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粤北长江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棉花坑矿区,通过钻孔采集深部长江岩体不同结构的花岗岩,并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Nd-Sr同位素测试。通过分析和对比,长江岩体与浅部印支期油洞岩体接触的细不等粒、深部的中粒和更深部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具有相近的形成年龄、相同的矿物组成和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应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长江岩体的主量元素组成以富硅、富碱、钾大于钠为特征;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明显亏损Ba、Sr、P、Ti和轻微亏损Nb、Ta为特征;稀土总量偏低且变化明显,配分模式呈轻稀土略富集型,Eu明显亏损;(87Sr/86Sr)i值较高(平均为0.71066),εNd(t) 值低(平均为-10.1),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77Ga),源区成分以砂质岩为主。上述特征表明,长江岩体是在伸展的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组分熔融形成,属于壳源型花岗岩范畴。  相似文献   

2.
白云岩体位于诸广山南部岩体中东部,是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其岩性为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在主量元素方面,该岩体的岩石富硅(SiO2平均为73.47%)、富铝(A/CNK值平均为1.09)和高的K2O/Na2O值(平均为1.99);在微量元素方面,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而Ba、Sr、Ti、Nb、Ta、P亏损明显,具有高的Rb/Sr(平均为6.22)和Rb/Nb值(平均为29.07),富含铀(平均为9.04×10-6),可为岩体内铀矿床的形成提供铀源;轻稀土元素富集和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相对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Eu亏损明显;在同位素方面,εNd(t)值低(平均为-10.6),(87Sr/86Sr)i值高(平均为0.71688),Nd模式年龄古老(1865~1874 Ma)。这些特征表明,白云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碰撞结束后不久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中,位于地壳中-下部的古-中元古代地壳组分在伸展、减薄作用产生的减压、导水和地幔上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由泥质岩源区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3.
油洞岩体位于诸广南部岩体中部,是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岩性为中粒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32±4Ma(MSWD=3.2),属于印支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在主量元素方面,具有富硅(SiO2平均为72.65%)、富铝(A/CNK值平均为1.12)和高的K2O/Na2O比值(平均为1.79);在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富集,Ba、Sr、P、Ti、Nb、Ta亏损明显,具有高的Rb/Sr(平均为8.08)和Rb/Nb比值(平均为20.96);在稀土元素方面,轻稀土明显富集,配分模式呈右倾型,Eu亏损明显;在同位素方面,εNd(t)值低(平均为-11.9),(87Sr/86Sr)i高(平均为0.72330),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954 Ma)。这些特征一致表明,油洞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范畴,是在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碰撞结束后不久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中,位于中—下地壳部位的古—中元古代地壳组分由于在地壳缩短之后的伸展、减薄环境下产生的减压、导水和地幔上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由泥质岩和砂质岩混合组成的源区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4.
油洞岩体位于诸广南部岩体中部,是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岩性为中粒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32±4 Ma(MSWD=3.2),属于印支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在主量元素方面,具有富硅(SiO2平均为72.65%)、富铝(A/CNK值平均为1.12)和高的K2O/Na2O比值(平均为1.79);在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富集,Ba、Sr、P、Ti、Nb、Ta亏损明显,具有高的Rb/Sr(平均为8.08)和Rb/Nb比值(平均为20.96);在稀土元素方面,轻稀土明显富集,配分模式呈右倾型,Eu亏损明显;在同位素方面,εNd(t)值低(平均为-11.9),(87Sr/86 Sr)i高(平均为0.72330),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954 Ma).这些特征一致表明,油洞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范畴,是在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碰撞结束后不久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中,位于中—下地壳部位的古—中元古代地壳组分由于在地壳缩短之后的伸展、减薄环境下产生的减压、导水和地幔上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由泥质岩和砂质岩混合组成的源区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咸口岩体进行岩石学、主微量元素分析,发现其为一套印支期富铀复式岩体,具富硅、高钾、弱过铝质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其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具右倾斜特征,富轻稀土,轻稀土分馏比重稀土明显,铕亏损明显;微量元素Nb、Ce、Pr、Zr、Ba明显亏损,而Rb、Th、U、Pb、Ta、Nd、Hf元素富集,Rb/Sr比值变化大(0.92~6.52);岩体平均铀含量为19.55×10-6,属富铀花岗岩体。由主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咸口岩体为板内后造山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富铀花岗岩体。相山南部咸口富铀岩体的发现为解决相山铀矿田的铀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有望指引在相山南部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6.
企岭花岗岩位于粤北诸广山岩体南部的东、西两侧的结合部位,岩性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企岭花岗岩的主量元素特征是富硅(SiO_2平均为72.24%)、富铝(ACNK值平均为1.08)、钾大于钠(K_2O/Na_2O比值平均为1.86);微量元素特征是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U和亏损Ba、Sr、Nb、P、Ti;稀土元素特征是总量较高,配分模式呈右倾型,Eu亏损明显(δEu平均为0.28);同位素特征是ε_(Nd)(t)值低(-10.3~-12.0)、[n(~(87)Sr)/n(~(86)Sr)]i值较高(0.71387~0.72232)和Nd模式年龄古老(1782~1918Ma);源区成分以砂质岩为主。上述特征十分相似于南岭地区的S型花岗岩。由此可知,企岭花岗岩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先存的大东山—诸广山断裂带重新复活的构造背景下,由古老地壳组分通过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7.
粤北红山岩体形成时代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岩体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岩性为细粒-中细粒黑云母-二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 MP U-Pb年龄为155±2 Ma,属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主量元素显示其富硅(Si O2=76.08%-77.25%)、富碱(K2O+Na2O=8.78%-9.43%)、低的ACNK值(0.94-1.07)和CaO/Na2O值(0.10-0.19)等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是富集Rb、Th、U,亏损Ba、Sr、P、Ti以及具有高的Rb/Sr值(30.02-930.9)和Rb/Ba值(18.91-231.8);LREE/HREE值较低(1.99-2.40),Eu亏损明显(δEu=0.01-0.07),具有低的∑Nd(t)值(-10.2--12.0)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1777-1923 Ma)。上述特征表明,红山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范畴。笔者认为,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导致粤北地区骑田岭-诸广山断裂带重新复活,红山岩体可能是在此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通过部分熔融方式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新疆东天山彩中花岗岩体锆石SHRIMP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地区彩霞山一带的彩中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主量和微量元素、Nd-Sr同位素研究。锆石206Pb/238U比值平均加权年龄为316±4(2σ)Ma,表明彩中岩体形成于石炭纪中期,因而修正了前人关于“早二叠世晚期侵入体”的时代划分方案。岩体的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彩中岩体为铝弱过饱和型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彩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的εNd(t)值(+8.5~+7.4)和低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ISr=0.7034~0.7036),表明其物质来源为亏损的地幔源区。低的Nd模式年龄(TDM=0.38~0.47Ga),暗示其源区物质基本上未受到古老大陆地壳物质的混染。上述特征表明彩中花岗岩与东西准噶尔造山带的花岗岩类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芝麻房预先导孔橄榄岩岩石类型有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单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其中前3种多数含有石榴子石.这些岩石在垂向上显示成层性,没有某种方向的韵律变化,它们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对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O同位素分析表明,随着样品MgO含量的增高,Al2O3、CaO逐渐降低,呈良好的相关关系,并且大致上从石榴橄榄岩类到不含石榴子石的橄榄岩类主量元素的亏损程度增高,两者一般均比原始地幔主量元素亏损.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也表现为强不相容元素和微量元素到适度不相容元素的总体右倾型,与原始地幔相比,均富集强不相容元素.富集程度的不同与主量元素的亏损无对应关系,说明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各自的特点不是同一种事件造成的,而是先前地幔部分熔融作用之后又发生了富含不相容元素流体的交代作用.Sr、Nd同位素具有富集特点,变化范围较大,而且主量元素较亏损的岩石更富集Sr同位素,显示了交代富集的特点.稀土元素(Ce/Yb)N比值和εNd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和Rb丰度与Sr同位素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富集Sr、Nd同位素的流体和富集不相容微量元素的流体均来自地幔.  相似文献   

10.
芝麻房预先导孔橄榄岩岩石类型有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单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其中前3种多数含有石榴子石。这些岩石在垂向上显示成层性,没有某种方向的韵律变化,它们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对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O同位素分析表明,随着样品MgO含量的增高,Al2O3、CaO逐渐降低,呈良好的相关关系,并且大致上从石榴橄榄岩类到不含石榴子石的橄榄岩类主量元素的亏损程度增高,两者一般均比原始地幔主量元素亏损。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也表现为强不相容元素和微量元素到适度不相容元素的总体右倾型,与原始地幔相比,均富集强不相容元素。富集程度的不同与主量元素的亏损无对应关系,说明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各自的特点不是同一种事件造成的,而是先前地幔部分熔融作用之后又发生了富含不相容元素流体的交代作用。Sr、Nd同位素具有富集特点,变化范围较大,而且主量元素较亏损的岩石更富集Sr同位素,显示了交代富集的特点。稀土元素(Ce/Yb)x比值和εNd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和Rb丰度与Sr同位素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富集Sr、Nd同位素的流体和富集不相容微量元素的流体均来自地幔。  相似文献   

11.
达考序列岩体由查肖叉得英云闪长岩、杂乃玛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抗涌正长花岗岩组成。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为169±4 Ma,形成于中侏罗世,岩石化学成分表现为岩浆向富硅、富碱、富铝方向演化。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型。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Th,而Sr、Nb、Ta略显亏损,εNd(t)变化在-7.6~-8.1之间,(87Sr/86Sr)i值较高,变化于0.70969~0.71104之间。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达考序列岩体形成构造背景为火山弧花岗岩,为壳幔混合产物。  相似文献   

12.
杨宏图 《江苏地质》2015,39(4):567-576
张广才岭岩体的地质学、岩相学、全岩主量和微量以及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张家湾岩体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不同岩石类型之间呈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富硅富铝,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全碱(Na2O+K2O)质量分数为4.46%~8.66%,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高分异I型花岗岩。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均富集LREE、Rb、Th、U、K,相对亏损Ba、Nb、P、Ti,δEu从无异常到中等程度负异常。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加权平均年龄显示张家湾岩体形成于早侏罗世(石英闪长岩(176.4±2.4) Ma、花岗闪长岩(176.4±2.4)Ma、二长花岗岩(174.7±1.6)Ma)。综合分析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同位素,均指示该岩体的岩浆主题来源于从亏损地幔中增生的基性下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13.
安徽狮子山矿田南洪冲岩体形成时代及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南洪冲岩体是狮子山矿田内一个隐伏岩体,通过 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获得~(206)Pb/~(238)U 年龄为141.2±1.6Ma,与矿田内其它岩体形成时代较为接近,说明南洪冲岩体是晚侏罗—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的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主量元素以富碱(Na_2O>K_2O)、准铝质和高钾钙碱性为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 Rb、Ba、Sr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HLE)和 Th、U富集,Nb、Ta、Ti 等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LREE 与 HREE 分馏显著((La/Yb)_N=21.07~24.28),无明显的 Eu 异常(δEu=0.92~1.03)。岩体的(~(87)Sr/~(86)Sr)_i 值偏高(0.70792~0.70793),ε_(Nd)(t)值偏低(-9.5~-9.1),Nd 模式年龄为中元古代(1.67~1.71Ga),与铜陵地区,特别是狮子山矿田内岩浆岩的 Sr-Nd 同位素初始组成和 Nd 模式年龄相仿。上述研究表明,南洪冲花岗闪长岩与矿田内乃至铜陵地区的燕山期岩浆岩具有相近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成岩物质起源于富集型的岩石圈地幔,在中国东部地壳由挤压向伸展-减薄过渡的构造转换期,岩浆上升侵位,以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作用方式产生了大量岩体。但南洪冲花岗闪长岩的形成主要与分离结晶作用有关,反映了岩浆作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姚村岩体位于下扬子江南造山带东北端,主要由中心相的中粗粒正长花岗岩和边缘相的细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组成。本文对该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Nd-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姚村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27.6±1.4)Ma,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姚村岩体属于A型花岗岩,具高硅、富铁,锆饱和温度高、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Rb、Th、U、K、Pb等元素而亏损Ba、Nb、Sr和Ti等元素、铕负异常显著(Eu/Eu*=0.22~0.46)的特点。姚村岩体的全岩εNd(t)值与锆石εHf(t)值分别变化于-6.2~-5.7和-13.9~-5.0,两阶段Nd和Hf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T_(DM2)(Nd)=1439~1532 Ma和T_(DM2)(Hf)=1508~2062 Ma,Nd同位素的模式年龄重叠于Hf同位素模式年龄。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认为,姚村岩体可能于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之后伸展-拉伸环境下,由中元古代地壳重熔而成。  相似文献   

15.
张雪峰 《地质与勘探》2011,47(6):1051-1058
广西花山花岗岩体为燕山期形成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通过其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花山岩体具有富碱、高钾、低磷、高铁镁比值,富含U、Th、Pb、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明显的Ti、Sr、P、Ba负异常等特征。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具...  相似文献   

16.
乐洞花岗岩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的北缘,其岩性主要为中粒二云母花岗岩。针对乐洞花岗岩的6件样品进行了岩石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主量元素方面,具有富硅(w(SiO_2)70.76%~71.90%,平均为71.63%)、富铝(A/CNK值0.97~1.14,平均为1.07)、钾大于钠(K_2O/Na_2O比值1.58~1.90,平均为1.75)等特征;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和亏损Ba,Sr,Nb,Ta,P,Ti等元素;ΣREE值(124.1×10~(-6)~244.9×10~(-6),平均值为170.3×10~(-6))较高,配分模式表现为明显的右倾型,Eu明显亏损(δEu值0.23~0.27,平均为0.25);具有低ε_(Nd)(t)值(-11.8)、较高[n(~(87)Sr)/n(~(86)Sr)]_i值(0.720 23)及古老Nd模式年龄(1 966Ma)的同位素特征;源区成分以泥质岩为主,砂质岩为次要组分。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与南岭地区的S型花岗岩十分相似。指示乐洞花岗岩是在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碰撞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中,古元古代地壳组分在减压、导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由变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属于后碰撞花岗岩。  相似文献   

17.
辽西凌源河坎子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测定了河坎子碱性杂岩体的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数据 ,对该杂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源区特征及意义进行了讨论。河坎子碱性杂岩体稀土元素总量较高 ,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Eu呈弱负异常或异常不明显 ,Nb、Ta、K、P、Ti和Y呈负异常 ,过渡族元素含量偏低。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与辽东凤城碱性杂岩体相似。主侵入期 4个全岩加 1个黑云母样品的全岩矿物Rb_Sr等时线年龄为 2 2 1.4± 8.5 (2σ)Ma ,属于印支期碱性岩浆活动。该岩体的εSr(t)均为正值 ,平均 7.2 3,ISr=0 .70 4 77± 0 .0 0 0 15 ,εNd(t)均为负值。微量元素和Sr、Nd及Pb示踪同位素特征显示其源区与EMⅠ型富集地幔端员有关。河坎子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不仅揭示了华北地台北缘东部上地幔在三叠纪时具有富集性 ,而且也显示了辽东地区比辽西地区更富集的特点。河坎子碱性杂岩体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 ,岩浆作用以批式部分熔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吐哈天窗”卡拉塔格岩体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卡拉塔格岩体是吐哈盆地南缘古生代天窗中唯一的一个岩体。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卡拉塔格岩体属富钠的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和Ba、K、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Th、Nb、P和Ti等高场强元素,具弱的Eu负异常,具有低的Sr同位素比值和高的εNd(t)值( 7.74~ 9.13)。这些特征表明:(1)卡拉塔格岩体具有俯冲带幔源岩石的成分特点,反映其形成于岛弧环境。(2)卡拉塔格岩体来源于亏损地幔源区,且基本上未受到古老大陆地壳物质的污染,其形成与康古尔古大洋板块向北的俯冲分熔作用具有直接的成因关系。(3)该岩体的总体特征表明,吐哈盆地南缘在早古生代晚期为一活动的大陆边缘环境,卡拉塔格斑岩型金铜矿的形成与该区的古洋壳俯冲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9.
热水岩体位于贵东岩体中部南侧,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62.8±5.8 Ma(MSWD=4.2),属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具有富硅(SiO2平均为76.32%)、富铝(A/CNK值平均为1.14)、钾大于钠(K2O/Na2O值平均为1.32)和高的P2O5含量(平均为0.41%);大离子元素富集,Ba、Sr、Ti、Nb、Ta亏损,具有高的Rb/Sr(平均为28.5)和Rb/Nb值(平均为19.8);轻、重稀土之间分馏不明显,配分模式呈水平型,Eu亏损明显(δEu值平均为0.14);εNd(t)值低(平均为-10.2),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777 Ma);岩浆源区物质由泥质岩组成。这些特征表明,热水岩体属于典型的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热水岩体可能是在燕山早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先存的东西向大东山-贵东断裂带重新复活的构造背景下,由古—中元古代泥质变质岩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17-220
通过对花山岩体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方面详细的综合研究、以及分析对比可知,岩体Si O2含量在69.9%72.96%,属于酸性岩体,(中)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硅过饱和、过铝的特征。岩石属富轻稀土型花岗岩,Eu亏损不明显。花山岩体属I型花岗岩(同熔型),是活动大陆边缘-陆弧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