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根据1991~2002年朝阳地区气象灾害资料 ,简述了近10a全区主要生态灾害及其成因 ,并重点分析了1999~2002年连续 4a旱灾危害。结果表明 :朝阳为生态灾害多发地区 ,干旱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自然生态灾害种类多 ,发生频率高 ,成灾率高 ,造成的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2.
从1999年以来朝阳气售持续异常、连续4a遭受严重旱灾的实际出发,以2002年为例,分析了朝阳地区干旱的成因和特点。借以为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丛英 《广西气象》2006,27(A03):38-39,49
秋风是黔南州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应用1960-2005年黔南州12个站的平均气温资料、秋风强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黔南地区秋风的时空分布规律、年际变化以及统计特征。黔南州秋风是西北部重于东南部,且8月上旬~9月上旬,秋风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多,以9月上旬出现概率最大。46a中,1974和2002年秋风出现强度最重,2002年出现的秋风范围最广、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朝阳地区气象条件与乙脑发病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83~2002年朝阳地区6~8月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同期年降水量与乙型脑炎发病率进行相关回归计算分析。结果表明:7月降水距平百分率变化趋势与乙型脑炎发病率变化趋势基本吻合,降水量与气温同步升高是诱发乙型脑炎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83~2002年朝阳地区 6~8月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同期年降水量与乙型脑炎发病率进行相关回归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7月降水距平百分率变化趋势与乙型脑炎发病率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降水量与气温同步升高是诱发乙型脑炎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用四川省2002—2020年降雨灾情数据和1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及5727个区域气象观测站逐日、逐小时降雨资料,分析四川省降雨灾情时空分布及其与雨量特征的联系。结果表明:四川省近年来降雨灾情数量增长明显,盆地西部、南部灾情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凉山州和盆地东北部死亡人数最多。灾害主要发生在6—9月,灾情分布有从盆地东北部、南部向西部发展,最后到东北部的趋势。盆地在有大暴雨出现时灾害发生可能性最大,致灾频率50%以上,暴雨致灾频率20%~40%;攀西地区暴雨出现时致灾频率20%~30%;川西高原暴雨天气过程较少,大雨出现时致灾频率最大,为10%~30%。最大小时雨量盆地区在10 mm以下的灾害主要发生在盆南和盆东北,盆西在各个雨量等级范围内占比都较大,攀西地区灾害主要集中在10~40 mm,川西高原为20 mm以下。最大日降雨量小于50 mm的灾害主要分布在盆南,超过300 mm的主要发生在盆西北,50~100 mm以盆南和盆西南为主,攀西地区50~100 mm占比最大,川西高原为25~50 mm。  相似文献   

7.
对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的研究表明,除了人为干扰因素外,气象灾害也是造成草原退化的重要因素,研究气象灾害及其发生规律与草原退化的关系,对遏制和御防草原生态系统退化,防灾减灾,恢复草原原生植被有着重要意义,利用1953—2005年气象资料和2002—2005年生态气候监测资料,采用气候相似分区计算和分析干旱发生规律及演变趋势;对沙尘暴的发生强度和分布规律也做了深入研究。由于气象灾害日趋加重,草地植被不断退化,气象灾害与草原退化相互间的影响越来越大,气象灾害加速了草原退化进程,而草原退化使自然灾害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更加严重。治理草原生态环境,御防和减少气象灾害,是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林甸湿地与所在区域4-9月小气候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湿地生态环境、气候考察及2001~2002年4~9月林甸湿地2年的实时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湿地与所在区域的主要气候特征和时间变化等规律,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干旱灾害卫星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春桂  李文 《气象》2004,30(3):22-24
采用植被供水指数法探讨适合于福建省地理生态环境条件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式与技术方法,研究确定合适的干旱等级指标,并对2001~2002年福建省发生的冬春连续干旱灾害进行卫星遥感动态监测,结果与实际灾情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农业和生态的气候资源及灾害数据库“项目执行时间:2001~2002年。2001年主要完成的工作有: 项目分解:本项目是2001年2月15日获国家科技部批准,3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了项目分解会,承担此项工作的单位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西部11省(区)的气象部门。  相似文献   

11.
戴洋  苗森 《气象软科学》2007,(4):166-166
彭两珊在《科学新闻》2007年第5期撰文指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是我国两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在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特别要重视退耕还林(草)对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作用。从森林资源退化、草场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沙(石)漠化面积扩大、水早灾害加重、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分析了两部地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714-CD雷达观测到的2002年7月朝阳地区1次飑线回波的生成、发展演变过程,结合高空环流形势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飑线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秋风是黔南州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应用1960-2005年黔南州12个站的平均气温资料、秋风强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黔南地区秋风的时空分布规律、年际变化以及统计特征。黔南州秋风是西北部重于东南部,且8月上旬-9月上旬,秋风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多,以9月上旬出现概率最大。46a中,1974和2002年秋风出现强度最重,2002年出现的秋风范围最广、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防灾减灾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贵州地处亚热带高原山区,自然条件复杂,灾害种类多,发生率高。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持续发展影响极大。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的抵御能力不仅薄弱,而且由于违反生态规律盲目索取,更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诱发和加重了灾情。1995年7月贵州因暴雨成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0.69亿元,农作物受灾42.34万公顷,成灾23.16万公顷,绝收5.1万公顷。由此可见,搞好防灾减灾保护生态环境,现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已成为一些地区长期农业生产起伏…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留喜  钱拴  侯英雨  李朝生 《气象》2007,33(3):83-88
为了客观定量地监测与评估2006年夏季发生在我国川渝地区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利用所创建的基于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估算的生态气象评价指数(EMI)模型,计算分析了6-8月川渝地区的生态气象评价指数及其等级。结果表明,川渝地区生态气象评价指数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四川33%、重庆43%的地区生态气象等级较差或很差。两地6月与8月生态气象等级较差的范围大,7月较小。各生态系统中,城镇等生态气象等级很差;农田、草灌等明显偏差;林地生态气象等级正常稍差。干旱造成的生态影响多数是可逆的,气象条件得到改善后可以恢复。因此,应采取适当措施恢复各类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锦州地区气候变化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51~2002年锦州地区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得出近50a由于锦州地区气候变化明显。对农业生产产生诸多有利和不利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0—2014年辽西葫芦岛和朝阳地区9个气象站的气候观测资料,采用积分湿度指标和湿润指数等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辽西地区4—9月农作物生长季降水的变化和降水农业满足度及干旱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1960—2014年辽西葫芦岛和朝阳地区4—9月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呈减少的趋势,其中近20 a岭南沿海地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减少8.7%,岭北内陆地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减少11.1%,降水减少主要集中在7—9月。近55 a辽西地区农作物生长季湿润指数减小,岭南区K的气候倾向率为-0.023/10 a,岭北区K的气候倾向率为-0.015/10 a;干旱发生频率呈增加的趋势,近20 a岭南区干旱发生频率增加了30.0%,岭北区干旱发生频率增加了25.0%。辽西地区中度和重度干旱存在9—11 a的准周期。近55 a辽西地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农业满足度下降,近20 a岭南沿海气候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农业满足度下降11.8%,岭北内陆气候区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农业满足度下降11.2%。辽西葫芦岛和朝阳地农业需水满足度下降是由于降水减少造成的,干旱发生频率增加,对正常农业生产造成威胁。因此,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应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适应气候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应对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沈阳地区50a资料,以旱涝灾害过程为预测对象,提出了用气候灾害过程相关的异常现象演变规律,进行气候诊断分析,可提前预测辽河平原5~10a的气候年景和气候灾害年。对20世纪90年代辽河平原的2次严重灾害过程均提前预测出来,并对未来10a的气候灾害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从 1999年以来朝阳气候持续异常、连续 4a遭受严重旱灾的实际出发 ,以 2 0 0 2年为例 ,分析了朝阳地区干旱的成因和特点 ,借以为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沈阳地区 50a资料 ,以旱涝灾害过程为预测对象 ,提出了用气候灾害过程相关的异常现象演变规律 ,进行气候诊断分析 ,可提前预测辽河平原 5~ 10a的气候年景和气候灾害年。对 20世纪 90年代辽河平原的2次严重灾害过程均提前预测出来 ,并对未来 10a的气候灾害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