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细胞松驰素B抑制栉孔扇贝Chlamys(Azumapecten)farreri受精卵的第一极体的放出和第一次有丝分裂获得四倍体。在20℃条件下,卵子受精后10min,0.5μg/ml的CB持续处理10min、20min抑制第一极体排出,结果三倍体率和四倍体率分别为38.38%、39.75%和28.42%、30.24%;在20℃条件下,卵子受精后1h,0.5μg/ml的CB持续处理10、15、20、25min抑制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果四倍体率分别为21.36%、27.57%、28.41%、29.35%。结合处理后幼虫的D形率,在抑制第一极体放出和第一次卵裂中,CB处理持续10min均为最好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照射使精子遗传物质失活,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受精卵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雌核发育二倍体。用强度为2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 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结果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小耳幼虫发生率逐渐降低,照射30 s时小耳幼虫发生率降为0。受精后35 min,显微镜下观察到有20%~30%受精卵排出第1极体时,用浓度0.5μg/mL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20 min,诱导出刺参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发育速度低于正常二倍体。微卫星分析表明,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成功率为93.3%。  相似文献   

3.
初步探讨了利用高盐抑制受精卵第2极体(PB2)的释放的方法诱导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三倍体。水温25℃条件下,分别进行不同高盐处理(盐度梯度为40、45、50、55、60、65、70、75、80)、不同处理时机(受精卵出现第一个PB1,30%和50%PB1,出现第一个PB2,50%PB2)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10~25min)的实验,通过胚胎孵化率、三倍体诱导率及综合评价指数的分析表明,高盐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的最适方案为:当50%受精卵出第一极体时,以盐度为65的高盐海水处理受精卵20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达65.53%。  相似文献   

4.
用6-DMAP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排放的方法诱导缢蛏三倍体的试验.结果表明:6-DMAP在100~500μmol/dm^3处理浓度范围内均可以诱导出三倍体,随着药物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提高,三倍体倍化率和D形幼虫畸形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D形幼虫孵化率会随之下降.综合来看,在30%卵子受精并出现第一极体,6-DMAP浓度为300μmol/dm^3和处理持续时间为20min时的处理组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组组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0.25 mg/L、0.5 mg/L、0.75 mg/L、1.0 mg/L细胞松弛素B(CB)抑制第二极体(PB2)的释放诱导菲律宾蛤仔三倍体,观察三倍体蛤仔的早期胚胎发育。结果表明:CB的浓度对菲律宾蛤仔三倍体的诱导以及胚胎发育影响显著(P<0.05),0.5与0.75 mg/L CB处理组诱导率较高,分别达89.4%与89.2%;各组第一极体(PB1)同步释放,处理组PB2受到明显抑制;CB处理浓度与胚胎发育速度呈负相关,与各发育阶段的畸形率及畸形程度呈正相关。综合诱导率及早期胚胎发育状况,0.5 mg/L是CB诱导菲律宾蛤仔三倍体的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式使精子遗传物质失活,通过细胞松弛素B(CB)的处理来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人工诱导紫贻贝(Mytilus gallopovincialis)雌核发育二倍体。将精子在强度为2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 nm)下进行时间梯度的照射,之后与正常的卵子受精,实验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照射55 s时D形幼虫发生率降为0。受精后25 min,用浓度0.5μg/mL的细胞松弛素B(CB)持续处理受精卵20 min,诱导出紫贻贝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通过微卫星分析鉴定所得的子代个体均为雌核发育二倍体。  相似文献   

7.
人工诱导胡子鲶多倍体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冷休克地诱导产生了胡子鲶三倍体,四倍体和二倍体-四倍体镶嵌体。卵子受精后3min和开始第一次有丝分裂前施以约4℃冷水处理约30min,前者可产生100%三倍体,后者可产生约33%四倍体,约22%镶嵌体,以及其余为二倍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出的方法诱导了半滑舌鳎三倍体,并探讨了三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通过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和染色体观察验证各组三倍化率.结果显示:在受精后5 min开始,将受精卵放在4℃海水中进行冷休克处理,持续时间为20 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为35%.通过对三倍体染色体进行分析,辨认其雌雄染色体型为ZWW/ZZZ,出现频率为1∶1,没有发现ZZW型雌鱼,暗示半滑舌鳎Z染色体和W染色体之间的交叉和互换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9.
药物诱导虾夷扇贝四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1992-2000年采用细胞松驰素B(CB)、秋水仙素、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以及咖啡因等药物抑制虾夷扇贝第一极体(PB1)释放、PB1和第二极体(PB2)释放以及抑制第一次卵裂等方法,诱导虾夷扇贝四倍体。结果表明,CB、6-MDAP和秋水仙素抑制扇贝第一次卵裂秀发四倍体的比例低于25%;采用CB抑制PB1可有效地诱导产生四倍体,从授精后42min提前到15-22min开始处理,抑制PB1的放出有助于提高四倍体的比例,在12℃,处理开始和终止时间分别在授精后20-22min t 62-67min时(即PB2始出现时),面盘幼虫四倍体率最高,为56.5%。采用CB和咖啡因共同抑制PB1放出,未见四倍体比例有升高现象。四倍体处理组发育至面盘幼虫时间比对照组晚48h左右,处理组在受精后10d时水中仍有少量浮游的、染色体数目在21-28条之间的非整倍体畸形担轮幼虫。  相似文献   

10.
人工诱导合浦珠母贝多倍体的发生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用细胞松弛素B(C.B)(浓度1.2—1.5mg/L)和低温(12.0℃)处理诱导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产生多倍体。抑制第一极体的三倍体诱导率达到40%左右;而抑制第二极体的三倍体诱导率分别为77%和52%。随着C.B处理时间的延长,则出现一定数量的五倍体。亚致死温度是低温诱导多倍体的合适温度。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孵化率急剧下降,且非整倍体数量增加。结果提示,C.B处理和低温处理诱导多倍体的机制有所不同;后者不仅抑制极体排放和细胞分裂,而且影响染色体复制和分离。 抑制第一极体的C.B处理组的幼虫日增长率和幼贝大小均显著超过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新生相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实了长江河水与长江口海水相混可形成新生相,新生相能强烈地捕集水体中的痕量元素;并首次用动态光散射技术测定了新生相的颗粒大小与分布。  相似文献   

12.
赵苑  赵丽  张武昌  刘诚刚  魏皓  肖天 《海洋与湖沼》2012,43(6):1030-1038
于2007年3—4月在黄海中部海域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春季水华过程中聚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异养细菌的生物量变化。聚球藻和微微真核型浮游生物的生物量与叶绿素a浓度变化基本呈现相反的趋势,在水华前期较高,水华期迅速下降,直至水华后期又有所升高。异养细菌在整个水华过程中变化较小,生物量在水华期最高,与水柱叶绿素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9,p<0.01)。水华期这三类微微型浮游生物对浮游植物总碳生物量的贡献很低。纤毛虫和鞭毛虫捕食可能是导致聚球藻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在水华期生物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海捕中国对虾亲虾为材料,对其血淋巴中的抗菌、溶菌活力及酚氧化酶活力进行测定,并研究经注射大肠杆菌、海洋弧 菌及酵母聚糖等糖等刺激物以后,其活性的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适当的免疫刺激可提高对虾自身的抗病能力、为免疫药物的研究制造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海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种群特征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9—2002年和2007—2009年各年冬季共7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黄海大头鳕的种群特征及其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头鳕种群相对密度升高,优势年龄由1龄组升高到3龄组,雌性性成熟比例升高;两个调查阶段大头鳕的体长-体重关系分别为W=4.564×10-3L3.333和W=1.550×10-2L2.994;主要饵料均为甲壳类,饵料多样性指数(H′)从1.0升高到1.9,表明大头鳕生境宽度增加。大头鳕种群特征的变化可能与气候变化、黄海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的变化以及渔业保护有关。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两个调查阶段的大头鳕年龄结构仍然较为简单,且其分布范围较窄,资源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需关注环境因子和捕捞压力变化对黄海大头鳕资源的影响,制定合理养护措施,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以双齿围沙蚕、泥鳅、黄鲫、福寿螺4种不同饵料强化培育胴长(6.50±0.20)cm的曼氏无针乌贼,用曼氏无针乌贼肝脏和卵巢的氨基酸与脂肪酸变化、亲体产卵量、卵径、卵子孵化率及其幼体成活率等指标来评价4种饵料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鲫组曼氏无针乌贼肝脏与卵巢中∑EAA、∑SEAA、∑EAA+SEAA、∑NEAA、∑AA含量在第一次卵巢成熟与第二次卵巢成熟时均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P<0.05).黄鲫组乌贼肝脏DHA/EPA在第一次卵巢成熟时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在第二次卵巢成熟时DHA、DHA/EPA、∑n3PUFA、∑n6PUFA、∑n3/n6PUFA都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P<0.05);该组乌贼第一次卵巢成熟卵巢DHA、∑n3PUFA、∑n6PUFA、∑n3/n6PUFA及在第二次卵巢成熟时卵巢DHA、DHA/EPA、∑n3PUFA、∑n3/n6PUFA均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P<0.05),该组第二次卵巢成熟时∑n6PUFA百分含量与沙蚕组无显著差异(P>0.05).产卵量多少顺序为黄鲫组>沙蚕组>泥鳅组>福寿螺组(P<0.05);孵化率高低顺序为黄鲫组>福寿螺组>泥鳅组>沙蚕组(P<0.05);所产卵子平均直径大小顺序为黄鲫组>泥鳅组>沙蚕组>福寿螺组(P<0.05);幼体成活率高低顺序为黄鲫组>泥鳅组>沙蚕组、福寿螺组(P<0.05).各指标吻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16.
自2009年2月—2010年1月,共采集黄河三角洲流域分布的河蚬498个,采用组织学方法分析其性腺的年周期变化,利用考马斯亮蓝方法进行了蛋白质含量的年周期测量。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分布的河蚬雌雄异体,性比为1:1,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恢复期和排尽休止期。配子发生期开始于2月份,一年内有两个繁殖高峰期,分别为每年的6月中旬和10月上旬。蛋白质含量无性别差异,闭壳肌和外套膜的蛋白质含量全年都处于较低水平,无明显波动,性腺-内脏团和足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并分别在5月份和5、8月份达到峰值,与河蚬的繁殖盛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黄海小型水母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松  张芳  李超伦  杨波  吉鹏 《海洋与湖沼》2012,43(3):429-437
根据"973"项目2000年10月—2007年8月浮游生物大网样品,对黄海小型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及其丰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各优势水母种类在黄海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海测区内小型水母整体丰度较低,且主要分布在50m等深线以浅海域,各小型水母类群如水螅水母类,管水母类和栉水母类以及10种优势种类的季节更替非常明显。与其它海域相比,黄海小型水母丰度水平最低,平均为0.8ind/m3,占整个浮游动物丰度的比例小于0.5%,因此从丰度上看,小型水母在黄海浮游动物功能群中并不占优势。  相似文献   

18.
虎斑乌贼( Sepia pharaonis )胚胎发育及孵化历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道海 《海洋与湖沼》2012,43(2):394-400
采捕虎斑乌贼野生卵群进行室内培育,采用显微成像系统,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特征。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卵长径(30.7±2.4)mm,短径(13.4±1.3)mm,胚胎发育过程共分为卵裂、囊胚期、原肠期、器官芽原基出现、眼色由无色到黑色等30期,探讨了主要器官(眼、漏斗等)的发生变化过程。在胚体生长期间,胚体长度随时间逐渐增加,而卵黄大小则随之减小。从7—20d,胚体长度由2.5mm增至11.3mm,而卵黄直径由8.9mm减至4.5mm,胚体与卵黄长度比例由0.28增至2.51。在水温(23±0.5)℃,盐度28,pH7.41条件下,孵化高峰期为20—24d,孵化率为85.3%,初孵乌贼幼体平均体长(13.5±0.3)mm,平均胴体长(8.6±0.3)mm,平均体重(0.18±0.02)g。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脊尾白虾3个野生群体共计58个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获得的长度为509bp核苷酸序列中,共检测到7个变异位点、8种单倍型,除象山湾群体外其它两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低。AMOVA分析表明,象山湾与莱州湾群体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余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另外,将本研究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长臂虾科11个种的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其聚类关系与传统分类略有不同,并依据16SrRNA序列变异百分比推测了长臂虾科12个种的大致分化时间。  相似文献   

20.
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了分离自患病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强毒株Sip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了PCR和双酶切(BamHⅠ+HindⅢ)鉴定,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ip基因进行分子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ip编码氨基酸序列具有极高保守性,与人源、哺乳动物源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