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储层沉积学是应用沉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去描述、解释和预测烃类储集层的各种宏观和微观特征的一门沉积学分支,服务于提高石油采收率,改善油田开发技术经济效益,为适应油田开发中二、三次采油技术的广泛发展而兴起于七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现已投入开发的油田90%以上的储量赋存于陆相湖盆碎屑岩储层中,绝大多数油田采用注水开发。七十年代中、大庆油田首先在注水开发中开展储层沉积学研究,在认识河流三角洲砂体的非均质性及其在注  相似文献   

2.
孙龙德 《古地理学报》2004,6(2):252-26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的白垩系沉积厚度大,岩石类型多,既有碎屑岩,又有蒸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丰富,包括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并以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在早白垩世虽为分隔性的沉积盆地,但其陆相碎屑沉积具有几乎相同的特征:均以冲积沉积体系发育为主,相带分布和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对应山前断陷盆地的不对称性,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在靠近山前的陡坡一侧,正常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在湖盆缓坡一侧。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由冲积扇、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等构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等构成。储层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或辫状河三角洲的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河口砂坝中,在库车坳陷和塔西南坳陷都形成了优质的储集岩。砂体厚度大,分布广,储集条件好。冲积沉积体系的普遍发育预示了白垩系储集岩在盆地内的分布可能是十分广泛的。近年在喀什凹陷、英吉苏凹陷相继取得的勘探成果大大拓宽了其勘探领域,白垩系正逐渐成为盆地内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不同沉积环境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以黄骅坳陷为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郑浚茂  于兴河 《现代地质》1995,9(4):501-508
以黄骅坳陷第三系为例,系统论述了冲积扇、水下扇、重力流水道、堡坝、三角洲及河流等沉积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其中辫状河沉积砂体属于强非均质层,堡坝沉积砂体属于均质层,不同沉积砂体的非均质性特点受沉积条件及沉积方式的控制,而成岩作用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沙三段沉积相及相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是深层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沙三段岩芯、钻/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研究,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断槽重力流水道、滑塌浊积扇及湖泊等7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扇三角洲和浊积扇中各砂体微相的相互重叠构成区内最好的储层;该区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5套沉积体系,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在沙三段早中期,湖盆为水进沉积序列,西斜坡发育的扇三角洲和远岸浊积扇的砂体逐渐东移,展布范围逐渐扩大,而东陡坡扇三角洲中各亚相相带逐渐变窄,近岸浊积扇砂体呈长条状展布;到沙三段晚期,湖盆为水退沉积序列,西斜坡砂体展布范围、砂体厚度基本继承了前期的特征,东陡坡扇三角洲内各亚相相带逐渐变宽,并且向湖盆凹陷中心推进;沉积相带展布与迁移特征反映了古地形、边界同生断层、湖平面的相对变化以及物源的供给量等因素对沉积格局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付鑫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启明  叶茂松 《地球科学》2020,45(10):3706-3720
渤海海域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广泛发育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伴生的混合沉积.通过岩心、显微组构及岩石储层物性等钻井资料,对陆相湖盆背景下扇三角洲混合沉积的沉积环境、砂体成因机理、分布规律及储层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成果表明,扇三角洲混合沉积可分为扇三角洲前缘混合沉积和前扇三角洲混合沉积两类亚相.扇三角洲前缘混合沉积包括水下碎屑流混合沉积和河口坝混合沉积成因相类型;前扇三角洲则发育前扇三角洲混合沉积.通过对混合沉积特征分析及成因相内部构成精细解剖,总结出两类陆相断陷湖盆背景下的扇三角洲体系伴生混合沉积模式,分别归结为扇三角洲重力流驱动混合模式与扇三角洲建设-废弃互层型混合模式.结合储层物性特征研究表明,渤海海域扇三角洲混积岩储层具有:(1)在中深层埋深下保持良好的原生孔隙;(2)选择性溶蚀孔隙增加了次生孔隙;(3)碳酸盐含量高,有利于储层酸化改造等储层优势的特征,对渤海海域中深埋藏储层勘探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粗粒三角洲是陆相湖盆的主要充填实体,然而,在中国东部陆相湖泊断陷盆地或裂谷型盆地中,由于盆地短轴方面断层陡缓程度的差异所造成的不对称性断陷盆地,使得其沉积充填实体之一的三角洲也因此而出现其各自的特色和差异。为此,本文通过岱海湖短轴方向陡、缓两侧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的比较来阐明各自的储层地质特点及与扇三角洲的区别,进而分析不同背景下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点、储层沉积学规律和砂体骨架在三维空间展布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7.
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封从军  赵逸  贾鹏  颜佩丽 《地质科学》2013,48(4):1234-1245
针对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研究的不足,在考察鄱阳湖现代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和解剖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古代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构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卫星照片、岩心、测井等资料,建立了浅水湖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积构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浅水湖盆三角洲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上部曲流型分流河道、三角洲平原下部顺直型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顺直型水下分流河道3种砂体类型,曲流型分流河道主要为侧积的点砂坝沉积构型模式,顺直型分流河道主要为垂积的心滩坝沉积构型模式,顺直型水下分流河道主要为垂积的分流砂坝沉积构型模式。同时从沉积亚相、砂体几何形态、夹层倾向及倾角、废弃河道、决口扇、粒度分析等几个方面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判别标志,为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内部构型及地质建模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深层沉积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琳  任作伟 《沉积学报》1997,15(A12):120-126
本文以沉积学研究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及地震相并利用多种储层预测新技术,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3500m以下深层的沉积演化史,沉积体系及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提示了深层储层的沉积循环及砂体展布规律着重阐述了沙三段湖底扇砂体的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深层储层即沙三段湖底扇砂体及沙二段扇三角洲砂体储集性能进行分析,预测有利相带,认为湖底扇中扇储层中辫状沟道和扇中前缘砂体储集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粗粒三角洲是陆相湖盆的主要充填实体,然而,在中国东部陆相湖泊断陷盆地或裂谷型盆地中,由于盆地短轴方面断层陡缓程度的差异所造成的不对称性断陷盆地,使得其沉积充填实体之一的三角洲也因此而出现其各自的特色和差异。为此,本文通过岱海湖短轴方向陡、缓两侧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的比较来阐明各自的储层地质特点及与扇三角洲的区别,进而分析不同背景下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点、储层沉积学规律和砂体骨架在三维空间展布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三角洲砂体是我国东部陆相断陷含油气盆地的主力油层,充分考虑到它在我国碎屑岩系储层的地位,以及沉积作用与物性结构种类齐全的特点,以松南梨树后五家户气田主要产气层位的泉头组和登娄库组的三角洲沉积为冽,对三角洲体系中各种沉积作用及砂体内部渗透率非均质性的根本机理进行了探讨,结合前人的研究建立了该区的过程沉积学与非均质性的6种对应关系,进而对各种砂体的储集性能进行评价,同时分别建立了该区登娄库组和泉一段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田景春 《矿物岩石》2001,21(3):56-63
本文以胜利油区东营箕状断陷湖盆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和总结了冲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等5类砂体的沉积学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讨论了各类砂体的时空演化与展布规律。进而论述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砂体发育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从岩相古地理看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的油气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余处露头剖面、150余口钻井剖面和12 000 km地震剖面资料,特别是最新的钻探成果,对柴达木盆地侏罗纪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重新认识,通过岩相古地理编图,指出了侏罗系地层和沉积相的展布规律,确定了生油凹陷和储集砂体的分布位置,预测了侏罗系油气远景。早、中侏罗世的古气候条件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多个古凸起提供的多个物源,有利于储集砂体的形成,确定了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滨湖席状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河道砂体、浊积扇砂体和近岸水下扇砂体等6种沉积类型和30个有利和较有利的储集砂体。众多半深湖-深湖区提供丰富的油气资源,确定了8个大小不等的生油凹陷,累积面积超过4000 km2。古地理的演化表明该区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最后指出冷湖地区、昆特依地区、马海尕秀-鱼卡地区等是今后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东北含油气盆地J3-K1储层可以分为砂砾岩储层和特殊储居两大类,并以中、低孔低渗透为特征。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中。裂缝或裂隙、溶蚀孔洞是控制特殊储层物性,尤其是特殊储层渗滤能力的主要因素。水下冲积扇扇中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裂缝发育带、古风化壳发育部位是东北含油气盆地J3一K1地层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储集砂体分布特征为例,探讨构造变换带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与变形特征,开展构造转换带的构造-沉积-成岩作用等对物源、砂体、岩石物理等的控制作用的研究。盆地构造转换带控制主要物源与水系,进而控制沉积体系的发育特征;构造转换带与坡折带共同控制沉积相带展布;构造转换带、坡折及沉积层序格架联合控制砂体时空展布及其储层质量:在大的构造转换带、高坡降比的坡折等条件下,在低位域沉积期发育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等,形成大规模的储集体,在高位域沉积期发育较大规模三角洲沉积等。对构造转换带的综合研究,可深化对坳陷盆地沉积体系发育规律认识,进而提高对油气储集体的预测精度,对陆相湖盆沉积学及其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郑浚茂  游俊  何东博 《现代地质》2007,21(2):376-386
渤海湾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两类含油气盆地,渤海湾盆地属于拉张性断陷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克拉通上的坳陷盆地。由于盆地性质的不同,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各有差异:渤海湾盆地砂体类型多样,砂体分布具有较强的分割性,有利储层受垂向上次生孔隙发育带和异常压力带的控制;鄂尔多斯盆地砂体类型相对单一,砂体分布连续性强,储层垂向分布分带性不明显,主要受砂体内幕因沉积差异而导致的成岩差异的控制。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可以沉积相为基础,以成岩深度带和层位为线索展开。鄂尔多斯盆地要遵循“砂中找砂”的勘探思路,在普遍低渗背景下寻找相对高渗区。  相似文献   

16.
断陷湖盆是我国东部新生代发育的主要含油气湖盆,探讨这类盆地储集砂体发育主控因素,对油气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沉积—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理论与技术,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古近系砂体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古地貌、基准面和湖平面变化是断陷湖盆储集砂体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除了沉积环境,构造运动造就的古地貌影响最大。西部凹陷古近纪古地貌包括古隆起、古沟谷、古台地、古坡折和古断槽等单元类型,它们不同程度地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展布和砂体的发育。根据构造特征,古坡折分为断阶型、陡崖型和陡坡型,它们分别对应于冲积扇-扇三角洲-远岸浊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近岸浊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和冲积扇-近岸浊积扇沉积体系等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重力流砂体规模巨大、油气资源丰富,但不同层系不同地区砂体的形态、规模及叠置关系差异巨大,砂体构型特征及发育规律认识程度低,制约了其油气滚动勘探和开发效率。在岩心观察基础上,基于单井砂体构型界面识别和区域性连井砂体对比,结合砂体沉积微相类型开展了砂体构型划分和发育特征研究。研究认为陇东地区长7段重力流砂体规模较大,主要发育西南物源体系,其次为东北物源。发育典型的重力流水道—湖底扇沉积,可细分为侵蚀型水道、过渡型水道、沉积型水道、溢岸、沟道化朵叶体、板状朵叶体和浊积席状砂7种沉积微相。自三角洲前缘斜坡至深湖沉积中心,除砂体形态从条带状向扇形转换外,砂体规模、垂向叠置关系、横向迁移方式等构型特征亦呈现规律性变化,平面上呈现良好的分带性。在靠近三角洲前缘斜坡的近岸半深湖区,单砂体厚度小,呈孤立条带状分布,叠置关系以薄互层或单层型为主;向盆地内部,单砂体厚度增大,横向连通性增强,砂体叠置导致垂向连通性增强,逐渐向连续叠加型转化;靠近沉积中心地区,单砂体厚度略有减小,但横向连通性显著增强,连片性明显,呈间隔叠加型。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重力流砂体构型受控于重力流沉积微相、基准面旋回变化以及物源供给速率。  相似文献   

18.
右江盆地层序格架中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结合右江盆地油气勘探成果,建立了右江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生储盖组合之间的关系模型。具体是以南盘江凹陷及十万大山地区为重点,通过泥盆纪-中三叠世层序地层中生储盖组合的研究,阐述相应的不同级别层序格架 (二级及三级 )中储集体的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不同成因层序中有利储集体的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两种粗碎屑三角洲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吐鲁番-哈密盆地上二叠统、三叠系和侏罗系广泛发育冲积扇、河流、湖泊、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相沉积。其内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最为发育,二者在岩石类型、沉积结构、沉积构造、沉积韵律、沉积旋回、沉积背景及岩电组合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其骨架主要为河道砂体。这两种粗碎屑三角洲可用其特征的陆上沉积组合来区分。本区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储集油气潜能,是今后油气勘探不可忽视的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