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耳群火山岩中产出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富碲(化物)型(俗称构造蚀变岩型)是其主要类型,该类型金矿出现大量碲化物或富碲、硒。硫化物δ34S以较大负值为特征,δ34S=-19.24‰-+6.68‰。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及与国内外有关矿床对比,提出该碲化物型金矿床δ34S负值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水渗透参与导致成矿热液物理化条件改变,氧逸度(fo2)升高、pH值降低,从而引起硫同位素强烈分馏形成的,δ34SΣS≈0‰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熊耳群富钾火山岩系。该类型金矿床成矿作用为上升的岩浆地热流与下渗的地表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成矿,其成因类型属浅成低湿热液富碲(化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沃克金矿床是西昆仑西段金铜矿带近期发现的一处具有大型远景的金矿床。金矿体主要产于近东西向展布的韧-脆性剪切带中,赋矿岩石为穿切于绢云千枚岩中的石英脉。主要矿化类型为毒砂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热液蚀变为绢云母化、硬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在野外地质勘查与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镜下显微观察,将成矿阶段划分为早(S1)、主(S2)和晚(S3)阶段,主阶段形成大量硫化物及方解石石英脉。载金硫化物主要为毒砂,次为黄铜矿、方铅矿。利用电子探针(EPMA)对载金硫化物进行分析,结合单元素面扫描成像,笔者认为金矿石主要以细粒金和中粒金形式存在。流体包裹体显示温度变化范围230~493℃,w (NaCl) eq为1.56%~18.19%,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中低盐度的特征,表现为NaCl-H2O-CO2体系。石英δ18O值为8.6‰~14.0‰,流体的δD值在-83.7‰~-103.6‰,显示出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来源特征;硫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物质源自中浅变质岩。笔者认为,沃克金矿床为与韧-脆性剪切带有关的中成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熊耳群碲化物型金矿硫铅同位素及其在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士应  任富根 《河南地质》1995,13(4):241-247
熊耳群火山岩中产出各种类型的金矿床,碲化物型(构造蚀变岩型)是金矿主要类型,该类型金矿以出现大量碲化物或富碲、硒为特征。硫化物δ^34S以较大的负值为特征,δ^34S=-19.24‰-+6.68‰。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及与国内外有关矿床对比,认为该碲化物型金矿δ^34S负值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水的渗透参与导致成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改变,fo2升高、PH降低,从而引起硫同位素强烈分馏形成的。有关铅同位素组成具  相似文献   

4.
福建碧田铜金银矿床的金属矿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碧田矿床是成因上与燕山晚期次火山岩有关的以银为主的大型铜金银矿床。金属矿物种类复杂,除常见的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外,还有多种铜铋硫盐矿物(锌砷黝铜矿、铋砷黝铜矿、铋锑黝铜矿、针硫铋铅矿、硫铋铜矿)、钨锡硫化物(硫铁锡铜矿、硫钨锡铜矿)及多金属硫化物。金银矿物除辉银矿外,主要是Au-Ag系列的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及自然银。这些矿物形成于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大多数铜矿物、铜铋硫盐矿物和钨锡硫化物是在中高温(260—380℃)条件下、硫逸度较高(lgfS2=-8.74—-12.06)、流体盐度高并处于沸腾的状况下形成的;而多金属硫化物和金银矿物则主要是在中低温(120—260℃)条件下,硫逸度较低(lgfS2=-11.6—-19.5),流体盐度也较低的状况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可分为Se型和Te型。Se型矿床产于沉积岩及火山岩中,而所有的Te型矿床则赋存于火山岩内。将这类矿床的地质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伴随浅成矿化活动地热系统的特点进行比较表明:(1)Se型和Te型矿床形成于同一地热系统的两个不同部位;(2)Te型矿床的形成比Se型更靠近热源;(3)在比酸式硫酸盐型更远离火山中央的矿化区形成Te型矿床;(4)火山成因的SO_2气体的影响及主岩的类型是造成矿液化学性质(氧活度、硫活度、pH值、硫同位素成分)不同的重要因素,它们对日本的Se型和Te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鸡笼山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下三叠统大冶组碳酸盐岩与花岗闪长斑岩接触带内。根据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将成矿过程划分为进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为金和铜的主要成矿阶段。鸡笼山金铜矿床中不同类型矿石的矿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EPMA)表明,金、银主要以自然金、银金矿、碲银矿、硫银铋矿等形式产出,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铜矿和黄铁矿;同时发现鸡笼山金铜矿床中发育大量碲-铋矿物(如辉碲铋矿、针硫铋铅矿等)。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表明,鸡笼山金铜矿床中金银元素在高温热液中主要以氯络合物的形式运移,随着温度降低和流体进一步的演化,金银元素转变为以硫络合物、碲铋化物熔体等形式运移。在石英-硫化物阶段,由于硫化作用与流体的沸腾作用,流体中硫逸度降低,碲逸度升高;当流体处于黄铁矿-磁黄铁矿氧逸度范围、酸碱性呈中性-弱碱性、碲逸度(logf_(Te2))为-10.7~-8.4、硫逸度(logf_(S_2))为-11.4~-10.6时,金、银、铜元素近于同时沉淀,碲、铋和砷元素对金和银元素运移和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最终形成了鸡笼山矽卡岩型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7.
东天山西滩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西滩金矿床主要赋存在下石炭统阿奇山组的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典型蚀变矿物包括绢云母、冰长石、玉髓、绿泥石、浊沸石、水白云母等。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δD=-119.4‰~-90.2‰,δ18OH2O=-12.74‰~-1.65‰,δ34S=0.11‰~2.31‰,成矿温度集中于150~200℃,含盐度很低(0.8‰~6.7‰),成矿压力为2.68×107~3.26×107Pa,pH值平均为6.7,由此推断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物质具深源性,直接来自赋矿火山岩,属P·希尔德等分类中的冰长石-绢云母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新疆可可塔勒金与多金属矿带成矿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西早期,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拉张沉降带NW向断裂控制着 麦兹、克朗火山沉积盆地及可可塔勒矿带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铁铅锌铜矿床。矿床形成顺序为蒙库铁矿、可可塔勒铅锌矿、铁木尔特铅锌矿和后期断裂作用形成的萨热阔布金矿。与铁矿床有关的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显示硫和矿质来自深部岩浆源,铅锌铜矿硫同位素分为两组,一组富轻硫,δ34S最低为-27.96‰(范围-27.961‰~-5.400‰),另一组δ34S均值接近于0‰(范围-3.360‰~+5.100‰),硫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资料表明有两种成矿流体,一种为海水深循环热液;另一种为火山岩浆热液。断裂构造、盆地、火山活动和流体演化决定了矿带成矿系列演化。  相似文献   

9.
狮子山矿田矽卡岩型金矿铋矿物与金矿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包村和朝山金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成因上属于矽卡岩型金矿。矿相学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两矿床中的铋矿物以自然铋、辉铋矿为主,其次为碲铋矿、硫铜铋矿、辉铋铅矿等;铋矿物作为主要载金矿物.与自然金紧密共生;包村矿区Bi-Au相关系数为0.69,铋矿物与金矿化关系非常密切。成矿流体相分离引起的热液硫逸度fs2降低,可能是黑铋金矿分解成金和铋,并最终导致金与铋矿物密切共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甘肃阳山超大型卡林-类卡林型复合式金矿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阳山金矿于世纪之交勘查并扩大为超大微细浸染型金矿,矿床形成受地层、浅成花岗斑岩、韧-脆性剪切构造及热液活动的多种因素的叠加与改造控制,研究认为矿床具有卡林型和类卡林型两种矿化类型特点,卡林型矿化于韧性剪切早、早—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分别出现含砷黄铁矿-毒砂-次显微金-白云石-石英矿化组合及黄铁矿-辉锑矿-石英方解石矿化组合,及Au-As-Sb-Hg的成矿地球化学组合;类卡林型矿化出现在脆性中—晚期阶段,以黄铁矿-毒砂-自然金-碲铋矿-白云石-石英矿化(含黄铜-闪锌-方铅矿)组合为特征,及Au-As-Cu-Pb-Zn-Te-Bi成矿地球化学组合。阳山复合式金矿含矿地层中沉积成岩黄铁矿δ34S为-24.6‰~-29.0‰,早期—早中期韧-脆性剪切金属硫化物矿化产物δ34S值为5.0‰~7.0‰,中—晚期蚀变花岗斑岩中金属硫化物矿化产物δ34S值为-2.9‰~-2.1‰,显示地层中生物硫、强变形造山带地壳硫、少量岩浆硫混入的多源特征。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与硫同位素近同步特征,成矿热液显示地下流体、强烈改造水和少量岩浆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1.
恰夏─铁米尔特多金属矿田已发现黄铁矿型铜矿床、黄铁矿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和构造热液型铜金矿床三种矿化类型,组成矿田的矿床系列。早泥盆世第一次火山活动于近火山口附近形成与喷气热液有关的恰夏黄铁矿型铜矿床;于火山洼地中形成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铁米尔特黄铁矿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褶皱期于构造破碎带中形成构造热液型铜金矿化.区内三种矿床(化)类型具有较大远景.  相似文献   

12.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东西延伸约2000 km,南北两侧与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相接.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近已发现成矿带中铋的矿化呈带状展布.尕尔穷是该成矿带中重要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成分分析,在矿石中首次发现铋的独立矿物——辉铋矿,这也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首次发现的重要铋工业矿物.此外还有含锇自然铋、硫铜铋矿、碲铋矿、含硫碲铋矿、未定名的BiTe2等铋的自然元素矿物、碲化物及硫盐矿物.研究成果丰富了成矿带铋矿物种类,对矿床研究和勘查方向的确定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根据镜下鉴定和流体包裹体测温讨论了Cu-Au-Bi共生关系,铋在成矿热液中以硫络合物形式迁移,辉铋矿在高温热液下形成.尕尔穷铜金矿床的含矿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83.2~87.1 Ma,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86.87~87.29 Ma,矿床类型为岩浆热液接触交代成因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矿铋矿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东西延伸约2000km,南北两侧与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相接。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近已发现成矿带中铋的矿化呈带状展布。尕尔穷是该成矿带中重要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成分分析,在矿石中首次发现铋的独立矿物——辉铋矿,这也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首次发现的重要铋工业矿物。此外还有含锇自然铋、硫铜铋矿、碲铋矿、含硫碲铋矿、未定名的BiTe2等铋的自然元素矿物、碲化物及硫盐矿物。研究成果丰富了成矿带铋矿物种类,对矿床研究和勘查方向的确定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根据镜下鉴定和流体包裹体测温讨论了Cu-Au-Bi共生关系,铋在成矿热液中以硫络合物形式迁移,辉铋矿在高温热液下形成。尕尔穷铜金矿床的含矿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83.2~87.1Ma,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86.87~87.29Ma,矿床类型为岩浆热液接触交代成因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的阿希和塔吾尔别克金矿床空间上毗邻,但矿化特征差异明显。矿相学和扫描电镜- 能谱成分分析表明,阿希金矿床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和白铁矿,塔吾尔别克金矿床矿石中金属矿物除黄铁矿外,还普遍发育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闪锌矿和砷锑镍矿。两个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均为盐水包裹体,具有低温、低盐度的特征。阿希金矿床浅地表黄铁矿的电子导型主要为P型,形成温度为 160~240℃(平均195℃);塔吾尔别克金矿床浅地表黄铁矿以N+P混合型为主,N型和P型黄铁矿的形成温度分别为300~380℃(平均352℃)和80~240℃(平均137℃)。矿石中矿物组合和组构、流体包裹体和黄铁矿热电性特征显示,塔吾尔别克金矿床的成矿温度明显大于阿希金矿床。阿希和塔吾尔别克金矿床矿石中黄铁矿单矿物 δ 34 S值范围分别为-4. 0‰~5. 3‰(平均0. 7‰)和0. 6‰~4. 7‰(平均2. 5‰),载金黄铁矿原位 δ 34 S值范围分别为-2. 6 ~5. 6‰(平均2. 4‰)和1. 9‰~3. 8‰(平均2. 9‰),表明两个矿床具有一致的单一硫源,即岩浆硫。两个矿床矿石中黄铁矿的Pb同位素组成相似,并与赋矿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和花岗斑岩大致相同,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赋矿岩浆岩。流体包裹体、特征性矿物和矿石组构特征表明,流体沸腾作用导致了阿希金矿床金的沉淀。矿体形态产状、矿物组合、矿石组构、围岩蚀变、成矿物质来源等特征表明,阿希属于典型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塔吾尔别克可能属于斑岩与浅成低温热液之间过渡型的次浅成低温热液矿化。综合黄铁矿电子导型、矿体剥蚀率、矿物组合、矿石组构和岩体/地层出露情况等特征,推测塔吾尔别克金矿的剥蚀程度明显强于阿希金矿床,其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的斑岩型Cu- Au矿化。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尔泰阿舍勒铜锌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阿尔泰阿舍勒铜锌矿床位于阿舍勒盆地,矿体赋存于中-下泥盆统阿舍勒组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中,为典型的VMS型矿床。Ⅰ号矿化带主矿体为铜-锌矿体,呈似层状产于凝灰岩与玄武岩之间,补给通道相细脉-网脉状铜矿化。Ⅱ号矿化带产于凝灰岩中,上部为层状重晶石矿化,补给通道相为细脉-网脉状铜铅锌银矿化。文章对脉状矿化中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黝铜矿、辉碲铋和绿泥石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硫化物主成分含量接近其理论含量。黄铁矿中w(Fe)/w(S+As)比值平均为0.874,暗示脉状矿化形成深度为中浅部。闪锌矿中w(Fe)较低,指示其在低温环境下形成。绿泥石为蠕绿泥石,形成温度为157~206℃,平均为190℃。黝铜矿普遍含Zn,可达到8%,Ⅰ号矿化带黝铜矿富砷,Ⅱ号矿化带富锑,指示Ⅱ号矿化带矿物形成时的温度相对Ⅰ号矿化带低。脉状矿体中Au主要赋存于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和闪锌矿中,Ag主要赋存在黝铜矿中,可达2.365%,Se主要赋存在辉碲铋矿中,平均1.242%。脉状矿化的矿物在中、低温度,较高硫逸度的环境下形成。矿体从底部到上部硫逸度总体趋势降低并且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为同期同源热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浅成低温热液多矿床的全球背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汉龙 《贵金属地质》1999,8(4):241-250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发为冰长石-绢云母型和明矾石-高岭石型两类,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和蒙古-鄂霍次克带,形成了许多超大型和大型金矿床,矿床主要形成于大陆级和岛弧环境,与陆相火山岩和火山机构有密切的关系,已发现矿床的形成时间以中,新生代为主,矿化发生于火山作用后,火山体系脆性断裂带和深部侵入体的发育使地下水循环,具有大量成矿流体及臧放物质来源是形成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金矿床发育.根据金矿床在成矿作用、主要控矿因素、矿石建造和组构、容矿岩石建造等方面的特征划分为2种金矿类型:造山带型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2种类型金矿床具有不同的矿化特征,受不同的构造类型控制.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受火山构造及脆性断裂控制,可进一步划为2种亚类型:高硫型和低硫型.造山带型金矿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也可划为2种亚类型:一为石英脉型,另一种为蚀变岩(糜棱岩)型.区内金矿床形成于3个时期: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形成于石炭纪,造山带型金矿床形成于二叠纪,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并分别对应于海西期碰撞造山阶段、后碰撞造山阶段及中生代稳定陆块发育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8.
冀东峪耳崖金矿床金属矿物特征及其组合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峪耳崖金矿床是冀东地区重要的金矿床之一.研究峪耳崖金矿床中金属矿物成分的变化及元素赋存状态,对了解矿床的形成机制及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工作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EPMA)对峪耳崖金矿床中的金属矿物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氢、氧及硫同位素分析对峪耳崖金矿床的成矿热液来源及硫源进行了探讨.该矿床的载金矿物有石英、黄铁矿、碲铋矿,金矿物为银金矿.其中,黄铁矿的w(S)平均为52.34%,与理论值相比,其普遍亏硫,显示出成矿与热液有关.碲铋矿是本次工作重点研究的载金矿物,与金的产出具关联性.被碲铋矿包裹的银金矿的w(Au)要高于被黄铁矿包裹的银金矿的w(Au).据氢、氧及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认为,峪耳崖金矿床的热液来源主要为岩浆水,硫来自深部岩浆源.结合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碲铋矿和银金矿等的矿物学特征及组合意义推断,峪耳崖金矿床为中-深成中温岩浆热液矿床,并认为其深部找矿可关注Te、Bi富集异常的区段.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得田沟金矿床矿物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得田沟金矿床是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容矿岩石主要为太古宙受混合岩化的角闪岩相变岩系。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碲铅矿及金、银(铋)的单质和化合物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阳起石等。Au、Ag(Bi)主要呈细粒自然金、自然银、碲金银矿、针碲金银矿、碲银矿、六方碲银矿、螺状硫银矿、未定名矿物AgS1+xTe1-x和Bi5Te6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三矿沟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多宝山矿集区西北部,为小型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在野外地质调查与ICP_MS测试的基础上,通过显微观察、扫描电镜与电镜能谱分析,对三矿沟矿床的矿石特征进行了研究。在矿石中新识别出钨铁矿、白钨矿、锡石、自然铋、碲铋矿、辉铋矿、硫铜铋矿、硫铋铜矿、碲银矿、银金矿、金银矿、自然金,钴黄铁矿、辉砷钴矿、含锌硫砷铜矿等金属矿物。矿石有用金属元素为Cu、Fe、Zn、W、Co、In、Bi,建议对这些元素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并在开采时进行综合评价。详细的矿石镜下研究结果显示,矿床形成过程分为内生成矿期与表生期,其中内生成矿期分为干矽卡岩阶段、湿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主要的铁矿化阶段)和低热液-硫化物阶段这4个阶段(主要的铜矿化阶段),表生期只包含表生阶段。其中铁矿化形成于高温阶段,铜矿化系中温热液交代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