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环境工程地质评价,预测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关系出发,讨论了不同工程类型的工程作用特点和地质环境系统指标体系,探讨了地质环境的适宜性和敏感性分析原理与分析,并提出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不协调时的对策及地质灾害管理战略,在此基础上,以某城市为例,进行了实例剖析。  相似文献   

2.
关家沟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家沟是一条灾害性泥石注沟,自1780年以来的210年曾4次对文县县城构成灭顶之灾,仅982年的泥石流灾害就造成33个死亡,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为了有效保护文县县城,村舍,农田,国道212线及下游电站的安全,根据该沟泥流特征和成灾方式,采取了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拦为主,拦排结合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铁路滑坡灾害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铁路滑坡灾害的基本情况,并简单地分析了其成因机制和触发因素。扼要地阐述了铁路滑坡的治理原则和方法,着重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铁路滑坡的防治工程实践成果和主要研究进展。最后,对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和研究努力方向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新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做好南水北调工程的配套以及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沧州市地面沉降研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河北省沧州市发生了严重的地面沉降,至2001年的30年间,沧州市沉降中心的地面沉降量已超过2m,导致了城市内涝积水,河床下沉,影响南水北调等引水工程安全。经研究提出了地下水等液体资源的过量开采是诱发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而厚大的粘性土层为地面沉降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粘性土的释水压缩的永久性决定了地面沉降的不可逆性。通过不同时期沧州市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和地下水位降深的相关分析,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相关公式,提出了警戒水位降深(临界)值(40m)和限制降深(止采)值(70m),并进行了地面沉降发展趋势预测。文中提出以调控地下水位为主,避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对策,以期对沧州市地面沉降防灾减灾工作有所促进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工程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工程滑坡是建设铁路、公路等工程活动中诱发的一种常见地质灾害,工程整治耗资较大,必须引起工程界的高度重视。文章结合近年修建的西南山区某铁路复线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大量工程滑坡实例,分析论述工程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对策,对切实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滑坡防治方针。最大限度地控制或减少工程滑坡灾害具有重罢意义。  相似文献   

7.
二郎山公路隧道泥石流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7月3日及8月15日暴雨期间,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东口龙胆溪、西口和平沟暴发2次灾害性泥石流,造成隧道施工设施被毁、人员伤亡。泥石流形成机制、活动规律、演化趋势及相应防治措施的研究,对确保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和平沟泥石流为例,在研究泥石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其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预测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以排导工程为主,排导与拦挡工程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研究表明,在山区公路隧道建设中泥石流的防治,必须建立在对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活动规律、形成演化机制及其危害性认识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在隧道选址、施工设计时,制订相宜、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南充市为嘉陵江流域的大型城市之一。其主要工矿企业及城市发展的重点均位于嘉陵江Ⅲ级阶地。该阶地为南充市斜坡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发育场所。为此查明南充市区斜坡工程地质条件,对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多年积累的大量实际资料分析研究,总结了南充市区的主要斜坡工程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及岸坡失稳。其中以滑坡最为常见;影响斜坡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为岩土性质、风化作用和水的作用;针对不同的斜坡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程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深圳地区花岗岩风化球成因探讨及勘察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林  黄汉盛 《广东地质》1997,12(4):57-62
通过对深圳地区花岗岩的成因,区域构造,风化作用等因素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风化球成因与它们的内在联系。燕山晚期混染花岗岩,蚀变花岗岩是风化球形成的内在原因,断裂构造带及次生裂隙为风化球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风化带特征与风化球形态有密切关系。由此提出圈定花岗岩风化球发育地段的几点原则和勘察对策。列工程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李兰 《西北地质》2003,36(C00):62-66
矿业城市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地质灾害频发。本文以辽宁抚顺煤田为例,概述了抚顺市地质环境背景,论述了矿业城市地质灾害的特征,分析了城矿台一城市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及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恢复的紧迫性,简要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的诱发机理,提出了矿山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一直被认为是固体废物,其资源属性和环境属性未能得到认可。本文从矿物资源角度,将粉煤灰"传统"的固体废物概念转变到"非传统"的矿物资源上来,提出了粉煤灰的矿物学资源属性和环境属性,探讨了它作为矿物资源在建材、化工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阐明其环境属性。粉煤灰的环境效应体现在对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影响与危害。然而,粉煤灰在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处理废水、烟气脱硫和合成环境功能材料等。  相似文献   

12.
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面对环境破环时出现的,在第九届国际土力学会议上首次提出,并逐渐被各国接受和完善。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建筑业飞速发展,开始对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从地下开挖、建(构)筑物承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地下水、固体废弃物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环境磁学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环境磁学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磁学之间的边缘科学。环境磁学可提供大量有关区域或全球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等的重要信息,其研究范围迅速扩大,已成为当今地学前沿学科之一。本文在简述了环境磁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环境磁学中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如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土壤学和环境污染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指出了环境磁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近年来环境磁学的一些新的发展趋势:①加强磁信息与地质记录之间的定量研究;②利用磁信息加强应用研究;③环境磁学与地球化学方法密切相结合;④建立全球磁数据  相似文献   

14.
环境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环境安全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在对以往环境安全概念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环境安全系统的机制、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三个子系统,共由25个指标对其进行表征,为环境安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范光  温志坚 《国外铀金地质》2010,(4):229-232,238
矿产开发过程中的辐射环境影响日益被管理部门和广大公众所重视。针对我国南方某铜矿开采项目,在详细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铜矿开采可能带来的辐射环境影响进行了细致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建设对辐射环境的可能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环境保护措施。相关结论和措施对于铜矿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将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广东省新(会)台(山)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为今后在公路设计、施工中重视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城市环保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基于SuperMap对城市环保信息系统进行系统设计,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环保系统的主要功能,在Supermap平台上实现了大气污染扩散、水污染扩散分析等高级功能,为环境保护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某高速公路工程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国华 《铀矿地质》2009,25(4):245-252
文章以现场调查和环境监测结果为依据,对广东省某高速公路工程的放射性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昆明岩溶断陷盆地的环境地质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明岩溶断陷盆地处于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面积2920km^2。随着昆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滇池地区的自然环境受到极大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滇池及地下水污染,在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加之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岩溶塌陷、地面沉降以及石漠化、山地灾害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日愈加剧,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昆明岩溶断陷盆地地质环境条件及各种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形成机理,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可靠的地质环境信息,从而提出环境地质问题治理对策,对于昆明市的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四湖地区煤炭开发环境地质效应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煤炭资源开发的角度分析采矿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效应问题。研究认为本区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采矿引起的地面沉陷。采矿地面沉陷对于航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延长南四湖存在年限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