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粘土对重金属污染物容纳阻滞能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评价粘性土的重金属容滞能力,对3个分别主要由伊利石,蒙脱石和高岭土组成的粘土样进行了吸附试验。此外,还对2个性质不同的粘性土进行了周期为15周的土柱扩散试验,以了解重金属在化学扩散作用下在粘性土中的迁移。重金属在土柱中的吸着形式则用化学萃取法确定。实验结果表明,粘土阳离子交换容量中仅有一小部分对应于稳定吸附态,而粘土对防止地下水受垃圾渗滤液污染的长期保护功能主要取决于重金属在粘土中的吸着形式。  相似文献   

2.
佳木斯地区地下水弥散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佳木斯地区地下水弥散实验研究祁敏(地矿部九○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双城150100)在开展佳木斯城市环境地质勘察工作中,为了对野外地下水污染的水质运移规律进行模拟,计算弥散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为野外现场弥散试验以及地厂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地矿部地下水均衡试验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金龙  张建文 《地下水》1993,15(3):125-127
1 引言地下水均衡试验研究工作是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试验研究成果是正确评价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作为地下水勘查主要部门的地矿部已在全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建立了众多的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积累了大量的监测资料,取得了不少实用价值很高的试验研究成果。作者有幸参加了1990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地矿部“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工作会议”和1992年9月在  相似文献   

4.
马子丰 《水文》1994,(5):34-39
北汝河河谷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试验研究马子丰(河南省水文水资源总站许昌分站)前言地表水与地下水皆源于大气降水。它们的相互转化,直接影响着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的大小。深入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对两者相互补排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水...  相似文献   

5.
焦作市某碱渣堆放场对岩溶水氯离子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某碱渣堆放场的水文地质状况,通过对碱渣的静溶和淋溶试验,分析了淋滤液中氯离子的析出过程,探讨了碱渣堆放场对岩溶地下水中氯离子污染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认为该渣场对焦作市岩溶地下水氯离子浓度的升高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学拟合方法,进行了碱渣淋滤总量的估算,认为碱渣场在其建成的13年以来,共向焦作市岩溶水排放的氯离子总量高达35k t之多。   相似文献   

6.
本钢郑家屯潜水含水层弥散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本钢郑家屯潜水含水层中进行了弥散试验,以Cl^-为示踪剂,瞬时投放,根据流场条件,建立了二维水质运移模型。利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处理,得到了各监测井处的弥散度,对该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在试验范围内,多孔介质中水动力弥散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概括和小结,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混合优化是改善人工神经网络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煤矸石填充煤矿采空区的环境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平顶山煤矿集团十二矿采用矸石填充矿井采空区进行深人调整研究的基础上,以十二矿煤矸石为试验对象,进行了浸泡实验,测定浸出液的pH值、F^-浓度以及cd、cr^6 、Zn、Mn、Pb、Cu的含量等对地下水有影响的几个指标,再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测指标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因子主要是pH值和F^-。  相似文献   

9.
佳木斯市地下水资源及其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佳木斯市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资源进行了研究。在对地下水资源量、水质及污染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地下水流和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预测。并给出了该区区域下水流的纵、横向弥散系数,对地下水资源开采和污染防治方案进行了模拟和评价,为佳木斯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污染防治和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孙中惠  郭建新 《地下水》1997,19(3):98-100
本文据最近几年兰村水源地地下水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的现实,将57年兰村建厂至今近40年的开采历史,视为一个极大排水量、极长时间的特大型抽水试验,利用地下水位动态曲线和开采试验两种方法,对兰村水源地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究竟有多少进行了再探讨,求得了一个比较符合客现实际的资源量,并提出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1.
潜水蒸发系数的观测实验与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振红  孙明 《地下水》2003,25(2):113-114,118
利用1991—2000年的观测实验系列资料,对潜水蒸发系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冰期、月、年等三个计算时段不同岩性的潜水蒸发系数,并进行了变化特征和合理性分析,对三水转化机理、农田灌溉排水、盐碱地改造和水资源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提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孟仟祥  张文正 《沉积学报》2000,18(4):624-628
研究表明,现代松粉热模拟实验释放水的产出分两个阶段,两类水,第一阶段,400℃以前释放水为松粉内部以水分子形式存在的结合水,呈弱酸性(pH=6),为第一类水,第二阶段,400℃以上温度释放水为松粉内部和高岭石内部结构水(-OH),呈弱碱性(pH=9),为第二类水,现代松粉热模拟实验产出气体量随温度升主呈逐渐上升趋势,450℃以后上升梯度突然增大,所产气体分为两大类:I类为无机气体,由N2、H2和CO2气体组成,以CO2相对丰度最主为特征。CO2气主要来自有机酸的脱羧反应和离子太氧与有机质氧化还原反应产出CO2。H2气主要来自孢粉和烃,C4~C6异构饱和烃及丙烯、丁烯不饱和烃等分子物标志物,其中以甲烷相对丰度最高为特征,气态有机烃来自孢粉内有机物的热降解产物,松粉 拟实验中丰富的气态有机烃和无机气体的检测出,为研  相似文献   

13.
王振龙  赵晖 《地下水》2009,31(6):65-67
水文实验与水资源研究是水文学科和水资源学科发展的基础,在水旱灾害的治理研究中离不开水文水资源的科学实验。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及水资源的补径排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实验成果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水文学科发展的需要。回顾了淮河流域水文实验所经历的五个阶段,指出新时期加强水文实验的重要陛和迫切性,分析淮河流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特点与存在的水问题,提出新时期水资源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浮力作用机理模型试验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空间日趋紧缺,由此引发了地下空间开发的飞速发展,然而各类地下工程的安全运营都无一例外地受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强烈制约,因地下水影响而引发了一系列新的岩土工程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地下结构物的抗浮评价问题。对此,现有的规范尚未给出较为明确的规定,人们对此的认识也相当不统一;理论及概念层面的探讨较多,系统的试验及测试研究较少。详细介绍了用于研究地下水浮力作用机理的模型试验整体构思、试验装置设计及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受特殊地质构造条件影响,川西—藏东地区板岩、千枚岩等变质岩风化强烈,形成的残积土具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对这一地区的变质岩残积土的动力特性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动三轴试验仪对川西—藏东地区板岩残积土进行分析测试,重点研究不同含水率、不同固结应力和振次下的动强度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含水率和固结应力对试样动强度影响明显;在相同固结应力、固结比条件下,强度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弱;在相同含水率、固结比条件下,强度随固结应力增大而增强,但都不呈正比例关系。板岩残积土的动强度指标动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对含水率敏感性较强;动摩擦角则随含水率增加变化量较小,对含水率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万州草街子双堰塘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滑坡稳定性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运用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滑坡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的因素进行检查和分析,可以确定影响滑坡稳定性的最敏感和较敏感因素,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滑坡监测和防治工作。文章在宏观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草街子双堰塘滑坡进行了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最后的校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内聚力、库水位变化和内摩擦角是影响该滑坡稳定性的最为显著和敏感的因素。因此,避免地表水下渗对滑带土的软化,以及做好库岸防护以防止库水位升降对滑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该滑坡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水文实验的概念与内涵,归纳了水文实验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流域水文实验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应用实验方法进行植被截留与阻滞作用、降水径流关系、非饱和带水分运移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过程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当前水文实验发展的不足,提出未来水文实验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实验流域着重于地表水研究,没有深入水文循环系统的内部,应将水文实验的研究范围从地表扩展为关键带部分,并加强跨流域的补给、径流与排泄关系研究;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观测实验与协同研究是水文实验的发展趋势;当前水文实验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仍显不足,应重视水文实验站网建设,加强水文实验的规范性,以促进实验数据交换和研究成果对比。  相似文献   

18.
卢福光 《地下水》2009,31(3):41-44
通过对 7-12 钻孔抽水试验数据的分析,认为昌福山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含水层富水性弱,煤系地层补给条件差,并获得了水文地质参数预测未来本矿井涌水量,对矿区煤炭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dehydration rate of hydrous rhyolitic glasses at 475–875 °C was measured by in situ infrared (IR) spectroscopy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water in rhyolitic glasses. The IR spectra of glass thin sections were obtained at 90-s intervals during 90 min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the change in absorbance at 3550 cm–1 corresponding to total water was monitored.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btained from dehydration rates of the rhyolitic glasses are considered to be averaged value over the water-concentration profile in the sample. The average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 increase with the initial total water content from 0.20 m2 s–1 for 0.7 wt% to 0.37 m2 s–1 for 2.8 wt% at 700 °C.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for the diffusion of total water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water content from 112 ± 6 kJ mol–1 for 0.7 wt% to 60 ± 17 kJ mol–1 for 4.1 wt%. Assuming a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total water and the total water content,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at each initial total water content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total water at the water contents of 0.7 and 1.9 wt% and at 0.1 MPa were best fitted by ln D=[(12.9 ± 0.8) – (111 500 ± 6400)/RT] and ln D=[(10.6 ± 0.4) – (86 800 ± 2800)/RT], respectively, and are in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data (D in m2 s–1, T in K). The present in situ IR dehydration experiment is a rapid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water diffusivity at high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20.
水溶性污染物在土壤中转化的原位实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研究水溶性污染物在土壤中运转化的原位实验方法,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研究黄土中氨氮的运移转化规律,克服了土柱实验存在的破坏土壤结构及氧化还原电位发生变化等所引起的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