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田奇 《地质论评》1938,3(4):355-404
引言中國泥盆紀化石之著聞於世,爲時最早。西歴一八四六年,即有康力克氏(L.G.de Konick)爲之研究,刊行於世。一八五三年,戴威遜氏(Thomas Davidson)亦記述泥盆紀腕足類數  相似文献   

2.
田奇瓗 《地质论评》1937,2(6):515-532
(二)葛氏古生代地層的新分類之探討葛氏古生代地層的分類,原以震旦紀爲首,但他的新分類開端就從寒武紀論起,就是因爲他認定震旦紀地層,乃一種淡水而非海洋停積的緣故。(註九)震旦紀地層是一種淡水停策?還是個疑問。在北美相當的地層內,如Belt Terrane等,雖然  相似文献   

3.
俞建章  郭鸿俊 《地质学报》1951,(Z1):63-78,113,115
在中奧纪,中國北部舆南部各有標準的頭足類動物,在華北的叫做珠角石,性質與北美相近,在華南的叫做直角石,頗近歐洲種類,我國地質工作者在近三十年中多沿用此說。李四光教授首稱華北舆華南在同時各有特殊的頭足類動物而不相混合,是因為在懷遠運動後,有東西向的陸地穹起,横阻在中國中部,即今秦嶺及其東延之淮陽山脈。李氏並謂該山脈遺有缺口,所以華北珠角石得有流向華南的機會。近由珠角石之先後發現於華南,知其分佈地點漸多,且直角石亦復散見於華北各地,這些事實,都是證明李氏所謂南北兩式標準頭足動物交流之說,是最正確的。翻閱本國地形图,伏牛桐柏兩山間約當襄陽南陽一帶,地勢忽趨低窪,這大概就是李氏所稱横亘中國中部山脈的缺口,南北兩式頭足動物互相交流的孔道。珠角石的名稱,在現時已覺過於籠統。賽瑪爾和施樂克謂真正珠角石的壁襟較長,算珠式體管亦較扁平。至於壁襟最短而算珠式體管發育較差者,已另名之為阿摩角石。近得賈汪林子馬家溝灰岩上部所產珠角石標本,舆葛利普氏算盤形珠角石相比,並無不同的地方,細窥之,方知其壁襟特短,應歸入阿摩角石一屬中。由此想到葛氏華北奧陶纪化石—书所載珠角石各種,似須重新研究,以謀訂正。 華南標準頭足類化石是直角石,普通又稱為寶塔石,商人喜琢磨之,推銷国外,作陳列品。清水三郎与小幡忠宏二氏更創立新屬名震旦角石,選俞建章著中国中部頭足類化石书中第六版第二图(原名中国直角石)為該新屬的基形標 本。據稱這新屬的特點,在壁襟甚長,和殻外飾有横紋。現因二氐所述有舆事实不盡相符的地方,特改訂之。本文附有腹足類化石環螺等類的描寫,詳英文稿中。  相似文献   

4.
爲了此較詳細地观察湯山的奧陶紀地層,並作有系統地採集地層標本,筆者等於1953年10月上旬到湯山附近工作了兩個星期。因爲湯山西南部的奧陶紀也層露頭比較完整,所以此次工作的地區也以湯山的西南部湯頭村(湯山頭村)到外圲村一帶爲主。以前  相似文献   

5.
四川江油縣發現了三億年前的古生物——節甲類魚化石。這塊魚化石包括頭甲、中背甲、前側甲及腹甲等,它們保存在不純的灰黑色石灰岩中。像 這樣比較完整的節甲類魚化石在歐洲、北美洲發现較多,而在我國還是第一次發現。經古生物學家研究證明,這种节甲類魚的特徵在已知的种屬中還未見過。是巨大的恐魚和雷魚的祖先型的旁支,繁生於約三億年前的泥盆紀時代。  相似文献   

6.
緒言在四川北部與貴州南部,所見之石炭泥盆紀地層,至川黔交界區域則未之見,學者莫不疑之!會於此區調查者,頗不乏  相似文献   

7.
中國鎢鑛成因及分類之我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克勤  丁毅 《地质论评》1938,3(3):305-326
地質論評第二卷第五期載有張君兆瑾之‘中國鎢鑛之成因及分類’,又第三卷第一期載有胡君伯素之‘中國鎢鑛分類之我見’,關於成因分類等之研究,該二文中,實多閘发,足供  相似文献   

8.
貴州东部某汞矿区久以产汞著称。近年随着矿山生产規模的扩大,迫切要求进行深部找矿,特別亟待解决在矿区北部埋藏較深的下寒武紀含矿层和在矿区南部及西部为层厚巨大的上寒武紀地层掩复的中寒武紀含矿层的矿床远景問題。  相似文献   

9.
楊鍾健  卞美年 《地质论评》1939,4(Z1):165-172
雲南各地,間山盆地甚多,路南即爲其一。路南盆地中主要地層爲紅色岩系。此等紅色岩系,以前地質學者,多視爲二疊紀上部(戴普拉)(安寧系朱庭祜)。二十六年卞美年於赴邱北途中,在路南城北約五里之山坡,獲得雷(?)及古豬與龜鳘類化石若干,首次證明路南有第三紀初期地層之存在。因時局關係,此項地層與化石之研究,均未能即時問世。邇來地質調查  相似文献   

10.
楊锺健 《地质论评》1940,5(5):437-438
祿豐所發現之蜥龍化石中,最完整一架之發見經過,曾在本刊第四卷第二期作初步敍述。後在科學第二十三卷第十一期及北京大學四十週年紀念刊上,均有類似報告。半年以來,此最完全之骨架已詳細研究完竣,定名爲許氏祿豐龍 Lufengo-  相似文献   

11.
曾鼎乾 《地质论评》1940,5(5):415-422
導言昆明附近地層除下寨武紀頁岩、二叠紀火山岩流外,分佈最廣(?)厥爲石炭二叠紀之石灰岩。民國十二年朱庭祜調查昆明附近地質,曾分石灰岩爲西山層(上石炭紀或下二叠紀)、老煤山層(石炭紀)及明朗層(石炭紀下部)。二十八年土鸿楨  相似文献   

12.
胡伯素 《地质论评》1938,3(1):33-40
Schneiderhoehn及Niggli二氏對於胎凝或液體岩漿(Intra或Liquidmagmatisch)礦床及汽化礦床之分類曾有新意見,足資取法。在討論本題之前,作者毋妨將此類礦床生長次序,及其與  相似文献   

13.
丁道衡 《地质论评》1937,2(3):223-232
‘古盃珊瑚’的統系(System)問題,爭論至今已經七十七年了,有人把牠歸在原生動物,有人把牠歸入海綿動物,有人把牠歸在珊瑚動物,有人把牠當作藻類,有人把牠作為前二者,或前三者之間的過渡者。我因為研究志留紀及泥盆紀珊瑚的構造等等  相似文献   

14.
莫柱孫 《地质论评》1957,17(3):291-294
1952年五、六月間,筆者調查湖北陽新、大冶兩縣銅礦,曾在陽新縣西北30公里的赤馬山工作了四十多天。區內地層,除了志留紀的富池頁岩和一大片閃長岩的露頭外,其餘全是石炭紀的黄龍灰岩和船山灰岩,以及下二疊紀的棲霞灰岩。在這些石灰岩裏  相似文献   

15.
西北煤田,为二叠紀,侏羅紀及白垩紀(或上侏羅纪)煤系所组成,此外尚有第四紀之泥炭。二叠紀煤田,分佈甚廣,煤層數目亦多,惟皆不甚厚。煤質为無烟煤,半烟煤及烟煤,往住富含硫黃,烟煤一部可煉焦。甘肅之太拉牌,紅水堡,青崖  相似文献   

16.
李四光 《地质论评》1937,2(4):317-320
「地質論評」,第一卷第六期中載有熊秉信先生一文,論及北平西山清水澗頁岩層。由此頁岩中,熊先生曾採集化石甚夥,其中有孔蟲一類,已由熊先生初步鑑定,列舉種名。自研究中石炭紀地層者觀之,熊先生此次所獲之化石,極為重要,其重要之理  相似文献   

17.
一、緒言天然矿物鹽類是基本化學工業主要原料之一,寻找各種鹽類特别是貴重的鉀鹽乃祖國社會主义工業化事業中一項有價值的工作;因而在有计划擴大地質普查的任務下,它將提到地質工作的議事日程  相似文献   

18.
李積金 《地质论评》1957,17(4):402-416
早在1931年孫雲鑄敍述過中國含筆石地層從下奥陶紀早期特馬豆克期(Tremadocian)至下志留紀凡倫期(Valentian)七個地層單位。穆恩之(1949)在“中國筆石述要”一文中提到過三十幾個含筆石的地層單位。近年來,在很多地方從上寒武紀後期到中志留紀地層中均陸續發現筆石。筆者在  相似文献   

19.
程裕淇 《地质论评》1937,2(3):273-284
一 導言岩石之別為火成,水成及變質三大類,乃一般學者所共同採用之分類;其中以變質岩一名創立較晚,研究亦未逮精詳,其成因及包含之岩石種類雖已粗定,然有待改正之處尚多。近巴斯氏(T.F.W.Barth)根據其研究美國紐約州東南部特欠斯郡(Dutc-  相似文献   

20.
万山类型汞矿床主要分布在貴州高原的东北部。該区地形切割非常剧烈。所述之呈北北东向带状产出的矿体,其区域构造为江南古陆的边緣部分(据黄汲清)。由于矿区內岩石几乎呈水平状,因此区內构造相对簡单。区內整合类型(似层状)矿体一般均赋存在中、下寒武紀不同岩性的有利层位中,而且主要是赋存在条带状白云岩中(与碳酸岩相比,白云岩自行充填裂隙的性能較差),並受剝离构造控制。遮挡作用較为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