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2月28日晚上22~24时,玉林地区自北向南受到了一次强烈飑线的袭击,飑线过境时,雹大、风猛、雨急。桂平、贵县、玉林、北流、陆川等县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雹暴和大风(风力9~11级、阵风12级),造成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2.
运用西藏羊八井观测站2009~2010年近1年的高时空分辨率全天空图像资料分析了测站上空的日间云量特征。年平均总云量统计结果为5.2;冬夏季节云量分布差别明显,夏季平均云量大,冬季小;无云、少云天气多出现在冬季上午,而夏季午后满云情况较多;1~4月及11、12月(冬半年)云量日变化特征明显,上午逐步增加,至17:00(北京时间)左右到达高值,随后逐步下降,形成白天云量渐多夜间云量消散的"循环"过程。运用该地资料还分析了运用时间概率方法估算的点云量与实际云量的差异,小时平均结果显示无云及满云天气条件下二者云量一致性较高,而对中等云量天气二者相差较大。更长时间尺度(天平均)的统计对比表明,随着统计样本增加二者差距缩小。总体来看少云天气情况下点概率云量估算低于实际天空云量,当天空多云时点概率云量则大于实际天空云量。  相似文献   

3.
一、天气过程标准与资料使用情况 根据准备实行的《重要天气质量评定办法试行》的规定,本文定义:玉林地区的桂平、玉林、陆川三站其中两站同一天中有小至中雨(5.0mm)以上的降水,则为一个降水过程。 使用1971~1983年前汛期(4~6月)500毫巴40°N纬圈谐波参数资料,主要利用这13年中4、5月份的4、7波的波能密度制作E_k逐日变化曲线图,寻找降水过程的中期预报指标。用这些指标预报前汛期降水过程的历史准确率为98%,概括率为96%。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方冰冻天气过程低空逆温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峻  王海军 《气象科技》2013,41(1):103-107
利用我国南方地区7省12个探空站1960-1999年时段冬半年高空规定层、特性层资料,分析南方地区冬季低空逆温出现频率、强度、厚度等,对照历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期间的逆温特征,揭示了南方冬季低空逆温的基本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南方冬季低空逆温普遍存在;②逆温强度指数随逆温底部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在700~600 hPa之间,逆温强度最强;③偏西南地区(贵州和湖南南部)逆温平均强度普遍高于偏东北地区(安徽和江苏);④1964-1995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时段内逆温强度指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逆温层平均厚度有较明显的减小趋势;⑤逆温出现时偏西南地区高空700 hPa附近有一温度大于0℃的暖温层,而偏东北部地区没有;⑥“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期间偏西南地区以冻雨为主,偏东北地区以降雪为主.  相似文献   

5.
程红军 《吉林气象》2004,(2):15-16,21
2003年冬季(2003年11月1日~2004年2月29日)吉林省总的天气特点是气温特高,降水特多。气温冷暖变化较明显。降水初冬(2003年11月)和后冬(2004年2月)持续偏多,隆冬(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持续偏少。本文简要分析了冬季的天气特点、环流演变及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冷”“暖”冬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61个站1961~2006年冬季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首次采用月平均气温权重系数法确定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标准,分析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1980年以后呈明显变暖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和暖冬指数的气候变率分别为0.568℃/10a、13%/10a,增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大部份地区冷暖冬权重系数指标的气候变率在0.4℃~0.8℃/10a之间,山区大于相对较湿润的平原。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海北冬春气温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祁连山海北地区冬春气温与高寒草甸牧草产量具有很高的反相关关系。冬春气温升高导致牧草产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冬春气温升高,使冬季土壤冻结层变薄,土壤水分散失严重;在牧草营养生长阶段初期,又正值我国北方天气气候“干旱”胁迫最严重的时期,自然降水量显得不足,进而限制了牧草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最终影响到牧草年产量的提高。对冬春气温进行主成分处理后建立的气温影响牧草产量的回归关系表明,回归模型拟合率较高,试报1995年牧草产量误差很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顾建峰 《气象》1999,25(4):39-44
分析表明,海南岛冬半年日际气温的变化幅度很大,平均气温很难表征海南岛冬季“冷”的气候特征,从冬季农作物生长角度出发,统计海南岛发生低温冷害的气候概率,提出海南岛存在“相对的冬季”。进一步,引进“冷指数”替代平均气温来表征海南岛冬季的“冷”。对冷指数的主成分分析表明:(1)以五指山脉为界,海南岛南、北两区在冬季存在的冷暖差异,山北地区发生低温冷害的气候概率明显大于山南地区,这正是五指山脉对冷空气的抬  相似文献   

9.
赵安  复真 《气象》1979,5(12):28-30
去冬今春我国天气气候变化很大,入冬后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3月上旬,我国大范围地区气温比常年偏高,其中2月上旬至3月上旬气温偏高尤为显著。冬季(12—2月)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季平均气温偏高2℃左右,北方地区偏高2—4℃。为少见的典型暖冬年。入春后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3月中旬初,受北方较强冷空气的影响,南方大部地区气温下降到12℃以下,并出现较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4月份江南气温有所回升,而华北地区自3月中旬以来气温长期明显偏低,为建国以来所少见的“倒春寒”天气。俗称冬春“十年九旱”的华北地区,去冬今春两季雨雪反而很多,春季雨水之多仅次于1964年。本文就去冬今春我国天气特点和环流特征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80—1991年12—2月武威地区低温天气过程气候特征和天气成因的分析,建立模式预报方程。1992—1996年试报效果良好,将植入“武威地区冬半年寒潮降温多目标专家系统”,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雾霾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曹剑秋  郭品文 《气象科学》2016,36(4):483-493
根据2007年1月—2013年12月江苏省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苏省雾、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霾天气发生时的主要气象要素场特征。结果表明:(1)雾日数分布从江苏省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霾分布由南向北逐渐递减。(2)年际变化上,雾日数呈现一定的波动,霾日数逐年增长。秋、冬两季雾日数较多;霾日数在夏季最少。雾、霾天气分别在08时和14时发生次数最多。(3)淮安中度霾居多,微风、高湿情况下霾发生概率最高,不同季节风向分布不同。(4)风速与能见度成正相关关系,春、夏季的相关性较差,秋、冬季相关性相对较好。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春、冬两季两者之间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而夏、秋季拟合曲线呈非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天气概率预报是对未来某天气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用百分率来定量表述的一种天气预报方法。国外已在广泛应用,国内的上海和北京也开展了此项预报业务,而且很多地区正准备发布天气概率预报。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气候概率预报、主观概率预报和客观概率预报三种方法。1 大到暴雨分县概率预报的必要性1.1 对1995年5月1日至7月2日我台大到暴雨分县定性预报的分析1995年我区暴雨主要集中在5月1日至7月2日。在这63天中我台向各县(市)局发的分县指导预报电码中报了大到暴雨的有24天,其中5月份7天;6月份15天;7月份2天。报得最多的是铜鼓、靖安和奉新,均为19天,最少的是万载13天。成功率最高的是靖安47.4%,最低的是丰城26.3%,全区平均为36.2%,空报率为63.8%。全区同时报了大到暴雨的为11天,这11天中,出现1站大到暴雨的有1天;2站的有4天;3站的有1天;全部9站的仅有2天。  相似文献   

13.
1988年5月16日凌晨至中午玉林地区南部和钦州地区东部出现了一次范围小、强度大的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图1这次过程分布情况是:暴雨的中心在玉林、陆川、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冬季低温冷害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敏  陈晖 《气象》1999,25(3):39-43
分析表明,海南岛冬半年日际气温的变化幅度很大,平均气温很难表征海南岛冬季“冷”的气候特征,从冬季农作物生长角度出发,统计了海南岛(以海口为例)发生低温冷害的气候概率,提出海南岛存在的“相对的冬季”进一步,引进“冷指数”替代平均气温来表征海南岛冬季的“冷”,对冷指数的主要成分分析表明:(1)以五指山脉为界,海南岛南,北两区在冬季存在明显的冷暖差异,山北地区发生低温冷害的气候概率明显大于山南地区,在科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冬季(2002年11月~2003年2月)我省总的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接近常年,阶段性变化明显,前冬低后冬高,整个冬季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16.
1990年冬季,是我区继1986年以来连续第五个暖冬,全疆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北疆大部分地区正常;南疆偏多。灾害性天气少于往年,气候对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及室外作业较有利。一、气候概况 1.气温季平均气温,北疆(6站平均)为-10.1℃,比历史上最暖的1989年冬低1.6℃,较常年偏高2.6℃;南疆(6站平均)为-5.2℃,偏高0.9℃。全疆各地除伊犁、阿克苏、喀什、和田正常外,均偏高。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中旬,阿勒泰  相似文献   

17.
一、气候特点及概况冬季气候特点是:前冬奇暖,降雪少,积雪薄形成稳定积雪晚,后冬气温仍持续偏高,降雪多、积雪厚,整个冬季没有重大灾害性天气. 1.气温去冬是我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冬季,从南、北疆(11个代表站)季温度情况看,北疆(6个站)季平均气温-8.6℃,其中北疆北部为-9——14℃,北疆西部为-4——9℃,北疆沿天山一带为-7-13℃;南疆(5个站)为-2.1℃;东疆为-6——9℃.与常年同期平均值比较,北疆偏高3.0-6.0℃,南疆偏高2.0-4.0℃,比最暖的1978年冬季偏高0.5℃.  相似文献   

18.
去年冬季(1989年11月—1990年2月)我省天气特点是:大部分时间气温偏高,异常的冷暖时段交替出现;前冬降水十分稀少,后冬降水明显集中。一、天气概况去冬我省的平均气温:沿海地区为-3—-5℃,大连南端接近0℃,铁岭西北部及抚顺地区为-8—-10℃,其他地区为-5—-7℃。大部地区较常年偏高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冬季(2006年11月1日~2007年2月28日)吉林省总的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特高,降水接近常年。冷空气活动少且强度弱,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时间分布呈前冬(2006年11~12月)少,后冬(2007年1~2月)偏多,空间分布呈东南部山区(吉林、通化、白山)略多,其它市(州)略少的特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冬季的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及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57—1978年(共22年)海温(SST)网格点资料,分别计算(11月至次年2月)SST距平与广西桂林、柳州、河池、梧州、南宁、百色、玉林、北海八站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的相关系数,就海温变异与广西汛期降水的关系作了一次较全面的普查。结果表明秋,冬季SST影响来年广西降雨最明显的海域是西北太平洋、西太平洋低纬“海洋大陆”以北、菲律宾以东海域,南海北部、北部湾,阿拉伯海以南海面和赤道东太平洋SST与广西降水也有一定联系。文中对此种相关机理作了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