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长期以来研究者认为西准噶尔库鲁木苏岩基是由正长花岗岩构成的简单岩体,且无可靠的年代学依据。为充分认识该岩体的形成和演化,作者通过1∶5万地质填图调查,对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接触关系、地质时代的研究。结果表明,库鲁木苏岩基可解体为晚石炭世沙雀序列和早二叠世库鲁木苏序列,且两序列间为超动侵入接触关系,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05Ma和292Ma。  相似文献   

2.
西秦岭党川地区花岗岩体的"解体"及同位素年龄证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复式花岗岩体(岩基)的“解体”是客观地质事实的反映。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特征、接触关系、形变及变质特征研究.西秦岭党川地区的花岗岩体可解体为吴砦、太碌、大堡、石门、党川、火炎山、百花7个岩体。其同位素年龄依次为174Ma、212Ma、225Ma、280Ma、391Ma、399Ma和430Ma。近年来的地质填图已经证实.各岩体间均为侵入接触关系.解体地质依据充分。岩体的解体反映了岩浆活动的特征,对进一步研究岩浆事件、成矿事件和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天山阿吾拉勒阔尔库岩基的解体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岩石学特征、接触关系、地质时代等详细研究,阿吾拉勒山阔尔库岩基可解体为早石炭世赛肯都鲁序列((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合)和早二叠世阔尔库序列(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两序列的同位素年龄分别为331Ma和281Ma.地质调查已证实,两序列间为侵入接触.赛肯都鲁序列为钙碱性岛弧成因,阔尔库序列为碱性同碰撞型或后造山型成因.阔尔库岩基的解体,不仅客观反映了岩浆的分布及活动特征,而且对丰富研究区的构造岩石组合和探讨大地构造演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鄂西黄陵花岗岩基同位素年龄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Isoplot程序重新计算了鄂西黄陵花岗岩基主要岩套的Rb-Sr等时线年龄和锆石U-Pb一致曲线年龄,测定了各种类型脉岩的侵入年龄,最后获得该岩基岩浆活动的年龄谱是主体太平溪英云闪长岩岩套和黄陵庙花岗闪长岩岩套的侵位年龄分别是(833±29)Ma和(819±7)Ma,大老岭石英二长花岗岩岩套是(786±54)Ma,脉岩套侵入年龄从花岗闪长斑岩的813 Ma开始,到770Ma的辉绿岩和772Ma的石英脉侵入,整个岩基抬升作用完成,岩浆活动基本结束.在印支期(217±7)Ma时,岩基上NNW和NNE向大断裂发生了强烈的再次活动.Nd,Sr同位素证据表明,除大老岭岩套外,其他三个岩套的岩浆演化是连续的,这些岩浆起源于晋宁期扬子板块北缘发生的大洋板块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5.
南沙微地块一直被作为华南大陆的一部分,但缺乏基底岩石学证据的支持.本文首次报道了南沙微地块花岗质岩石岩浆错石年龄.测年方法为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测年技术.在站位S 08-18获得两个斜长花岗岩样品年龄:分别为159.1±1.6 Ma和157.8±1.0 Ma,在站位S 08-32获得两个二长花岗岩样品年龄:分别为153.6±0.3 Ma和127.2±0.2 Ma,表明它们为燕山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沈莽庭  周延  张晓东  武彬 《地质论评》2015,61(4):913-924
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定了闽西南上杭溪口复式岩基部分岩体中锆石的U-Pb年龄:田坑里片麻状变晶似斑状中粒二长花岗岩为452.6±7.8 Ma,磜角里中粒花岗分别为161.2±2.9 Ma和168.6±3.7Ma。综合前人年龄资料研究显示:闽西南上杭地区溪口复式岩基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基,至少经历了3个较大的岩浆活动侵入期,即溪口复式岩基形成经历了440~460 Ma的加里东期,274~394 Ma的华力西期和120~169Ma的燕山期3个较大的岩浆侵入活动时期,燕山期又可分为120~148 Ma和148~169 Ma的中晚期。加里东期形成了二长花岗岩、石英斑岩,华力西期形成了似斑状中细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燕山期形成了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其中120~169 Ma为溪口复式岩基岩浆活动主要时期,与中国东部大规模燕山期岩浆活动一致,成岩作用可能与岩石圈伸展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南进行1∶5万区域地质填图过程中,在前人划分的下古生界地层中解体出一套前寒武系,其中分布有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表明为钙碱性系列,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特征。两个英云闪长岩体中单颗粒锆石LA-ICP-MS年龄分别为855±14Ma、836±12Ma,是目前为止喀喇昆仑地区仅有的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年龄。填补了喀喇昆仑地区前寒武纪岩浆事件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北大巴山早古生代地层广泛出露一套超基性、基性岩墙和碱质火山杂岩(包括碱性玄武岩和粗面岩),为研究北大巴山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利用锆石U-Pb定年和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它们的形成时代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它们的成因及构造意义。通过对岚皋县和镇坪县的两个辉绿岩墙开展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它们的年龄为399±1Ma和451±4 Ma,是研究区目前已报道的有关超基性、基性岩墙最年轻和最老的就位时代。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主量元素与区内其他基性岩墙位于同一演化趋势线上,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类似于OIB的特征,表明它们来自相同的地幔源区。因此,研究区内基性岩墙侵入事件最早开始于晚奥陶世中期(约450Ma),结束于早泥盆世晚期(约400 Ma),期间经历了多次岩浆侵入活动。对与碱性玄武岩共生的火山碎屑岩中金云母晶屑进行~(40)Ar/~(39)Ar同位素定年,获得年龄446±3Ma,代表了火山喷发时间,表明碱性玄武质岩浆喷发活动与基性岩浆侵入事件大致同时发生。对粗面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虽未获得准确的岩浆结晶年龄,但较年轻锆石年龄(165±3Ma和229±2Ma)的存在,暗示其形成时代可能属于中生代。系统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北大巴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中的超基性、基性岩墙和碱性玄武质火山杂岩为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最早开始于450Ma,经历了多期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活动(450~400 Ma),结束于早泥盆世晚期(~400Ma)。而粗面岩与上述岩石不是同一期岩浆活动产物,研究区不存在双峰式火成岩组合,它们可能形成于中生代,属于南秦岭中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为南秦岭、北大巴山中生代成矿作用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9.
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对格咱岛弧中部的地苏嘎成矿岩体中不合矿和含矿2类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不合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为203.03Ma±0.54Ma,含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年龄分为2组217.25Ma±0.89Ma和208.5Ma±1.0Ma,限定了地苏嘎岩体的岩浆活动时限为217~203Ma,而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热液事件主要发生在208Ma.研究表明,地苏嘎成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均发生在印支晚期,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时代基本吻合,但岩浆作用的时限已接近燕山期,这对探讨格咱岛弧构造岩浆演化及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鱼洞子杂岩是秦岭地区最古老的复杂的地质体。前人对鱼洞子杂岩不同的地质体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年龄测定,但结果差异较大,且总体测试精度不高。依据锆石CL影像的特征,结合锆石成因分析和锆石微区的U-Pb同位素,进行了LA-ICP-MS测定,在鱼洞子杂岩糜棱岩化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强片理化黑云母花岗岩中分别获得2661Ma±17Ma和2703Ma±26Ma的岩浆结晶年龄,同时在糜棱岩化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获得2647Ma±65Ma的变质锆石年龄。其中2703Ma±26Ma是秦岭造山带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侵入岩的形成年龄,为研究秦岭造山带早前寒武纪构造岩浆事件和地球早期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诸广山复式花岗岩基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是南岭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南体和北体组成,出露面积大于5000 km2,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3个时代。通过对诸广山北体3期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14.5±4.5)Ma(n=13,MSWD=0.52)、(417.3±4.8)Ma(n=12,MSWD=0.84),形成于晚志留世末。印支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207.5±2.7)Ma(n=10,MSWD=1.6),形成于晚三叠世末。燕山期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148.2±1.7)Ma(n=13,MSWD=0.93),形成于晚侏罗世。该成果为南岭地区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花岗岩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冈底斯岩基广泛发育三叠纪-中新世的岩浆岩,是研究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和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相关的构造岩浆作用特征的天然实验室。日多地区花岗岩体位于藏南墨竹工卡县东侧日多乡附近,其主体为花岗岩,被花岗闪长玢岩脉侵入。锆石U-Pb地质年代学表明:主体花岗岩形成于62.7±0.5Ma,侵入其中的花岗闪长玢岩脉形成于59.5±1.5Ma,并捕获了大量的侏罗纪岩浆岩锆石(155.4±1.8Ma)。日多地区花岗岩体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为:(1)高Si O_2、Na_2O、Al_2O_3,低Fe O~T、MgO、Ti O_2;(2)富集轻稀土(LREE),亏损重稀土(HREE)及高场强元素Nb、Ta、Ti、P元素;(3)具有Eu负异常,总体显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和岛弧型岩浆岩特征。锆石Hf同位素特征暗示其岩浆源区为基性下地壳物质。花岗闪长玢岩脉裹挟大量侏罗纪岩浆型锆石,表明冈底斯岩基拉萨以东地区可能经历了较广泛的晚侏罗世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13.
锆石Ge含量和年龄对云南临沧锗矿床物质来源的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临沧锗矿床产在以临沧花岗岩为基底的中新世断陷盆地中。已有研究表明,成矿元素Ge来自基底花岗岩,但临沧花岗岩是复式岩基,具有多期次的岩浆活动,而Ge来自哪期岩浆活动并不清楚。文章对采自晓街、临沧、勐库和勐海的7个花岗岩样品(纵贯临沧岩基)进行了LA-ICP-MS锆石原位Ge元素含量分析和U-Pb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岩基主体岩浆活动时代与前人研究成果一致,为(215.6±2.7)Ma~(236.9±3.7)Ma,同时也有少量继承锆石(303~2533 Ma);w(Ge)在主岩浆期的锆石中为0.23×10-6~4.21×10-6,平均0.53×10-6,在继承锆石中为0.34×10-6~3.43×10-6,平均1.18×10-6;而在本次研究中新发现的年龄为106.5 Ma和87.7 Ma的年轻锆石中w(Ge)高达102×10-6。因此,推测临沧锗矿床中Ge来源于晚期岩浆或热液作用。这个结果为成矿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阿尔金是塔里木克拉通变质基底的主要出露区之一。对该区具有侵入接触关系的正长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正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多呈椭圆状,具有振荡环带结构,部分颗粒中可见老锆石残核,Th/U值较高,亏损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具有负Eu异常和正Ce异常的特点,表明该组锆石为岩浆成因。定年结果获得1903±13Ma和2506±55Ma两组年龄加权平均值,前者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后者为捕获锆石年龄,结合区域年代学资料,认为正长花岗岩岩浆侵入过程中可能捕获了太古宇米兰群的古老基底锆石。花岗片麻岩中16个测点的锆石~(207)Pb/~(206)Pb年龄集中于1802±28Ma,代表了岩体侵位时代,其余5个测点的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1911~1951Ma,说明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了部分正长花岗岩的物质。区域地质与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北阿尔金地区广泛存在2.0~1.8Ga的构造-热事件。获得的花岗质岩石的1.9~1.8Ga的年龄结果,直接证实了北阿尔金存在约1.9Ga的岩浆作用,可能为古元古代Columbia超大陆汇聚事件在该地区的响应,为探讨塔里木板块前寒武纪构造-热事件演化历史提供了新资料。古元古代末期约1.8Ga的花岗片麻岩,代表了后造山伸展阶段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5.
青海南山东段花岗岩类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英云闪长岩。通过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241±3Ma、245±2Ma和249±3Ma,可代表其成岩年龄。花岗岩类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岩石具俯冲型花岗岩类特征,可能代表早三叠世宗务隆洋的北向俯冲过程。通过对青海南山东段侵入岩体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构造环境等的研究,为青海宗务隆造山带在印支期的构造环境演化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韩伟  周建波 《岩石学报》2020,36(3):703-725
饶河杂岩作为那丹哈达增生杂岩的主体,是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直接证据。饶河增生杂岩组成与增生过程的研究对限定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与增生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和饶河大岱地区大比例尺填图基础上,明确了饶河杂岩主要由枕状玄武岩、辉长岩以及大洋板块沉积地层(OPS)组成,这些岩石均呈构造透镜体状分布在海沟沉积物中,并被中生代花岗质岩脉所穿切,因此为限定饶河增生杂岩的组成、增生和就位时代提供了关键制约。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玄武岩具有洋岛玄武岩(OIB)的地球化学属性。LA-ICPMS锆石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玄武岩和辉长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66±2Ma和214±5Ma,限定了饶河杂岩中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的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结合该区粉砂质泥岩和砂岩的沉积时代下限分别为167±3Ma和133±4Ma,表明饶河杂岩的增生时代为167~133Ma,此外样品的碎屑年龄信息表明基质的物源为邻近的佳木斯地块和中亚造山带东段,其中前寒武的碎屑年龄在中国东北的多个陆块均有出现,可能源于早前存在的前寒武纪基底。本文测得侵入饶河杂岩的2个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分别为126±1Ma和105±2Ma,表明饶河杂岩中的花岗岩脉主要形成于两个阶段,其中较老的花岗岩侵入体进一步限定了饶河杂岩的最终就位时代为133Ma至126Ma,表明古太平洋板块在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存在西向俯冲-增生作用,为古太平洋板块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New40Ar-39Ar thermochronological results from the Ladakh region in the India-Asia collision zone provide a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ary scenario. The characteristic granodiorite of the Ladakh batholith near Leh yielded a plateau age of 46.3 ± 0.6 Ma (2σ). Biotite from the same rock yielded a plateau age of 44.6 ± 0.3 Ma (2σ). The youngest phase of the Ladakh batholith, the leucogranite near Himya, yielded a cooling pattern with a plateau-like age of ∼ 36 Ma. The plateau age of muscovite from the same rock is 29.8 ±0.2 Ma (2σ). These ages indicate post-collision tectono-thermal activity, which may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partial melting within the Ladakh batholith. Two basalt samples from Sumdo Nala have also recorded the post-collision tectono-thermal event, which lasted at least for 8 MY in the suture zone since the collision, wherea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Indus Suture, pillow lava of Chiktan showed no effect of this event and yielded an age of emplacement of 128.2 ±2.6 Ma (2σ). The available data indicate that post-collision deformation led to the crustal thickening causing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which may have caused partial melting at the base of the thickened crust. The high thermal regime propagated away from the suture with time.  相似文献   

18.
冀磊  刘福来  王舫 《岩石学报》2017,33(9):2957-2974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的结合部位。杂岩带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变质事件的叠加,带内物质组成极其复杂,是研究古特提斯演化、印度-欧亚板块俯冲-碰撞-隆升以及渐新世印支地体沿红河-哀牢山左行走滑侧向挤出的关键地区。本文对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中、北段戛洒地区11件花岗质岩石进行了LA-ICPMS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揭示出新元古代、中三叠世、始新世和渐新世四期不同类型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其中4件花岗质岩石中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780.0±6.3Ma~743.6±6.7Ma,部分岩石内发育有渐新世深熔锆石;1件花岗质片麻岩内27颗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34.3±2.0Ma;3件花岗斑岩锆石U-Pb测年获得36.67±0.54Ma~33.01±0.39Ma的加权平均年龄;3件花岗质片麻岩/糜棱岩中获得渐新世(28.58±0.57Ma~24.53±0.29Ma)侵位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揭示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具有较高的Cu、V、Zn、TiO_2含量及较高铝指数,A/CNK变化范围为1.09~1.13,TiO_2含量为0.44~0.60;中三叠世花岗岩具有钙碱性特征,A/CNK1.0,R1-R2图解中落入深熔花岗岩范围内;始新世花岗岩具有高Sr、Ba、K_2O含量,高Sr/Y、Sr/Nd、Ba/Th比值,低Nd、Na)2O含量的特点,岩石中全碱含量为9.2%~10.4%,Sr/Y值为48.8~94.5,Sr/Nd值为30.4~65.3,Ba/Th值为151~358;渐新世花岗岩全碱含量较低变化范围为3.25~9.03,A/CNK范围为1.09~1.14,属富铝质S型花岗岩。花岗质岩石野外产状、锆石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揭示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可能属扬子板块西缘原特提斯洋俯冲形成的陆缘岩浆弧,印支期造山作用过程中卷入到杂岩带内,新生代区域性走滑剪切使岩石进一步发生变形和深熔;中三叠世花岗岩为古特提斯洋闭合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碰撞后伸展构造热事件的响应;始新世花岗质岩石为印度-亚欧板块碰撞后伸展背景下地幔上涌交代下地壳进而产生的富钾花岗质岩石,且侵位年代由北向南逐渐变新记录了印度-亚欧板块汇聚角度的调整过程;渐新世花岗质岩石为红河-哀牢山剪切-走滑抬升过程中变沉积岩、新元古代和晚二叠世-三叠纪花岗质岩石的部分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19.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白干湖钨锡矿田是认识中国西北地区钨锡矿床成矿规律的重要窗口。作者对采自含矿石英脉的2个白云母样品进行40Ar/39Ar定年,获得其坪年龄分别为(422.7±4.5)Ma和(421.8±2.7)Ma。2个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与反等时线年龄也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分别为(424±15)Ma和(418±24)Ma,表明分析数据可信。获得的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指示成矿作用发生在晚志留世,与原特提斯洋闭合事件密切相关,闭合后的陆陆碰撞使富含成矿物质的变质沉积物重熔而形成花岗岩浆;花岗岩浆侵入并析出含矿热液,导致钨锡成矿。  相似文献   

20.
祁漫塔格东段拉陵高里河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组合为高SiO_2(72.18%~76.55%)、高K_2O(4.08%~5.32%)的碱性花岗岩组合,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平均值为0.28)。岩石组合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205.1±1.0Ma和199.5±1.2Ma。该套花岗岩组合与拉陵高里河地区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关系密切,初步确定祁漫塔格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组合也是一期重要的成矿岩浆建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