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井灌回归系数计算回归补给水量,是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井灌回归水量的基本方法。井灌回归系数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的合理性。以试验站的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引水灌溉调查成果,对影响井灌回归系数大小的因素和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依地下水埋深和灌溉方式划分引黄灌区、井河结合灌区、井灌区三种类型,分析确定鲁北平原区适用的井灌回归系数。  相似文献   

2.
一灌溉回归系数β值的确定,对地下水资源评价伋为重要。近几年,各地陆续做一些井灌回归试验,取得了各种特定环境下的井灌回归系数β_*。同时,对灌溉水的垂直入渗机理、回归水的成因及其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就目前来说,依搲试验资料计算β值的方法主要有下列两利。 1、水位升值法,包括水丘法、中心试区水位升值法等。该法认为,由灌溉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现场实验计算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的降水入渗系数和灌溉回归系数 ,为平原地区“三水转化”研究及地下水资源计算提供水文地质参数 ,比实验室模拟法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冉庄水资源实验站井灌回归系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6,(1)
根据冉庄水资源实验站大型地中蒸渗仪灌溉实验资料,分析灌水定额及灌前土壤含水量的大小对于灌溉回归系数的影响,给出山前平原区亚砂土土壤不同地下水埋深下各种灌水定额的灌溉回归系数。  相似文献   

5.
孙颖 《城市地质》2000,12(3):6-12
通过现场实难计算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的降水入汉系数的灌溉回归系数,为平原地区“三水转化”研究及地下水资料计算提供水文地质参数,比实验室模拟法有更哟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灌溉用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马平  朱珊  郑毅 《世界地质》2002,21(4):353-357
松源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是粮食增产非常重要的措施。在灌溉中水质是保证粮食和土地质量的非常关键的问题。在分析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选择酸度、碱度和矿化度为评价因子的计算方法,同时简述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及四种评价模型。用实例说明了评价步骤,最后对松源市地下水灌溉水质进行评价,其结果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7.
牛玉国 《水文》1989,(3):42-44
一、问题的提出灌溉引水是影响河道天然径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使水文资料具有一致性、代表性,就必须对这部分水量进行还原计算。目前,对灌溉引水进行还原计算的有效途径是在引水渠道上设点观测。但一般是白天灌溉,夜间停灌,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计算正交最小二乘法拟合参数标准偏差的新方法-蒙特卡洛模拟法,并以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分析环境样品的数据为例,对用于计算经典最小二乘法回归系数标准偏差的公式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两者完全相符,蒙特卡洛模拟法的计算结果正确、可靠。考察了模拟次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模拟次数大于500时,计算结果趋于稳定,计算所需时间在1min以内。拟合方差与回归系数标准偏差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线性模型能解释的方差越大,回归系数标准偏差越小。蒙特卡洛模拟法特别适合于非线性模型拟合参数标准偏差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下水长观资料求解含水层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军  李娟 《地下水》2007,29(6):78-81
以银川平原灌区内的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和灌溉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灌区内地下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定量地确定了含水层参数:给水度度μ、潜水临界埋深△0、潜水蒸发系数C,采用此方法还可以推求降雨入渗补给系数a和灌溉回归系数等参数.  相似文献   

10.
李维  刘涛 《地下水》2018,(5):92-93,125
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中节水灌溉效果评价是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灌溉效果主要包括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效果,评价过程会遇到较多的不确定信息和模糊信息。以渭南市合阳县峪金河灌区节水灌溉为例,建立节水灌溉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综合评判法与模糊决策理论,构造评价的数学模型,对该节水灌溉区进行效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编     
《地下水》1991,(4)
《农业灌溉效益计算的一种新方法——结构净效益法》作者针对农业灌溉效益计算中通常所采用的分摊系数法的缺点,提出了计算农业灌溉效益的“结构效益法”,即把灌溉前、后灌区的作物种植结构状况及作物产量进行对比,两种状况下作物净效益之差即为农业灌溉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0,(3)
水肥耦合灌溉是农业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模式。运用农业比较效益分析法和各代表性评价因子综合比较两种不同模式的综合效益,分析了大田粮食作物传统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措施与水肥耦合集成灌溉措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水肥耦合模式具有显著的点源污染和面源控制、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等效益。以期为推动生态保育型农业经济和大田水肥耦合灌溉模式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宋阳  史新芝  张英 《地下水》2009,31(4):33-35
在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中,利用井灌回归系数计算井灌回归水量,是目前较为通用方法之一.利用上世纪70年代以来聊城市茌平丁块和临清胡里庄试验区的资料,结合现有其它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勘察、调查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井灌回归系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运用地中渗透仪入渗资料、土壤水盐运动观测的含水率资料和降雨资料等多种方法分析,提出代表不同地下水埋深情况的引黄灌区、井河灌区、井灌区的井灌回归系数.  相似文献   

14.
灌区灌溉管理质量指标的综合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提出了用于评价灌区灌溉管理质量的8个指标,应用因子分析原理建立了灌区灌溉管理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综合因子,对样本灌区灌溉管理质量的综合因子进行的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它服从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应用结果表明,灌区灌溉管理质量的综合因子及其评价标准能较全面地反映灌溉管理状况、较好地描述灌区灌溉管理水平,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同作物覆盖对农业区地下水入渗补给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溉入渗是卫宁平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研究不同农作物对地下水的灌溉入渗补给对于准确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十分重要。本研究基于卫宁平原灌区2个包气带水分运移原位试验点系统观测数据,运用Hydrus-1D软件建立了试验点的包气带水分运移数值模型;设置了单次灌溉量、生长期天数、最大根系埋深和叶面积指数四种影响因子,应用模型分析了其对地下水入渗补给量的影响,计算了不同作物种植期内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结果表明:试验点地下水入渗补给量以灌溉入渗补给量为主。单次灌溉量的大小对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生长期天数和最大根系埋深,叶面积指数对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的影响最小。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农作物种植因子对地下水入渗补给的影响也会增大。不同时期的降雨入渗系数为0.02~0.25;受次降雨量和降雨频率影响差异较大。灌溉入渗系数大小与作物种类关系密切:玉米种植期内的灌溉入渗系数为0.78,茄子种植期内的灌溉入渗系数为0.51,枸杞种植期内的灌溉入渗系数为0.6~0.63。综合考虑研究区作物类型和地下水位埋深(117~267 cm),给出了研究区农田区域在作物单次灌溉量为50~150 mm情况下,对应的灌溉入渗系数参考值。  相似文献   

16.
单位水量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位水量粮食生产能力是综合反映灌溉用水水平和粮食生产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各省(市、区)粮食生产能力的计算,结合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分析,认为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潜力,主要在于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益,在水土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应适当发展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17.
黑方台地区引水灌溉引发一系列滑坡灾害,基于塬区灌溉边界距塬边的距离的定义,界定了"灌溉塬边距"的概念。利用GEOSTUDIO软件建立了斜坡水文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灌溉塬边距模型对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影响;分析了灌溉塬边距与斜坡稳定性关系;基于灌溉塬边距与稳定系数的相关关系,建立灰色关联预测模型,计算塬边斜坡稳定的灌溉塬边距。计算结果表明:灌溉10年间,灌溉塬边距由100 m减至0 m时,斜坡体内最大渗透流速增加,塬区和塬边坡体内地下水位线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斜坡稳定系数呈递减趋势;塬边斜坡稳定的灌溉安全距离,即灌溉塬边距应大于77.8 m;得到的结论是:灌溉塬边距是影响塬边斜坡体内地下水位抬升和斜坡稳定的关键因素,合理地控制塬区农业引水灌溉塬边距是控制塬边斜坡灾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准确计算地下水的垂向入渗补给量是合理评价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基础.EARTH模型是一种集中参数的水文模型,可刻画水流在包气带中的运移过程,弥补黑箱模型的不足.以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以及气象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降水、蒸发、土壤水、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利用EARTH模型计算了河北平原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计算结果表明,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期间,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在降水量1404.1 mm、灌溉量1050.0 mm的条件下地下水入渗补给量为487.2 mm,平均年入渗补给量为182.6 mm, 占降水和灌溉总量(2454.1 mm)的19.9%.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对不同年份的降水量(含灌溉)和入渗补给量分布的对比分析表明,河北栾城地下水补给滞后现象明显,在研究时间段内峰值滞后18~35 d.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7,(6)
黄土滑坡灾害发育机理的研究对于区域内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泾阳庙店西村为例,在非饱和土特性试验基础上,建立典型斜坡的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模拟了灌溉诱发地下水位上升对于斜坡渗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地下水位上升将引起斜坡内部孔隙水压力分布显著变化。综合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边坡稳定性随着地下水位的上升逐渐减小,在地下水位上升至30 m时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袁锡泰  龚晓洁  余长合  李娜 《地下水》2012,34(5):169-170
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划分不同的包气带岩性组合,通过野外灌溉回渗试验,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回渗系数,为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重要的补给项——农田灌溉回渗量的准确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