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白山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滢悦  杨青山  陈鹏 《地理科学》2019,39(5):770-778
以长白山景区旅游安全为研究对象,以鱼骨图、动态贝叶斯、GIS技术等为基本研究方法,从研究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责任人为3个方面出发,筛选景区致险因子,构建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贝叶斯方法综合构建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动态评价模型;并以实测数据及景区统计数据为依据,划分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的4个动态时段,综合实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动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等以上风险区域呈条带状分布;高风险区域与主要景点重合;长白山景区安全风险发生高概率的时段发生在第三个时段(12:00~14:00);较高概率发生分别在第二个时段(10:00~12:00)与第四个时段(14:00~16:00);中等概率发生较高的时段在第四个时段(14:00~16:00);较低概率发生在第一个时段(8:00~10:00)。  相似文献   

2.
时空因素对我国赴泰旅游安全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010年~2014年我国旅行社责任险出险案例为基础,遴选出568起我国游客赴泰旅游出险案例为研究样本,运用非线性典型相关分析法探究时空因素与我国赴泰旅游安全事件类型间的关联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在时间变量上,旅游安全事件类型分布与时间因素间呈差异性关联特征,其发生频率与泰国旅游旺季有所差异,与旅游活动时段的相关性更高;在空间变量上,旅游安全事件呈高发场所集中分布特征;与旅游六要素空间既有差异性关联特征,又具有交叉性关联特征;与具体地点具有较强的单一关联特征。  相似文献   

3.
环境风险是影响旅游者和旅游活动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6-2010年间我国的旅游突发事件案例作为数据基础,综合使用列联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最优尺度回归等方法,对环境风险因素与我国旅游突发事件发生特征的关系及其区域分布进行统计检定。研究表明:游览环境风险、大气环境风险和道路环境风险是环境风险中引致旅游突发事件的主要结构因素,所引致的旅游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其中事故灾难的发生水平最高。环境风险因素与旅游突发事件的发生类型、严重程度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它对旅游突发事件的伤亡规模具有显著的影响力。我国不同区域的旅游环境风险具有分布上的差异性,各地应根据自己的环境风险特征采取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旅游安全事故成因的分析主要借鉴安全管理学,旅游活动的地理时空特殊性未受到充分重视,已有相关研究偏宏观定量测度,深度案例研究较少。从旅游场地特征、惯常非足迹环境和流动性三个因素入手,对2009—2019年共84起赴泰游客安全事故进行时空场景特征解析,为旅游安全事故防控提供了来自地理学的补充解释。研究发现:第一,旅游安全事故的类型与危害程度受到目的地客观地理环境特征的高度影响,而并非是单纯的管理问题。泰国夏季多暴雨的气候特征与多山地的地形特征显著影响了涉水旅游活动以及水陆交通活动,导致船艇交通事故、山区车祸与沙滩溺亡事故高发。第二,旅游目的地中存在的惯常非足迹环境场所容易触发安全事故,如:公路、沙滩泳场、酒店、便利店等。由于中泰社会与文化差异较大,惯常非足迹环境容易导致游客产生风险认知偏差,进而提高了行为决策的出错率,从而增加了安全风险。第三,空间流动性越高的场所,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越高,如交通道路和海域航线等地。本文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地理环境复杂性对旅游安全管理与主体风险认知偏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丰富的可供开发的海洋旅游资源中,由于一些"海洋灾害"能够满足旅游者求异、探险等多方面的旅游需求,能够给旅游者带来"壮美"旅游体验,使其实现自我超越,因而促成了新的海洋旅游产品——"海洋灾害"旅游。其实质是通过恰当的旅游形式对可用作旅游资源的海洋灾害进行的旅游活动,这些旅游资源不仅包括海洋灾害本身(如台风、海啸等)、以海洋灾害为旅游内容建设的主题公园等,还包括因海洋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或引致事故产生的遗址、纪念地等。该文基于旅游体验理论确定了"海洋灾害"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并针对海洋灾害的特点分析现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旅游体验开发方式,即旅游景观吸引系统的博物馆化和主题公园建设,并提出旅游消费者心理需求、安全保障系统、科学技术手段、宣传促销等是对海洋灾害进行旅游开发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因而武当山风景区的雷电防护尤为重要。截取风景区的地闪数据,以1 km2范围为基本单元,得到各单元内2008-01-01―2011-12-31期间的全部地闪频次、极性、强度等参数,分析武当山风景区雷电环境及武当山地理环境对雷电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域闪电集中发生在6―8月份的午后T 14:00―18:00。闪电频数日变化规律明显,最大值出现在T 16:00,最小值出现在T 10:00―11:00。雷击大地密度整体上随高度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雷电流强度平均值与高度大致呈现反向分布趋势,拟合出的雷击大地密度与高度关系式的相关系数R达0.834 56。大气环流特征表明,武当山雷电天气主要有3种类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雷电型、高空槽雷电型和低涡雷电型,其中副热带高压西北部雷电型占主导。  相似文献   

7.
结合中国海洋功能区划发展状况,在指出青岛海洋旅游功能区划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探讨青岛海洋旅游区划的依据与原则出发,通过分析海洋旅游资源地域特征和功能类型,制定了青岛海洋旅游功能区划方案,确定青岛海洋旅游功能区划体系,包括四大旅游功能类型,28个滨海旅游功能区,同时考虑到区域差异性、互补性,结合旅游发展空间定位要求,进一步提出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次序,即南部重点海洋旅游区、西海岸次级海洋旅游区、胶州湾新兴复合海洋旅游区、东部沿海潜在旅游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中2 217条旅游“两抢一盗”犯罪事件案例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和季节强度指数对中国旅游“两抢一盗”犯罪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事件的组态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 2010-2019年中国旅游“两抢一盗”犯罪事件分布存在空间相关性与区域集聚性,但在2016年以后空间集聚性减弱。2)中国旅游“两抢一盗”犯罪事件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于“胡焕庸线”东侧,并呈现总量逐年下降、高发区域不断缩减的趋势,各地区盗抢事件分布存在季节差异性和空间流动性特征,“两抢一盗”犯罪事件在昼夜24 h内呈现“驼峰”型变化趋势,存在时段集中性与省域差异性分布规律。3)旅游“两抢一盗”犯罪事件是多重因素并发的结果,5种前因组态路径构成盗抢事件发生的充分条件,地方风险因素、旅游集聚因素以及社会控制因素的相互耦合作用形成中国“两抢一盗”事件的空间分异格局,旅游依托型的偏远省份和人口密度较高的旅游大省是组态因素引致“两抢一盗”犯罪事件的代表性区域。  相似文献   

9.
刘伟  韦志刚  郑志远  朱献 《热带地理》2016,36(5):840-849
根据安装在珠海凤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内的陆―气相互作用与碳通量观测塔观测数据,利用K-M模型计算了对应时刻的通量贡献区,分析得到不同大气稳定度、不同季节、不同时刻下通量贡献区分布的变化规律。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地表均一性的标准,即计算每个子区域表面积与其地表投影区域表面积的比值,以此确定K-M 模型对该站点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通量贡献区范围的分布,在大气稳定度>0.1 的情况下与主风向分布范围相近,而在大气稳定度<-0.1 的情况下与主风向分布范围不完全一致。在冬季,通量贡献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方向;在季风爆发前的春季,通量贡献区分布和冬季大体相近;在季风爆发后的春季和夏季,通量贡献区在西南方向和东南方向较为集中,这一规律和风速风向的分布规律一致。对于日变化来说,在夜间通量贡献区范围大于白天,其中贡献区最大范围多出现在夜间,但随着季风的爆发,贡献区最大范围出现的时间从T 02:00左右推迟到T 04:00 左右,这可能是由不同季节大气达到最稳定的时段不同所致。贡献区范围最小的情况出现在T 07:00―09:00 之间,这段时间往往也是湍流活动性最强的时段。  相似文献   

10.
DP半岛街头抢劫犯罪案件热点时空模式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徐冲  柳林  周素红  叶信岳  姜超 《地理学报》2013,68(12):1714-1723
选取H市中心城区DP半岛作为研究区域,以岛上2006-2011 年发生的街头抢劫案件(共373 起) 作为研究对象,将DP半岛内街头抢劫案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从宏观和局部微观两个尺度层面进行系统的分析。首先,对岛上的街头抢劫案件按年、月和小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2007 年开始的严打使案件数量逐年减少,直到2010 年才略有回升;春节期间(二月前后) 的案件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晚上22:00-23:00 期间是案件高发时段。其次,利用Kernel 密度方法对研究区街头抢劫犯罪的宏观空间分布进行整体的辨别,剥离出犯罪热点空间分布,分析热点与道路网和土地利用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热点多分布于主干道、通达性高的节点或土地利用混合度高的地方。最后,选出4 个最主要的热点从微观尺度进行分析,PAI 指数表明这4 个热点在时间上是稳定的,从2006 年到2011 年一直存在。依据“热点时空类型矩阵”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模式,将这4 个稳定热点归类到不同微观时空模式,并对每类模式下的街头抢劫犯罪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以便优化警力资源的配置、最大限度抑制和减少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大西安旅游圈:国内旅游客源空间分析与构建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杨新军  马晓龙 《地理研究》2004,23(5):695-704
在西安旅游客源市场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 ,对西安国内旅游市场以省域为单位进行划分。截取 1995、 1998、 2 0 0 1三年的旅游统计资料为断面 ,利用中心地标准距离公式 ,对不同时期西安国内旅游吸引半径和空间吸引力指标进行量化计算 ,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距离衰减的基本规律和西安国内旅游吸引力的发展与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 ,根据对 10个主要景点 2 0 0 0份抽样问卷的调查结果 ,分析了国内游客在西安及其周边地区旅游景点的空间选择模式和行为特征 ,提出了大西安旅游圈的概念和范围 ,根据西安地区的区位、资源和设施实际 ,提出大西安旅游圈构建思路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As an emerging mountain vacation tourism product, ski tourism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As an important theory for studying the quality of consumer experience, perceived value has been widely employed in tourism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and improving the ski tourism experience valu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ompetition among ski tourism destinations. Taking the ski tourists in Chongli District of Zhangjiakou as an example, 305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by using online and offline method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erceived value, this paper adopt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study of ski tourism experience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In addition,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differences in demographic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ki tourists. This study finds that: (1) The perceived value of ski tourism experience includes four dimensions: facility value, perceived price, safety value and service value. (2) Using the perceived value to segment ski tourists, three different customer segments are identified: comfort-pursuant, price-sensitive and safety-oriented. (3)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key metrics, such as number of visits and stay time,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ski tourists according to thei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ender, age, monthly income,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These results reveal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the perceived value of ski tourism experience and determine the market seg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ki tourists. Developing a corresponding market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different market segments can better promote the perceived value of ski tourists, and ultimately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3.
观鲸旅游业在国外发展迅速,已成为尊重海洋动物权益、满足海洋旅游者“原真体验”需求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国外观鲸旅游的研究范畴和关注重点进行研究,力图为我国观鲸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目前国际观鲸旅游业的观赏对象以鲸目动物和鲸鲨为主,侧重于对观鲸旅游活动开展对海洋生物习性、行为模式的影响研究,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侧重依观鲸旅游业开展的成熟与否而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4.
黄山市自驾车入游流旅行空间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卢松  吉慧  蔡云峰 《地理研究》2013,32(1):179-190
以安徽黄山市为研究案例,分析了自驾车入游流空间行为。结果表明:①自驾车入游客源市场结构表现出近域性明显、东向发展特征显著、集中于4小时交通圈等特征,其中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客源占据了绝对比重,达到76.6%。②自驾车旅游空间使用曲线具有较为典型的Boltzman曲线特点,即随距离增加,旅游人数不断增长,在400 km处达到最高峰,随着距离的进一步增加,旅游人数出现快速下降趋势,其引力场主要集中在600 km范围以内。③自驾车入游流空间流动行为特征表现为:高速公路构成黄山市自驾车旅游交通线路流量的骨架,自驾车在区域内形成了较为显著的集聚中心,交通流量区域空间分布明显不均衡,景区空间相互作用影响自驾车旅游者的空间流动行为。④黄山市自驾车旅行空间模式主要表现为直游式为主(64%),没有完全的环形线路模式。  相似文献   

15.
贺小荣  徐海超  刘雪婷 《热带地理》2022,42(10):1665-1676
基于列斐伏尔的节奏分析理论,构建具身节奏的旅游研究框架,以广东省清远市的漂流旅游者为样本,采用定性方法探究了其身体作为“节奏反映器”在日常世界、旅游世界以及两者间转换的节奏状态,并重点分析了旅游情境中个体的具身节奏周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漂流者的旅游动因主要是社会节奏与自然节奏的失衡。2)进入漂流旅游情境的个体通过身体来感知多重节奏并在与其互动中形成自我的具身节奏,且该具身节奏具有周期性,分为适应期、沉浸期、痛苦期、留恋期;此外,影响漂流旅游者具身节奏体验的因素包括景区自然环境要素、景区人工环境要素、旅游者机能要素、旅游社区要素。3)旅游情境的具身节奏与日常世界的日常节奏具有互构动力,漂流旅游活动通过营造异质空间镜像,让个体在旅游活动中克服焦虑、担忧等与工作生活节奏失衡中相似的负面情绪,进而实现自身活动内外的节奏平衡与自我认知的重塑、提升。  相似文献   

16.
自驾游市场是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自驾旅游者的出游空间大小和结构对于目的地开发和优化自驾游线路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西安和武汉为案例地,基于4000多份调查问卷,应用数理统计法、地图法和空间分析法,对自驾旅游者的出游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① 自驾到访率随出游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衰减,在交通距离400 km范围内衰减最快。② 自驾游空间可划分为轴心区、辐射区和边缘区三种不同类型区。其中,轴心区和辐射区是有旅游市场价值的空间。③ 不同城市自驾游空间大小不同。以交通距离衡量,北京自驾游空间半径为1665 km,西安为1196 km,武汉为1176 km,轴心区半径均在交通距离400 km左右。④ 自驾游空间可划分为舒适空间(4 h以内)和疲惫空间(超过4 h),其中疲惫空间可进一步划分为轻度疲惫空间(4~6 h)和重度疲惫空间(超过6 h)。舒适空间对应轴心区,疲惫空间对应辐射区,轻度疲惫空间对应轴心区与辐射区之间的过渡带。本研究提出的城市自驾旅游者出游空间结构“轮毂”模型为研究自驾游空间结构提供了认知框架。  相似文献   

17.
方叶林  黄震方  侯兵  王芳 《地理研究》2014,33(10):1942-1955
以大陆入境游客的年度及月度数据为例,利用HP滤波、BP滤波及季节指数分析了大陆入境游客的周期波动特征,并结合脉冲响应模型对其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入境游客在波动中上升,在1989年、2003年、2009年出现较大的下滑,根据滤波分解可将入境旅游划分为五个周期,分别为起步期(1978-1983年)、探索发展期(1984-1989年)、初步发展期(1990-1996年)、快速发展期(1997-2003年)、相对成熟期(2004-2011年),平均每个周期约为6.6年。入境游客的季节强度指数大致呈“倒V字型”分布,季节变动指数大致呈“双W型”分布,相对于年度数据,月度数据的波动效应更加显著。政策制度、区域经济、突发事件对入境游客周期波动具有重要影响。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对外经济交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入境游客有正向的冲击,不同交通方式对入境游客有不同的响应机理。针对入境游客的周期波动特征,应进一步注重游客质量的提升,加强对外宣传营销,及时调整经营方式及发展策略,同时需要平衡发展三大入境旅游市场,降低入境旅游市场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业发展格局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蔡碧凡 《地理科学》2014,34(9):1025-1032
以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省、市域1996~2010年旅游发展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ESDA、重心、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作用。结果表明:1996~2010年总体上省域旅游经济表现出随机分布的空间态势,空间差异有所缩小,其中东部旅游业发展差异最大,中部最小。中国省域旅游经济重心向西北发生偏移,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为中国旅游经济的扩散效应区,广大西部地区是旅游经济的低速增长区。中国市域旅游经济的高值区大致分布在“黑河-腾冲”线的右侧,主要集聚在四大板块,与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相比,市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更加显著。区域旅游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空间差异的两大因素,区域发展客观规律与政府的政策制度,对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有重大的影响,特殊事件对原有格局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不能从总体上改变空间差异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