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南通市人口数据和道路路网结构为基础,选取58个固定应急避难场所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网络分析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应急避难场所分布与人口分布及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关联性。研究表明:南通市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分布与人口分布及土地利用类型呈现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该市的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呈现空间相似值之间的空间聚集现象。同时,分析结果图显示在“高高”聚集类型和“低低”聚集类型象限内有较多的应急避难场所,表明人口分布及土地利用类型对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分布特征起到一定作用。希望本文研究结果能为优化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居民躲避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安全区域,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应急避难场所的评级指标,并以福州市区为例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表明,福州市现有的应急避难场所整体服务效能较好,但是数量上过少,空间分布上不均衡;部分应急避难场所交通可达性不理想,距离城市主干道距离较远;服务效能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
GIS下的北京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与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均衡布局是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可达性能够有效评价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的均衡性与合理性。以场所入口为供给点应用两步移动搜寻法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服务半径的可达性值的分布,确定3000 m为北京已建成避难场所的适宜服务距离。分析3000 m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图,可得结论,北京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还不能满足城区居民避难需求,避难人数缺口大,且布局不够均衡、合理,首都功能核心区及其周边可达性好,而边远区域则完全享受不到避难服务,避难场所空间分布公平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安庆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特征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火灾、爆炸、公共卫生事故、工程事故等人为灾害性事件频发,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也给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损失。由于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将越来越大,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市规划中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以安庆城区为例,根据城市人口分布状况以及城市总体的空间布局,分析应急避难场所的特征及其与城市的适应程度。采用GIS的空间查询、网络分析、最佳路径分析等功能,检验该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合理性。针对城市规划中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上不合理的问题,进行方案优化。研究结果将给安庆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一种重要的应急避难场所资源,对城市应急救援和防灾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濠江区为例,从可达性、服务面积、服务人口比、服务缺口4个指标,结合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工具评价其学校型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合理性。结果表明:目前濠江区学校避难场所的总体规划布局不合理,服务范围无法基本覆盖,可达性相对较差,服务缺口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在考虑距离衰减效应的重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gravity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G2SFCA)基础上,引入Huff模型,并考虑需求点位置要素及地形要素,分别从供给点竞争、需求点定位、路网距离优化三方面对G2SFCA进行改进,并采用改进的G2SFCA对深圳市室内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G2SFCA不仅能很好地揭示深圳市各社区室内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可达性,而且也能有效反映避难场所可达性与人口密度分布的空间匹配规律,较其他模型更符合现实情况;已建成室内应急避难场所数量、容纳人口及空间可达性的统计与分析结果真实、可靠,相关结论可为深圳市未来的防灾工作以及室内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规划设置合理的应急避难区域,建立应急处置策略,对强化学校防灾结构、提高学校抗灾能力、保障广大师生安全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我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各种国家和地方标准,从安全性、可达性及有效性三方面构建了天津农学院应急避难场所的设置原则.对天津农学院应急避难场所进行规划布局,得到天津农学院应急避难场所的面积、容量和分布情况,绘制了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最后为天津农学院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提出建议.本研究可为天津农学院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福州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平台,完成福州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入库工作,根据地震避难场所服务能力的影响因子计算服务半径,利用加权Voronoi图生成福州市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范围分区图,分析现有避难场地服务区服务人口负载情况,对避难场地空间配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种北京城区避难场所可达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两步移动搜寻法应用于避难场所可达性研究中存在的中心供给、统一阈值及无距离衰减的问题,提出了"入口供给、分段阈值、高斯距离衰减"的优化方案。入口供给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分段阈值则充分考虑了避难场所的面积因素,高斯距离衰减符合可达性随距离递减的规律。改良两步移动搜寻法能够较好地揭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与人口相互作用的规律。基于ArcGIS平台,将改良两步移动搜寻法应用于北京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达性研究,获得更加真实、可靠的评价结果,展现了改良两步移动搜寻法在公共服务空间可达性评价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天地图·福建提供的丰富地理信息服务基础上,集成地震应急专题数据,基于SOA架构,开发了基于空间位置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PC端服务和手机端服务,为政府部门综合应急管理和公众地震应急避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洪水灾害发生时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规划问题,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性、安置可行性、可持续发展性等多个影响因素,建立层次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并进行定量计算,得到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以安庆市望江县高士镇为例,利用模型进行当地避难场所选址规划,得到了最优避难方案,为当地的避难场所选址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涛  巫勇 《东北测绘》2012,(1):59-62
宁波是个人口众多、突发事故频发的沿海城市,宁波市应急避难场所信息系统的研究对应急指挥、人员疏散都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本文在GI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应急避难场所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及技术路线,阐述其实现的基本原理,并提出构建宁波市应急避难场所信息系统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13.
城市应急预案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应急预案决策支持系统是城市各类应急预案的有效综合和具体实施。本文详细阐述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功能,建立城市应急预案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方法、空间数据库设计及空间分析模型建模等。城市应急预案决策支持系统能有效地缩短城市应对各类紧急事故的时间,提高应对效率,为救援工作的及时、快速、准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突发自然灾害下的道路网络存在安全隐患,安全性成为应急疏散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当前对应急疏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疏散效率方面,对疏散的安全性、道路风险的考虑仍然存在不足。针对这一问题,从路径的可靠性角度考虑道路风险因素,建立了基于时间和道路风险的路径可靠性度量模型,进而提出了顾及道路风险的应急疏散路径规划方法。为检验方法的有效性,选择位于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四川茂县为研究区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受灾点人员与应急避难场所之间的分配关系合理,所规划路径有效地避开了风险较高的道路,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以为城市的应急疏散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扩张以及改造,城市空间数据不断地发生变化,城市空间数据库需要及时更新。加强城市基础空间数据的更新管理,及时对城市空间数据进行测绘更新,才能保证城市基础空间数据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资料。本文主要讲述了空间数据更新流程和更新方法,为实现空间数据库及时、快速、准确地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在充分分析广西柳州市阳和工业园区安全监管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流行的GIS技术、网络技术和OA技术,采用Geodatabase空间数据模型建立空间数据库,通过ArcSDE(空间数据引擎)在Oracle关系数据库平台上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访问,利用双机集群、Oracle热备份实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有效管理,运用ArcEngine组件和Visual C 技术实现企业安全监管与应急救援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极端天气的产生导致城市洪涝灾害频发,成为威胁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因此,提高城市面对暴雨洪涝的能力,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主城五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洪涝灾害韧性GIS空间量化评价,对洪灾易发点、避难场所点,以及最短逃生路径、卫生医疗设施距离等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洪灾应急规划有效方法,并通过增强城市洪灾韧性,提高昆明市对洪灾的预防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目前仍存在一定的洪涝灾害隐患,近几年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更新,昆明市主城区排水设施对于极端暴雨已经具备一定的抵抗力,但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城市基础地质数据是“数字城市”的基础性数据。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地质空间数据库,描述GeoDatabase空间数据模型和ArcSDE技术,在分析城市地质管理内容的基础上,以沈阳市的工程勘察数据为例,探讨GeoDatabase的城市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并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存储和管理;进而通过实例应用证明此数据库在应用系统开发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ArcSDE体系结构及原理,根据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信息空间特征及业务需求,提出了利用ArcSDE组件和SQL Server2005建设应急救援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数据库方案,使得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能够相互关联,实现统一管理。以建立陕西省彬县某煤矿救援中心数据库为例,介绍了建立煤矿安全应急救援空间数据库的基本技术,实现了空间信息的可视化查询,能够提高煤矿安全应急救援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肖凡 《浙江测绘》2008,(3):43-45
在分析数字城市公众信息服务的数据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城市空间数据库总体框架和空间数据组织方案,并对空间数据逻辑模型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针对系统应用中存在的查询效率优化、数据安全性控制以及数据实时更新等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