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形变数字化资料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观测条件及观测质量居全国前列的山东泰安台为例.对固体潮形变观测的数字化与模拟资料的一致性、精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固体潮的数字化与模拟观测资料的形态、观测精度、方差及均值无显著差异。通过对潮汐因子中误差、相位滞后及仪器零漂等参量的计算,对山东、上海及江苏各套形变数字化仪器观测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及观测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数字化倾斜仪中,水管倾斜仪的稳定性及精度较高,石英摆存在一定程度的漂移,垂直摆倾斜仪的漂移较大且资料精度较低。伸缩仪也存在精度较低的情况,但数字化资料精度略高于模拟资料;压容及体应变仪资料精度较高,但压容仪漂移较大,仪器稳定性不及体应变仪;体应变仪受气压、水位影响较显著。山东各形变台观测贤料总体质量较好,上海余山、江苏常熟台次之,江苏徐州台较其它台受降雨干扰大、漂移大,资料的稳定性及精度较低,说明台址条件是决定观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速率面拟合法已应用于地壳垂直形变模型分析,本文利用这一曲面拟合理论研究了地壳水平形变模型,详细推导了相应的公式,并进行了模拟试算。  相似文献   

3.
甘宁青地区现今构造形变异常与地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甘宁青地区大地垂直形变,断层形变和GPS水平形变测量资料的处理分析。结合地质构造和有形变资料积累以来本区域多次中,强地震活动,对本区现今构造形变异常与中强以上地震蕴育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1)甘宁青监测区主要断裂附近构造形变相对强烈;垂直差异运动强度和变形态势随时间演变,水平运动变形呈明显的挤压走滑特征。(2)本区构造形变与地震蕴育的主控应力来自青藏块体持续NE向挤压运动;构造形变和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演化与块体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动态演化密切相关。(3)区域构造块体边界地带出现的异常隆起与高梯度形变带及显著的断层形变异常,是蕴育中,强震的标志,但地震并不一定发生在幅度最大的部位,而往往发生在断层形变异常呈现“趋势积累-加速-转折”变化特征的地段及附近,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强震危险性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局形变台网数据中心的系统构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国地震局形变台网数据中心(下称形变数据中心)作为“九五”全国数字化形变台网数据汇集与管理的节点,满足了数字化资料高效、科学传递运行模式的需要,在全国地震台网的监测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形变数据中心系统建立中的网络布设、硬件建设、软件配置与系统应用软件的研制工作,介绍了形变数据中心目前实现的功能和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5.
基于38景Sentinel-1 SAR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2019-02-2021-10引黄济青沿线地表形变的分布、量级及时空演化特征等信息;然后,使用形变梯度分析引黄济青沿线地表的稳定性;最后,利用Prophet模型对引黄济青沿线若干特征点的地表形变进行预测。研究表明,SBAS-InSAR能够获取引黄济青沿线及其周边区域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地表形变情况,横纵剖面线形变梯度值比较大的区域与地表形变严重区高度吻合;基于SBAS-InSAR的监测结果,利用Prophet模型能够对形变较小的特征点进行较好的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Lyapunov指数是判断动力学系统演化趋势的主要依据之一。本文根据Lyapunov指数的定义,导出了形变能到达临界状态时地壳中弹性模量与应变状态之间的关系,计算了青海门源6.4级地震过程中不同弹性模量所对应的Lyapunov指数,得出以下结论:(1)在Lyapunov指数稳定的意义下形变能的稳定性与应变张量ε和弹性矩阵D的乘积有关,当2ε~TD大于单位矩阵I时,形变能随应变的变化不稳定;当2ε~TD小于单位矩阵I时,形变能系统稳定。(2)在门源6.4级地震过程中,震后弹性地形变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大于震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一些震例震前的垂直形变特征,对垂直形变高梯度带和隆起区的形成机制和孕震原理作了分析,认为这两类形变异常区作为中长期地震危险区预测的地域标志是合理的。讨论了震级与形变异常区范围的一般关系,最后讨论了按贝叶斯公式计算形变异常区发生地震概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形变速率、静压订正及固体潮调和分析等方法从多种形变资料中提取粤闽交界地区地震形变的中期前兆信息,并据此研究了形变异常的特征。最后,从形变机理、异常信息合成及信息可信度评估等方面讨论了该区地震形变前兆的可信度。认为该区震前形变速率及地壳物性等反常变化可视作地震形变的中期前兆,震兆异常具有准同步群体性、发展阶段性和空间分布密集性等异常时空分布特征,震兆可信度达0.5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一个用形变资料预报大陆地震的基本模式:①用大面积形变资料进行地震背景的研究,确定地震危险区,并综合各种手段对危险区震情的发展进行监测;②在重点监视区内布设形变监测台网,寻找形变敏感点,利用形变测量手段(如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测量手段等)捕捉中短期地震前兆信息,进行中短期震情预测,为短临形变监测手段提供依据。③建立固定形变监测台站进行连续形变的观测(如连通管、倾斜仪、伸缩仪、应变仪等),以捕捉临震的形变前兆信息,用于震前的短临预报。本文对以上三个步骤以实例作了简要的介绍,并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形变数据处理及提取形变前兆信息的方法,同时给出了预报地震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地面沉降研究区是指东经 102°30’~102°55’,北纬 24°40’~25°20’,包括昆明 4个城区及呈贡县城在内的面积约 2500 km2的范围。云南省地震局对该区采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进行监测,以期查明昆明市地面沉降的分布范围、总体状况及沉降的量级和速率。本文基于实测资料,分析该沉降区的形变特征,为研究沉降机理和减灾提供宝贵资料。1水平形变 为探讨监测区内活动断裂是否对昆明地面沉降有直接或间接的制约作用,利用国家1等三角控制点资料作为水平形变测量第一期成果,选择国家Ⅰ等三角点野毛山、…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峡地区多年的地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的地形变特征。结果表明,各断层活动性甚微或基本不活动,区域地壳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
采用GPS观测值进行三维形变分析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已知地表度量张量的基础上,给出了根据测站的GPS复测值计算地表形变张量、主方向、线应变、面应变、高斯曲率与平均曲率的有关公式,并着重对地表的内蕴与外蕴形变概念作了阐述,最后指出利用地表内蕴与外蕴形变量能较好地描述地表的三维形变。  相似文献   

13.
�α��쳣����Ź�ϵ������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7?ξ???α???????о???????? 1)????α?????????????????仯????????????????α?????????????????仯??????????3???????????4????????????ж??????α?????? 2)?α??????????棻 ????3)?α????????????????????????????????α??????????????????????????????α???????????????????????????ж??????????????? ???? 4????????????????ж??????????????????α???????α????????????????????  相似文献   

14.
推导了用富里叶级数表示的地壳垂直形变场所产生的散度场公式。对华北地区30多年的资料及河西地区近期资料进行了计算,绘制出各时间段的散度等值线图,并对该区地震活动的散度场背景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如下认识:①在散度图象中正源区和负源区之间通常有散度密集带,零散度线恰好位于散度密集带;②散度密集带和地壳厚度变异带在分布上呈现一致性,且在多数情况下二者方向一致;③中强地震通常发生在地壳垂直形变散度场的零散度区,这里是地壳隆起和沉降的交汇部位;④地壳垂直形变散度场图象和地壳深部构造图象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辽北地区是我国太古宙变质岩发育区,近些年来,对该区各类深成岩浆岩的识别是太古宙地质研究的重要突破。由于受到下地壳环境强塑性变形和变质的改造,深成岩浆岩的构造识别,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地质研究才能完成。在分期分阶段形成的太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中,可以识别出大量的岩浆构造,包括不同类型片麻岩之间所形成的穿切构造和赋存于片麻岩中的岩浆流面构造、结晶面构造、侵位变形构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山东地区38个GNSS基准站2011~2016年连续6 a的观测数据,对山东地区地壳垂向形变场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地区地壳垂向形变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形变量最大的区域为山东西南部地区,形变速率约为-24.0 mm/a;西北部地区形变速率较大,为-15.0 mm/a;东南部以及沿海地区沉降速率较小,为-0.5~3.0 mm/a;而在中部地区(泰山山脉)呈隆升趋势,形变速率为0.3~5.0 mm/a。  相似文献   

17.
����GPS������ɽ�ֽ�ؿ��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й??????????????1992~2005??382??GPS???????????????????????????????????????????????????????????????????仯?????????????????????????????????С?????з?α仯??????:???????72??E??77??E???????????20??1 mm/a?????????77 ??E??82??E???????????12??1 mm/a?????????82??E??92??E?????????????5 mm/a????????????????????????????12 mm/a?????????????????????????????????????82??E???????????????????λ??????????????????Σ????????????????????????????????????????82??E???????????????????????????????????????????????????????????????α??????????????????????????????????Щ?α???????????????????????????С?????????????????????仯????????????????????????????к?????????????????????????????????????????????????Ρ????????????????????????????????????????????????β???????????????????????????????????????????????????????????75??E?????????伷??????17 mm/a???????????????????????????????????75??E???????????????????ε?????????????????????????????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西部地区20多年的水准测量资料,用富氏分析法分离地壳垂直形变信息,进而计算了测区的垂直形变场分数维,并分析了它在孕震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区域垂直形变场分数维在地震前下降,同震时段降至最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划分地震危险区的判据,并结合实例介绍了计算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利用江苏省内GPS连续站基线时间序列分析江苏省整体形变状态,由GPS流动站观测资料计算应变率场,并根据跨断层流动水准资料得到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和茅山断裂垂直形变速率,根据以上结果研究江苏省主要断裂2011~2015年的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受控于挤压应力场作用,大部分区域应变方向为东西向;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处于南北向拉张挤压梯度带,垂直形变速率处于正常活动水平;茅山断裂的水平和垂直观测结果均反映出该区域为拉张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