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对北京区域气象场的影响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化所导致的下垫面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局地气象。根据北京城市测绘院提供的北京市楼房建筑平均高度资料,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模拟了城市化进程引起的气象效应,并与奥林匹克公园站等6个地面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M5V3可以很好地模拟下垫面类型改变导致的气象效应,城市升温效果获得了较好的体现,风速模拟值减小,风向的模拟得到较明显的改善,气压和风速的统计偏差也明显减小。分析结果还揭示了稳定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气象场的模拟及实时预报必须考虑精细化的地形及下垫面状况。  相似文献   

2.
采用日均法对1980—2015年肇庆灰霾天气作分析,研究了不同强度灰霾天气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肇庆灰霾轻微等级出现的比例最大,和总灰霾日数的变化趋势非常一致,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重度灰霾天气出现的频次增加。灰霾日数与风速、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呈反相关关系,受地面风速、逆温层的影响最明显。冬季大气中低层存在逆温层的概率高达93. 6%,风速偏弱,灰霾出现概率大。灰霾期间主导风向为NE,日雨量1 mm,地面平均风速1. 5m/s,比无灰霾出现时小。出现中度及以上灰霾天气时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静风频率较高,平均风速低至1 m/s左右,日雨量0. 5 mm。重度灰霾污染天气发生时主要受弱偏东风场控制,低层有逆温,肇庆处于广州、佛山等城市的下风向,广州、佛山等地的污染物输送对肇庆的空气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离岸型背景风和海陆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灰霾天气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不同类型的背景场和海陆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灰霾有不同的影响。作者主要利用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 (MM5/SMOKE/CMAQ)研究离岸型背景风和海陆风对珠江三角洲一次灰霾天气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这次灰霾天气的气象模拟, 较好地模拟了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模拟出了PM10浓度的变化, 与观测值比较一致。在这次灰霾天气过程中, 由于离岸型背景风与陆风风向一致, 在陆风维持的情况下, 内陆源区的PM10被输送到沿海地区, 导致沿海城市和海面上PM10浓度比较高; 而在海风维持的情况下, 海风与离岸型背景风方向相反, 造成海风较小, 致使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灰霾天气都比较严重。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离岸背景风和海陆风的相互作用对灰霾天气的生成与分布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区中尺度气象模式WRF的模拟性能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利用数值模拟和统计方法,评估了WRF模式在济南地区的模拟性能,并对比研究地形和土地利用对WRF模式模拟性能的影响,为WRF模式在济南地区的业务化运行提供参考。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准确的模拟济南地区近地面气象场及其时间变化特征;统计分析发现,WRF模式对济南地区近地面气温、比湿、风速及风向的模拟准确率分别为72.5%、59.6%、29.4%和36.2%。WRF模式模拟的济南地区夏季比湿偏低、风速偏高,模拟的风速存在系统性偏差。下垫面对WRF模式的模拟结果有显著影响,10 m风速的均方根误差(RMSE)与地形、坡度、模式格点和观测站点的地形偏差显著相关,与坡度的相关系数最大;2 m气温的RMSE仅与地形偏差显著相关,在复杂地形区比较站点观测气温与模式格点气温时,需考虑地形偏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激光雷达风场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维变分同化反演(3DVAR)、 四维变分同化反演(4DVAR) 对多普勒激光雷达资料反演风场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利用车载多普勒激光雷达在2008年残奥会测试赛期间外场试验取得的数据, 反演了海面10 m高度处的风场, 并将风场反演结果与浮标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3DVAR、4DVAR风场反演方法均能实现近海面风的精细化风场反演, 并能反映出风向的变化, 反演风场与浮标数据基本一致, 在风速较大的天气情况, 3DVAR与4DVAR反演风场的一致性要好于风速较小的天气情况; 4DVAR反演方法中以浮标资料作为背景场, 使得其与浮标的符合程度要好于3DVAR方法反演风场; 反演风场的风向与浮标风向具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反演风场的风速与浮标风速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反演风场的风向、风速与浮标的风向、风速之间平均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表明, 这两序列之间具有一定差别, 在风速较小的天气情况下使用时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6.
多普勒激光雷达在大气、环境以及风能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复杂天气下多普勒激光雷达的适用性仍然有待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采用2020年8—10月期间位于福建三沙的地基多普勒激光雷达与边界层高塔所搭载的超声风温仪观测的风场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多普勒激光雷达在水平风速、风向方面具有稳定的高精度探测性能,与超声风温仪之间相关系数达到了0.948和0.984。相比之下,激光雷达垂直风速的探测误差较大,与超声风温仪之间相关系数仅有0.353。研究发现,降雨强度与激光雷达垂直风速误差呈正相关关系,强降雨下垂直风速偏差最大可达到9 m/s。  相似文献   

7.
风是最基本的气象要素之一。任何天气的产生和变化都与风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风场能够非常直观地反映空间大气的风向、风速、切变及辐合等特征,对分析预报天气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风的研究和预报一直是气象工作者的一个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喀什气象站19712010年历史气候资料,分析了喀什市40年沙尘天气的发生规律以及沙尘天气与月降水量,月平均风速,月平均气温等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喀什市20世纪80年代沙尘天气发生日数最多,从19712010年历史气候资料,分析了喀什市40年沙尘天气的发生规律以及沙尘天气与月降水量,月平均风速,月平均气温等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喀什市20世纪80年代沙尘天气发生日数最多,从19712005年沙尘天气发生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1985年最高,共出现沙尘天气272d,但2006年以后沙尘天气发生次数有所增加;发生沙尘天气最多的季节是春季,其次是夏季,秋季较少,冬季最少。每年4月沙尘天气出现最多,1月沙尘天气出现最少;沙尘天气发生次数与月总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风速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是沙尘天气发生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9.
栾川县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1999年栾川县森林火灾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了森林火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火险与温度、相对湿度及风向、风速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0~1999年栾川县森林火灾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了森林火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火险与温度、相对湿度及风向、风速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天气模式MM5对2010年1月14—19日沈阳大气污染天气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地面和高空气压场、地面至高空各高度层随时间变化的水平风场及垂直剖面风场、垂直方向温度廓线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和模拟,描述大气污染中天气系统的变化过程,分析造成大气污染的气象要素变化。结果表明:此次污染天气过程对应地面场为长白山高压、地形槽环流型;500 hPa高空天气形势为两槽一脊,地面风场主要受高压辐散气流控制;地面至高空不同高度的水平风场均有偏南风切变和偏西风切变,垂直剖面风场对应有下沉气流,地面至高空的温度廓线出现明显的逆温。这些气象条件共同造成了持续污染天气。而500 hPa位势高度场持续长时间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是造成长时间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山西省左权、王曲电厂等为期一年的铁塔气象观测资料和各邻近地面气象站同期观测资料为例,说明如何选取典型年以及相关性较好的对比气象站,通过对电厂空冷梯度的主要气象要素分析,结合选取的对比气象站长时间序列的逐时气象资料,采用相关统计分析并进行回归检验,重建厂址区域风、温场资料,并针对风资料转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两地风资料相关较差时.利用条件概率结合线性回归以及风矢量相关等方法补充订正厂址区域风资料效果较好.其结果对风、温场历史资料的重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火险气象等级预警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考虑了森林植被效应的M-γ尺度三维准静力平衡大气-土壤耦合模式, 对北京市各气象要素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 并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火险气象等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各气象要素场的模拟效果较好, 并能正确反映城市和山区不同下垫面上的一些基本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 火险气象等级的界定也较为合理, 结果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出北京市的火险空间分布情况, 从而具有一定为城市火灾预警及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值模拟技术在风电场宏观选址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有气象站分布稀疏,难以全面反映潜在大风区域。数值模拟技术通过提高分析区域的空间分辨率,弥补气象站点分布稀疏的缺陷。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对吉林省西部地区风能资源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反映了实际风速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10 m、50 m、70 m高度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89、0.862和0.865,均达0.001 的显著水平;模拟结果揭示了地面观测资料未反映出来的潜在大风区。经实际立测风塔观测证实,数值模拟技术可以用于风电场宏观选址。同时揭示了模拟的风速较实际风速大,且模拟风速空间分布差异小于观测的风速,说明现有数值模式模拟的精确度还存在着局限性,风电场微观选址仍依赖于立测风塔进行实地观测。  相似文献   

15.
成都地区一次持续性污染过程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2013年1月成都地区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以及地面气象要素演变。结果表明:(1)此次持续的污染天气出现在高空为弱脊控制且位势高度场异常偏高,地面处于变性高压脊或均压场且近地面层风速较弱的静稳天气背景下。(2)产生此次高污染(高AQI)的地面气象条件为:地面冷高压逐渐变性,近地面温度升高,海平面气压降低,近地面相对湿度升高至80%左右,无降水或弱降水,能见度将降低至于10km以下,地面风速减弱。(3)中低层弱风速,弱的水平风垂直切变,700h Pa层附近和近地面层的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使得污染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大气污染与沙尘天气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2—2006年石家庄市逐时气象资料和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8次典型沙尘天气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尘天气的首要污染物均是可吸入颗粒物,春季中度以上污染日平均出现在沙尘日当日或次日;造成石家庄沙尘天气污染源分外来型、本地型以及二者共同影响型3种;其中,本地型沙尘污染多受冷锋影响,PM10浓度与风速呈正相关。而外来型污染多处于弱气压场控制,PM10浓度与南风呈反相关,而当风向转偏北时则利于污染物积累。  相似文献   

17.
库尔勒市历年沙尘天气发生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71~2010年库尔勒市气象实测资料,分析了库尔勒市沙尘天气40年变化特征,以及沙尘天气与平均风速,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地面0cm温度和平均气温等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尘暴、扬沙、浮尘等沙尘天气在年际、季节与各月变化上具有一致性。20世纪的70年代沙尘天气发生日数最多,从1971~2005年沙尘天气发生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1971年最高,共出现沙尘天气112d但不同沙尘天气发生日数最值出现的年份不同,2005~2010年沙尘天气发生日数又开始回升,到2010年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已接近70年代的平均水平。其次,沙尘天气呈现春夏季节发生日数多,秋冬发生日数少的季节变化趋势,每年的4月沙尘天气出现最多,1月沙尘天气出现最少。沙尘天气的发生与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与风速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气温的变化关系不明显。根据2010年4月的沙尘颗粒物监测表明,沙尘天气使大气中的Ca、Mg、Fe等地壳元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乌鞘岭高速公路路段多发交通事故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甘肃省乌鞘岭路段高速公路发生的一般、重大、特大公路交通事故个例和同期乌鞘岭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与公路交通事故的关系。乌鞘岭路段的交通事故一年中3月、7月、9月发生的几率较大,这与季节交替时气象要素变化显著、雨带北移、降水日数增多有直接关系。乌鞘岭路段公路交通事故,由不良气象条件引发的占总事故数的81%。发生交通事故中不良天气的排序依次为结冰、降雨、降雪、积雪、大雾。普查气象要素与交通事故相关性,发现最低温度、地面最低温度、相对湿度、能见度、日降水量、极大风速与公路交通事故具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thus affect the occurrence and nature of dust storm event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six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ind velocity, wind direction, air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RH), photo 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and solar radiation) over different landscape types (shifting-sand frontier, semi-fixed sandy land, fixed sandy land, and the inner region of an oasis) before and after dust storms during four typical dust storm events in an oasis-desert ecotone in Cele, Xinjiang,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wind veloc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shifting-sand frontier to the inner oasis, which was mainly attributable to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Before the dust storm events,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air temperature and RH either in the horizontal or vertical direction over the different landscape types. However, these factors were very similar during and following the dust storm events. PAR and solar radi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during the dust storm events and the subsequent sand-blowing and floating-dust conditions. This effect was much stronger than during similar weather conditions without dust storm events such as sand-blowing and overcast and/or rainy days. Additionally, the variation in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mong the different landscapes was also affected by the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 during the dust storm events. However, the landscape type slightly changed the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 with the greatest dispersion distribution of wind direction in the inner oasi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 of landscape types in the occurrence of dust storms, as well as for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on of dust sto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