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倾斜固体潮Nakai拟合检验、倾斜潮汐变化分析引入潮汐形变资料处理中,对2006年4月9日山东莘县与河南濮阳交界的濮阳ML4.6级地震前泰安台的潮汐形变观测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发现在地震前十天左右,泰安地震台出现潮汐形变地震短临异常,异常信号就是我们想要得到的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3~2013年湖北省数字化地壳形变潮汐分钟值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地壳形变观测数据对大气环境变化各影响因素(大气压强、温度、降雨、台风及日食活动)的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地表大气环境因素对形变观测数据的影响频段各不相同。大气压强和温度对形变观测的影响频段主要集中在较低频段(64~128 min);降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全日波(0~32 min)范围内,且存在高频、非潮汐成份。而台风在形变观测较高频段上有明显影响,频段分布在1~4 s和2~4 min之间。黄梅台应变观测对2009年日食事件在128~256 min低频段上有响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浙江省地震前兆台网地壳形变观测数据分析,总结对地形变观测影响较为普遍的两类干扰因素特征:1通过分析测点周边场地环境干扰,总结地表载荷对地倾斜观测造成的数据异常变化特征;2利用台风通过时造成的各类自然环境变化,总结地壳形变观测数据受气象变化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地球对引潮力产生的响应反映了其内部的物性特征.潮汐观测值反映地壳在潮汐作用下发生的微形变场变化,通过对地壳介质物性参数(潮汐因子、相位滞后)的计算,分析地震前地壳岩石弹性变化,判定其由线性进入非线性状态的短期阶段.这一理论有助于追踪震源区的非线性应变过程,从而判定非线性系统失稳前兆.  相似文献   

5.
水管仪毛刺干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SQ型水管倾斜仪能记录到清晰的倾斜固体潮,根据其观测结果可以考察区域地倾斜状态的变化。鹤岗台水管仪自2006年投入使用以来,为地壳应力应变场研究及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对水管仪倾斜潮汐观测资料进行质量评定,确定仪器的稳定状况和M2波γ因子,M1噪声水平指标。并通过功率谱、小波等方法分析影响水管仪的毛刺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强震前形变固体潮汐资料短期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晶  张立 《地震》2003,23(3):71-78
分析了各种潮汐观测资料处理方法,针对短期异常提取的要求,提出了适合提取短期异常信息的潮汐资料处理方法,对其计算公式进一步推导和展开。应用这些方法对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重力、倾斜、应变等形变观测量进行了计算。对地震前潮汐因子、时间滞后、响应比等潮汐参数的异常信息进行了提取与分析;突出了震源区附近的短期异常信息,并分析总结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形变观测提取的地震短临异常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晶  牛安福  高福旺  吉平 《地震》2003,23(1):70-76
数字化形变资料由于采样率的大幅度提高, 丰富了潮汐观测的震前变化信息, 使研究震前短临的异常信息成为可能。通过对2001年10月27日永胜6. 0级地震以及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前后若干倾斜、重力数字化观测的结果进行计算分析, 初步获得了两次地震前形变异常的阈值及临震异常特征图像。对临近地震前形变异常时间、空间上的特征进行总结。依据固体潮汐观测模型计算潮汐、非潮汐参数与日异常频次、日差分异常频次, 将各参数综合考虑, 有可能对未来发震的时间及地点给出预估计。  相似文献   

8.
强震前海平面异常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渤海沿岸8个验潮站的海潮潮位观测资料,根据近海或沿岸地区强震前后海平面变化的实例,分析了海平面变化的前兆意义。资料证实,大部分近海大地震前局部海域存在着可以识别的海平面异常变化。通过周期分析方法和潮汐分析方法来消除各种周期及非周期因素的影响,可以显示出地壳垂直形变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沿岸的海平面变化不仅具有丰富的地质构造活动信息,而且可能反映较大地震前后的地壳形变过程。提取海平面地壳垂直形变信息对较大地震的预报和与海洋有关灾害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台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高台地震台2008—2012年的YRY-4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显示:高台台YRY-4分量钻孔应变仪运行良好,产出的观测数据连续、稳定、可靠;各个分量应变潮汐因子及相位变化相对稳定,相对误差较小,符合地壳形变观测技术规范要求;各个分量应变观测数据具有明显的周期特性和同向漂移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武汉及周边地区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武汉及周边地区2007—2016年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进行长期背景跟踪分析,认为形变观测资料的日均变化幅度、M_2波潮汐因子均方差、长周期拟合相对噪声水平等指标变化稳定,资料可信度高,DSQ型水管倾斜仪观测精度与资料稳定性均优于SS-Y型铟瓦棒洞体应变仪。对武汉狮子山及黄石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典型变化进行系统总结与跟踪分析,发现主要受到人为干扰(调零、标定)、自然环境(降雨、气压)和观测系统故障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我国地壳形变连续观测的由来与发以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实际贡献,同时展望了未来潮汐形变、GPS与断层形变连续观测三结合,绘制大陆地壳应变图,实现地震物理预报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固体潮综合弹性特征参数及其前兆异常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雁滨 《地震学报》1998,20(4):388-393
旨在从物理本质上简明地对各种潮汐观测进行地壳物性信息综合分析,以与地震孕育有关的,既能反映地壳的微变形,又能表征地壳介质弹性特性的参数————勒夫数作为潮汐观测中的物理力学特征参量.用各种潮汐观测资料(线应变、面应变、体应变、倾斜、重力及水位固体潮等)对地表的观测勒夫数进行综合反演计算,以其变化的物理特性和形变特性开展区域孕震力学过程及地震前兆异常综合研究.文中讨论确定了在实际观测中以潮汐理论为基础,进行综合反演与计算地表二阶观测勒夫数的可行途径和方法.以川滇交界地区的各潮汐观测进行了勒夫数h2的实际综合反演计算,对丽江7.0级地震进行了初步的异常分析.结果表明,从丽江地震前的1994年开始,川滇地区较大范围出现勒夫数异常.以异常的演化图象看,其异常在这一地区由南向东南、北、西北迁移(震源区一直处于异常的空区),而最终于1995年12月在该区西北及丽江、永胜一带出现显著持续的异常区,其异常图象清楚地勾划出了未来发震危险区,显示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云龙地震台应变潮汐观测资料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云龙地震台SS-Y型石英伸缩仪2003—2016年应变潮汐观测资料质量进行全面评定,结果显示:应变潮汐观测资料连续,仪器运行状况稳定,年零漂、年变幅小,噪声水平低,M2波潮汐因子相对中误差小,以上各项评定指标均满足形变规范要求,观测资料质量达到国内优秀水平。云龙地震台应变潮汐长系列调和分析结果可为本区域固体潮正常背景变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识别及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地表大气环境变化主要包括近地表气象因素(大气压强、温度、降雨)变化及台风、日食活动等。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2003—2013年湖北省数字化地壳形变潮汐分钟值资料进行处理后发现,近地表大气环境因素对形变观测数据具有不同频段上的特征变化影响。大气压强和温度对形变观测的响应频段主要集中在较低频段(64—128分钟);降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全日波(0—32分钟)范围内且存在高频、非潮汐成份。而台风在较高频段上有明显响应,频段分布在1—4秒和2—4分钟之间。黄梅台应变观测对2009年日食事件在128—256分钟低频段上有响应。  相似文献   

15.
趋势转折是地壳形变变化的一个重要信息,为定量、精确地提取地壳形变观测资料的趋势转折点,基于改进的有序聚类分析法,采用时窗滑动的方法,提取时间序列的趋势转折点,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以新源地震台地倾斜南北向1992~2006年的观测数据为例,以4年窗长、2年步长滑动计算其趋势转折点.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改进的有序聚类分析法提取时间序列的趋势转折点具有明确的统计意义,可减少人为判断的主观和任意性.(2)该方法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可用于日常的地壳形变观测资料的分析预报工作.(3)新源地震台地倾斜南北向观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在2001年之前,趋势转折比较频繁,变化也比较明显,而在2001年之后,趋势转折较少,变化更接近线性.  相似文献   

16.
沈旭章  梅秀苹 《地震工程学报》2009,31(1):57-60,103,107
尝试利用多台定点地倾斜形变资料构建形变场时空动态演化图形的方法,对中国大陆47个定点形变台水管倾斜仪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构建了地倾斜形变场时空演化分布图像.以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为例,研究了地震前后水管倾斜资料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在地震前后较多台站水管倾斜仪的日均值都出现了趋势上的较大变化,东西向日均值、南北向日均值和南北向潮汐因子的空间分布也都出现了大范围的变化,而东西向M2波的潮汐因子没有出现较明显的变化.随着定点形变台站的建设和资料的积累,该方法可以构建每月或者每周形变场的变化,有望用于地震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7.
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云南地倾斜定点形变M2波月潮汐因子精度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地倾斜定点形变仪器运行情况、气象因素、人为因素、地震等干扰因素,以期为地倾斜定点形变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东各数字化形变观测仪器潮汐因子中误差、相位滞后及仪器零漂等参量的计算,对仪器观测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及观测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分析结果认为:各台仪器的观测精度基本达到了中国地震局形变Ⅰ类台的标准;地倾斜类观测仪器精度高,稳定性好,尤其是水管倾斜仪的稳定性及精度较高;垂直摆倾斜仪的漂移较大且资料精度较低.伸缩仪...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丹东台数字潮汐形变DSQ水管仪观测资料整理,提取典型震例的同震,分析研究其同震响应特征,探寻丹东台水管仪同震响应参数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同时,对近年来地震产生的潮汐形变典型同震变化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形变观测同震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20.
依据邯郸地区地质构造及20多年的观测资料,系统研究了地下水位、地壳形变的正常与异常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本区地形变的主控因素是西部太行山隆起和东部华北平原大幅度沉降的继承性运动,造成地形变向东南方向倾斜;在大区域的周期性强降水后由于地质构造因素地形变向西北向倾斜,形成水位和形变的正常动态变化.采用有效的定量方法提取异常,显示一部分反向西北倾斜的异常与华北的中强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故强降水引起的地倾斜变化不应看作干扰,而是一种引起地壳变形地震前兆的外动力因素,应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