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地震》1993,(1)
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强弱与地震活动性有密切的关系。不过,二者的相关性往往随地区而有所不同,这在作地震的预测中必须给予注意。目前正处在太阳活动第22周(偶数周)的峰年之后。按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平均值来看,1989年(峰年)为157.6,1990年为142.1,1991年为145.3。1992年5月开始,月均值已下降在100以下。太阳活动强度逐渐在减小。预计1993年,太阳活动将继续减  相似文献   

2.
(一)依据太阳活动的长期变化规律来看,目前正处在太阳活动第22周(偶数周)峰年之后。按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平均值来看,1989年(峰年)为157.6,1990年为142.1,1991年为145.3,1992年为94.3,1993年后越来越小。预计1995年,太阳活动将继续减小,但不会是极小,即本周期尚未结束。据已有的研究,太阳活动双周中,地震的频度与强度都比单周中的高得多,且越趋向谷年期,新疆附近,北京以东和川滇省的大部分地区越可能发生大地震。这些历史情况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
林美  魏柏林 《华南地震》1994,14(3):8-15
研究了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58.3%的M≥6.0级地震都发生在太阳活动峰年后的1~4年;应用周期图分析方法外推得出,1997年为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根据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在太阳活动周期的位相分布规律,指出1998~2001年该带有发生M≥6.0级地震的可能。研究表明,广东及其邻近地区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较为密切,规律亦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1989年重要天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表层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表现为黑子活动、日珥和日冕变化、耀斑及射电爆发等现象。各现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就基本周期(11年左右)来说,1986年是第21周(单周)的结束,也是第22周(双周)的开始年份。此后太阳活动较快地上升。 以  相似文献   

5.
《地震》1989,(6)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表层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表现为黑子消长、日珥和日冕变化、耀斑及射电爆发等现象。各现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就基本周期(11年左右)来说,1986年是第21周(单周)的结束,也是第22周(双周)的开始年份。此后太阳活动较快地上升。以观测的黑子数年均值来看,1986年为13.4,  相似文献   

6.
1988年重要天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表层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表现为黑子活动、日珥和日冕变化、耀斑及射电爆发等现象。各现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就基本周期(11年左右)来说,1986年是第21周(单周)的结束,也是第22周(双周)的开始年份。1987年的观测表明,从此年的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七年重要天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表层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表现为黑子活动、日珥和日冕变化、耀斑及射电爆发等现象。各现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就基本周期(11年左右)来说,1986年是第21周的结束,也是第22周的开始年份。1987年太阳活动将回升,估计到1990年前后将达到本  相似文献   

8.
太阳活动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的相关性讨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发生在太阳活动第23周的峰年,太阳大磁暴在近东西向断层面上会引起涡电流加热作用,进而触发地震。经统计,中国和蒙古国境内8级大震中,发震断层为东西或近东西向者多在太阳活动峰年段发震;发震断层为南北或近南北向者则多在太阳活动谷年或附近发震。7.5级以上地震也有类似结论。  相似文献   

9.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表层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表现为黑子消长、日珥和日冕变化、耀斑及射电爆发等现象。各现象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就基本周期(11年左右)来说,1986年是第21周(单周)的结束,也是第22周(双周)的开始年份。此后太阳活动较快地上升。以观测的黑子数年均值来看,1986年为13.4,1987年为29.2,1988年上升到100。而1989年的太阳活动经历了一段急剧上升的时期,黑子数月均值从1988年11月的125.6上升到1989年11月的173.0。有人据此趋势预测第22周峰年为1990年,峰值可能是近二百年来最大的。但从1990年来的观测结果来看,太阳活动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未达到上述估计。由此情况看,1991年太阳活动水平仍比较高,但总趋势是越来越减弱。  相似文献   

10.
对1—20太阳活动周我国地震统计检验的结果表明: 1.≥5级深源地震(不包括余震)震级与lgR月线性相关。 2.全国≥6级浅、中源地震一般在太阳活动11年周期极大年后第2、3、4年活动明显增强,其中第3年尤为显著,≥7级浅、中源地震活动在极大年后第3年加剧;大陆地区≥6级浅、中源地震活动一般也在这三年明显增强,台湾地区≥6级、≥7级地震都在M+3年活动最剧烈。 本文还对太阳活动影响我国地震的物理过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太阳 最近一个太阳活动周从1976年黑子低潮年开始,1977年活动逐渐增强,1979年急剧上升,1980年达到高潮,预计1981年太阳活动将稍有下降。往后活动逐渐衰弱,本周期的结束年可能在1986—1987年。  相似文献   

12.
太阳 最近一个太阳活动周,从1976年黑子低潮年开始,随后太阳活动逐渐增强,至1979年与1980年形成太阳活动的双高峰年。1981年下半年太阳活动明显减弱。预计1982年太阳活动将进一步减弱,以后将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我国深源地震以及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全国范围的浅源和中源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分析了2000多年来我国不同地区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相位的关系,认为太阳活动影响我国地震的效应具有地区性。  相似文献   

14.
1.计算并确定第21周地磁活动A_p的峰值 第21周太阳活动峰年已来到,国际上组织SMY联测活动。本文利用极值分布数学方法与经验规律相结合,对21周地磁活动A_p指数年均值的峰值及峰值时间作一定量预报,其结果与国外的预报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750年到1981年期间太阳活动与四川省强震(主要是七级以上地震)及降水异常关系的研究,发现四川省七级以上地震与太阳活动及干旱现象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一、太阳活动与强震的关系从1750年到1981年,四川省共发生7.0—7.9级地震12次(表一)。对这12次地震与太阳  相似文献   

16.
杜品仁 《地震地质》1990,12(1):1-11
分析中国大陆大地震与月球运动和太阳活动周期的相关性,发现:青藏断块区的M≥7.5地震活动与18.6年月球交点运动周期相关;新疆断块区的M≥7.1地震活动与8.85年月球近地点运动周期相关,整个中国大陆的M≥7.0地震有在太阳黑子周谷期附近以及在太阳周双周内多发的趋势;M≥8的中国大地震还有集中发生在太阳活动世纪周峰、谷值年代附近的趋势。依据这些相关性作出了地震活动趋势预测:中国大陆,特别是西部地区,这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延续至本世纪末,下一个活跃期估计是2006—2015年  相似文献   

17.
日地系统学中, 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研究, 导致了自然灾害预测与太阳活动预测之间关系的探讨本文比较了太阳活动预测与自然灾害预测, 指出它们在目的、用户、观测资料的特征、预报方法以及面临的问题几方面的差异; 介绍了自然灾害预测与太阳活动预测的几点可能的关系; 简单讨论了衡量预报水平的指标问题最后列出了第23 黑子周特征值的一些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太阳活动影响地震现象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文版的《全球地震活动性与太阳活动及大气过程的关系》一书所叙述的各种结果互相验证和补充,并综合证实了全球地震活动性与太阳活动以及行星际介质中和大气圈中的一些现象有关。应当指出,奠定全球地震活动性与太阳活动、行星际介质状态和大气过程之关系的那些成果,皆据观测资料而得,也就是说确实找到了地震活动性与某些自然现象的实际上前所未有的经验关系。即使所获得的地震活动性与太阳活动和大气过程依赖关系的物理解释,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现代概念来看不是十分明显的,然而所研究的全部资料毕竟为在  相似文献   

19.
太阳活动与四川及邻区强地震时空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及邻区分别统计分析了不同地区Ms≥6.0的强地震发生频率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结果是,四川Ms≥7级地震多发生于太阳活动下降段及谷底段;四川各地的中强震(Ms≥6.0)的发生皆与太阳活动背景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彭美煊 《内陆地震》1992,6(3):246-251
综述了极大熵谱分析的原理及Burg递推算法,选取应变能∑E_1~(1/2)地震活动度∑A_1为采样序列,对三个时段的资料进行了极大熵谱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序列所得结果较为一致。山西地震带中强震活动和华北中强震活动同步变化,且主要受321年和347年显著周期控制。其35年和66年短周期活动与太阳活动和地球自转31年和60年长周期较接近,表明地震活动在总体上受太阳活动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控制,短周期成份反映了发生地震地区应力场能量积累和释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