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试论新世纪初地缘视觉中的以色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之初,世人瞩目的阿以和平谈判破裂,中东和平进程再次陷入僵局,进而出现了严重的后退。相应地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形势和格局也发生了改变。本文从地缘角度出发,分析了以色列在中东地缘格局中的地位和新世纪初以色列的地缘形势新特点,提出了以色列在新世纪初应该采取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空间战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与资源问题在中东国家日益普遍和突出。环境问题的根源及其影响超越了国界,环境问题也必须国际合作才能解决,这对以色列所在的东地中海地区特别重要。东地中海国家开展环境治理和管理的合作不但符合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也是促进和巩固中东政治和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以色列政府1996年1月提出的《区域环境合作和发展选择》文件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指出:这个规划对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和操作意义,更是新时期以色列抢占中东经济高地的一个前瞻性战略,将对中东的政治经济新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晶 《地理教学》1997,(1):29-30
中东各国的宗教信仰,除黎巴嫩、以色列与塞浦路斯分别以天主教,犹太教与东正教为主外,其他国家大都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徒占全区人口总效的94%。中东地区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不仅在中东各国内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在国际关系中,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简论21世纪初美国中东战略中的美国-伊朗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对伊朗战略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朗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变化将引起中东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9.11事件以后,美国中东战略的焦点转变为“反恐”:军事上以打击恐怖主义组织和活动、占领中东的战略要地为目标,在中东大力传播美国的“民主、人权”意识,在重建伊拉克、阿富汗、推进中东和平路线图的口号下“改造中东”,经济上控制中东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扩张美国在中东的市场,实施“美国-中东自由贸易区”构想,弱化中东和平进程的意义,千方百计使美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美国-伊朗关系,始终围绕着两国国家利益这一核心展开。本文简略地分析了21世纪初期以来美国-伊朗关系的特征及其变化、影响当今美国-伊朗关系的重大障碍,预测了美国的伊朗政策走势,结论是:21世纪初期美国-伊朗关系根本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5.
历经“阿拉伯之春”后,中东多国在动荡与冲突中难以自拔,而反政府武装组织“伊斯兰国”却趁机兴风作浪。“伊斯兰国”的肆虐不仅使得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更复杂,也给世界和平的维护带来了巨大挑战。“伊斯兰国”长期活跃在伊拉克-叙利亚边境地带,它的兴起将会对平淡的两伊关系带来重要变数。论文从地缘政治的视角归纳了IS兴起后两伊关系在宗教、经济、外交、军事等四大方面的变化,并指出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是促使两国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伊斯兰国”兴起后两伊关系迅速改善,促进中东三大地缘集团鼎立新格局的形成,也引起域外各国势力的政策变化。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深受经济竞争环境、技术发展环境和政府政策及国家法律的影响。本文将重点论述政府政策及国家法律对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十堰市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座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功能完备、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随着十堰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十堰在鄂西北比邻地区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为此,十堰市政府制订了将十堰市打造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十堰的综合实力和知名度。基于十堰市的发展现状、结合相关数据资料,用SWOT法对十堰市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区域协作、准确定位、优化产业结构、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9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政策效果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庞效民 《地理研究》1999,18(3):231-240
通过对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论证分析我国推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作者从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有关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目标出发,深入分析区域合作组织的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实际进展,对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果与当前区域合作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进行客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政策建议。提出区域合作组织的发展只能对中央政府推动地区合作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局部性贡献;总体而言,我国政府通过提倡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来解决区域问题的国家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一定阶段内缺少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山东寿光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应恒  吕超  周德 《地理研究》2012,31(4):687-700
通过对我国蔬菜主产区山东寿光4个乡镇的284位蔬菜种植户的调查,构建了蔬菜主产地形成的概念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技术进步、交通条件、市场需求和规模、知识溢出、政府政策对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要素禀赋因素影响较小。从影响效应看,政府政策的影响程度最大,之后依次为市场需求和规模、交通条件、技术、知识溢出和要素禀赋,同时政府政策对知识溢出也有显著正向影响。本研究为更加准确把握我国蔬菜主产地的形成机制,有效提供决策参考的理论支撑做出努力,并且有助于推进我国农业区域经济理论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1997,(4):48-48
水资源矛盾已成为中东局势动荡不安的根曩之一。阿拉伯冒家与以色列之间的水资源之争尤为突.出。阿拉伯国家90%的领土地处沙漠,年人均水占有量接近或低于国际上公认的1000立方米贫水线。以色列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仅为23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1.
中东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短缺,常常被人们形容为“干旱的宝地”。水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同该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边界纠纷、领土争端和教派分歧等紧紧纠缠在一起,形成一枚随时被引爆的炸弹,时刻威胁着该地区的政治稳定,不断影响着该地区的外交和国际关系,使一触即发的中东局势火上加油。因此,西方国家、尤其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已将中东水问题作为重大军事战略问题来研究。本文初步分析了中东水问题的成因、简要介绍了几种解决措施,并基本澄清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商旅游饭店业投资的空间动态差异与驱动要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刘家明  王磊  朱鹤  余玲 《地理学报》2017,72(10):1904-1919
旅游饭店作为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一直以来是外商资本配置、汇集和流动较为活跃的领域。外商资本的进入将中国旅游业联接到世界金融体系的同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其吸引外资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必然导致外商资本在华投资空间格局的演变。研究对1991-2014年中国31省域外商旅游饭店业投资及社会经济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期间外商投资的空间差异呈整体缩小趋势,并随经济、人口和消费格局演化,其标准椭圆重心向北偏移,且在不同尺度上受对外政策、经济差异、资源条件等要素作用范围影响,空间差异的形成机制与过程差异明显。继而,引入管理学“钻石模型”构建了解释引起这一差异的评价体系,定量化分析了省域旅游饭店业产业环境与市场条件对外商资本空间流动方向、规模和效益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最后,结合当前“一带一路”与“走出去”的战略需求,总结了外商在华旅游饭店业投资空间差异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引导外资进入和开展海外旅游投资的启示,并就复杂科学发展背景下旅游地理学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跃迁及其趋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方叶林  黄震方  李经龙  王芳 《地理科学》2018,38(10):1616-1623
利用1997~2015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相关数据,综合LISA时空跃迁模型及相关计量分析方法,分析省域旅游经济的时空演化是否会导致趋同现象。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5年,中国三大地带LISA时间路径相对长度表现出东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西部的空间格局;LISA时间路径弯曲度表现出中部大于西部,西部大于东部的空间格局。省域旅游经济增长δ趋同较为显著,总体上绝对β趋同不显著,但在不同时段上绝对β趋同显著。区域经济、区位交通与市场化程度是影响省域旅游经济条件β趋同的主要因素。旅游经济时空跃迁与俱乐部趋同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东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俱乐部趋同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取得可喜成就。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地区经济差距显著。本文首先揭示了地区经济差距的现状,然后详细地分析各地区对外开放的差异及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并运用数学的回归分析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呈现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永年  潘竟虎 《干旱区地理》2018,41(5):1123-1131
对外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机制和动力,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中国343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熵值-突变系统模型从3个维度测算对外开放度;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三维插值拟合分析及重心迁移、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分析中国地级单元对外开放度的时空分异格局及演化的内在机理。结果显示:(1)中国地级单元对外开放度表现出明显的行政指向性、空间地带性和开放区域性等多重分异特征。对外开放度整体呈现东部 > 中部 > 东北 > 西部,南方 > 北方的特征;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及沿海开放城市整体对外开放水平较高,地级市间差异较大;10 a间,对外开放度总体差异逐渐减小。(2)对外开放度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表现为"小分散大集聚"的空间俱乐部趋同特征;10 a间,开放型纹理分散程度趋于提升,闭塞型纹理集聚程度趋于收敛,高原型整体呈破碎化分布。(3)中国对外开放度格局变异的随机成分在逐渐减小,空间自组织性和连续性较为显著,东北-西南方向均质性最好,东南-西北方向空间差异明显。科学剖析地级单元对外开放度时空格局分异及演化机理,对制定合理的对外开放战略和促进外向型经济与区域经济双轨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plains how hydropolitical dynamics and spatial variables almost triggered a water war between Israel and Lebanon because the latter was building a pump on the Wazzani Spring, a tributary of the Jordan River. The convergence of a regional drought, history of violent confrontations between the two riparians, distrust, varying development needs and territorial disputes almost culminated in a war between these east Mediterranean neighbours. While most international water disputes in the Middle East will be resolved peacefully, some are likely to trigger violent confrontations threatening political stability in the Middle East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相似文献   

17.
对外开放对河南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开放与河南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相关性。由于河南的对外开放度还不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河南经济发展还不具备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河南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在18个地(市)分布格局都是集中于局部地区,集中程度先增大后减小。这种格局对各地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各省区对外开放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但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度的测定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对经济开放度的区域差异研究很少。文章采用1990年和2000年的统计资料对中国各省区对外开放度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各省区对外开放度普遍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外开放度的排序有了一些变化,但总体格局没有改变。各省区之间对外开放度存在巨大差异,不仅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差异显著,而且区域内部也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根据对外开放度的时空差异特征对各省区进行分类,并得出若干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