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2007—2008年春夏季长江口水域浮游动物生态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到2008年5月和8月长江口水域共4个航次的监测资料,对长江口水域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优势种、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平面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值8月份大于5月份生物量,分布格局呈近岸向外海递增趋势。5月出现的优势种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和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分布于河口水域以及咸淡交错水域。8月的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和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分布于河口水域和咸淡交错水域,肥胖箭虫多分布于口外近海水域。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在4次采样均出现,是口外近海水域的主要优势种。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布格局呈近岸向外海递增趋势。盐度、温度及主要优势种中华哲水蚤是影响长江口浮游动物分布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闽江口污损生物生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闽江口位于福建省沿岸东北部(图1),是我国南方重要河口港之一。进行该水域污损生物的调查研究,不仅为闽江口的港工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丰富河口生态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河海划界的可操作性的要求,探讨了海岸地貌学指标在河口区划分中的作用,并通过对河口区与河流、海洋之间的动态联系的阐述,提出河口区管理方式的建议.河口是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的典型环境,具有物理、化学、地质、生物和环境等多种复杂动力学过程,每一个河口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在为数不多的体现河口共性的参数中,海岸地貌学指标可用来确定河口区的内、外边界.根据河流水力学特征和河口过程的可容空间范围特征,河口-河流的分界点可用B-L曲线(B为河岸宽度,L为距离原点沿河流轴线的累积长度)上的拐点位置来表示.而按照河口为"半封闭水域"的定义,河口-海洋分界线可采用围封河口水域的海岸线的包络线.河口水域受到河流和海洋的双重影响,且河口区的自然演化和人类开发活动也会影响河流和海洋.因此,在我国河口区管理上应建立海洋和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生物采样监测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同时监测特定对象或多种水生生物,因其便利快捷,对检测对象和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在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长江口水域作为我国最大的河口,是诸多水生生物季节性洄游、觅食和栖息的重要场所,因此对该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准确监测是开展相应生态保护的必要基础。本文归纳分析了环境DNA技术的监测原理,以及在濒危珍稀物种、入侵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量和遗传多样性监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及限制条件,并结合长江口水域监测工作的具体需求,展望了在该水域应用环境DNA技术进行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口只是河流与海洋之间的一小部分水域,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物的进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生物种群繁殖、育幼和栖息的场所,而且是溯河和降海鱼类洄游的必经之路,因此,河口对生物种群的繁衍延续和资源补充,以及保持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河口又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敏感的水域,同时也是受人类干扰最为严重的区域。因此,河口的生态环境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包括长江三峡水库的兴建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位于河口两侧的我国著名两大渔场——舟山渔场和吕四渔场的影响问题。影响渔业资源的因子是多方面而且错综复杂的。本文主要通过长江径流的变化与环境因子变量的相关分析,并根据三峡水库不同蓄水方案,对河口近海渔业的影响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沿岸环境根据不同特征可以被划分成不同的带,例如浅海带、岩石海岸带、砂质海岸带、泥质海岸带、河口带、盐沼带、红树林带等等。 1 浅海带 浅海带包括位于大陆架以上(水深100~200米)的沿岸浅海水域,尽管浅海水域只占全世界海域的5%,但对于商业性的捕鱼业来说,这里的生产力却是相当高的,因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在沿岸浅海水域,两种主要的水层生物类群是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浮游生物的体型细  相似文献   

7.
河口区海域是河川径流与海水交汇混合的地带,水环境各要素的变化相当复杂,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河口水的盐度因径流量的变化和潮汐的作用而具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丰富的有机碎屑和各种营养物质随着河川径流不断地汇入河口水域,为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河口海域成为不同营养级生物生产过程极其强盛的区域;同时,大量有机碎屑和生物尸体的存在也使得河口海域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异常活跃。 然而另一方面,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注入河口水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断增多,对河口生态系统形成了与日俱增的威胁和冲击。海河口区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 尽管近年来,对区域性海洋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的调查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陈騳、钱振儒等, 1982 ;张景镛、李士荣等, 1984; Ishida, Y. & H. Kadota,. 1974; Austin, B.& S. Garges et al., 1979; Simida, U., N. Taga et al., 1980; Sugita, H., H. Tanami et al., 1981; Simida, U., K. Tsukamoto et al., 1982; Sugahara, L, L. C. Lim et al., 1984),但是有关河口水域海洋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及其菌群组成特点的调查研究报告,在国内则尚未见到。 调查了解海河口区有机污染水域中海洋异养细菌的分布规律和菌群的组成特点,不仅有助于阐明富营养化与海洋微生物间的关系,而且对于河口生态系统的深人研究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及邻近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詹海刚 《海洋学报》1998,20(3):91-97
根据1986~1987年珠江口及邻近水域底拖网鱼类采样资料,运用系统聚类与排序等多元分析方法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研究该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分析结果把该水域鱼类划分为淡水、河口和沿岸3个群落,分别位于莲花山,虎门河道、珠江河口伶仃洋和珠江口浅海水域,各群落结构组成呈沿盐度梯度而成带分布的格局.淡水群落结构简单稳定,沿岸群落结构比较复杂,河口群落受水动力过程和生物活动影响最大,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较为显着.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附着生物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口附着生物的分布早就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长江口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强大迳流的影响,使其水域成为我国沿岸许多海洋生物南北分布的自然界限。作者在对长江口北部的吕泗洋及东南部的舟山海区附着生物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后,深感必须进一步对长江口内侧一段水域的附着生物作详细调查,才能更好地阐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附着生物的区系组成及分布规律用。以充实河口生态学,也为长江口区的航运及工程建设提供必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硅酸盐是自养生物(特别是硅藻)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又是水团划分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研究具有普遍的海洋学意义。为此,本文根据1959年调查资料,对渤海硅酸盐的含量变化与盐度及浮游植物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指出,除个别月份外,该水域(特别是河口沿岸区)硅酸盐与盐度量值大致呈相反分布趋势;浮游植物对硅含量有一定影响,但硅酸盐不是自养生物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河口是咸淡水交汇的水域,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力和浮游生物最丰富的水域,为鱼类及其幼鱼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基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河口鱼类早期资源(鱼类浮游生物)生态学研究的若干最新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河口鱼类浮游生物的生态类型、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温度、盐度、混浊度、食物、其他动物捕食等环境要素,厄尔尼诺和拉妮娜现象等气候现象,和大型工程建设、过度捕捞和污染等人为因素对河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河口是咸淡水交汇的水域,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力和浮游生物最丰富的水域,为鱼类及其幼鱼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基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河口鱼类早期资源(鱼类浮游生物)生态学研究的若干最新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河口鱼类浮游生物的生态类型、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温度、盐度、混浊度、食物、其他捕食者等环境要素,厄尔尼诺和拉妮娜等气候现象,以及大型工程建设、过度捕捞和污染等人为因素对河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三角洲素有金三角之称,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口区内接长江,外连东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半咸水体系。长江径流、台湾暖流和黄海水在此交汇、混合,加上气候变化、潮汐涨落、波浪运动,使其理化条件瞬息万变,给生物提供了一个混合、过渡与复杂多变的非生物环境,它与生物群落构成了一个结构复杂、形态多变、功能独特的河口区生态系统。充满生机的生物群落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在一定的范围内不断地改变其数量、大小、组成、结构和形态,整个生态系統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鱼类在河口生态系统中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在复杂的食物网中处于较高的营养层次,是主要的消费者。长江口区生物生产力高,饵料丰富,栖息着种类繁多、数量丰盛的鱼类,不仅是重要的河口渔场,而且是多种鱼类觅食、繁殖,幼体育肥、庇护的场所,又是数种洄游鱼类进出的通道,因此对鱼类资源的补充及对邻近水域其他渔场(舟山、吕四等渔场)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 河口是长江的终端,是整个长江流域大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发建设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到河口及近海水域,影响河口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这种影响可以在鱼类群聚的数量和结构上很快地反应出来;同时,河口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向内、向外影响长江和近海。因此研究长江口鱼类群聚的数量、结构特点及变化规律,将为长江口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研究,为该水域的环境评价,监测和预估,为鱼类资源的管理等提供基本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对河口鱼类群聚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它已成为河口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几年来特别注重应用于生态环境的评价和监测( Hillman et al.,1977; McErlean et al.,1973)。我国对河口鱼类群聚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正日益受到重视。费鸿年等(1981)和杨纪明等曾分别对珠江口及邻近水域和黄河口的鱼类群聚特性进行了研究。王幼槐(1984)、李星颉(1985)、郁尧山(1986)、赵利华和张国祥(1985)等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鱼类群聚进行过研究。本文对长江口区最主要、最敏感的部分——半咸水区的鱼类群聚的数量、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季节变化规律作了较详尽的描述和探讨,力求反映长江河口区鱼类的基本特征和概貌,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区是我国最大的河口渔场,开发历史悠久,水产资源丰富。它位于东海北部,西靠大陆,有长江入海,北接吕四渔场,南邻著名的舟山渔场,东至东经124°00′,包括长江下游上海江段至佘山以东的广大水域。 长江口区的环境特点是处于沿岸水和长江冲淡水为主的低盐水系和外海高盐水系的混合区。底质以粘土质软泥、细粉砂为主。水深一般在60m以内,温、盐度变化大,以长江口引水船水文站为例,表层水温年平均为16.6℃,波动范围为5.5-27.6℃;盐度年平均为12.8,波动范围为7.19-19.9。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质肥沃,营养盐类和饵料生物基础丰富,是初级生产力较高的水域(刘瑞玉等,1987)。又由于水浅,地形复杂(北有长江大沙堆),造成潮流湍急,该水域成为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银鲳等经济种类的重要产卵场。长江口区也是夏秋季银鲳、刀鲚、凤鲚、带鱼、石首鱼类以及鲐、鲹等中、上层鱼类的重要索饵场;又是名贵种类鲥、松江鲈、中华鲟溯河或降海洄游的必经水道。河口和崇明岛近岸低盐水域还是中华绒螯蟹蟹苗和鳗苗、银鱼等的集中产区。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造将对河口渔场及部近海域渔业资源产生什么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为此,进行了长江口区渔业资源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该水域渔业资源的本底现状;并评估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渔业资源的影响,进而为持久地利用河口渔业资源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水径流是海洋营养盐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河流排放的营养盐为河口海区自养生物的繁殖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过量的营养盐反会引起海水污染和水域富营养化,从而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命活动。研究河口及其附近海域营养盐的分布变化,不仅对了解它们在河水-海水界面的转移规律,而且对河口生态学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日益受到重视(顾宏堪等,1981;王正芳等,1983;林植青等,1984;吕小乔等,1985;沈志良等,1987)。 本文主要对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区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和磷酸盐的分布特征、在河口的转移过程以及它们与浮游植物的关系等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蒋玫  李磊  沈新强  全为民 《海洋学报》2014,36(6):131-137
根据2010—2011年春夏季对长江河口及邻近水域进行了仔稚鱼生态调查,应用单元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春夏季长江河口及邻近水域仔稚鱼群落结构。4个航次调查共获得27个种类的仔稚鱼,隶属5目14科。优势种类主要包括鳀Engraulis japonicus、凤鲚Coilia mystus、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ii、鮻Liza haematocheila、黄姑鱼Nibea albiflora、黄鳍刺虎鱼Acanthogobius flavimanus和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等。Shannon-Weaver指数(H′)在调查周期内的波动幅度较大,且2011年明显低于2010年。仔稚鱼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春季年间较夏季年间差异性显著。调查区夏季群落结构年间相似性不高,春季群落结构格局年际变化则较明显。聚类分析表明,春夏季长江河口近岸水域仔稚鱼群落可划分为2个站位组,分别对应于长江河口淡水水域和长江口咸水水域。淡水水域组群落和咸水水域组群落总丰度与盐度相关性较高。表明盐度可能是造成长江河口仔稚鱼群落结构时空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跟踪监测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脱硫海水排放口附近海域的水质、表层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初步探讨了脱硫海水排放对海泊河口及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脱硫海水特征污染物排放对排水口下游水域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pH值和DO的明显降低以及水温的明显升高,影响范围局限于排水口下游400m范围内的河口段;(2)脱硫海水排放不会明显增加排水口下游COD、N、P的污染负荷;(3)脱硫海水排放未显著增加附近海域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重金属的潜在污染风险较小;(4)调查海域冬、夏两季生物多样性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脱硫海水排放未对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夏季(2002-07)和冬季(2003-01)航次中珠江河口及近海水域样品中金属铜的总含量以及总溶解态、颗粒态、游离态铜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夏季铜的总浓度水平分布并非完全体现陆源性规律,而是随河口向外海递增。而在冬季,总铜浓度的空间变化呈现和夏季完全相反的趋势,即随河口向外海逐渐降低。说明研究水域中金属铜可能具有其他来源,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夏季沿岸上升流的影响。但是,游离态铜的分布在冬季和夏季却呈现相同的趋势,即自河口向外海逐渐降低。说明铜的形态分布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水体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区河海划界自然条件及方案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交互作用的过渡区域,河口水域河海划界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通过对长江河口段自然条件的分析,选取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几个相关参数:水域性质、潮汐特征、盐水入侵、悬沙浓度、河槽特性和沙岛形成过程等,作为长江口区河海划界的指标.水域性质是宏观上确定河海划界范围最基本的自然参数.潮汐特征的沿程分布和变化是河海划界的重要要素.盐水入侵是河口地区的普遍现象.悬沙浓度的沿程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径、潮流共同作用的产物,也可作为河海划界的参数之一.南支以上河段,河床纵断面变化显著,深槽浅滩起伏分布;南支河槽在浏河口以下,水深变化不大,一般在20 m之内,床面较平坦、起伏甚小,至口门一带水深均在10 m之内,明显反映了径、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显示了这一带是河海过渡段的特点.河口沙岛是河海相互作用下的沉积地貌,其推进状况也是河海划界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历史的角度看,随着长江口沙岛的形成和推进,河海界线有不断下移的趋向.据此探讨性地提出河海划界的3种方案:方案Ⅰ位于河口段的中部,界线的中部走向基本上是长江口第一代沙岛(崇明岛)与第二代沙岛(长兴、横沙)的分界线;方案Ⅱ以浏河口-崇明岛上口-北支沪苏分界线;方案Ⅲ位于口门附近.推荐方案Ⅰ作为上海市(长江口)河海划界的界线,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是我国最大的河口,河口地区通江达海,工、农业和交通业发达,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枢纽与中心;河口两侧是著名的舟山渔场和吕四渔场,在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进一步开发与经济发展,人类的社会活动对河口的影响日益严重,河口生态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可见,河口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严峻而重要的课题。 为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提供依据,我们就三峡工程对河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自1985年8月至1986年10月进行了周年多学科的综合调查,调查范围为东经121°10''-124°00'',北纬30°20''-32°00''的河口区水域,调查区设48个环境因子调查站,30个游泳生物调查站,如图1所示(各专题根据各自需要又增减一些调查站)。本文系根据本调查研究的结果所进行的综述,各专题研究详见本集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