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洪水灾害发生时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规划问题,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性、安置可行性、可持续发展性等多个影响因素,建立层次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并进行定量计算,得到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以安庆市望江县高士镇为例,利用模型进行当地避难场所选址规划,得到了最优避难方案,为当地的避难场所选址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保障性住房选址的决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性住房的合理选址关系到被保障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其决策因素的分析对保障性住房选址有着重要建设性意义。本文根据我国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特点,从就业保障、居住分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度、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影响其选址的决策因素,然后,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结合层次分析和熵权系数法,建立保障性住房选址合理性评价模型,并利用GIS空间分析平台,以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百步亭社区作为保障性住房社区选址具有较高的合理性;所选决策因素能够较好地评价选址的合理性,为今后的保障房选址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平顶山市为例,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在GIS和RS技术支撑下定量分析土地生态适宜性的方法。选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安全因素3个因素层12个因子层构成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关影响因子权重。在ENVI4.5支持下对平顶山市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提取林地、耕地、水体、建设用地多因子图层,在Arc GIS10.0支持下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高度等地形因子。最后通过Arc GIS10.0空间分析模块对相关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结果为:平顶山市最适宜用地占29.01%,较适宜用地占13.53%,基本适宜用地占14.71%,不适宜用地占16.05%,不可用地占26.70%。最后,结合评价结果,针对平顶山建设用地的特征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综合风向、安全防卫距离、地形、水文地质等因素,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城镇污水处理厂选址范围的空间适宜性,采用近似指标权重和多目标优化方法对汉江流域上游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选址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选址原则和多目标优化模型约束条件下,汉江上游流域4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选址基本适宜,适宜的污水处理厂数量为28座,占城镇污水处理厂总数的69.5%;未同时满足选址原则和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为12座,主要表现在卫生防护距离和距离河道的安全距离不足300 m。此外,受处理工艺、污染物负荷、人口变化、居民感官等影响,其模型的优选方案与实际选址会存在一定偏差,但可为城市规划和流域治污减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江西省赣州市水东坡地建筑选址为例,综合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交通组织及市政配套、景观廊道等因素,确立了坡地建筑选址的因子体系与权重,借助ArcGIS软件建立了坡地建筑选址综合评价模型,探讨了基于GIS技术的坡地建筑选址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GIS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南极考察站选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考察站选址问题关系南极考察站的安全、功能和运行效率。从科考兴趣、环境条件、后勤保障和地形条件四个方面构建南极考察站选址指标体系,将GIS和模糊层次分析法集成构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用于确定南极考察站建立的适宜性区域,实现选址评价。在对已建南极考察站选址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模型验证,得到模型的准确度为98.89%,证明此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新区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带动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此,对广州南沙新区范围内居住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本文基于GIS缓冲区分析技术,以南沙新区的学校、医院、超市、公交站、地铁站、道路、公园等方面作为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GIS叠置分析功能,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加权叠加,并将叠加成果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生成南沙新区居住适宜性综合评价专题图.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可视化,为城市规划、居民选址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沈阳市沈水新城为例,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进行研究。应用GIS技术在空间布局和综合评价方面的优势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定性、定量、定位评价分析,建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选址评价体系,达到了通过定量指标选址的目的,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提高了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的效率。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选址领域提供了技术、方法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应急设施的空间布局事关城市的安全和发展,该文以武汉市某区域为研究区,选取消防站作为典型应急设施进行布局,使用POI、DEM和道路网络等数据,通过SAVEE和AHP等模型识别出消防站用地适宜区和火灾潜在风险区的空间分布,进一步使用应急设施选址模型对消防站进行空间选址.主要研究结论为:①消防站适宜性用地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综合评价消防站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②城市不同类型POI反映出的城市功能空间的火灾风险区存在较大差异;③综合考虑前30%的高火灾风险区、重要保护区和POI总体覆盖率相关标准等因素,经多次迭加运算最终需新增12家消防站点,对POI总体覆盖率达99.29%,对前30%的高风险区覆盖率达99.56%,对重要保护区的覆盖率达99.27%,优化后的各指标均有较大的提升,满足研究区应急设施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垃圾数量日益增加,垃圾站的选址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在社会、自然环境、经济和交通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层次分析模型(AHP),建立垃圾选址的指标体系,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关系。运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以阜新市细河主城区为例,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垃圾中转站选址方案。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城市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还深度地探究了影响垃圾中转站选址的重要因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参考性。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元谋县为例,应用元谋县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GIS软件生成海拔、坡度等数据的空间分布,结合2011年完成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统计出元谋县低丘缓坡区域土地资源总量,并采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层次组合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给各个评价因子赋予权重的方法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宜建性评价体系,对评价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统计出元谋县内适宜建设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为49 133.15 hm2,占总低丘缓坡土地面积的41.16%。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概念入手,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制约因素和城市发展的目标分析,从土地人口承载力、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栽力四方面构建了深圳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深圳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提高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城市规划中对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框架的不尽合理问题,以河南省西峡县为例构建了包含主导性和限制性逻辑的综合评价方案。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将生态敏感性作为限制性因素进行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研究。研究区的分析结果显示:西峡县整体新增城镇建设区呈现南北区域不适宜而中间适宜的特征,而适宜和较适宜城市建设的用地主要分布在鹳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河谷地带。但在中心城区外缘某些区域生态敏感性强,应禁止开发活动。研究结果有效体现出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空间格局,对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艳梅 《北京测绘》2018,32(3):349-35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纺织服装的更新越来越快,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将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GIS选址分析的优点和特点,然后分析影响废旧纺织品回收站选址的各种因素,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值,并依次分析自然环境因素、交通便利性、土地租金价格、交通成本因素对废旧纺织品回收站选址的影响,最后通过GIS综合分析选出最适宜的废旧纺织品回收站选址地址。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东南沿海县域国土资源利用的特点,选取对东南沿海县域用地影响较大的地形地貌、自然灾害、河流水系、城市聚集效应、交通条件、土地利用条件等主要限制要素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基于GIS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确定评定单元的建设用地适宜性综合评定分值,从而划分用地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晋江市Ⅰ级适宜建设国土面积占比高达67.96%,且Ⅰ级适宜建设用地在整个县域都广泛分布,说明晋江市国土资源建设用地适宜性总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6.
影响空间选址的因素错综复杂,本文在对以往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选址的三大影响因素:容量、区位特征和作用范围,并进行了空间选址的建模研究,建立了三个基本模型(容量因素影响模型、区位特征因素影响模型、作用范围因素影响模型)和空间选址的评估模型,并结合应用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初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针对乡村休闲养老项目选址决策困难的问题,本文利用文献研究、组建专家小组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了“4层次、2维度、5要素、12个指标”的乡村休闲养老项目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层指标的权重,制定了12个指标的赋值评分规则。按照构建的选址评价体系,结合GIS软件工具,对发展休闲养老产业的典型乡村——江西省靖安县中源乡进行实证评价,验证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该评价体系可用于指导其他类似乡村的休闲养老项目选址实践,确保乡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乡村休闲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空间数据质量的好坏,是地理信息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很有必要进行空间数据质量的评价工作。指出现有的评价方法在全面性、综合性、准确性上存在的不足。首先介绍模糊综合评判法;其次分析影响空间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空间数据的完整性、逻辑一致性、空间精度、时间精度、专题精度等,并据此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某一空间数据实例为对象,完成其质量评价工作;最后在.NET平台下采用C#语言开发了空间数据质量评价系统。结果表明该评判方法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进行空间数据质量的评价,开发的系统也能为评价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9.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文中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在充分考虑到自然因素、安全因素和区位因素的条件下,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选择了对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产生影响的8个主要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选择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利用Arc 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计算出评价区域的综合评价分值,把整个评价区域的综合分值平均分为4个等份,以此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得出高度适建区、中度适建区、低度适建区和禁建区4个等级的区域面积和分布。  相似文献   

20.
仁怀市喀斯特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合理确定贵州喀斯特地区城镇扩展方向,在GIS的支持下,以贵州省仁怀市为例,文章选取地形地貌、开发利用条件、地质因子3方面6个单因子,构建该研究区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仁怀市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建设用地和比较适宜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仁怀在市中部和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