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285.22 2007021820旅游规划图制图规范研究=Study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ourism planning blueprints/梁栋栋,凌善金…//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6).—591~594探讨了旅游规划图的性质,指出在我国旅游规划中由于编制单位的专业背景不同使得旅游规划图的制作各不相同,表现在有些规划图失去地图的基本属性、没有统一的图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GIS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吴良林 《热带地理》1999,19(4):371-375
通过作者参加的广西十几个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实践总结, 阐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原理及主要应用方面, 介绍土地规划中图形处理与量算, 规划方案辅助决策, 计算机辅助土地利用地图制图的过程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森林资源信息提取和制图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臧淑英  祖元刚 《地理科学》1999,19(5):466-469
森林资源信息的提取和制图依赖于大量空间数据的有效处理,探讨了ARC/INFO7.0.1和ARCVIEW3.0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信息提取,分析及制图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并以中国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的塔源林场为例,对方法的具体应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龙川江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龙川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88年与1999年两期TM遥感影像解译制图,编制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在ARC/INFO下,建立空间信息库,进行叠加分析,获取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动态转移数据矩阵,揭示该流域11年来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征。同时,应用Markov链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格局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得出有林地、水域、水田、居民地在逐年增加,旱地、荒草地、灌木林逐年减少的结论,从而为调控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改善其生态环境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和电脑制图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电脑地图和传统地图之间的价格性能比已经逐步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编制和出版传统的纸介质地图所需投资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电脑制图系统的价格将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土地调查遙感应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育秋 《地理研究》1985,4(1):85-9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土地利用研究把大量注意力放在城市化及共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上,许多部门忙于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以便为城市的扩展进行有效的规划,用全色中比例尺航片进行土地利用制图,则是人们公认的收集土地利用信息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7.
朱澈 《中国沙漠》1993,13(4):20-24
利用TEK图形工作站扫描仪做为沙漠化灾害北景数据库图形扫描输入的设备,转换其制图软件Teknicad数据格式为ARC/INFO软件格式,用C语言编写该程序。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部山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暴露出的制图尺度问题,以四川省甘孜州为例,在土地利用制图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内石渠、甘孜、乡城不同尺度的县级土地利用制图效果。通过对比,探讨了西部山区土地利用制图适宜尺度的选择。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下县级土地利用制图在保持精度前提下,更注重经费和人力投入来合理选择尺度。(2)西部山区土地详细规划制图宜采用大比例尺(1∶5万或更大);县级重点城镇的土地详细规划,以1∶500或1∶1 000为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州级重点县可以考虑1∶1万-1∶5万尺度,重点城镇采用1∶1 000和1∶500;一般县宜采用1∶5万-1∶10万的尺度;而其他如位于高寒牧区的县可以采取1∶10万-1∶25万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规划中用地平衡表自动化生成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得志  王杰臣 《热带地理》2002,22(3):257-26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规划,是国家,各省(市)全面,统一,合理利用区域土地资源的宏观措施,而用地平衡方案的确定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快速而合理地进行用地平衡是规划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前提,文中提出一套用地平衡方案编制的方法,并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这一过程的自动化,取代传统的手工编制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也为进一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核心工具。  相似文献   

10.
新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复杂,用常规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状况的地面调查,所需时间长,费用高,劳动强度大,有些地方无法实测。利用卫片编制各种专业图件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手段的重大改革和突破。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计算机成图还未普及,有相当一部分专业人员在卫片制图上还是靠目视编绘,因卫片存有多中心误差,不少人存有无法措手之感。本文从卫片编图的实际出发,结合新疆情况,根据制图原理,分析了卫片象元信息、影象图案与土地利用图斑的关系,讨论了如何从卫片上确定土地利用类型界线。为能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制图数据分级方法存在对原始数据信息的歪曲、普适性不强及计算复杂等问题。基于此,结合现实分级问题的模糊性,提出基于模糊统计分析模型的制图数据分级处理方法。首先通过专家系统获取各模糊样本集,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求得样本分布函数;然后利用分布函数获得模糊隶属函数,进而求取各模糊集的最模糊点;最后根据最模糊点获得各模糊集的区域划分,从而实现对制图数据的分级处理。该方法不需要对影响级别划分的多因子进行分析和转换,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另外,该方法是在获得原始数据实际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后续的分级过程中避免了对原始数据信息的歪曲。  相似文献   

12.
地图制图自动化是地图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Representation技术,以昆明市入滇河道(管线)专题地图制图项目为例,研究探讨基于规则化数据驱动的计算机地图制图表达,部分解决了传统上必须通过大量人工编辑才能够完成的制图任务,特别是实现了传统上需要以破坏数据的GIS属性为代价才能够实现的地图制图效果,结果表明:基于规则驱动的计算机地图制图表达技术能够兼顾GIS和地图制图对数据的不同要求,可快速完成地图制作,并达到传统地图制图效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球信息综合制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廖克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Z1):29-38
论述地球信息综合制图的内涵与意义、理论依据、基本环节;阐述了单幅综合地图、综合系列地图与综合地图集的不同表现形式、设计原则与制图方法;论述了综合制图的统一协调的原则与方法,重点阐明了分类分级与图例和轮廓界线等科学内容方面的统一协调,以及其他统一协调的方法与措施,最后分析了在计算机制图与GIS环境下综合制图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Internet‐based mapping provides a powerful alternative for successfully establishing GIS technology in the K‐12 education community, while simultaneously avoiding the traditional barriers associated with desktop GIS. Internet‐based GIS can support standards‐based inquiry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ile providing basic analysis tools for studying and exploring geographic or scientific data in th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15.
袁泽  丁建丽  牛增懿  李艳华 《中国沙漠》2016,36(4):1070-1078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主要障碍。目前土壤盐渍化的遥感监测主要基于中、低分辨率卫星影像,并采用传统的基于像元分类方法,对盐渍化信息的细节描述不足,监测精度不高。本文使用国产GF-1影像,结合自上而下的多尺度分割技术和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针对田间尺度下的盐渍化信息进行精确地提取、分类,并与传统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面向对象法和最大似然法的分类总体精度分别为92.72%和84.31%,Kappa系数分别为0.90和0.78。该技术能准确提取田间尺度下的盐渍地信息,在未来的农田盐渍化高精度监测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信息科学可视化表达与交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活的科学可视化表达与交互手段能有效地展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在分析科学可视化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在动态环境信息表达、环境信息可视化交互探索分析方面的应用,并以江苏省城市空气质量评价专题为例,采用ArcGIS Server基础平台,利用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RIA)技术,对Web环境下环境信息的科学可视化进行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沙尘暴及其影响因子的多尺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沙尘暴活跃期具有周期性,这与影响因子的周期变化有关,尝试利用具有多时间尺度和多分辨率特性的小波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研究。利用Morlet小波对甘肃河西走廊18个气象站多年平均的沙尘暴日数进行分析,发现沙尘暴变化的时间序列具有多尺度振荡的特点,存在7 a、13 a、以及23 a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周期变化)。通过对大风日数、干旱指数、降水、气温等沙尘暴的影响因子分析,表明沙尘暴的活跃度与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和突变有关,特别是与大风日数在时间尺度和主周期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一致性,7 a左右的年际变化是它们的主周期;干旱指数、降水和气温具有同步的时间序列,13~25 a的年代际变化是它们的主周期,因此,它们对沙尘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时间尺度上。  相似文献   

18.
研究青藏公路冻土区公路横断面地温时空分析方法,获取地温时空变化规律,为公路结构设计、维护及保温材料的选取提供依据。传统的分析方法主要通过绘制地温折线图研究地温随时间或深度的变化规律,方法简单,结果易于理解和应用,但较难发现地温的时空变化规律。该文提出基于GIS的公路横断面地温时空分析方法。选取西大滩实验段编号为K2887+500的横断面为实验靶场,通过建立地温场图层、多时段融区时空动态分析等方法,得出该横断面地温经历了融区收缩、融区扩展及融区过渡3个阶段,并准确计算出各观测时间的融区范围及融区变化速度,实现了横断面地温时空量化分析,其思路对时态GIS相关开发及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disaggregating population data aggregated by census tracts or other units, for more realistic population distribution/location. A newly developed mapping method, the Cadastral-based Expert Dasymetric System (CEDS), calculates population in hyper-heterogeneous urban area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mapping techniques. A case study estimating population potentially impacted by flood hazard in New York City compares the impacted population determined by CEDS with that derived by centroid-containment method and filtered areal-weighting interpolation. Compared to CEDS, 37% and 72% fewer people are estimated to be at risk from floods city-wide, using conventional areal weighting of census data, and centroid-containment selection, respectively. Undercounting of impacted population could have serious implications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disaster planning. Ethnic/racial populations are also spatially disaggregated to determine any environmental justice impacts with flood risk. Minorities are disproportionately undercounted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Underestimating more vulnerable sub-populations impairs preparedness and relief efforts.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单元数据库是将全国2300个以上的县和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的编码和分布位置进行存储、管理并提供应用它的一组程序。本文对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和应用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