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的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样品经灼烧后用王水分解,制成15%的王水溶液,经动态泡沫吸附柱装置分离沉淀、富集金,用1%硫脲洗脱,以抗坏血酸为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的金,本法线性范围宽(0—100ng/mL),检出限低(0.16×10-9)准确度(RE<12%)和精密度(RSD<25%)良好,适合批量化探样品中金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化探样中的痕量银和镉(0.0xppm)不经分离直接用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银和镉是困难的。宫本益夫曾用dowex1×8阴离子树脂分离和富集电解铜中的银;辽宁地质局中心实验室曾用717阴离子树脂分离和宙集化探样中的镉;F.Bea.Barredo和C.Polo polo曾用dowex1×8阴离子树脂分离硅酸盐岩石中的金、银和镉后,用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本工作参考了他人的工作,结合我们的工作情况,确定了实验条件。其绝对灵敏度银为1.5×10~(-11)克,镉为1×10~(-11)克。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确立的聚三氟氯乙烯—磷酸三丁酯(1∶0.6)为固定相,反相萃取色层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石中痕量金的分析方案,在选定的条件下,基本上无背景吸收和共存元素的影响。实测绝对灵敏度为8.9×10~(-12)克/1%吸收;检出限为1.1×10~(-4)克/吨、定量测定下限为2.2×10~(-4)克/吨;  相似文献   

4.
醋酸丁酯萃取-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痕量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菊琴  杨永理  韦山桃 《矿产与地质》2003,17(3):261-262,F003
在KBr存在下,用小体积醋酸丁酯萃取金后,用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痕量金的分析方法较化学富集光谱法具灵敏度高(检出下限可达0.05×10-9)、精度好、简便快速、成本低等优点.通过批量化探样的检验,证明该方法足已满足化探样品对金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5.
用载炭泡塑从5%~30%的王水介质中吸附富集5~1000μgAu,经无臭灰化和王水浸提,Au的回收率大于99%。方法用于含Au量较高的矿石分析时,效果较泡塑吸附好。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含Au6.80g/t的金标样,验证分离富集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平均值为6.72g/t,相对标准偏差(n=11)为3.1%。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确立的聚三氟氯乙烯—磷酸三丁酯(1:0.6)为固定相,反相萃取色层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石中痕量金的分析方案,在选定的条件下,基本上无背景吸收和共存元素的影响。实测绝对灵敏度为8.9×10~(12)克/1%吸收;检出限为1.1×10~(-4)克/吨、定量测定下限为2.2×10~(-4)克/吨;  相似文献   

7.
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常量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样品经室温烧至650℃高温后灼烧保持1.5 h,用浓王水溶解。用泡塑分两次吸附富集样品中的常量金,将富集同一样品中金的两块泡塑置于盛有10 mL 10 g/L硫脲溶液的玻璃试管中,沸水浴保持20 min,使金释放出来,所得溶液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采用流动注射测定。对仪器的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方法检出限(3σ)为0.022μg/g,精密度(RSD,n=11)小于8.0%,测定范围为0.05~60μg/g。经国家金矿石分析标准物质验证,其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李勇 《岩矿测试》2008,27(4):305-309
用φ=50%的王水分解样品,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富集金,10g/L硫脲为解脱剂,偏振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痕量金。对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温度和时间,以及载气流量和灯电流强度进行了讨论;对影响金吸附效果的泡塑载体和王水浓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到了Z-2000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最佳石墨炉分析测试条件。方法检出限为0.3ng/g,回收率为95.0%~101.0%,精密度(RSD,n=12)低于8.0%,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243~GBW07245)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9.
根据苏联及其它国家对64个地区4500个样的分析结果估计,黑色页岩建造的碳质页岩中金的平均含量为14.7·10~(-7)%,为同类地区粘土页岩中金平均含量(2.0·10~(-7)%)的7~10倍.这个事实说明,藻类及其产生的有机物质在金的富集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说明这一作用,我们开展了现代藻类对金的吸附和吸收作用研究.实验材料为现生集胞藻(Synechocystis)、刚毛藻(Cladophora)和浒苔(Enteromorpha),在不同金浓度(5×10~(-8)、10~(-7)、5×10~(-7))的溶液中培养,每隔2天、3天或5天取培养液用“微株法”测定金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藻类都能从溶液中富集金,溶液的金浓度下降,但不同的藻类富集金的能力不同.在试验期间,藻类对金的富集速率并不均衡,有高峰期和低谷  相似文献   

10.
载炭泡塑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载炭泡塑从5%-30%的王水介质中吸附富集5-1000μgAu,经无臭灰化和王水浸提,Au的回收率大于99%。方法用于含Au量较高的矿石分析时,效果较泡塑吸附好。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含Au6.80g/t的金标样,验证分离富集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平均值为6.72g/t,相对标准偏差(n=11)为3.1%。  相似文献   

11.
使用改进的GM(1,1)模型,即滚动灰色GM(1,1)模型,其中模型初始点是动态且最佳的,并减少了系统误差。通过对攀枝花市2004年~2015年的钒钛磁铁矿供需进行预测后,提高了整个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最后还给出了攀枝花加深利用钒钛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师伟  刘秀花  李进 《地下水》2006,28(4):7-8,65
本文通过GM(1,1)灰色模型将庄浪县作物产量分解为趋势产量、气象产量,并对庄浪县土豆、小麦作物的气象产量与降水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998年以前土豆和小麦的气象产量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明显,相关系数分别为0.435和0.618,说明了小麦需水量高于土豆,该区更适合种植土豆作物,而从1998年该县完全梯田化后这种相关性就逐渐弱化了.  相似文献   

13.
pGM(1,1)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pGM(1,1)模型在背景取值上的不足,给出了一种基于权的pGM(1,1)模型,并用该模型进行了实际的变形预测。  相似文献   

14.
ICP-MS测定地质样品中37个元素的准确度和长期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对Elan6100DRC型ICP-MS近五年来所测得的国际地质标样BHVO-1(玄武岩)和AGV-1(安山岩)中的37个元素的测定值以及仪器灵敏度的长期漂移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共计146次)。结果表明,几年来ICP-MS所测数据的长期稳定性和准确度都较好,除个别元素Li(BHVO-1)、Be(BHVO-1))、Cr(AGV-1)、Cs(BHVO-1)和Pb(BHVO-1)的相对误差(与参考值比较)接近或略大于10%外,绝大多数元素的相对误差和相对标准偏差(RSD,测定值之间,n=146)都在5%以内;仪器灵敏度并不是随着时间一直往下漂,有的是往上漂的,也有上下漂的,即使是在同一时间内,有的元素灵敏度往上漂,而有的往下漂。常用的内标法无法较好校正这种漂移,而需要采用内外标相结合的校正方法。不同批次,210个各种地质样品中Rb、Sr、Zr和Nb的XRF和ICP-MS分析结果对比情况表明,绝大多数样品中Rb、Sr、Zr和Nb的ICP-MS和XRF的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以上的分析结果表明,我们实验室所建立的以密闭高温高压消解技术为样品前处理方法,以模拟地壳样品中元素天然丰度比的基体匹配校正标准溶液为外标和以Rh为内标结合外标校正的ICP-MS多元素分析方法具有非常好的准确度和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赤水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沉积相属于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本文结合野外露头及井下钻遇情况,划分出了多种沉积相类型,指出滩亚相及云坪微相是本区有利于嘉二1-嘉一和嘉五1 层段油气储层发育的沉积相带,并以"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为参考,得出嘉二1层段的分岩类厚度百分含量分布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嘉二1-嘉一和嘉五1层段等储层有利层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除去宝元构造东南部、五南构造、太9井区及雪1井区外,区内大部分地区嘉二1-嘉一层段都发育较为储层有利的云坪微相,部分地区同时发育嘉一段顶部的滩亚相.嘉五1云坪微相的发育情况显示出南东方向较北西方向为好,其中宝元构造中南部最好,旺隆构造次之,雪柏坪构造推测应较好,太和、五南构造较差.台内滩沉积则仅局限于旺隆构造的旺12、旺6井附近.  相似文献   

16.
宁志杰 《地质与勘探》2021,57(3):614-620
沉降现象在各地区普遍发生,地面沉降量预测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结合灰色(GM(1,1))预测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各自的优点,建立灰色支持向量机(GM(1,1)-SVM)残差修正模型,在突出时间序列发展趋势影响的同时降低序列中异常值的消极作用。以某高层建筑的18次地面沉降量数据为实例,检验GM(1,1)-SVM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相对单一的GM(1,1)沉降量预测模型,GM(1,1)-SVM模型相对误差小,预测精度高,对地面沉降量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西镇圩式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镇圩式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物学的研究表明,该类矿床产于峰林洼地,岩溶漏斗等岩溶地貌中:赋矿主岩为红色中度一次强富铝风化壳,其风化壳剖面由下而上的变化特征为:粘土矿物由2:1型向1:1型变化,锰结核及铁的氧化物增多,硅、碱金属含量降低,铝、铁含量增加;自然金形状为不规则粒状、片状、树枝状、针状、浑圆状、次浑圆状、并常与锑钙石、针铁矿、软锰矿连生;金矿源体为叫曼式金矿。文章指出金矿由堆积、淋积作用形成,为岩溶洼地堆积、淋积改造红土型金矿、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GM(1.1)模型与矿床深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GM(1.1)模型建立矿床深评模型,并引进淡化常数ρ,从而提高了拟合精度,降低了拟合差ζ。  相似文献   

19.
灰色系统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矿产资源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介绍了灰色系统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原理,利用BP网络,对改进的GM(1,1)残差修正模型所得预测的结果进行再预测的组合预测模型,并对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的产量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是可靠的,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灰色GM(1,1)模型最优维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灰色GM(1,1)模型的维数对模型的预测精度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自编的FORTRAN程序,在合适的范围内对GM(1,1)模型的维数进行自动优化,通过对宁波市地面沉降数据的计算分析,得到了C和P的定性关系,确定了优化的评价标准,维数最优化后的模型能反映预测数列变化幅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