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富有经验的伽利略木星探测器13年多来,经常与行星、小行星和卫星会合。2002年11月4-5日夜,“伽利略”在160千米高度上飞掠了木星的小卫星——木卫五。  相似文献   

2.
张承志 《天文学进展》2001,19(2):151-155
木星的四颗大卫星都是同步轨旋卫星,常被称为伽利略卫星,美国发射的伽利略飞船自1995年12月抵达木星系统后,的几年来对木星的四颗伽利略卫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测,利用飞船探测的最新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伽利略卫星的一组内部结构模型,然后按照同步轨旋卫星的形态理论公式计算了它们的平衡形太参数及潮汐耗散因子等。  相似文献   

3.
木星的又一个可见期已经来临。 木星是太阳系中拥有众多卫星的行星之一(39颗)。三百多年前,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看木星时,发现有四颗星星绕着木星运转,以后的天文学家便把这四颗星星称为“伽利略卫星”。这四颗卫星由内到外,分  相似文献   

4.
怎样辨认木星的伽利略卫星杨超当我们用望远镜观测木星的时候,总会发现其附近有四颗较亮的小星,好似卫士一样在保卫着木星,它们就是木星的枷利略卫星。380多年来,它们一直吸引着无数的天文学家及爱好者去观测、探索它们。研究伽利略卫星对太阳系的演化及日心体系的...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天文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8.2米甚大望远镜(VLT)中的Kueyen望远镜,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最小的恒星,编号为OGLE—TR—122b。这颗恒星的质量是木星的96倍,体积却只比木星大16%,而且,它的中心同太阳一样也在进行核燃烧。这则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天文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6.
木卫四之谜     
“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 1 995年 1 2月到达木星附近 ,开始对木星及其四颗“伽利略卫星”进行探测。这颗高度成功的飞行器对木星系统的探测使我们重新考虑我们原先的木星系统知识 ,尤为突出的是木卫四。“伽利略”号探测器对木卫四的观测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奇 :木卫四内部似乎有水的海洋。木卫四的早期探测是“旅行者”飞船进行的。“旅行者”在 1 979年到达木星系统时 ,揭示出大量“伽利略卫星”知识 :木卫一的火山 ;木卫二年轻的 ,断裂的 ,多冰的表面 ;木卫三上各式各样的“地形”。对木卫四的认识它是这样描述的 :做着乏味的、料想中的…  相似文献   

7.
自1609年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天象以来,人类开始不断发现太阳系其他行星周围的卫星。木星的4颗大卫星(木卫一至四),其亮度在51~63星等之间,是太阳系内除月亮以外最亮的四颗卫星,用伽利略时代的小望远镜就能清晰地看到,因此是首批确认的卫星,称为...  相似文献   

8.
卡西尼号宇宙飞船在飞往土星的途中,于2000年10月初飞抵木星附近,12月30日从距离木星云层顶端980万千米处飞过(这个距离相当于月地距离的25倍),2001年3月才飞出木星附近区域。在这几个月期间,长西尼号宇宙飞船与伽利略号宇宙飞船一道,合力探索木星和它的众多卫星。这是人类第一次用两个探测器同时对木星进行探测。其中伽利略号宇宙飞船位  相似文献   

9.
“伽利略”捕获的木卫新图象陈丹经过NASA(美国航天局)长期精心策划安排的木星探测器“伽利略”号,于1989年10月发射升空。首先飞越金星和地球,利用它们引力加速,然后向木星轨道飞去。1995年12月进入环绕木星的轨道,在其后23个月期间,将环绕木星...  相似文献   

10.
大行星位置的测量是天体测量学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高精度测定行星的位置是本文研究方向的最终目标,鉴于太阳系内行星和木星都有新技术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观测,作者探讨了如何用光学手段高精度测量外行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位置。提出了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行星卫星和用中天望远镜CCD观测暗恒星相配合的思路,因此,对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外行星卫星和中天望远镜CCD相对观测恒星进行了系  相似文献   

11.
迷你太阳系     
卫星环绕行星,行星环绕恒星,而现在天又学家发现行星也可以环绕像行星那样小的天体运行。斯必泽空间望远镜发现一颗质量格外小的褐矮星周围有一个构成行星的尘埃盘。这颗褐矮星称为OTS44,仅有木星质量的15倍。以前发现的有行星盘环绕的褐矮星都比木星质量大25~30倍。  相似文献   

12.
在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用上海天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木星卫星在接击期间的亮度变化,由此测定了六块碎片的撞击时间。  相似文献   

13.
“伽利略”号与木星大卫星的会合何宁译木星的四大卫星形成了组织最紧密的类行星系统。过去两年来,伽利略号宇宙飞船已探明了这些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探明了每个天体的特性,并对卫星形成和演化的理论提出挑战。早在1610年1月,伽利略将他的天文望远镜对准木星,...  相似文献   

14.
大行星位置的测量是天体测量学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高精度测定行星的位置是本文研究方向的最终目标。鉴于太阳系内行星和木星都有新技术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观测,作者探讨了如何用光学手段高精度测定外行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位置,提出了用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行星卫星和用中天望远镜CCD观测暗恒星相配合的思路。因此,对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外行星卫星和中天望远镜CCD相对观测恒星进行了系统调研,同时也对外行星卫星的理论从观测验证的角度进行了介绍。本文重点介绍了在长焦距望远镜上相对于天王星卫星高精度测定暗恒星的位置。结果表明,相对于天王星卫星确实可以精确测定同一CCD视场中暗恒星的位置,位置测量的精度和国外最好的天王星卫星位置测量的精度相当或更高。还介绍了与观测资料的归算有关的天王星和卫星的位置历算。最后,分析了我国从事高精度大行星位置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1994年7月17日至22日“彗木相撞”期间,在紫金山天文台进行了木星胶卷照相观测。木星胶卷像是用赤道仪20公分的折光望远镜加上拍摄太阳黑子放大像的照相装置获得的,木星胶卷像的直径约4.5毫米。“彗木相撞”后的木星胶卷像上留有明显的“大黑斑”创面。  相似文献   

16.
宇宙信息     
美国宇航局继续执行2006年的两项令人鼓舞的低成本发射计划。其一是“黎明”,一个离子发动机空间探测器,将环绕并研究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里最大的两颗小行星灶神星和谷神星。第二项计划“开普勒”是一架空间望远镜,目标是寻找其他恒星周围的类地行星。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天文学家发现时钟座τ有一个质量至少是木星2倍的行星,这是在大小类似地球轨道上找到的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最近,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用欧南天文台3.6米望远镜上的近红外适应光学系统(ADONIS)获得的图像显示,在同一颗恒星的周围还有一个尘埃盘。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1月3日,美国航天局(NASA)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号(Juno)第22次飞掠木星时,在木星的南极地区探测到一个新的巨型风暴。当朱诺号在2016年7月初次抵达木星时,它在木星的两极上方发现了几个红外和可见光波段可见的巨大气旋—其中有9个在北极地区,6个在南极地区。  相似文献   

19.
地球和木星这样的行星是太阳形成时其周围的气体和尘埃盘构成的。类似地球的岩质行星形成于接近太阳的高温环境下,而像木星这样的气体巨行星形成于离太阳较远的寒冷区域。同样,木星,这颗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是可能也有自己的气体和尘埃盘。由伽利略发现的四颗木星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合称伽利略  相似文献   

20.
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圈约12年,每隔6年则过春分或秋分点一次。在此前后,对木星而言,太阳带着地球通过其赤道平面。也就是说,木星、运行轨道与木星赤道夹角小于0.5度的四颗伽利略卫星、地球以及太阳几乎在同一个平面,结果是伽利略卫星产生互相遮掩或将自己的阴影投射在另一颗卫星上的现象能被地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