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城市空间结构面临关键转型, 相关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研究数量不断增多, 深度不断加强。因此, 有必要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 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 以及与国际相关研究的差距。基于对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统计, 将其划分为3 个主要的研究时期:① 20 世纪80-90 年代中期, 为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引入期及国内实证研究的起步期;② 20 世纪90年代中期-21 世纪初, 为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积累期;③ 21 世纪初至今, 为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总结及新城市空间现象研究的多元化时期。在对各个时期主要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 对比当前国际研究的最新成果, 提出未来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点研究领域应当集中于:转型期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式的探讨, 新城市空间现象的深入探讨, 节约型城市空间增长的研究, 城市空间结构深层机制的分析, 中、微观尺度研究领域的开拓, 新研究方法的应用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王云  马丽  刘毅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2):239-254
本文运用CiteSpace和HistCite文献计量方法,以中文核心期刊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城镇化研究文献为对象,通过对文章数量、研究主题词与团队的分析,总结国内外城镇化研究的总体特征。研究发现:城镇化研究领域发表的期刊文章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已逐渐成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国际城镇化研究则呈现分散化的特点,主要包括环境科学、城市研究、自然地理、公共管理、区域研究等,各个研究方向之间相对独立,但仍存在相互引证关系;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镇化研究虽起步较晚,但由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独特特征与复杂性,中国城镇化研究的问题和内容上更为丰富和细化,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工业化、产业结构、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空间结构等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是城市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研究重点领域。在中国步入高铁网络时代之际,高铁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1999-2017年期间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首先从文献量年际变化、载文期刊分布、核心作者群、作者单位机构地域分布等方面归纳分析高铁影响下城市空间效应研究进展的总体特征;其次从城市可达性的高铁效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高铁效应、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等4个方面深入系统梳理高铁影响下城市空间效应的研究进展;最后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学科等3个角度展望高铁网络化时代城市地理学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方法的回顾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19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的基于产业、企业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和组织结构规律性研究阶段,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80年代的区域总体空间结构与形态演化规律研究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空间经济学阶段.研究重点从抽象的纯理论研究演变为从总体出发寻求各种经济主体在空间中的最优组合与分异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空问结构研究,经典区位论所揭示的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形态,基本上概括了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特征性规律,是当今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基础性理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的主要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可以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提供理论范式,也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新空间经济学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增长集聚的动力分析,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伴随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的发展,其相应的方法也从静态分析模拟逐步向动态过程的空间演化模拟发展.新方法与技术手段在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复杂性科学方法和GIS与RS技术的结合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在介绍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概念与研究过程的基础上,从人口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经济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社会空间结构以及郊区化研究4个方面,回顾了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最后分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中西差距,并指出: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新时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伴随着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重点正在转变;中国城市郊区化理论与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理论等需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非密集地区城乡发展的空间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斌  曾菊新  罗静 《地理科学》2007,27(3):296-303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中国城镇非密集地区的"边缘化";城乡互动发展模式是城镇非密集地区城乡发展的理性选择;通过空间结构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城乡互动发展。空间福利经济学研究空间消费形态与空间效用分配之间的关系;基于空间福利经济学的区域空间结构创新意在寻求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态优化和层次提升,以实现空间公平与总体效率兼容发展。在中国城镇非密集地区城乡发展的空间创新过程中,政府的空间安排塑造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架构,企业的区位选择构成区域空间结构创新的基本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论文系统综述了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多种视角与分析方法及其发展脉络,认为行为视角下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经历了从行为汇总到行为交互、地方属性到网络联系的转变过程。早期的空间结构研究多通过行为汇总与地方属性的分析,聚焦于区域内空间单元的属性相关性,具体包括社会区、同质区与空间邻域等视角与方法。近期研究则逐步发生了“关系转向”与“网络转向”,更多从行为交互与网络联系出发,分析区域的网络结构和空间格局,包括传统的功能区分析、社群结构分析、核心—边缘结构研究等。通过比较不同分析视角,论文最后提出未来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应加深对行为交互与网络联系的理解,加强对行为空间网络的中观尺度结构分析,在方法应用上需要避免“方法决定论”,并探索适用于多尺度、多要素的多层网络分析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区域空间整合是新形势下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有效整合关中地区对陕西以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从经济、文化及基础设施方面阐述关中地区目前所具备的空间整合条件,并分析其动力机制,包括内部动力、外部动力及耦合动力;基于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及系统学理论,提出关中空间整合的3种模式,即点—点整合模式、轴线整合模式及面域整合模式,并结合现实状况提出加强关中空间整合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演变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利用标准差和泰尔系数,对1995-2006年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总体差异水平变动及南北疆差异变动特点进行分析;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核心-边缘理论揭示了新疆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演化态势,并根据区位商理论,对空间经济结构演变的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5-2006年,新疆经济空间差异总体呈增加态势,而且南疆内部、北疆内部、南北疆之间经济差异水平均在增加,其中,南疆内部差异变动对总体差异变动的影响最大;区域经济发展处在极化阶段,空间经济差异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同期,新疆经济发展的一级核心区一直是乌鲁木齐,制造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批发贸易零售餐饮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等是推动一级核心区发展的主要动力行业;二级核心区空间收敛,动力行业由多元化逐渐走向单一化,变成石油采掘业型经济区;边缘区则以农业经济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展演化的基本历程出发,总结了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独特的内在问题、外部形势、动力机制与空间重构的方向选择。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呈现如下基本特征:城市圈层结构比较明显;城市核心区进一步强化,"多中心"格局尚未形成;"退二进三"彰显成效,"工业包围城市"痕迹严重;正在进入一个城市迅速外延的发展阶段;空间扩展呈现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WOS和CNKI数据库中文献样本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可视化图谱,回顾了国内外交通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从3个阶段比较了两者的异同。结果显示:国内外研究都呈现出问题导向,已具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体系。国外交通地理学研究具有较强的社会导向和人本导向,侧重于全球、跨国、跨区域等大尺度和微观视角的研究,研究重视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以及规律总结和机制探索,呈现出批判性和多样化特点;国内研究则以国家、区域战略和政策为导向,侧重于宏观尺度,研究区域和行政区划有很高的重合度,研究重视基于空间计量探讨空间格局、空间结构和时空演变规律,但缺乏对形成机理更深层次原因的探讨,研究具有“任务带学科”和“经世致用”的特点。最后展望了国内交通地理学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从《地理学报》看80年的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建  樊新生  罗庆 《地理学报》2014,69(8):1093-1108
《地理学报》发表的论文具有“高、精、特、实”的特点,评述《地理学报》的经济地理学论文可更加简洁地勾勒出经济地理学的整体“骨骼”。本文基于80年来《地理学报》发表的421篇经济地理论文,从论文数量、发展脉络、研究范式、面向国家需求、学科发展变化等方面梳理了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总结了相关研究特点。论文统计表明,经济地理学研究不断发展,各学科发展很不均衡。呈现密切联系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从经济增长研究转向可持续发展研究、从与自然关系密切的要素研究转向人文要素的研究、研究领域从注重物质生产转向非物质领域等特征。分支学科发展侧重于区域、工业和农业,但交通、商业服务业、城市等也呈增长趋势。学术思想来源多元化、研究尺度多样化、研究方法定量化。总的来看,中国经济地理学呈现出紧密服务国家需求、侧重宏观研究、侧重经济增长、侧重应用型研究的研究特点,但在微观研究、综合研究、理论凝炼方面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熊梅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8):1296-1304
地理学的区域研究传统由来已久,后形成了独立的分支学科——区域地理学,经历了古代地志的分区书写、区域差异的描述解释、空间关系的定量分析和社会过程的深度建构4 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区域地理学演进中遭遇的计量革命与理论创新,实质上是对传统区域学派过分强调区域所导致的静止、孤立的研究僵局的打破与修正,是区域地理学不断总结和完善自身的发展之路。区域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式与研究内容和方法深受区域地理学的影响和启发,并形成了连续的地理剖面复原研究、区域的景观文化生态研究、区位与结构—功能体系研究和分区分类分级的综合研究等多个分支。与西方相比,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研究内容和方法方面显得比较滞后,今后应加强对特定地方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空间的深度剖析,进一步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不断拓展研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争取有更多、更有影响力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14.
杨忍  罗秀丽 《热带地理》2020,40(4):575-588
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乡村地域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景观结构、用地结构、城乡关系、消费结构和治理格局等出现了多元分化,同时不同地域类型乡村面临着传统村落空间消亡、地域认同感消失、村民自主性缺失等问题。乡村复兴和振兴成为新时期区域发展和农村发展的核心目标,理清乡村空间分化的内外动力的交互作用机制,深化归纳总结乡村多维空间重构的地域规律,发掘乡村综合治理的科学途径,有助于深化乡村建设和治理的理论框架。文章围绕乡村空间分化、重构与治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国际乡村地理学界在研究视角切入上更加多元,研究方法以质性为主,大量应用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关注乡村空间认知、分化与重构的行动者网络建构和转译的学理解释,乡村社区治理主体和治理框架分析较为深入。国内的研究主要从乡村物质空间的分化和重组入手,研究方法偏向定量化,乡村空间分化、重构与治理的地理学研究内容框架和方法体系仍显不足。基于此,文章提出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宏观尺度上系统研究多元外部性环境下的中国乡村发展转型的空间分化类型与动力机制;在中微观尺度上重点从乡村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变化与要素重组及空间治理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全面采用城乡连续谱空间梯度分析手法,剖析不同区位不同类型的乡村空间内部多维空间分化与重构治理的学理逻辑,综合集成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搭建独具特色的中国乡村空间转型理论框架。乡村空间治理是国土空间管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其空间治理主体和参与共同体之间的协同机制,以及村庄建设管理与空间治理的途径与模式亟待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空间是地理学最基本的概念,空间学派已成为现代地理学四大学派之一。西方国家区域经济空间研究历史早,理论体系相对完善,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区域空间研究历史脉络的梳理,把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研究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提高阶段。并对我国区域空间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我国区域空间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分析中,区域空间理论与方法研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最后,作者对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和现状研究不足进行了总体评述。  相似文献   

16.
Deng  Xiangzheng  Jin  Gui  He  Shujin  Wang  Chengxin  Li  Zhaohua  Wang  Zhanqi  Song  Malin  Yang  Qingyuan  Zhang  Anlu  Chen  Jiancheng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1,31(3):437-455
In this paper,we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development geography since the 20th century,focusing on its connotation and theory,fields,methods,and development trends.Specifically,we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of development geography,comprising fields such as the convergence of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and the convergence of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Then,based on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progress in development geogra-phy in foreign countries,we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nd disciplinary advantages of development geography in China.Further,we highlight that future development geography research in China should focus on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and China's national macro-strategic needs.Future research in development geography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core of which is to improv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capacity and regional green development levels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This core includes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policy and development geography theory,as well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ed research system.The focus must be placed on researching the spatial patterns,diffusion characteristics,and the convergence mechanism of regional de-velopment.Such a focus will facilitate exploration of the regulatory policies and scientific paths that serve reg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literature reviews with related research abroad, academic standards and issues awareness have been intensified in domestic tourism geography, disciplinary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enhancement. Hence, some valu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areas of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regional system,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ourism, tourism flow, ecotourism,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planning and tourism impacts, which strengthened the traditional advantages of research, expanded new areas of research and made research trends diverse. Meanwhile, with innov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tourism geography in China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ly-oriented and reflecting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trends of China's tourism geography are prospected: 1) Catering to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persisting problem-oriented, strengthening the meta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building Chinese "localization" of theory of tourism geography and method system. 2) Introducing and assimilating foreign theor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while focusing on explaining new tourism phenomena and problems in the domestic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3) Concerning about the new regional spatial processes of demographic process, social process, and spatial process in new tourism trend. 4) Exploring interactiv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and new models to develop territorial space under the tourism impacts. 5) Exploring important research issues of tourism geography in global, national, regional and local scal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scale transformation, interaction of man and nature, creating tourism geography interpretation system based on "process-structure-mechanism" of China. 6) Building theoretical system actively, while strengthe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research, and focusing o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tourism and heritage protection, national parks' construction and other hot issues. Faced with econometrics research boom, we should return to rational thinking, using big data scientifically, whil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qualitative evaluation in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   总被引:120,自引:11,他引:109  
刘彦随  刘玉  翟荣新 《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农村空心化是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特殊形态.研究农村空心化是乡村地理学的天然职能,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地理学研究农村空心化问题,主要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综合性、动态性和区域性视角,侧重梳理并规范农村空心化现象描述与空间模式构建、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空心化效应与响应机制、整治潜力类型与优化调控等农村空心化命题研究;提炼并发展空心村演进的生命周期、代际演替空间型式、农村空心化动力学机制和农村空心化调控"三整合"等基础理论:结合农村聚落空间格局和聚落演进的影响要素分析,提出我国农村空心化调控的重点与研究主题:基于山东禹城市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了禹城市空心化村庄整治的基本准则、发展理念与规划方案.通过实施空心村整治示范工程,重点研究空心化村庄整治引领新农村建设、耕地红线保障和城乡土地统筹配置"三位一体"目标的机制、政策与模式.  相似文献   

19.
图们江地区空间结构的演进及其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们江地区作为跨国经济合作区,具有不同于一般区域的空间结构演进规律。运用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贸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图们江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总体特征、演进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控与优化的对策,旨在促进图们江地区经济一体化和空间结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近十五年国内外城乡互动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城乡互动发展是通过资本、劳动力、物质、信息等社会经济要素在城乡空间的双向流动而 形成的一种空间关联的地域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开展城乡互动发 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有利于拓宽地理学的研究体系, 为新一轮的区域规划和城乡规划提供新的 研究架构; 有利于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和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文章从内涵、内在机理和 驱动因素、模式、实现途径等方面总结了近十五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城乡互动发展研究的主要成 果, 指出当前的研究大多倾向于定性化和静态层面的研究, 定量化研究和不同时空尺度的动态研 究还较为欠缺。因此, 加强城乡互动发展内在机理的系统解读、加强城乡互动发展时空演变机制 和规律的研究、深入开展我国不同类型区域城乡互动发展的模式和优化对策的研究将是该领域 亟待深入探讨的几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