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干侵入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综述了国外近年来干侵入(dry intrusion)研究的进展和有关结果,概括总结了干侵入的基本理论、结构特征、在天气和次天气系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数值模拟结果;干侵入研究中有待于继续进行和深入的研究方向。明确了干侵入是源于对流层高层下沉至低层的高位涡低湿空气,它在气旋的爆发性发展、暴雨的增幅、位势不稳定的增强、中气旋的产生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它能够影响冷锋的演变及其降水特征。因此,对干侵入及其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天气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遥感图像解译,结合地面地质、物化探资料分析,对铜官山地区成矿控制因素重新进行了认识,认为铜官山地区铜金矿主要受隐伏岩体控制,特别是受岩浆分异晚期浅成侵入小岩体控制。同时北东、北西向深切断裂对分异岩浆上侵也起到了控制作用。据此提出了北东、北西断裂切割的菱块状构造边角部位、环形构造内部及宝山-笔山北西向断裂延伸部位可作为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手段基础上,充分利用数据库自建系统、智能化成果资料形成技术手段,开展了灾害调查关键技术智能化改进研究,从而进一步优化了野外数据采集、成果资料形成等关键步骤,并开展了效率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数据库自建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精度,实现了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关键技术的优化与改进。  相似文献   

4.
为了很好地利用地质资料,本文分析了各领域用户的需求,研究了通过各种信息组合、融合多种技术形成丰富产品的方法,探讨了地质资料产品的加工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分层次的地质资料产品体系,并从信息共享角度对地质资料服务提出了建设性思路,对未来提升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可被重复开发利用、能够长期提供服务。针对地质资料分散在各级地质资料馆藏单位和保管单位、难以实现全国统一地质资料网络化服务的难题,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按照部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工作要求,创新性提出了利用分布式集群技  相似文献   

6.
埃塞俄比亚达纳基勒地区具有较好的钾盐矿成矿地质背景,是世界上典型的海相钾盐矿床之一,其钾盐矿形成于新近纪末期至第四纪开始时期,与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有关,海水在低于海平面的达纳基勒地区沿北部的祖拉湾一次次侵入,接受海相地层的大量沉积,由于周期性海侵,形成了含盐层(盐系),主要为盐岩、钾盐、石膏、页岩以及重结晶的盐类沉积组合,钾盐、钾盐镁矾以及其他钾盐矿厚达40米,具有含矿面积大、矿床结构复杂、矿层薄而多的特点,从盐湖相沉积特征方面考虑,矿床所表现的凹陷中心盐类沉积较好,向盆地边缘逐渐变差,这一现象说明矿体的空间分布具有以盆地凹陷中心为沉积中心的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我国第一代国土卫星摄影资料和地质、物探等资料, 结合美国陆地卫星图像对塔里 木盆地覆盖区进行了石油地质解译, 探讨了覆盖区影像异常形成机理, 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为 塔北雅克拉油气田的进一步勘探,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线索。并认为塔东南地区具有一定的含 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8.
测绘资料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基础性资料,在国家宏观规划、资源调查、勘探开发、工业、农业以及国防建设、江河治理、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行政管理、边界谈判、防灾减灾、改善环境以至人们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编纂测绘资料形成资料目录,是测绘档案资料部门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可以向社会提供测绘信息,实现测绘资料共享,而且是避免重复测绘、减少浪费、做好测绘导向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利用30年的降雹资料、冰雹灾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资料,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农作物全生育期冰雹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基于GIS空间技术形成巴楚县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由于受地形影响,巴楚县冰雹主要出现在大小山脉和河谷地带,并与河流走向一致,从西南向东北呈带状分布.将冰雹灾害风险区划分为重度风险区、中度风险区、低度风险区,所形成的成果可以为巴楚县不同区域冰雹灾害防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测绘成果是指各类测绘活动形成的记录和描述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料、图件。测绘成果分为基础测绘成果和非基础测绘成果。测绘资料档案包括测绘成果生产、形成过程中的各种记录、技术设计、质检报告、技术总结、元数据等资料,同时包括测绘成果本身。测绘资料档案管理部门在管理实务中既履行测绘资料档案管理的职责,又履行向社会提供测绘成果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桂西北地区遥感解译的177个环形构造的统计分析,研究了环形构造的数值特征和环形构造与金矿成矿的关系,计算了环形构造的信息量,用“概率模型”估算了环形构造对寻找金矿的贡献。环形构造和成矿关系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环形构造地区的找矿概率为无环形构造地区的找矿概率的50倍。故认为,在桂西北地区,环形构造是寻找金矿的有利标志。  相似文献   

12.
成都地图     
张克勤 《四川测绘》1995,18(4):177-178
本文通过历史考证,说明成都地图的发展与各时期的作用,图中成都古城资料,证明成都城址无变迁,是地图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3.
SAR影像与TM影像的几种融合处理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利用彩色空间变换、比值变换及相关系数法分别对SAR影像与TM3 、TM4 、TM5 三波段影像进行融合处理。文章介绍了影像融合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因侧视雷达图像一般有明显的孤立噪声,所以,在进行影像融合处理之前,先对SAR影像进行预处理,文中用δ滤波法抑制孤立噪声(光斑) .最后,从视觉效果、熵、平均梯度值以及标准差等4 方面评价了影像融合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从用户的角度可分为两类:实用型地理信息系统和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本文着重讨论了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详细分析了各子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甘肃北山属大陆性气候区,裸露着无古代和古生代地层。华力西中-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并伴生有金、铜等多种矿产。根据矿物岩石的反射波谱和TM数据统计特征,选用TM7、TM5、TM4合成图像和TM5/TM4、TM5/TM7比值图像,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构造信息,而且可以区分多种岩性和圈定有一定规模的热液蚀变岩石晕。用于1:50,000-1:500,000地质制图和圈定找矿靶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在日常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武汉市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情况、技术路线、调查方法及调查成果,并从日常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需求出发,分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现代专题地图图例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振东  陈志明 《测绘学报》1992,21(2):144-150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遥感、物化探、地质等信息复合图像增强处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对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处理图像新发现的色异常、线性和环形构造的分布、影像特征做了较详细的叙述;并探讨了该区的环形和线性构造对多金属矿的控矿作用,认为香花岭地区是环形和线形构造的复合控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香花岭矿田遥感影像模式:在环形构造内,发育北西向和北东向线性构造组合,交叉成“井”字型格式,控制金属矿的分布.根据已知矿床特征和相应影像特征的关系,提出细密线性影像和环、线交切影像两种找矿标志,指出上述标志在湘南花岗岩发育地区具有普遍找矿意义.文章最后根据多种信息综合分析,圈定了两个找矿有望地段,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0.
Procedures for mapping the soil-vegetation structure of West Siberia on the basi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are described. Four principal stages are involved: interpretation of individual structures on the images; determin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interpreted structures; classification of soil-vegetation structures; and mapping of the territory by types of soil-vegetation structures (micro-, meso- and microstructure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given to detection of soil-vegetation hydromorphism using remote sensing imagry, important in the swampy Western Siberian environment, and the special problems related to image scale. Translated by Edward Torrey, Alexandria, VA 22308 from: Geografiya i prirodnyye resursy, 1990, No. 1, pp. 138–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