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1980年7日14日面3B级耀斑活动区形态、光球磁场和视向速度分布特征。对速度场分析表明,在探讨耀斑机制和活动区模型时,活动区速度场的测量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024黑子(S.G.D编号为4964)是1988年3月份太阳上最大、磁场最强的黑子群。在日面上出现的半个月里,始终有耀斑产生。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磁场望远镜对这个活动区作了常规观测,并获得了磁场和速度场资料。 024活动区是由一个偶极黑子和δ黑子组成的。12日01~h49~mUT,黑子刚从东部出现时就有耀斑和活动日珥产生。从速度场与H_β色球单色像对比来看,耀斑内有物质向里流动,而暗条中有物质向外抛射。024活动区的磁场十分复杂,S极、N极磁场互相包含、渗入、剪切,形成许多海湾结构。可能这就是产生了许多各种形状的耀斑的缘故。本文对磁场的形态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AR5047活动区是第3次联测期(1988年6月24日-7月7日)的第1个目标。该活动区在22日前只发生过一些级别很低的小耀斑,但是在23日和24日接连爆发4个X级的X射线耀斑,其中23日0923UT的1B/X1.6耀斑和24日0422UT的2B/X1.3耀斑均被云南天文台26CM太阳望远镜观测到。特别是24日的2B/X1.3耀斑除用Hα线心之外。还用±0.5A;±0.75A;±1.0A的偏带作高时间分辨(~5秒拍摄1画幅)的观测。 本文刊载该耀斑的Hα和偏带时间发展系列照片和耀斑开始时的白光黑子群精细结构照片。 从系列的耀斑像上清楚看出该耀斑有好几个初始亮点在不同时间发亮并到达其亮度和面积极大。比对Hα和偏带单色像以及白光黑子群的精细结构指出,耀斑主要亮块发生在黑子群的破裂处,并遮盖主要黑子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AR6659是22周以来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区,它爆发了22周最强大的高能事件。本文用云南天文台的光球、色球精细结构照片和北京天文台怀柔站的磁场速度场资料,分析了该活动区磁场速度场的二维位形和大耀斑期间的演化特征。本文分析的4个大耀斑均爆发在中性线附近的N极区磁场梯度大的地方及色球速度场的红移区。偏带观测也显示耀斑物质是向红端移动的。耀斑波沿横场传播在离本黑子群几万至十几万公里的地方激起感生耀斑,在原生耀斑与感生耀斑之间往往有耀斑环相连。此外,本文还从演化特征出发分析了耀斑爆发前活动区等离子体的宏观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AR5060是No.Ⅳ联测期中的第二个目标活动区。它从1988年6月25日东边缘初现到7月8日转出西边缘消失的14天中,黑子群一直保持最复杂的FKC、EKC型和最复杂的BGD磁型。6月29日黑子群面积发展到3000面积单位,是第22周以来第一群最大的黑子(更大的是1989年3月的AR5395,面积达3600单位)。该活动区的黑子群发生过强烈的运动和磁性重联。似乎具备发生强烈大耀斑的位形特征和动力学条件,可是在这期间,全球耀斑监测所观测到的120多个耀斑(据SGD)中,亚耀斑占81%,1级耀斑占15%,2级耀斑只有3个占4%,而且这3个2级耀斑的X射线级别只达到M6.5,M9.2,M3.9,没有一个达到X级。 在AR5060活动区耀斑活动高峰期的6月28日,29日,30日和7月1日这四天中,云南天文台26CM太阳望远镜观测到其中一个2B/M6.5耀斑(1988年6月29日0737UT)、几个1级耀斑和其它许多亚耀斑。从黑子群和色球单色照片上作耀斑发生点同黑子相对位置的比较,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在结构复杂、运动剧烈的黑子群内部发生的都是小耀斑,而3个2B/M级耀斑都发生在黑子群以外只有卫星黑子浮现和消失的时期和地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1周较大耀斑作空间分布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存在两个活动经度带,它们是220°—140°和340°—320°。(2)耀斑在南北半球分布是不均匀的。(3)在日面东50°—60°和日面西10°—20°的活动区中易产生耀斑,而在日面东边缘80°—90°和日面西60°—70°的活动区中不易产生耀斑。(4)用自相关方法作耀斑的空间谱分布,结果表明:(ⅰ)一个较大耀斑活动区迴转一次时产生耀斑的可能性是很大的。(ⅱ)在迴转一次之后,再产生耀斑的可能性甚微。(ⅲ)当τ=1,R(τ)较大时,表示在产生较大耀斑活动区的邻近(东)20°之内耀斑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1989年1月14日AR5312(怀柔编号89009)活动区,产生了一个2B级耀斑。该活动区经纬度为L306、S32,黑子群磁场分类为δ型。耀斑开始时间为0202UT,结束为0534UT,持续了3个多小时。北京天文台磁场望远镜,得到了一系列较完整的高分辨磁场及速度场资料,包括光球5324A的矢量磁场图和色球4861A的纵向磁场图(图1、2)。从耀斑前后的磁图得到以下结果: 1、耀斑初始亮点位于纵向磁场中性线附近高度剪切区域(见图1B区)、新浮磁流区(图2D区)以及双极磁结构对消区。前两种区域均能形成电流片,并且引起磁流体不稳定性,从而激发耀斑,但对消区和耀斑的关系不是很清楚,有待于理论工作者进一步探讨。 2、耀斑极大时间过后,光球和色球H_(11)=0线附近纵场梯度均有明显下降。 3、在强剪切区域(图1B区),5324A横向磁场和H_(11)=0线之间的夹角在耀斑极大时间过后有明显增大,该现象表明磁能释放后,磁场剪切缓解。 4、耀斑初始亮点产生后磁场高度剪切区、新浮磁流区和双极对消区,其触发耀斑的作用和周围的磁场环境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象具有磁海湾结构这样的活动区,似乎更容易产生耀斑。 5. 该活动区色球磁场位形,较光球磁场位形复杂,主要表现在:色球的纵场出现了一些磁弧岛结构,其原因可能是光球之上的磁力线高度剪切区及扭绞所致。0411  相似文献   

8.
本文列表给出了乌鲁木齐天文站1989年3月对活动区AR5395观测到的1级以上色球耀斑及5M级以上X射线耀斑相对应的色球耀斑数据,并选登了3月9日—18日活动区AR5395的演化及3月10日冲浪后色球耀斑相对应的色球照片。本文还对活动区AR5395及3月10日、13日两次耀斑活动形态作了初步分析。本工作得到了中国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989年3月15日发生在AR5395活动区的3B级耀斑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耀班开始前,本活动区附近的暗条就激活起来,直致消失。(2)在耀斑发生过程中,耀斑区域的暗条变得更加复杂。(3)主耀斑块始终发生在大黑子群西侧,并不断向南面扩张,形成一条非常漂亮的带子。(4)耀斑的X射线辐射引起电离层3级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活动区NOAA6891中三个X线耀斑前后的向量磁场分析,研究耀斑发生条件与耀斑发生前后横向磁场和磁剪切变化的关系。我们发现与Hagyard的耀斑发生条件不同的是,强的横向磁场和磁剪切不是活动区中耀斑发生的充要条件。我们的结果表明,活动区NOAA6891 1991年30日的耀斑发生在横向磁场和磁剪切剧烈下降后。尽管10月27日的耀斑发生后横向磁场和磁剪切变化很大,但由于有新磁流浮现,造成磁中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活动区NOAA 6891中三个X级耀斑前后的向量磁场分析 ,研究耀斑发生条件与耀斑发生前后横向磁场和磁剪切变化的关系。我们发现与Hagyard的耀斑发生条件不同的是 ,强的横向磁场和磁剪切不是活动区中耀斑发生的充要条件。我们的结果表明 ,活动区NOAA 6891 1 991年 30日的耀斑发生在横向磁场和磁剪切剧烈下降后。尽管 1 0月 2 7日的耀斑发生后横向磁场和磁剪切变化很大 ,但由于有新磁流浮现 ,造成磁中性线的改变 ,使得横向磁场和磁剪切变化与耀斑发生的联系变得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2.
1989年3月太阳上出现的超级活动区5395产生了一系列的大耀斑,其中2级以上的Hα耀斑23个,包括11个X级耀斑,48个M级耀斑。这些活动对宇宙线强度变化产生了巨大的调制,其中以3月10日大耀斑X4.5/3B所引起的宇宙线暴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89年4月9日发生在小黑子活动区的3B级大耀斑作了形态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耀斑具有双带结构,活动暗条被耀斑的双带包围在中间。2.和耀斑有关的S形活动暗条在耀斑爆发前后有明显变化,最终全部消失。3.耀斑的X—射线事件引起电离层2级和1级扰动(SID)各一次。4.离带观测表明存在着物质的下降运动。5.黑子半影具有旋涡结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72年8月太阳大活动区九个耀斑(包括它全部2级以上大耀斑)的形态和黑子精细结构形态的相关分析,导致以下结论:1.8月2日0355UT本活动区第一次大耀斑的爆发与光球黑子形态变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位置上有一定的相关性。2.九个耀斑在暗条两侧的初始亮点及其主要发展形态与“O”和“B”黑子的旋涡结构有着密切的相关性。3.耀斑的亮带与色球暗条(它由平行的小纤维组成)、O黑子东面的蛇形半影长纤维、以及H_(11)=O线的走向的一致性,可以看作耀斑爆发沿着太阳表面水平磁场传播的形态表现。  相似文献   

15.
用我国第一台高分辨光球——色球望远镜所取得的AR4811的高空间分辨(≤1″)的黑子和Hα色球照相资料分析了该活动区的精细结构的演化特征及有关耀斑活动。指出:(1)和当地原有磁场极性相同的新磁流的浮现在黑子群演化过程中起着阶段性的重要作用,但对活动区耀斑活动贡献不大。(2)有关暗条的各种频繁活动是当地耀斑的一种先兆。(3)活动区中相反极性磁场的相互挤压、剪切和旋转同时存在,是一个2B/M1.3级等一系列耀斑可能的储能机制。而与当地原有磁场极性相反的磁流环的浮现,是2B/M1.3级耀斑的可能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6.
AR6659是22周以来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区,它爆发了22周最强大的高能事件。本文用云南天文台的光球、色球精细结构照片和北京天文台怀柔站的磁场速度场资料,分析了该活动区磁场速度场的二维位形和大耀斑期间的演化特征,本文分析的4个大耀斑均爆发在中性线附近的N极区磁场梯度大的地方及色球速度场的红移区,偏带观测也显示耀斑物质是向红端移动的。耀斑波沿横场传播在离本黑子群几万至十几万公里的地方激起感生耀斑,在原  相似文献   

17.
1989年3月出现在日面上的AR5395活动区是一个δ磁结构的超级活动区。由于活动区中大量磁通量的浮现,磁结构的挤压和剪切运动造成该活动区中大量的耀斑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1989年8月16、17日用本台太阳光谱仪的狭缝监视装置拍摄的AR5629活动区边缘Hα色球局部放大像系列资料概况。 16日拍摄到2N级耀斑的初相、极大以及耀斑冲浪,冲浪以50—180km/s的速度将物质抛出日面之外。随着耀斑面积增大,其形状也随着变化,可以看到有多层次环状  相似文献   

19.
自1974年有连续的太阳软X射线辐射观测以来,AR5395是X射线耀斑产率最高的活动区,过日面13天内共产生106个X射线耀斑,其中X级耀斑就有11个,平均一天发生一次X级耀斑。用S.G.D.资料,对X射线峰值流量Fx,X射线耀斑出现率  相似文献   

20.
1984年2月25日,日面爆发了一个高能大耀斑。我们取得了该耀斑过程的光球黑子活动区强磁场以及黑子、H_α色球等光学资料。分析表明:1.这种高能大耀斑是产生在有黑子剪切运动、新浮磁流和磁场梯度大的磁中性线(H_n=0)两侧;2.耀斑发展到极大前后,不但会掩盖部分后随黑子半影,而且还会进一步掩盖这些后随黑子本影;3.在高能大耀斑爆发过程中,相应的光球黑子活动区的强磁场会出现变化,磁通量增长率为1.0×10~8韦伯/秒,磁场梯度最大为0.2高斯/公里;4.黑子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最大可达0.3公里/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