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碳酸盐岩的岩石学、建造特征的分析入手, 研究了区内石炭-二叠纪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野外调查表明, 本区域石炭-二叠纪碳酸盐岩以砾屑灰岩、海百合灰岩和微晶灰岩为主, 块状构造和粒序层理常见, 作为碳酸盐岩建造底座及夹层的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发育, 显示了本区域石炭-二叠纪期间张裂频繁、火山作用强烈、地形较陡和覆水较深的浅海古地理背景.本区域石炭-二叠纪碳酸盐岩建造发育于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辫状三角洲或扇三角洲砂砾岩、海岸泥岩和陆架泥岩等底座之上, 分别形成了火山抬高型(VEF)、三角洲垫高型(DEF)、海岸/隆起沉没型(CSF/USF)和陆架变浅型(SSF)4种碳酸盐岩建造.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建造, 是区域构造和海平面升降联合作用的产物, 但其形成机制有别, 其中, 火山垫高型建造最普遍, 含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夹层, 系区域海平面长期上升的背景下, 构造张裂引发的火山喷发引起相对海平面下降的产物; 三角洲垫高型建造分布也较广, 含砂砾岩夹层, 为区域海平面长期上升的背景下, 构造抬升造成辫状三角洲或扇三角洲进积导致相对海平面下降形成; 海岸/隆起淹没型和陆架变浅型建造为纯灰岩建造, 相对较少, 则是在区域构造稳定的构造背景下, 短期相对海平面变化驱动的结果.然而, 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建造的沉积特征, 则受沉积环境制约.同时, 针对这4种不同的碳酸盐岩建造, 分别建立了火山垫高型碳酸盐台地(VEP)、三角洲垫高型碳酸盐台地(DEP)、海岸/隆起淹没型碳酸盐缓坡(CSR/USR)和陆架变浅碳酸盐缓坡(SSR)4种沉积模式, 不同的沉积模式形成了沉积特征有别的碳酸盐岩建造.该时期浅海陆棚的古地理背景, 不仅为区内海相烃源岩的发育创造了良好的古地理条件, 也使得这一时期的碳酸盐岩、底座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辫状三角洲或扇三角洲砂砾岩, 以及碳酸盐岩建造中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砂砾岩夹层, 成为本区域石炭-二叠纪的潜在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2.
西藏措勤盆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充填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措勤盆地,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具有以且坎-古昌-阿索裂谷带为沉积、沉降中心向南北两侧展开的古地理格局:①中晚侏罗世时期,裂谷带内由深水浊积岩、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碎屑岩岩片及基性-超基性岩等组成;裂谷带两侧由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该期盆地古地理演化具有先变深后变浅的沉积序列。②早白垩世早中期,裂谷带内仍由基性-超基性岩、深水复理石碎屑岩及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裂谷带两侧的日松-革吉-它日错分区主要由浅海相碎屑岩和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主要由滨岸.三角洲相碎屑岩及火山岩组成。各相带在纵向上均具有向上变深沉积序列。③早白垩世晚期,盆地以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裂谷带附近以发育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裂谷带两侧的日松-革吉-它日错分区主要由开阔台地相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由局限台地相灰岩和陆源进积碎屑岩组成。  相似文献   

3.
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措勤盆地,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具有以且坎-古昌-阿索裂谷带为沉积、沉降中心向南北两侧展开的古地理格局:①中晚侏罗世时期,裂谷带内由深水浊积岩、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碎屑岩岩片及基性-超基性岩等组成;裂谷带两侧由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该期盆地古地理演化具有先变深后变浅的沉积序列.②早白垩世早中期,裂谷带内仍由基性-超基性岩、深水复理石碎屑岩及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裂谷带两侧的日松-革吉-它日错分区主要由浅海相碎屑岩和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主要由滨岸-三角洲相碎屑岩及火山岩组成.各相带在纵向上均具有向上变深沉积序列.③早白垩世晚期,盆地以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裂谷带附近以发育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裂谷带两侧的日松-革吉-它日错分区主要由开阔台地相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由局限台地相灰岩和陆源进积碎屑岩组成.  相似文献   

4.
塔中地良奥陶系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中部地区奥陶系大致以Ⅰ号断裂为界分东北和西南两个地层分区,自下而上分白云岩段、灰岩段、泥质灰岩段、泥岩夹灰岩段、泥岩夹砂岩段、砂砾岩段、泥岩夹砂岩段、泥岩灰岩互层段和砂岩段等9个岩性段。早奥陶世,塔中地区以碳酸盐岩台地相为主,自西向东为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和深水斜坡相。中——晚奥陶世,塔中地区西部以混积陆架相为主,东部以深水斜坡相为主。中—晚奥陶世,塔中东部及塔东地区在构造上具弧后前陆盆地性质。中—上奥陶统地层完整地记录了该盆地从形成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即早期为深水斜坡相复理石活动沉积,晚期演化为浅海陆架相稳定沉积。  相似文献   

5.
老挝西部沙耶武里巴莱地区位于墨江-黎府火山弧带上,与思茅-彭世洛中新生代盆地的相接,常被认为发育史密斯地层。经调查发现该区域系由以浅变质陆源细碎屑岩、硅泥质岩、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的基质和以浅变质粗-细碎屑岩、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等为主的构造岩块组成的混杂岩系。本文在野外地质观察、岩相学、古生物化石研究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混杂岩系的物质组成、时代,初步阐述了巴莱西班波混杂岩对难河-程逸洋演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巴莱西波班混杂岩是一套半深海—滨浅海相浅变质混杂地层,具有水道碎屑流沉积、滑塌沉积和同变形沉积混杂特征;异地同沉积灰岩中的双壳、珊瑚化石和上覆地层接触关系表明混杂岩形成于晚三叠世时期。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讨难河-程逸缝合带的空间配置和重塑东南亚构造古特提斯演化历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藏措勤盆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充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措勤盆地,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具有以且坎古昌 阿索裂谷带为沉积、沉降中心向南北两侧展开的古地理格局:①中晚侏罗世时期,裂谷带内由深水浊积岩、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碎屑岩岩片及基性—超基性岩等组成;裂谷带两侧由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该期盆地古地理演化具有先变深后变浅的沉积序列。②早白垩世早中期,裂谷带内仍由基性—超基性岩、深水复理石碎屑岩及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裂谷带两侧的日松革吉它日错分区主要由浅海相碎屑岩和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 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主要由滨岸 三角洲相碎屑岩及火山岩组成。各相带在纵向上均具有向上变深沉积序列。③早白垩世晚期,盆地以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裂谷带附近以发育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裂谷带两侧的日松 革吉 它日错分区主要由开阔台地相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 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由局限台地相灰岩和陆源进积碎屑岩组成。  相似文献   

7.
根据碳酸盐岩建造基底的成因,将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的碳酸盐台地划分为火山垫高型(HEP)、三角洲垫高型(DEP)、海岸沉没型(CSP)和陆架变浅型(SSP)4类.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台地具有不同的沉积模式,造就了地层形态及夹层岩性各异的沉积建造,形成不同的生储盖组合.火山垫高型碳酸盐岩建造,基底和建造内的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建造石灰岩和砂砾岩夹层构成储集层,建造上覆或侧翼的浅海相暗色泥岩和建造石灰岩、暗色泥岩夹层为烃源岩,建造上覆的浅海相泥岩为盖层,形成较复杂的自生自储式岩性圈闭;三角洲垫高型碳酸盐岩建造,储层主要是基底的辫状三角洲(扇三角洲)砂砾岩和建造内的砂砾岩夹层,烃源岩为建造上覆或侧翼的浅海相暗色泥岩和建造内的暗色泥岩夹层,侧翼或上覆的暗色泥岩为盖层,构成较复杂的自生自储式岩性圈闭;海岸沉没型和陆架变浅型的碳酸盐岩建造,储层可能仅有石灰岩,烃源岩和盖层为浅海相暗色泥岩,形成相对简单的自生自储式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8.
赵省民  陈登超  邓坚 《地质通报》2010,29(203):351-359
根据碳酸盐岩建造基底的成因,将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的碳酸盐台地划分为火山垫高型(HEP)、三角洲垫高型(DEP)、海岸沉没型(CSP)和陆架变浅型(SSP)4类。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台地具有不同的沉积模式,造就了地层形态及夹层岩性各异的沉积建造,形成不同的生储盖组合。火山垫高型碳酸盐岩建造,基底和建造内的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建造石灰岩和砂砾岩夹层构成储集层,建造上覆或侧翼的浅海相暗色泥岩和建造石灰岩、暗色泥岩夹层为烃源岩,建造上覆的浅海相泥岩为盖层,形成较复杂的自生自储式岩性圈闭;三角洲垫高型碳酸盐岩建造,储层主要是基底的辫状三角洲(扇三角洲)砂砾岩和建造内的砂砾岩夹层,烃源岩为建造上覆或侧翼的浅海相暗色泥岩和建造内的暗色泥岩夹层,侧翼或上覆的暗色泥岩为盖层,构成较复杂的自生自储式岩性圈闭;海岸沉没型和陆架变浅型的碳酸盐岩建造,储层可能仅有石灰岩,烃源岩和盖层为浅海相暗色泥岩,形成相对简单的自生自储式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9.
中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上扬子地区上二叠统长兴阶岩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其次为碎屑岩和硅岩,还有少量煤和火 山碎屑岩;其岩相可归纳为碎屑岩型、碎屑岩-石灰岩型、石灰岩型、石灰岩-硅岩型、硅岩-碎屑岩型等5 种类型;其生物化石具4个基本生态类型,可划分为5种化石组合。以沉积岩石学理论为指导,以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为方法论,选取了厚度、海相岩含量、浅水碳酸盐岩含量、具灰泥基质的生屑含量、具亮晶 胶结的生屑含量、生物礁的分布、薄层硅岩含量和深水沉积岩含量等单因素,对中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 岩相古地理进行研究,编制出了单因素图件8幅,岩相古地理图1幅。研究表明,长兴期岩相古地理格局规律 明显,自西向东依次出现剥蚀区、冲积平原、碎屑岩台地、碳酸盐岩台地、斜坡与盆地,其中碳酸盐岩台地中 可以划分出低能生物滩、高能生物滩和生物礁等次一级的古地理单元;沉积环境对烃源岩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 制作用,研究区大隆组优质烃源岩发育;长兴阶储集层以礁相储集层为主,环广元-梁平盆地的台地边缘地区 是长兴组潜伏礁型油气藏的最有利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0.
皖南地区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地区在晚震旦世早期早时发生海侵,沉积了含碳、含硅的陆源碎屑岩,为浅海盆地相沉积;早期晚时,沉积了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夹粘土岩沉积,为台坡和台盆相沉积,其沉积相变化和古地理分异与当时基底性质、同沉积构造和碳酸盐建隆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安徽屯溪地区震旦系下统碎屑岩系和上统碳酸盐,硅质沉积岩组成,沉积相序由河流相,滨海相,陆棚相和深水盆地相组成,反映了裂陷盆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鄂东南下二叠统茅口组放射虫硅质岩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近年来,关于华南下二叠统茅口组硅质岩成因的讨论,引起广泛的兴趣。这套硅质岩湖南称为当冲组,江西称为鸣山层,桂中称为孤峰组,在湖北被命名为珞珈组、胭脂街组或鸣山层等。这些硅质岩中,产有丰富的具有特色的阿尔图菊石、孤蜂菊石及付色尔特菊石等。在层位上多出现在龙潭组--一套含煤的碎屑岩系与栖霞组或茅口组下部之间。所以,盛金章教授(1962)曾根据生物组合和层位关系把它们置于同一层位而归属于茅口灰岩的同期异相沉积。  相似文献   

13.
新的地层和古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措勤盆地在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不存在长达75Ma以上的沉积间断.其中,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都是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为陆缘碎屑岩地层.两者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措勤盆地在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一直处于海相碳酸盐岩盆地中.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仍然是接受巨厚沉积的低洼地区。从宏观的油气勘探的战略评价角度看.措勤盆地在中二叠世栖霞期-晚三叠世诺利期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具有生油层的性质,上三叠统瑞替阶-中下侏罗统具有盖层的性质,两者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具有储集层的性质。措勤盆地中二叠统-下侏罗统构成一个油气的有利勘探层系.称为古格层系。  相似文献   

14.
新的地层和古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措勤盆地在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不存在长达75Ma以上的沉积间断.其中,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都是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为陆缘碎屑岩地层.两者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措勤盆地在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一直处于海相碳酸盐岩盆地中.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仍然是接受巨厚沉积的低洼地区。从宏观的油气勘探的战略评价角度看.措勤盆地在中二叠世栖霞期-晚三叠世诺利期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具有生油层的性质,上三叠统瑞替阶-中下侏罗统具有盖层的性质,两者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具有储集层的性质。措勤盆地中二叠统-下侏罗统构成一个油气的有利勘探层系.称为古格层系。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隆起晚古生代构造隆升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收先  孟庆任  武国利  段亮 《地质学报》2014,88(10):1771-1789
内蒙古隆起位于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的过渡部位,受古亚洲洋俯冲、闭合过程的影响,在晚古生代发生了重要的构造隆升。华北盆地北缘紧靠内蒙古隆起,其晚古生代沉积记录了内蒙古隆起的构造活动历史。本文对盆地冀北—辽西地区的晚石炭—中三叠世地层进行详细的沉积体系分析和物源研究,结果表明:1盆地由远滨—滨岸、扇三角洲、三角洲、河流四种沉积体系充填而成,总体上经历了由海陆交互到陆相的进积充填过程。在晚石炭—早二叠世,盆地边缘发育扇三角洲和河流体系,盆地内部由远滨—滨岸、三角洲与河流体系组成。在中二叠—中三叠世期间盆地整体发育河流体系。盆地的沉积中心位于唐山、宝坻一带;2古水流数据、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表明盆地物源来自内蒙古隆起,源岩由中上元古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晚古生代岩浆岩以及少量前寒武结晶基底组成。大量沉积岩碎屑颗粒表明内蒙古隆起在晚古生代被沉积盖层所覆盖,在二叠纪末期花岗岩以及片麻岩砾石的出现代表了内蒙古隆起隆升和侵蚀作用的加强;3根据沉积体系和物源变化将盆地划分为三个充填序列,这些序列记录了内蒙古隆起的隆升和侵蚀过程。晚石炭—早二叠世充填序列以沉积岩砾石、泥盆纪碎屑锆石和凝灰岩夹层为特征,物源来自沉积盖层和晚古生代火山岩。该序列记录了内蒙古隆起陆缘弧的初始隆升和同期火山活动。中晚二叠世充填序列以河流环境下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岩为主要特征,记录了华北北缘与南蒙地块的碰撞过程,碰撞导致内蒙古隆起的隆升,同时伴随火山喷发。早中三叠世充填序列以辫状河粗碎屑和花岗质砾石为特征,记录了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江汉叠合盆地地处扬子地区中部,夹持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与江南造山带中段之间,是中生代中期以来在扬子浅海台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典型海陆交互相-陆相叠合盆地,其中充填了厚逾10000m的中三叠世-新近纪陆源碎屑岩系。据印支期以来的造山活动历程与成盆演化特点,将盆山耦合过程划分为造山前期、主造山期、造山后期与非造山期4个阶段,将盆地充填层序划分为陆架边缘、前陆、断陷和坳陷4个(盆地世代)超层序。依据盆内沉积物碎屑组份分析,发现中三叠世江南造山带进入强造山活动期,白垩纪末进入造山带坍塌后的活动平静期;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主造山活动阶段为晚三叠-早侏罗世,古近纪末处于非造山活动相对平静阶段。盆区整体呈现东部造山活动早,山带隆升早,持续时间长,剥露地层较快较早进入变质岩层段;西部造山活动时间晚,隆升时间相对较晚,剥露地层在早侏罗世初期才依次切入变质岩层段;盆地南、北缘山带总体呈现多幕式差异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东秦岭地区“刘岭群”的重新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宏建 《地质科学》1995,30(4):313-320
东秦岭地区原划为泥盆系的“刘岭群”被一条大型韧性推覆剪切带分为南北两个岩系,北部岩系为一套中浅变质的以杂砂岩为主,夹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含陆缘砂碳酸盐岩的沉积-火山建造,其中紧闭、倒转、平卧褶皱和逆冲断层极为发育,沉积学特征及物源分析显示其为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初华北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沉积;南部岩系为一套由浅变质的粉砂岩、泥质岩、石英砂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巨厚陆源碎屑沉积,发育东西向陡倾劈理及开阔对称褶皱组成的复式褶皱,沉积学特征和物源分析表明其为晚古生代初期扬子板块北缘沉积。“刘岭群”两岩系的岩性组合、沉积学特征、变质作用、构造变形期次、生物化石特征及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足以划分为不同的岩群,“刘岭群”应予解体。  相似文献   

18.
在西昆仑北带沉积区中,泥盆系沉积是该区古生代最早的沉积层,它超覆在中上元古代沉积层之上。在莫木克以南克兹扬鲁克一带,泥盆纪中上段地层发育较好,颇有代表性。这套沉积层根据岩石组合分为上下两段,下段是一套富含凝灰质的碎屑岩一碳酸盐岩建造。具有重力流的沉积特点。上段是一套陆屑砂砾岩-杂砂岩建造,属于滨海海滩相、滨海近岸三角洲相、河流相沉积。  相似文献   

19.
湘中湘南地区在早古生代时期,由于受海平面变化以及全球古气候的影响,形成了有利于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笔者通过对湘中湘南地区的奥陶纪达瑞威尔中晚期-凯迪早期开展沉积相、岩相古地理和油气地质等研究,结合前人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将该区划分为陆架相、盆地相和陆架边缘相。陆架相主要由砂质板岩、砂岩、黑色页岩和硅质岩组成;陆架边缘相为粉砂-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条带状板岩、炭质板岩和硅质岩等组成;而盆地相为一套炭质页岩和硅质岩组成的黑色岩系,代表了一种平静还原的滞流缺氧环境。该套岩性有机质含量高,具较高的生烃潜力,且分布范围广,是湘中湘南地区达瑞威尔-凯迪阶的富烃沉积区,也是下一步油气地质调查和勘探的重要层位。  相似文献   

20.
陕西山阳县黑色岩系中中村—银花钒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玫  张复新 《中国地质》2009,36(5):1099-1109
秦岭黑色岩系中带的钒矿构成超大型规模,中村-银花钒矿是大型钒矿的典型代表,产于下寒武统水沟口组中段硅质板岩-泥板岩-粘土质泥板岩岩性转换过渡层位中.矿石根据岩性划分为硅板岩型、粘土质泥板岩型和硅质泥板岩型3种类型.矿层延长及厚度稳定,V2O5品位为0.70%~1.17%.研究查明,钒与粘土质、泥质板岩密切相关,钒在粘土泥板岩中相对富集.钒与铝、钾、铁存在较密切的地球化学共生关系.钒以钒酸盐、磷酸盐及吸附状态存在于高岭石、水云母中.研究认为,含钒黑色岩系是扬子大陆向华北大陆俯冲启动下,于早寒武世扬子大陆北缘斜坡出现在拉伸裂谷式沉积环境,发育滞留深水环境下的炭-泥-灰-重晶石-硅质含钒沉积建造,含钒的炭质硅板岩-炭质泥板岩层具有热水沉积产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