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自明 《现代地质》2016,30(6):1303-1310
摘要: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西非海岸,因其富含油气,资源潜力大,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该区盐构造发育,变形复杂,盆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勘探目的层勘探程度并不均衡,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成为指导下步勘探工作的关键。通过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特征研究,指出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是由下刚果盆地与刚果扇盆地垂向上叠置、平面上复合所形成的叠合复合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前裂谷期、陆内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被动陆缘期等演化阶段;在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油气成藏要素和运聚方式等特点,划分出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和盐下白垩系等三个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各勘探领域油气成藏特征等的系统分析,指出了盆地东部陆上-浅水地区是勘探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勘探领域和盐下白垩系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盆地西部深水-超深水地区是勘探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下刚果盆地和加蓬盆地盐下构造特征的差异性,指导其盐下勘探,通过不同构造位置的地震、地质剖面分析,对比两盆地裂陷期构造特征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均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在裂陷期,两者构造格局相同,但构造规模和隆坳格局有一定的差异性。下刚果盆地内裂谷盆地隆坳特征更为明显,加蓬盆地外裂谷盆地隆坳格局更加清楚。裂陷期的有利勘探区带,下刚果盆地主要集中在内裂谷盆地,加蓬盆地则主要集中在外裂谷盆地。裂谷作用的起始时间、转换断层和基底性质差异可能是造成两者异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滨里海盆地以下二叠统空谷阶盐岩为界,发育了极具特色的盐上和盐下2套成藏体系。为加深对区域成藏规律的认 识, 为进一步勘探提供参考,从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入手,利用最新钻井资料、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编图,分析了盐上、盐 下层系的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盐下古生界构造层以发育大型古隆起和斜坡带为特征,海西期风化淋 滤作用改善了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性能,礁滩和岩溶控制着油气的富集。相比而言,盐上层系受空谷阶盐构造运动的影 响明显,可形成盐刺穿遮挡型、盐檐、地层尖灭型、砂岩透镜体等不同类型的圈闭,高效盐窗和盐边/断裂等运移通道是成 藏的关键,盐构造活动期与盐下烃源岩排烃高峰期相匹配是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下刚果盆地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和潜力,盐构造控制着油气成藏和分布。其盐岩流动的不规律性,增加了盐构造的形成演化和演化期次分析的难度,前人主要通过平衡剖面恢复的方法对断裂等构造形态进行定量恢复,但对盐构造形成演化过程的认识及变形期次刻画的准确性明显不足。本文基于数值模拟手段,通过沉积地层的分时期加载方法,正演了下刚果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探讨并明确了盐构造的演化阶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下刚果盆地盐构造的形成主要分为3个阶段:盐岩初始流动阶段、盐构造形成阶段和构造稳定阶段。形成底辟构造的主要时期是古新世-中新世。其中,古新世-渐新世开始形成底辟构造,中新世多个大规模底辟构造形成,且该时期是盐构造活动最强烈时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下刚果盆地盐构造活动变形与重力作用流动、上覆沉积地层厚度不均一以及沉积扇体的进积作用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广泛收集的数据资料为依据,运用含油气盆地理论方法,总结南苏门达腊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探讨油气分布规律,分析其勘探潜力。结果显示,南苏门达腊盆地是新生代弧后裂谷盆地,经历了裂前、裂谷、过渡、坳陷和反转等5个演化阶段。主力烃源岩为过渡期沉积的炭质页岩和煤层,储集层主要为上渐新统砂岩、下中新统灰岩和裂缝基底。油气总体呈现"深层气、中层油和气、浅层油"的分布特征,主要富集于构造及构造复合相关圈闭中。断裂、储层发育有利相带和凹中隆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良好,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生烃灶周边断裂发育的斜坡、古隆起是有利的勘探区,凹陷内的岩性、地层圈闭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应加大对此类圈闭的研究和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6.
被动陆边边缘含盐盆地广泛发育的盐筏是一种重力滑脱作用下的极端薄皮伸展形成的构造样式,对于盆地后裂谷期的演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物理模拟,除去考虑常规的盐层厚度、基底倾角、前构造沉积层厚度等单因素的影响之外,研究着重基底倾角与同沉积速率的组合影响,同时注重初始模型的设置与实际地质条件的吻合,使模拟结果更有意义。实验结果表明,触发下刚果盆地白垩系盐筏活动的机制为重力滑脱作用而非差异负载作用;盐筏构造最关键的控制因素为基底倾角及同沉积速率;其中基底倾角控制了盐筏形成过程中断裂的分布及筏体的滑脱速率,而同沉积速率则控制了筏体之间沉积填充的样式,两者相对速度的快慢控制了盐筏的构造样式,下刚果盆地白垩系盐筏构造是沉积速率相对较快条件控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张鑫  骆宗强  曹自强  柯岭  侯波 《世界地质》2015,34(2):460-467
为研究Great South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分析了该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该盆地划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漂移期与新的板块边界形成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该盆地构造演化对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主力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受当时盆地构造位置与控凹断层的控制,主要分布于早期断陷湖盆的控凹断层下降盘,而断陷湖盆白垩系发育的储层是盆地最主要的储层。同时,构造演化也控制了与断垒、古基底凸起相关的圈闭发育及油气的运聚成藏,圈闭多具有继承性,可分为西部斜坡、中央凹陷与东部凸起三个构造带。垂向上,油气主要在断层比较发育的白垩系地层聚集成藏。平面上,油气以近源成藏为主,中央凹陷圈闭带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8.
构造调节带是裂谷盆地中的一类重要构造形变,而东非裂谷带是研究这一构造现象的理想区域。以东非Lake Albert盆地为研究对象,在对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构造调节带的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Lake Albert盆地构造调节带作为张性应变调节构造系,圈闭相对发育,以断块圈闭为主;同时因其在古地貌上一般表现为斜坡,对砂体注入有强烈的控制作用,在Lake Albert盆地构造调节带附近发育优质的三角洲砂体;加之其侧翼往往与油气潜在生成场所相接,因此构造调节带对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阿姆河盆地东北部油气资源丰富,基底断裂发育,在盐膏岩影响下断裂成因复杂。根据最新采集的地震资料、岩心和岩屑样品,通过地震构造解释、平衡剖面、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查尔朱基底断裂演化及其对盐下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查尔朱断裂为基底同沉积断裂,控制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沉积,查尔朱基底断裂表现为西段走滑、中段正断裂、东段反转的特征,是在二叠系—三叠系伸展和新近系挤压两种近乎垂直的应力体制下形成的,同时受巨厚盐膏岩滑脱层的影响,伸展期正断裂在挤压构造运动中重新活化,走向与挤压应力方向一致的基底断裂走滑,走向与挤压应力方向垂直的基底断裂反转,断裂控藏作用表现在:早期正断裂控制了烃源岩发育,断裂晚期活化为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形成了盐下"阶梯状"运移系统,晚期反转断裂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圈闭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板块构造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分析西非中南段盐盆形成演化、成藏组合特征,提出中南段盐盆油气勘探方向。西非中南段盐盆的形成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同裂谷、过渡和后裂谷4个阶段。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中南段盐盆总体发育盐下下白垩统、盐上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第三系共4套储盖组合。以储盖组合为核心,根据成藏组合划分原则,在中南段盐盆5个盆地共划分出16套成藏组合。综合分析各盆地勘探现状、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后,提出中南段盐盆未来勘探以深水区勘探为主,其中下刚果盆地和杜阿拉盆地应重点关注第三系成藏组合,加蓬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上上白垩统成藏组合和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宽扎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里奥穆尼盆地应重点关注上白垩统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1.
北美东部被动大陆边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被动大陆边缘之一,是研究被动大陆边缘发育演化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在大量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盆地构造解析方法,深入研究了北美东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的地质结构和构造演化特征,并揭示了盆地群的油气地质规律。研究认为,北美东部盆地群沉积充填和不整合面发育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和差异性。以区域不整合面为界,不同段盆地可划分为不同的构造层:南段盆地可划分为两套构造层;中段南部盆地可划分为3套构造层;中段北部盆地可划分为4套构造层;而北段盆地可划分为5套构造层。盆地群整体经历了陆内裂谷—陆间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过程,但不同段盆地的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和迁移性:晚三叠世沉降中心位于南段盆地;早侏罗世初期迁移至中段盆地,南段大陆开始裂解;中侏罗世逐渐迁移至北段盆地,中段大陆开始裂解;早白垩世晚期,北段大陆开始裂解。受持续的抬升剥蚀及大西洋岩浆活动省的联合作用,南段盆地和中段大多数盆地缺乏油气保存条件;斯科舍盆地和大浅滩盆地是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以上侏罗统烃源岩为主,主要发育断层—背斜圈闭和盐体刺穿圈闭,整体表现为“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李金有  朴明植 《沉积学报》1997,15(2):109-113
在辽河外围众多的晚中生代断陷盆地中,不同类型的盆地(单旋回或双旋回)其烃源岩演化特征各不相同。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盆中的烃源岩,运用盆地模拟技术,通过分析烃源岩演化曲线,提出了烃源岩的三种演化模式,并依此分析了相应模式下的成藏特点。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膏盐岩发育特征与封盖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良彪  郝强  余瑜  淡永  彭勇民 《岩石学报》2014,30(3):718-726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广泛发育一套膏盐岩,主要沉积于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基于四川盆地深井及实测剖面中膏盐岩的识别和统计,发现下寒武统有川南和鄂西两大聚盐区,最厚达690.40m;川南聚盐区西部以含泥含云质石膏岩类和含膏砂泥岩类为主,东部及颚西聚盐区主要为含膏白云岩类。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膏盐岩发育于浅水缓坡沉积环境,有潮上萨布哈和缓坡蒸发两类成因。通过对川南聚盐区储盖匹配关系及后期构造与膏盐岩封盖性分析,表明下寒武统膏盐岩与盐下震旦系优质的白云岩储层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四川盆地边界大断裂及边界外寒武系的抬升暴露让膏盐岩在盆地外封盖性失效,而在盆地内膏盐岩的封盖性较好。威远气田解剖表明有膏盐岩分布的威远地区成藏,而无膏盐岩分布的资阳地区气藏被破坏,显示了下寒武统膏盐岩在四川盆地油气成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非被动边缘含油气盐盆地包括西非安哥拉—喀麦隆段的加蓬盆地、下刚果盆地、宽扎盆地等。认为这些盐盆地从构造、沉积相、油气分布上都具有垂向上的分段性。盆地演化受控于石炭纪末泛大陆裂解及随后南大西洋的张开。盆地演化划分为前裂谷阶段(J3前)、同裂谷阶段(J3—K1)、过渡阶段(K1)和后裂谷阶段(K2—Q)。由于Tristan热点活动以及热带干旱气候的相互作用,过渡阶段发育厚层阿普特阶盐层,将盆地分为盐上、盐下两套油气系统,控制了油气纵向上的分布。盐盆地以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特富湖相Ⅰ型烃源岩、森诺曼阶—赛诺统缺氧环境下形成的Ⅱ型海相烃源岩为主要源岩;大型深水浊积扇体为储层,油气通过同生断层及盐窗等疏导通道运聚至构造圈闭、盐层顺层滑脱引起的拱张圈闭以及一些岩性圈闭中,这些有利的成藏条件相匹配形成了巨大规模油田。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及邻区早二叠世沉积特征与构造发育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不同露头剖面和探井资料的分析,在吐哈盆地及邻区区分出三种不同类型沉积相:(1)裂谷型海相火山喷发沉积相;(2)裂谷型陆相火山喷发沉积相;(3)造山带磨拉石相;不同沉积相特征并结合构造分析认为,早二叠世在吐哈及邻区存在二种不同类型的盆地,即前陆盆地和裂谷盆地,同时,还探讨了大陆一大陆碰撞带上两种不同类型盆地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南美洲28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的系统梳理,全面总结了南美洲的油气地质特征:①发育两个时代、两种类型的烃源岩;②储层类型单一,油气集中赋存在白垩系和古近系-新近系两个层系中;③发育4种成藏模式,即西缘前陆盆地发育陡坡短距离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和缓坡长距离侧向运移成藏模式、东缘被动陆缘盆地发育盐上"断层+盐刺穿"运移成藏模式和盐下"烃源岩内浊积砂体+潜山"运移成藏模式;④油气分布平面上呈两带展布、两中心富集的规律。同时,以成藏组合为基础评价单元完成了南美地区资源评价。预测南美洲待发现可采资源量约为214 065MMBOE。主要集中分布在东缘海上被动陆缘盆地群和西缘陆上前陆盆地群两个领域。东委内瑞拉盆地、马拉开波盆地、桑托斯盆地和坎波斯盆地是预测资源量较大的4个盆地。  相似文献   

17.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钻井、地震剖面、区域地质及磁异常条带分析解释,南沙海域及其邻区的主要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受裂谷起始不整合面和破裂不整合面分隔,可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和后裂谷期3个构造阶段。大中型油气藏相关数据的统计表明,南沙海域及邻区大中型油气藏的成藏要素和油气田发育受构造阶段控制。(1)烃源岩发育具有分期、分区特征,礼乐盆地发育前裂谷期、裂谷1幕烃源岩;万安、曾母、西北巴拉望盆地发育裂谷2幕烃源岩,文莱-沙巴盆地发育后裂谷期烃源岩。(2)储层发育具有分期、分带特征,表现为外带老(裂谷2幕)、内带新(后裂谷期)。(3)圈闭类型包括构造、岩性地层圈闭及构造-岩性地层等因素形成的复合圈闭,大致具有内带以地层圈闭为主,外带以构造圈闭为主的特征。(4)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具有外带砂岩富油气、内带碳酸盐岩富气特点。(5)南沙海域及邻区发育两个后裂谷期主含油气区,即东部巴兰三角洲砂岩背斜油气区和西部卢卡尼亚碳酸盐台地气区。其中,大中型气田的成藏要素组合为裂谷2幕烃源岩、后裂谷期碳酸盐岩储层和地层圈闭;大中型油气田则为后裂谷期烃源岩、砂岩储层和背斜圈闭。  相似文献   

18.
海塔盆地主要发育南二段和南三段烃源岩,二者在沉积特征和结构特征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搞清这两套烃源岩的形成背景及控藏作用,从盆地构造演化角度出发分析不同时期洼槽的结构特征,进而分析洼槽与烃源岩的关系.研究表明,南二段和南三段烃源岩分别形成于被动裂陷盆地和主动裂陷盆地时期,这两个时期形成的洼槽其结构分别为“泛盆”结构和多...  相似文献   

19.
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古生物及地化分析资料,研究了准噶尔盆地滴北凸起早石炭世构造环境、沉积充填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滴北凸起早石炭世发育半地堑式伸展断陷,发育海相复理石建造并发育海底火山喷发岩,具备烃源岩的发育环境。泉5井最新的地化分析表明,该区烃源岩发育且成熟度高,为好较好烃源岩;这个结果改写了滴北凸起石炭系烃源岩成熟度低、无勘探潜力的认识。依据克拉美丽气田“近源隆控”的成熟勘探模式,提出滴北凸起发育“源储一体”和“近源隆控”2种模式,明确了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