暴雨日数增加了8.2%。21世纪以来,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明显增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承载力将发生明显变化,未来面临的气候风险将加大。因此,保障我国气候安全,需要科学认识气候,提高气候风险意识; 主动适应气候,提高应对极端事件能力;努力保护气候,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印度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6月印度政府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行动方案》,阐明了印度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立场以及减缓和适应措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和义务;由于近年印度排放不断上升,方案也着重提出了提高能效、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与我国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进行对比,印度国家行动方案中的一些观点和措施值得我国研究和借鉴,该方案为我国进一步提出应对策略、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与措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已经成为农业生产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1956-2005年东北地区增温1.5℃,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给作物生产带来复杂的影响。东北是重要的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探讨区域层面上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文章分析了近50 a来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针对气候变化过程中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和温室气体的影响,提出了东北地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措施,强调在农业生态、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综合开展工作,积极采取行动,最终达到维护气候环境、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目的,为东北粮食生产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气候和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成果, 主要包括对我国历史气候资料的恢复、重建和整理, 气候区划, 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研究, 对青藏高原温度和降水、近地层与边界层地-气过程, 大气热源特征和臭氧变化的研究, 古气候模拟, 对气候变化的预测理论和方法以及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近50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收集大量气候资料并整理出版了《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 对风能等资源进行了气候区划; 明确了近几十年中国地区在20世纪40年代和90年代出现了两个暖期, 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相对冷期;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自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一直在变冷;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多雨带由华北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提出青藏高原近地层与边界层地-气过程的综合物理图像; 发现青藏高原夏季臭氧低值中心; 模拟出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中国气候变化特征; 揭示出东亚季风环流系统及其成员; 设计了多种预报方法; 还将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成果向国家经济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