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湖南711矿山体滑坡群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11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北11km的许家洞镇。滑坡主要发生在711矿主矿带斗岭组地层,由3个滑坡体组成滑坡群。斗岭组地层上覆第四纪残坡积层,斗岭组地层为隔水层。通过对发生在711矿山体上的滑坡群的勘探及降雨和堆石的调查情况,结合对边坡角的演化、渗入坡体水的软化作用等因素的分析,阐明了该滑坡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废石堆置超荷、降雨通过第四纪土层的垂直入渗后在斗岭组和残坡积层之间形成软弱带。同时采矿中经常性的爆破震动也是诱发滑坡的原因之一。最后对滑坡群提出了刷方减重、埋设抗滑桩等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湖金矿滑坡的灾害发育、活动与危害现状,建立了滑坡监测网,进行了滑坡变形及降雨监测;在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下,结合降雨情况寻求滑坡与环境(降雨)之间的临界状态值,对大湖滑坡诱发因素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达到滑坡预报预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受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人工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发生滑坡的可能性。然而,上述因素与发生滑坡之间很难找到某种确切的关系。海州矿非工作帮边坡从建矿到目前,已发生过80多次滑坡,规模较大且有详细资料记录的滑坡60多次。将这些滑坡资料进行整理,通过统计分析来建立灾害信息库,以便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定性评价,并为提出闭坑环境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露天矿边坡的位移监测与滑坡预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炼  陈从新 《岩土力学》1997,18(4):69-74
对湖北大冶铁矿滑坡区域的长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依据位移-时间曲线预报滑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利晓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Z1):109-110
根 据 某露 天 煤 矿 非工 作 帮 移 动监 测 的 多 年资 料 ,总 结 出 露 天矿 非 工 作 帮的 监 测 方 法,并 初 步探 讨 了 露 天 矿非 工作 帮 移动 滑坡 的 规律 性。  相似文献   

6.
矿山层状反倾边坡岩体移动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现代工程地质力学理论与相似模拟原理, 采用地质力学模拟试验方法, 以某矿顶帮边坡为工程实例, 结合大量滑坡实例综合分析, 研究了层状反倾边坡岩体随采矿工程发展的移动规律和潜在滑坡模式。  相似文献   

7.
何峰  王来贵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1):48-50,53
通过对海州矿滑坡因素的统计分析,得出降雨及地表水入侵诱发滑坡27次,其稳定性影响因素位居第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州矿某断面的数学模型,并对边坡地表入渗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边坡在降雨及地表入渗过程中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水压力的分布、变化规律,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地表入渗影响下的边坡失稳机制。  相似文献   

8.
厦门市海沧区北市花岗岩矿滑坡发生于2004年10月30日14时。滑坡位于呆场的西端帮顶部的第四系填土和淤泥质土层中,滑体将该区域原设的抗滑桩剪断、拔出、推移,土石迅速越过矿区运输公路,塌落到采场工作面,将正在作业的2名工人和生产设备掩埋。滑坡宽度约60m,最大垂直厚度约14m,总体积约13000m^3。由于滑坡对原有防护体系的破坏,根据滑体调查和极限平衡计算结果,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威胁着整个采场设备和未来生产的安全。必须对北市花岗岩矿滑坡进行专项治理。滑坡宜采用治水、削坡减载和支挡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四川攀钢石灰石矿曾发生多次大规模滑坡,给矿山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以其中规模较大的H3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该边坡的失稳原因,建立边坡失稳概念模型,并用离散单元法论证该边坡概念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经实地调查,广西通达重晶石矿的开发已经引发了崩塌、滑坡灾害,还可能出现泥石流、采空区沉陷,针对上述地质灾害和矿山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例推理系统的滑坡预警判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滑坡预警预报指标,建立了31个典型岩质滑坡组成的滑坡数据库,基于滑坡数据库、工程类比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开发了滑坡实例推理系统。首先将滑坡特征属性分为6大项:破坏模式、滑面倾角、滑面类型、边坡岩体结构、边坡倾角、滑坡的诱发因素(降雨、地下水、水库蓄水、开挖、爆破、地震),用11个特征值表示边坡的特征属性;其次采用比值法相似度计算理论在滑坡数据库中搜索与目标边坡最相似的滑坡,通过工程类比给出滑坡预警判据建议值;最后依据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修正建议值,得到预警判据确认值,形成滑坡实例推理系统。以锦屏一级水电站为例,通过计算找到了滑坡数据库中与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最为相似的5个滑坡实例;其中大冶铁矿狮子山滑坡和安家岭露天矿滑坡有较为完整的变形监测数据,深入分析类似边坡变形破坏过程,分4个阶段给出了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预警判据建议值;并建立边坡预警判据修正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修正相似边坡预警判据,给出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进入加速变形阶段的位移速率阀值的精确区间为1.0~1.2 mm/d。  相似文献   

12.
龙王坪滑坡分为上、下滑体两部分,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变形过程,确定了龙王坪滑坡上下两个滑体的变形破坏模式:上滑体为推移式滑坡,下滑体为牵引式滑坡。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评价了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上下滑体的稳定性。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暴雨对滑坡的渗流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其对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滑坡天然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强降雨条件下欠稳定。  相似文献   

13.
张彦红 《西北地质》2011,44(1):48-53
利用工程地质学的理论,以地形地貌、地层特征、地表槽探工程和硐探工程所揭示的特殊地质现象为依据,分析论证吴家沟金矿点地段存在一个巨型古滑坡,并对其规模、特征进行了剖析,认为吴家沟金矿点地表矿带位于古滑坡上,是古滑坡堆积体。通过对吴家沟金矿点与庞家河和堡子山两已知金矿地理位置、矿体赋存层位、矿化蚀变特征、矿物组合及微量元素特征对比,论述3个金矿点为同一条金矿带。采取模拟分析的方法,对古滑坡体原貌进行复原,对吴家沟金矿与吴家沟古滑坡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古滑坡对吴家沟金矿体的破坏程度,认为古滑坡对地表矿体破坏较为严重,对深部矿体无影响,根据坡体倾向坡度和滑面产状估算未被破坏的矿体的平面位置大约位于地表矿体正北方向80~120 m处。  相似文献   

14.
明圣宫座落在古滑坡上,滑坡体积7.5万m3.该滑坡结构特征明显,自1996年以来,滑坡上覆的人工填土变形明显加剧,出现了多条地裂缝,为地表水的入渗提供了通道,降低了古滑坡的稳定性,特别是滑坡前缘一带,挡墙开裂、下沉和倾覆较为严重.通过综合治理,同时,采用了"绿色设计”的概念,有效地控制了滑坡的变形破坏,并保护了明圣宫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5.
王佃明 《探矿工程》2013,40(7):21-23,28
我国国土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是世界上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滑坡、泥石流是对人类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类型。因此对滑坡灾害的发生进行实时有效监测,对于防灾减灾十分重要。滑坡监测仪多安装在无人或少人居住的山体上,且因目前国内民众对地质灾害监测意义认识上的不足,容易造成破坏。结合丹巴县甲居滑坡及石棉前进一组滑坡的监测工程,总结了滑坡监测仪野外安装及保护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矿区长期煤矿开采引起的滑坡灾害频发问题,快速高效地模拟和评价矿致滑坡灾害易发性是实现采矿地区科学防灾减灾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应用信息量与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多源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数据等,选取相对高差、坡度、坡向、距断层距离、NDVI、距采空区距离6个滑坡影响因子来评价采煤矿区滑坡灾害易发性。结果表明:(1)信息量与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的综合预测准确率为96%,信息量模型滑坡预测准确率为95%,实验结果表明耦合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单一信息量评价模型,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预测精度皆符合检验要求;(2)研究结果也表明了采用信息量+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能较为客观准确、快速高效地评价地下采矿引起的滑坡灾害易发范围,评价结果可为类似地区高效快速划定滑坡灾害易发区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滑坡位于石太线下行K135路段右侧偏西,平面上呈近似椭圆形,由原有老滑坡复活而形成。根据滑坡勘察,滑坡所处地貌单元属侵蚀剥蚀低中山区,滑坡区地层组成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伏晚古生代二叠系石千峰组泥岩、砂岩互层。在分析滑坡几何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滑坡的成因,认为老滑坡的成因以自然形成为主,新滑坡则发育并活动于老滑坡堆积物中,因某部门在老滑坡体前缘修建收费站,进行了大面积不适当的工程开挖,形成临空面,加之降雨的作用降低了土体的粘聚力及抗剪强度,在上覆岩土体的重力作用下形成新滑坡。老滑坡为巨型厚层滑坡,属于自然滑坡,新滑坡为大型中层滑坡,属于工程滑坡。  相似文献   

18.
根据堡上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堡上滑坡变形破坏主要是受降雨及库水位变化的影响.在野外调查及勘查的基础上应用垂直条分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自重+408 m现状库水位的天然状态下,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与现场调查所得结论一致,在暴雨和库水位变化的情况下,堡上滑坡稳定性系数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于预应力影响下抗滑桩外荷载的变化情况尚不明确,为进一步探讨该问题,以山西离柳焦煤新民二矿南山滑坡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抗滑桩桩背土压力及预应力锚索锚固力进行了长期的现场实测,重点分析了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变化情况以及锚索预应力的损失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预应力对滑面以上桩背土压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预应力施加阶段对滑面以上桩背土压力的影响主要与初始预应力大小以及锚索抗滑桩结构形式有关;滑坡推力作用阶段对土压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滑坡推力分布形式的影响,在预应力锚索长期作用下,滑坡推力分布趋于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20.
甘肃天水红旗山黄土滑坡群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水市位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区内活动断裂发育,历史上强震频发,诱发了大量黄土滑坡。基于对天水市北山地震滑坡群的野外调查,研究了地震滑坡变形破坏特征;以红旗山滑坡群为典型案例,结合室内测试结果,剖析了红旗山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利用FLAC3D模拟分析了现今红旗山滑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天水北山滑坡群由地震作用诱发;红旗山滑坡包含两个主滑动带,历史上经历了3期以上变形活动,演化过程复杂,属地震-降雨耦合型滑坡。现今红旗山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相对稳定,如遇强震作用将造成坡体内部塑性区贯通,斜坡顶部岩土体将发生滑移。这一研究成果可为潜在强震区地震滑坡的变形机理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