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分析了滇藏公路角笼坝沟1998-06-20泥石流-坍崩灾害成灾原因,泥石流及坍崩的形成机理和发展趋势,针对其灾害发生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2.
浙江台风(热带风暴)灾害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49-1992年的气象、水文和灾害资料分析,浙江台风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登陆或严重影响浙江的台风日期与天文大潮期相遇机率高,沿海地区潮灾严重;2.台风大风是浙江沿海城市台风灾害危害的主因之一,且其危害具有连锁反应倾向;3.台风灾害对浙江农业的危害一般是直接和继发性灾害叠加而成的;4.台风灾害区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山脉走向性;5.台风重灾年在年际分布上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3.
1994-04-30的11:45,四川省武隆县兴顺乡核桃坪村境内乌江左岸鸡冠岭一龙冠嘴(107°29′27″E,29°28′06″N)发生了特大型滑坡→崩塌→碎屑流→堵江灾害链,其碎屑堆积物方量530万m ̄3.崩塌滑坡发生区海拔500─850m。崩塌滑坡物质解体、破碎后,又呈碎屑流作顺坡运动,其中30万m ̄3泻入乌江(江面海拔150m),堵断江流时间达30min;这次灾害链致死4人,失踪12人,伤5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发生区后缘坡体上还有地表裂缝在不断扩展,潜在性灾害威胁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4.
雪崩危险指标是评价雪崩对公路危害程度的主要依据之一。利用已有资料对伊焉公路巩乃斯沟口至艾肯山隘段的雪崩危险指标进行了分段计算,结果表明,该路段雪崩危险指标在0.022-2.685范围内,与国外资料相比,用于小量级,其主要原因是车(人)流量小。同时,利用上述计算结果并结合该路段的雪崩危害史,进行了雪崩灾害评价,评价结果反映在该路段灾害程度划分图上。  相似文献   

5.
雪崩危险指标是评价雪崩对公路危害程度的主要依据之一。利用已有资料对伊焉公路巩乃斯沟口至艾肯山隘段的雪崩危险指标进行了分段计算,结果表明,该路段雪崩危险指标在0.022-2.685范围内,与国外资料相比,属于小量级,其主要原因是车(人)流量小。同时,利用上述计算结果并结合该路段的雪崩危害史,进行了雪崩灾害评价,评价结果反映在该路段灾害程度划分图上。  相似文献   

6.
新疆天山山地自然灾害垂直带谱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熊黑钢  刘耕年 《地理科学》1998,18(3):227-233
分析天山山地由气候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分布的垂直带谱,主要灾害类型有12种,可分为3个带:(1)基带(暴雨-塌方带):主要是由中、低山突发性的降雨引起的各种灾害。此带灾害频发时期与最大降水期是同步的。(2)中带(融水-冰冻带):其灾害大多同温度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3)上带(风吹雪-雪崩带):由积雪运动造成的灾害多集中在这里。山地坡向和高度对自然灾害垂直带谱的组成和灾害出现的频率影响很大。由于温度和  相似文献   

7.
山地灾害概念之我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柴宗新 《山地学报》1999,17(1):91-94
山地灾害-词应用广泛,但目前对其含义的理解因人而异。本文讨论了山地灾害的概念及其分类。山地水土灾害是山地灾害的一个类型,包括坡面土壤侵蚀,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灾种。  相似文献   

8.
委内瑞拉1999年特大泥石流灾害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受娜尼拉现象的影响,1999-12-15~16委内拉北部阿维拉册区加勒比海沿岸的8个州连降特大暴雨,造成山体大面积滑塌,数十条沟谷同时暴发大规模的泥石流。泥石流造成3万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100亿美元,成为本基纪最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这次泥石汉灾害具有群发性、规模大、低频率和直接入海等特点,对这类泥石流进行泥石流成因、活动规律、预测预报、泥石流与异常气候现象关系和直接入海型泥石流运动规律,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9.
汉源县大渡河“8.6”崩塌堵河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08-06四川省汉源县顺河乡猴子岩发生大型崩塌,90余万m~3崩塌体直接冲进大渡河,形成40 m高的堰塞坝,阻断大渡河,形成库容达6 000×10~4 m~3堰塞湖,导致2人死亡,29人失踪和重大财产损失.以现场调查与观测为基础,分析灾害发育条件和成灾过程,认为高陡边坡次级断裂造成的岩体破裂是崩塌发育的基础条件,"5.12"汶川大地震、强降雨及道路工程建设造成的边坡失稳是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针对崩塌堵河灾害的成灾特点,提出加强山区重大工程区地质灾害评价、预防、预警,科学设计、施工减少陡坡开挖,采取果断措施处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险情、灾情,及时在灾害点设置警示标志减少灾害损失等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环境地质灾害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环境地质灾害以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灾害成因机理及防治为其研究内容的特点,提出环境地质灾害研究本身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应用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进而环境地质灾害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调查研究,灾害制图,以数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和模型方法等为主的定量方法,评价区划方法,以及采用监测手段,着重成因机制研究及预报模型等形式的预测方法和环境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0~2006年重庆市山体滑坡个例,根据重庆市国土资源局对重庆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等级区划对滑坡个例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表明,降水对不同滑坡危险等级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越容易产生滑坡的区域其前期降水对其的潜在影响越大.根据前期不同量级降水诱发的滑坡发生概率,拟合出了不同地质易发分区的前期降水对滑坡的贡献率指数方程和山体滑坡有效降水量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重庆市不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灾害区内山体滑坡预报指标模型,为开展重庆市精细化山体滑坡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江军  潘懋  李铁锋 《山地学报》2007,25(2):197-201
回顾了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建立了针对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具体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了基于G IS的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流程以及滑坡灾害风险等级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聂娟  连健  胡卓玮 《地理研究》2014,33(2):214-224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震前和震后的滑坡编目数据,对滑坡与坡度、坡向、高程、岩土类型、道路、河流和断裂带等7个孕灾环境因素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与孕灾环境因素的空间分布关系受地震的影响比较大。相比于震前,震后滑坡发生的优势坡度、优势岩土类型、优势距离缓冲区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坡向、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等因素对滑坡有明显地趋势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可接受风险与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灾害风险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回答"怎样的安全才是安全",可接受风险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方法,其是在现有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条件下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潜在损失。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生命可接受风险原则和标准上进行了大量探索,但是灾害可接受风险研究还不多。目前可接受风险的主要研究方法有风险矩阵方法、成本效益分析、生活质量指数和FN曲线图法,多以定量风险分析为基础。在总结国内外可接受风险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灾害可接受风险研究进行了展望,期望通过对生命风险、经济风险和环境风险三种表达形式的探索,来促进自然灾害可接受风险的综合研究,应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灾害可接受风险标准,达到灾害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山地泥石流发育的第四纪环境背景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铁飞  何雨  李容全 《山地学报》2000,18(2):104-109
根据中国东部山地古泥石流沉积记录 ,推断在地形条件具备的前提下 ,泥石流形成经过了冰 (缘 )期气候作用下的物质积累和间冰 (缘 )期气候作用下的水动力作用过程 ,二者在时间上具有差异性。按照晚第四纪以来物质与水动力条件的空间波动范围 ,可将中国东部泥石流的形成划分为 3个区 ,北部主要受控于季风降水 ,中部主要受控于物质积累 ,而南部则只与地形切割等因素联系密切。据此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马恒  刘甜  牟翠翠  史培军 《地理科学》2020,40(7):1171-1180
基于EM-DAT数据库1987—2016年全球陆地气候气象及水文类(气候相关类)灾害灾情数据及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GDP等社会资料数据,对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占比(直接经济损失/GDP)等在不同尺度上计算分析,并量化了频次、GDP、频次与GDP联合影响对损失占比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 全球直接经济损失随时间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损失占比先上升后下降,世界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加强,但应对巨灾能力仍然较弱;② 收入水平越高区域遭受直接经济损失越严重,但中低和中高收入区域经济损失占比明显高于低收入和高收入区域;③ 直接经济损失严重地区有欧洲、东亚、南亚、东南亚及北美洲中南部地区,而损失占比较高地区主要有东亚、东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④ 初期灾次对气候气象及水文类灾害损失占比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影响力逐渐减弱,GDP和频次与GDP联合影响对损失占比变化作用逐渐增强,不同收入区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地形对黄土高原滑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分辨率地形与影像数据的缺乏已成为研究地表现象、特征与过程的重要瓶颈。低成本无人机设备和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打开了地学领域获取高分辨率数据的大门,大大提高了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与灾害编目的精度与效率。本文通过无人机野外调查和遥感室内目视解译,构建了一个包含307个黄土滑坡属性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地形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总结归纳了黄土滑坡样本数据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地形对黄土滑坡分布的影响,阐述了地形相对高差对最长滑动距离、滑坡周长、滑坡面积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传统经验公式拟合的滑坡规模快速预测公式。结果表明:① 滑坡规模—频率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同最大长度、最大宽度和周长的黄土滑坡数量分布均呈现正偏态分布,而不同面积的滑坡数量分布则服从幂函数分布;② 地形对黄土滑坡发育控制作用明显,不同地形高差、平均坡度、坡形的斜坡单元滑坡发育数量差异较大;③ 地形相对高差与滑坡的最长滑距、周长和面积的拟合曲线很好地符合幂律分布规律,但不同地形区的拟合效果有所差异,黄土丘陵区拟合效果最好,黄土高原全区次之,黄土台塬区最差;④ 本文建立的黄土滑坡规模快速预测模型,为黄土滑坡灾害调查提供了经验公式支撑。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特大型滑坡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4-09-05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发生一处特大型暴雨滑坡。滑坡体积约3 000×104m3,造成严重灾害,堵河形成堰塞湖,使上游集镇被淹没。对滑坡特征、形成机理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理解地貌过程以及认识过去灾害发生的频率,是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任务。树木年轮由于其具有定年准确、连续性强、分辨率高和易于复本等特点,近年来被用到恢复过去灾害发生的时间。随着滑坡、泥石流等山地地质灾害性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评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样品量足够的前提下,树木年轮方法可以精确地确定滑坡事件发生的年份。以甘肃南部武都区外纳乡的九房山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树木年轮分析方法对该滑坡的灾害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1.树木年轮样品在1980—1982年,1984—1987年以及1991-1993年都出现了年轮宽度迅速减小或者迅速增加的现象。本研究将1980—1982年,1984—1987年以及1991—1993年定为滑坡活动年份,其中1992年和1993年的滑坡与当地记载的滑坡年份一致。强降水,地震影响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活动都可能导致滑坡的复活,但降雨仍是导致九房山滑坡复活的重要因素。2.树木年轮样品中出现的偏心木和伪轮现象也是对滑坡灾害发生的佐证,说明受到滑坡灾害的影响,树木的生长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自然灾害环境和成灾过程的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分析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自然灾害形成环境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区自然灾害过程所具有的如下基本特征:孕灾过程具有多样性、频发性和地域差异性;受灾过程特征集中表现为季风边缘区受灾环境对各种自然致灾因子的放大作用;成灾过程特征表现为本区更易成灾,虽然绝对灾情较低,但相对灾情较大和关键农事期气象致灾因子发生频率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