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文学家一般把由大量恒星、星团、气体、尘埃等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星系。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是人们最早认识的星系,探测银河系的结构是一项古老而始终非常重要的天文课题。1609年伽利略刚刚把他的天文望远镜指向夜空,就发现那条看起来乳白色的光带——银河竟是由密密麻麻的恒星构成的。20世纪发现的射电源(radiosource)是“宇宙射电源”的简称,即能发射强无线电波的天体。发射无线电波的恒星称射电星;有强射电辐射的星系称为射电星系。  相似文献   

2.
最近,新约克大学 Beth Willman 领导的一个小组发现了银河系第13个伴星系。大熊座星系是一个跨度为1600光年的矮星系,它的光度只有太阳的400倍,因此是所探测到的光度最低的星系,它的几万颗恒星散布在350000光年的距离上,并且几乎被银河系的前景星湮没,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矮星系难以发现的原因。它的发现意味着银河系周围可能潜伏着更多的矮星系,这对于  相似文献   

3.
夏夜仰望星空,那传说中将牛郎织女分开的天河分外引人注目。我们知道,事实上它并不是一条河,而是一个由引力维系的庞大恒星系统,也就是常说的银河系。茫茫宇宙中存在着很多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统,称为星系。离我们最近的大星系——M 31(常称为仙女座星云)距离我们230万光年,在肉眼看来,就像是天上模糊的光斑,而银河系内部的发光气体云在我们肉眼看来也是模糊的光斑。过去人们不知道天上除了星星还有星系,以为那些光斑都是云状的发光物,因而称呼它们为星云。直到上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证明了旋涡“星云”其实是独立的河外星系。此后人类发现了不计  相似文献   

4.
尹君 《天文学报》2011,52(3):260-262
银河系、M31和M33是本星系群仅有的3个旋涡星系.M31和银河系有类似的质量、光度和形态,而M33的重子物质质量仅约为银河系的1/10.从理论上对它们进行细致的比较研究,非常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旋涡星系以及本星系群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本文以银河系化学演化模型为参照,通过建立非瞬时循环假设下的唯象内落模型,详细研究了这3个旋涡星系的恒星形成和化学演化历史.首先,我们把在银河系研究中十分成功的化学演化模型框架应用于M31盘的化学演化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恒星的Al元素丰度可以为探索星团和星系的化学演化提供重要线索.通过系统分析银河系薄盘、厚盘、核球、银晕以及M4、M5等球状星团中恒星的[Al/Fe]随恒星金属丰度[Fe/H]的变化趋势,得出银河系薄盘、厚盘和核球恒星的[Al/Fe]随着[Fe/H]的增加而缓慢下降,而球状星团M4和M5恒星的[Al/Fe]随[Fe/H]增加没有下降趋势,这暗示Ia超新星对M4和M5恒星元素丰度的贡献比较小.详细研究了银河系恒星[Al/Fe]与[Mg/Fe]、[Na/Fe]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银河系场星的[Al/Fe]与[Mg/Fe]正相关,但在球状星团M4和M5恒星中未见此相关性;银河系盘星及M4和M5等球状星团恒星的[Al/Fe]与[Na/Fe]都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欧洲空间局红外天文台(ISO)的资料不但提供了由星系碰撞产生的激波激发了将要构成新恒星的气体的第个直接证据,而且还提供了关于早期宇宙中首批恒星的诞生是如何触发并被加速的重要线索。观测银河系和其他星系,天文学家一直以为像超新星这样的大质量恒星爆发产生的激波和星风穿过并激发了周围的气体云,这个过程引发了近距气体的坍缩,并最终导致了新恒星的诞生,像多米诺  相似文献   

7.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用图森的多镜面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一颗以240万千米时速离开银河系的恒星,这种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可能是它与银河系中心黑洞近距离相撞导致的。就像一张弓射出的石头,由干力量太大了,这颗迅速离去的恒星最后将完全离开我们的星系,独自在黑暗的星系际空间旅行。  相似文献   

8.
棒旋星系NGC7582的光学发射线显示出它具有Seyfert2和星爆星系的双重特点。本利用射电和红外观测数据对它中心区附近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GC7582中心附近可能存在着一个活动性很强的恒星形成区,恒星的形成率比银河系高得多,星爆对这个Seyfert2星系的性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钱德拉塞卡X射线天文台的最新结果表明,称为星暴的恒星形成活动对中等质量和特大质量黑洞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 星暴星系是以异常高的恒星形成率和继之的恒星爆发为特征的。这种形成过程在星暴星系里经常是非常激烈的,以致热气体泡逸出星系范围。 西北大学的扎第和他的同事最近让“钱德拉塞卡”瞄准距我们2500光年,离银河系中心疑似特大质量黑  相似文献   

10.
棒旋星系NGC7582的光学发射线显示出它具有Seyfert2和星爆星系的双重特点.本文利用射电和红外观测数据对它中心区附近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GC7582中心附近可能存在着一个活动性很强的恒星形成区,恒星的形成率比银河系高得多,星爆对这个Seyfert2星系的性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晴朗的夏夜,在远离城市灯光与污染的地方,仰望星空,你总能看到一条乳白色的模糊光带自东北向西南穿过夜空,这就是银河。用一架小型望远镜就可以发现,这条光带实际上是由成千上万颗暗弱的恒星组成的,它们,包括我们的地球和太阳,共同组成了我们所在的星系——银河系。宇宙中,像我们银河系这样的天体数以亿计,它们大小不同,形态各异,是大尺度结构下宇宙的基本构成单元。  相似文献   

12.
新闻速递     
《天文爱好者》2020,(2):11-16
郭守敬望远镜助力致密星系群研究根据现代标准冷暗物质宇宙学,宇宙的结构是等级成团式的。星系是恒星的集合,相邻的星系在引力作用下慢慢聚集起来,又形成了星系团、星系群等,并逐渐形成更大尺度的结构。比如,我们的银河系就位于一个被称为本星系群的星系群中。而致密星系群中星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它们是研究星系并合和演化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在银河系化学演化的基础上,利用银河系的三成分(threezone)(即晕、厚盘和薄盘)多相(multi phase)(气体,分子云,大、小质量恒星以及剩余物质)的化学演化的理论模型,讨论了以下观测约束:1、质量面密度、恒星形成率,各分区质量比;2、场星的年龄-金属丰度关系;3、α元素化学演化;4、太阳附近G矮星金属丰度分布;5、三成分金属丰度特征量;6、超新星爆发率;7、内落速率。结果表明,三成分多分量模型能够较好地满足观测约束,比较真实地反映星系演化过程。可以用该模型计算元素的星系化学演化。  相似文献   

14.
宇宙画廊     
Arp87,我们的宇宙近邻中已知的数百个相互作用星系之一。在“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注目下呈现出了多姿的面貌。Arp87位于狮子座,距离我们大约3亿光年,最早由天文学家Halton Arp于上世纪60年代编入“特殊星系星表”。位于左下较大的星系是NGC3808,右上是NGC3808A。NGC3808是一个几乎完全正向对着地球的旋涡星系,有一个明亮的恒星形成环和几个醒目的尘埃臂。NGC3808A则是一个侧向旋涡星系,也有一个由恒星和星际气体组成的环在它周围绕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在银河系化学演化的基础上,利用银河系的三成分(threezone)(即晕、厚盘和薄盘)多相(multi-phase)(气体,分子云,大、小质量恒星以及剩余物质)的化学演化的理论模型,讨论了以下观测约束:1、质量面密度、恒星形成率,各分区质量比;2、场星的年龄-金属丰度关系;3、α元素化学演化;4、太阳附近G矮星金属丰度分布;5、三成分金属丰度特征量;6、超新星爆发率;7、内落速率。结果表明,三成分多分量模型能够较好地满足观测约束,比较真实地反映星系演化过程。可以用该模型计算元素的星系化学演化。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旋涡星系M31(仙女星系)的基本观测性质。与银河系结构类似,M31的基本成分包括:核、核球、盘和晕。对以上各个成分的观测和研究进展分别作了综述,重点是盘的星族成分和恒星形成历史,以及球状星团的分布和晕的形成历史。同时与银河系的各种观测特征和形成机制作了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银河系中有从氢到铀81种元素。这些元素何时形成和怎样形成的问题,是宇宙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因为元素起源是宇宙、星系和恒星等各种演化的总体反映。一定质量的恒星演化到最后阶段,由于超新星爆发将恒星内合成的重元素抛射到星际空间,问题是不同质量的恒星各自合成那些  相似文献   

18.
2003年至今,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16颗正在逃离银河系的恒星。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可能是其背后的“元凶”。有一些恒星正在银河系中加速,它们的方向是更为广袤的星系际空间。由于它们运动的速度实在太快,银河系的引力也无法“挽留”住它们。也就是在2003年,天文学家才第一次发现了这些超高速的天体。然而几十年前理论学家就预言了它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朱晓 《天文爱好者》2009,(10):24-27
二十世纪,星系天文学诞生。人们意识到这类天体是有别于银河系里的恒星与星云的。专门的星系巡天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20.
近年,在“斯必泽”空间红外望远镜的帮助之下,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对银河系实施了最全面的结构分析,发现银河系属于棒状星系。令人兴奋的观测证据表明,银河系与普通的旋涡星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新的研究为银河系棒状结构的大小和指向提供了最佳的估计,这与以前的估计值相去甚远。研究表明,一条由相对年老和偏红的恒星组成的棒状结构横跨在银河系中心,大约长达2.7万光年——比此前所认为的数值长了7000光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