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现象普遍发育并已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类型,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是当今沉积地质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基于渤海油田大量勘探实践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调研,归纳总结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了目前混合沉积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陆相混合沉积研究历程可划分为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综合研究阶段.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性,混合沉积岩性鉴定方案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具有复杂的成因类型,包括近源混合沉积、远源混合沉积2大类及6种具体沉积类型.渤海油田首次建立了独立的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相体系.陆相混合沉积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稳定的宏观构造背景与局部强断裂活动、盆内局部凸起碎屑供给的不稳定性、相对干旱的气候与较高盐度的水体条件、正向的古地貌背景.近源扇三角洲混合型、近源扇三角洲侧翼型、近源辫状河三角洲侧翼型、远源高能粗粒型混合沉积优质储层是目前较为有利的混合沉积勘探类型.古地理条件约束、地质模式主导是有效的混积型储层预测思路.现阶段陆相混合沉积研究中需要重视的关键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混合沉积岩性分类方案,钙质壳体生物发育规律及微生物白云岩化作用,细粒混合沉积与页岩油气储层的关系,混积型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   相似文献   

2.
宋章强  杜晓峰  徐伟  卢欢  陈丽祥 《地球科学》2020,45(10):3663-3676
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混合沉积在渤海海域古近系普遍发育,已经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基于90余口已钻井,结合地震、测井以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以渤海海域古近系钻遇的混合沉积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沉积特征与成因背景分析,建立了混合沉积发育模式.研究表明:渤海古近系混合沉积发育近岸混积扇、近岸混积滩坝、远岸混积滩坝3种沉积相、7种沉积亚相和14种沉积微相.近岸混积扇以发育混积沟道为典型特征,岩性为含生屑的砂砾岩或中粗砂岩,为陡坡扇三角洲环境短源水道废弃后与生物碎屑间歇性间互沉积;近岸混积滩坝,为近源搬运沉积的陆源碎屑与盆内碎屑之间的混合沉积,典型沉积特征为发育高陆源碎屑含量的各种粒屑滩或坝;远岸混积滩坝为典型的以富含生物碎屑为主的混合沉积,陆源碎屑含量低,一般为盆内低隆或孤立潜山之上原地生长生物与少量供给的陆源碎屑发生的混合沉积.混合沉积发育模式和规模受古气候与古水体环境、古构造与水动力、陆源碎屑物质供给、古地貌条件等共同控制,其中古地貌特征起主导作用.混合沉积发育模式的建立,对混积型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伟  杜晓峰  宋章强  李正宇  李虹 《地球科学》2020,45(10):3618-3632
渤海海域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矿物的混合沉积,随着近年来混积型储层的油气勘探相继获得重要发现,混合沉积分布规律亟待深入研究.基于大量基础资料,对渤海海域古近系混合沉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明确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完善了混合沉积相关地质认识.渤海海域古近系沙一二段(E2s1-2)主要发育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混积岩、以生物成因碳酸盐矿物为主的混积岩以及以化学成因碳酸盐矿物为主的混积岩三大类岩石类型.受控于干旱的气候与较高盐度的水体条件,混合沉积主要发育于沙一二段沉积时期,在空间上远离区域物源体系,主要围绕盆内局部凸起分布,低凸起、凸起倾末端、近岸隆起、远岸隆起等正向的水下古地貌单元是混合沉积发育的有利部位.根据发育位置、古地貌背景、与陆源碎屑供给的关系等古地理要素,混合沉积成因样式可分为近岸混积扇三角洲、近岸扇体侧翼混积滩坝、近岸隆起混积滩坝、远岸隆起混积滩坝4种类型及六亚类.近岸混积扇三角洲、近岸扇体侧翼混积生屑滩坝、近岸隆起混积碎屑滩坝、远岸潜山隆起混积生屑滩坝4种具体类型的混合沉积物产出规模与厚度较大,易形成粒度粗、生屑含量高、杂基含量少、白云石化作用发育、物性条件较好、产能较高的优质储层,是较为有利的勘探类型.上述地质认识有效地指导了一批混积型储层的重大勘探发现,揭示了混合沉积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对渤海海域中深层勘探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岩心和各类薄片资料入手,以沉积物和储层地质学为基础,结合各类分析资料,对山东沾化凹陷罗家油田沙四段砂砾岩体储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前人所提出的水下冲积扇和近岸水下扇沉积的认识,忽视了扇形沉积体的水上部分,因而改为扇三角洲沉积更为适合。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三个沉积相及五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的储层最为发育。详细阐述了砂砾岩体的岩性、沉积微相等沉积因素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其中粒度对砂砾岩储层特性与对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对营城组岩石样品进行微观特征及粒度特征研究,识别出储层沉积微相类型有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浅湖--半深湖亚相的水下扇与浊流等5 种微相。结合储层物性测试资料,发现砂体成因类型对储层的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物性最好,水下扇砂体储层孔渗条件较河口坝和水下河道稍差,远砂坝和浊流储层物性均较差。同时,该区储层物性还受成岩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断陷盆地中极为发育的一种沉积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平原组合、扇三角洲前缘组合和前三角洲沉积构成,可识别出9种成因相。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盆缘断裂产状等因素控制可划分出退积型、加积型、前积型、陡坡型和缓坡型5种扇三角洲类型。位于扇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及其位于扇三角洲前缘的与之有成因联系的水下分流河口坝、洪水型重力流砂体等物性好,可以构成优质储层。含油性勘探成果亦证实各主力油层段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及分流间湾区,小部分位于扇三角洲平原区。受埋藏深度和成岩场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层位主力油层段的物性与岩性相关性各异。因此,应用沉积体系分布与油气聚集规律挖掘剩余油层及进行远景区预测是有效的与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内,发育了世界上罕见的、最典型的大型扇三角洲。在岩芯沉积特征观察、岩石粒度与成分分析等基础上,结合测、钻井资料等,对该大型湖相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与演化规律开展系统的研究,并建立了沉积与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百口泉组沉积时期,玛西斜坡区发育了两个大型扇三角洲,其延伸距离可大于40 km;该扇三角洲相包含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以及泥石流、扇面河道、碎屑流、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及前扇三角洲泥等9个微相;该扇三角洲富含砾质,总体上以重力流沉积(泥石流和碎屑流微相)的砾岩与牵引流沉积(扇面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砾岩、含砾砂岩交替叠置为特点;前缘环境的水下分流河道延伸近二十千米,且一直保持以砾质为主;纵向上,自百一段到百三段,该扇三角洲表现为典型的连续退积式,沉积演化规律十分清楚,其中,百一段沉积时期,该扇三角洲以扇三角洲平原占据主导地位,至百三段沉积时期,该扇三角洲则演化为以扇三角洲前缘为主,得益于水下分流河道的长距离延伸,使其依然保持为大型的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8.
《沉积学报》2019,37(5):1-2
深水重力流沉积领域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与研究的热点,陆相盆地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在我国已有50年历程,老一辈沉积学家围绕湖相重力流理论及油气勘探实践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相继建立了断陷型、坳陷型及前陆型湖盆浊流沉积模式,从而使陆相湖盆充填模式与沉积特征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近10年来,随着国际深水沉积理论的发展与我国油气勘探技术的进步,我国湖盆深水沉积研究工作再次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湖盆深水搬运—沉积过程、沉积作用、沉积模式、地震响应及技术方法等方面涌现出大量令世人注目的成果,标志着我国陆相湖盆重力流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创新发展阶段。“陆相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研究”专栏针对性地组织了一批相关文章,旨在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陆相盆地深水沉积理论认识,推动我国湖盆深水沉积油气勘探事业。专栏共收集论文5篇,主要内容如下:国际著名地质学家Henry W.Posamentier教授等人撰写的《深水浊流沉积综述》(An Overview of Deep-water Turbidite Deposition)一文,系统总结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海平面变化对深水浊流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对陆相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作用。作者认为,浊流沉积体系一般可划分为三个区域:区域1位于上游近物源一端,包括陆棚边缘及支流供给峡谷,在这个区域沉积物重力流完全受峡谷壁的限制。区域2的显著特点是发育单一的供给水道复合体,其中的重力流不完全受水道壁的限制,常常形成与水道相伴生的天然堤沉积。当供给水道过渡为前缘分散体系或末端扇时就让位于区域3。区域3末端扇发育沟道化流体,但天然堤非常有限,因而经常发生决口,形成富砂的溢岸沉积。李相博等在对我国陆相盆地重力流沉积50年研究历程回顾的基础上,对近10年来湖盆深水沉积研究中涌现出的新成果、新认识进行了总结归纳,主要包括4个方面:1)湖盆中央深水区至少存在浊流、异重流、砂质碎屑流及底流4种类型的重力流与牵引流沉积;2)湖盆中不同类型的流体在搬运与沉积过程中存在互相转化,形成混合事件层(Hybrid eventbed);3)建立了湖相砂质碎屑流搬运—沉积过程的鉴别标志——“泥包砾”结构(Mud-coated intraclasts);4)地震沉积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在湖相重力流内部沉积单元解剖、湖盆深水沉积模式建立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论文最后对湖盆深水沉积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往关于砂级、泥级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的混合沉积研究相对较多,而针对扇三角洲内砾级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的混合沉积特征及模式研究较少,缺少典型实例。王越等以露头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新疆塔尔朗沟剖面中二叠统大河沿组、塔尔朗组扇三角洲的混合沉积特征的分析,结合前人在古气候方面的认识,建立了扇三角洲混合沉积模式。张国栋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邑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露头剖面的解剖,通过岩石薄片观察和激光粒度分析,研究了块状砂岩的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及其垂向变化,认为属于洪水成因的异重流沉积。操应长等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夏子街地区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的研究,认为主要为重力流与牵引流共同控制的扇三角洲体系,并定量划分了扇三角洲体系的岩相—成岩相类型,分析了砂砾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枣园油田孔一段岩相类型及其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承焰 《地质论评》1993,39(7):76-82
前人研究过枣园油田孔一段沉积相,认为属于冲积扇相。依据详细· 的岩心观察结果,结合其它相标志综合分析认为冲积扇进入湖盆中形成 冲积扇一扇三角洲体系,主要证据是水上和水F环境、牵引流和重力流、 流水和波浪、正常和事件成因的沉积标志兼而有之。扇三角洲相包括扇三 角洲平原、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三种亚相。湖泊相沉积比较特殊,发育漫湖 和盐湖沉积。沉积模型的建立是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建立储层地质概念模 型以及进行油藏描述和表征的匝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孙龙德 《古地理学报》2004,6(2):252-26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的白垩系沉积厚度大,岩石类型多,既有碎屑岩,又有蒸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丰富,包括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并以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在早白垩世虽为分隔性的沉积盆地,但其陆相碎屑沉积具有几乎相同的特征:均以冲积沉积体系发育为主,相带分布和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对应山前断陷盆地的不对称性,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在靠近山前的陡坡一侧,正常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在湖盆缓坡一侧。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由冲积扇、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等构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等构成。储层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或辫状河三角洲的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河口砂坝中,在库车坳陷和塔西南坳陷都形成了优质的储集岩。砂体厚度大,分布广,储集条件好。冲积沉积体系的普遍发育预示了白垩系储集岩在盆地内的分布可能是十分广泛的。近年在喀什凹陷、英吉苏凹陷相继取得的勘探成果大大拓宽了其勘探领域,白垩系正逐渐成为盆地内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An important hydrocarbon reservoir is hosted by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Es3) in the Liuzan area, Nanpu Sag, Bohai Bay Basin, China. The Es3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hird-order sequences (from base to top: Sq1, Sq2, Sq3, Sq4 and Sq5). Utilising well logs, cores and high-resolution 3-D seismic dat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s of sediment transport pathways in the steep-slope zone of the lacustrine rift basin. Two styles of sediment transport pathway are identified in the study area, including the faulted trough and fault slope-break zone. The faulted trough is divided into a single faulted trough, synthetic faulted trough and antithetic faulted trough. The fault slope-break zone is composed of synthetic fault slope-break zone and antithetic fault slope-break zone. The fan-delta plain and fan-delta front are recognised in the study area. The different styles of delivery conduits control depositional facies types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fan-delta depositional systems from Sq3 to Sq5. Based on paleo-geomorp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the dispersal pattern of the steep-slope zone system divided into a northern steep-slope system and an eastern steep-slope system is established. In Sq3, the northern steep-slope system develops large-scale mixed sandy–muddy fan-delta deposits derived from the NW. The eastern steep-slope system feeds the medium-scale gravel-rich fan-delta sediments. In Sq4, the large-scale mixed sandy–muddy fan-delta deposits develop from the NNE direction in the northern steep-slope system. The small-scale sand-rich fan-delta sediments are transported from the eastern steep-slope system. In Sq5, the large-scale mixed sand–mud fan-delta deposits are fed by both the northern steep-slope system and eastern steep-slope system. The strata stacking pattern exhibits a seesaw mode in the study ar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nnel-belt thickness and the fan-scales, the paleogeomorphology of the drainage area in Sq3 and Sq4 and sediment supply in Sq5 alternatively control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architecture and sediment partitioning in the sink area. The model proposed in this study may aid in the prediction of favourable reservoirs and good source–reservoir–seal development in lacustrine rift basin.  相似文献   

12.
陆相断陷湖盆中混积岩储层勘探不断突破,使之成为一类新的优质储层而备受沉积学家关注.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二段混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已钻遇混积岩岩心的储层沉积学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混积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理.研究表明以陆源碎屑为主和以生物碎屑为主的混积岩往往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这类储层除保存较好的原生孔隙,还保存一定的与生物组构有关孔隙以及次生孔隙.混积岩储层主要经历了泥晶化、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压实作用等成岩作用.准同生期泥晶化作用、早成岩期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和准同生期白云岩化作用是导致混积岩中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包壳结构抑制了早期压实作用,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早期大气淡水淋滤产生大量的次生溶蚀孔隙.混积岩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及其控制因素分析为混积岩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并对陆相断陷湖盆中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咸化湖盆混积岩成因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关于海相及淡水湖盆混积岩的研究已相对完善,而针对咸化湖盆混积岩理论的形成及实践应用却鲜有报道,本文旨在系统地阐述咸化湖盆混积岩的成因机理、沉积模式、分布规律,对比其与一般混积岩沉积特征的异同点,并探讨其与油气富集特征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矿物学、微观岩石学分析方法进行混积岩矿物组成、沉积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研究,采取地质统计分析方法明确混积岩分布规律,并运用物性分析方法对比不同类型混积岩的储集性能。结合柴达木盆地西北区新近系混积岩研究实例,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欠补偿咸化湖盆的混积岩成因类型:机械成因的相混合混积岩和生物成因的藻混合混积岩。相混合又可划分为两种亚类:互层型混合、组构型混合;藻混合亦可划分为两种亚类:藻粘结混合、滑塌再混合。建立了咸化湖盆混积岩的沉积模式:混积岩主要发育于三角洲、水下扇、滩坝等碎屑岩沉积体系与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体系的过渡相带以及藻灰岩发育区。明确了混积岩的分布规律,可归纳为“盆缘互层型、盆内组构型、藻混合局限分布”。混积岩沉积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任何环境下混积岩形成的先决条件均为碳酸盐岩的生长和聚集,而不同于淡水湖盆及海相混积岩沉积厚度大,生物含量高等特点,咸化湖盆混积岩单层厚度极薄,并发育特殊的藻混积岩类。综合研究认为,藻混合混积岩与油气储层的相关性要大于相混合混积岩。以上成果可为咸化湖盆混积岩,乃至陆相湖泊混合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及油气地质意义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河口凹陷A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沉积相分析,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A区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和湖泊相。沙三段下亚段沉积相特征在沙三段沉积时期具有代表性。沙三段下亚段主要储层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扇三角洲相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由泥石流和水道沉积组成。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由近端坝和远端坝沉积组成。湖底扇相可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内扇主要由滑塌堆积和碎屑流沉积组成,中扇主要由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组成,外扇主要由浊流沉积组成。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靠近南部盆缘断裂发育扇三角洲相,向湖方向发育湖底扇相,向北逐渐过渡为湖泊相。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盆地明显为南陡北缓的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活动盆缘断裂控制了扇三角洲相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砂砾岩油气藏研究逐步深入,新疆准噶尔盆地玛湖大型砾岩油藏与渤海海域渤中19-6大型整装凝析气田获重大发现,使得砂砾岩体成为油气勘探新领域.当前,砂砾岩体沉积响应研究集中于陡坡背景或造山带背景,重点解析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与湖底扇体系的结构样式、控制因素、沉积模式及其差异性,但机制成因方面存在多解性.渤海海域内砂砾岩体主要发育于始新世陡坡背景与中新世初期缓坡背景,其中始新世砂砾岩沿断裂陡坡带呈裙带状近源堆积,热点集中于其结构识别及期次刻画,以期准确预测地下砂砾岩体储层时空分布;而中新世初期转换界面处砂砾岩广泛分布且伴随岩浆活动,难点在于明确砂砾岩体沉积学信息、年代学信息同重大板块构造变革间响应关系,厘定大面积砂砾岩体分布的成因机制及发育模式.砂砾岩体沉积响应的研究方向将立足于完善岩相划分标准、依据,深化其与区域构造事件关联性,定量化解析沉积充填响应过程及工业化刻画其圈闭目标,系统研究对揭示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有重大理论意义,同时可服务大中型砂砾岩油气田的勘探需求.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组沉积相及储层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峰  陈世悦  袁文芳  王德海 《新疆地质》2006,24(1):47-51,T0003
在野外地质剖面研究的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新近系干柴沟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分析了干柴沟组发育的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湖底扇及风暴沉积等几种沉积相类型.详细分析了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强调了三角洲相前缘、扇三角洲相前缘、滨浅湖滩坝、湖底扇以及碳酸盐岩沉积是西部地区干柴沟组有利的储集岩相带.根据生油岩及储油岩叠置组合关系,指出阿尔金山前地区、跃进-东柴山地区、大风山地区是有利油气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台区古近纪—新近纪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地台区古近系—新近系在渤海湾盆地非常发育,在南华北地区也有较大厚度,而在鄂尔多斯盆地则不甚发育,仅在西北部有少量沉积。渤海湾盆地古近纪以断陷型沉积为主,主要为滨浅湖相沉积,物源来自多个方向,如北部的燕山褶皱带、西部的太行山隆起、南部的鲁西隆起、东部的辽东隆起区以及盆地内部的沧县隆起和埕宁隆起等。南华北地区古近纪发育大小不一多个沉积中心,以河流相沉积为主;鄂尔多斯盆地古近纪仅在西北部出现沉积,发育河流相,缺失古新统—始新统沉积。新近系沉积区主要位于渤海湾盆地、南华北地区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外围的地堑中,主要为河流相和滨浅湖相沉积。新近纪早期渤海湾盆地大面积隆升,导致湖盆收缩,部分地区遭受剥蚀夷平,中晚期盆地整体形成统一坳陷,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局部发育滨浅湖相;南华北地区进入裂谷期后坳陷发育阶段,大面积接受沉积,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华北地台区西部沿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形成了一套以河流相与滨浅湖相为主的山前盆地沉积。华北地台区古近纪—新近纪油气的有利勘探区域为渤海湾盆地。  相似文献   

18.
渤海海域环渤中地区沙一二段发育混积岩储层,其中发现了大量的油气,但储层物性差异较大,非均质性较强,其差异及成因方面的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该类型储层的进一步勘探评价.利用钻井及常规物性、铸体薄片、全岩、黏土矿物等分析化验资料,探讨了环渤中地区沙一二段混积岩优质储层的差异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环渤中地区沙一二段发育以生物碎屑为主的混积岩、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混积岩和以化学沉淀碳酸盐为主的混积岩储层,前2类储层中发育大量的螺壳和介壳.其中,生物碎屑为主的混积岩储层以生物体腔孔为主,白云石化作用强,物性最好;陆源碎屑为主的混积岩储层以溶蚀孔为主,生物体腔孔和原生孔次之,泥晶包壳发育、白云石化作用强、含大量中酸性火山岩岩屑、埋藏浅的储层物性好;化学沉淀碳酸盐为主的混积岩储层方解石胶结作用强,物性较差.不同构造混积岩储层类型及物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2)研究区混积岩储层差异主要受母岩类型、基底岩性、沉积水体环境、沉积相、大气淡水淋滤、埋深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以及构造作用的共同控制,但每个构造的优质储层均具有独特的控制因素组合.非碳酸盐岩母岩区,原生沉积期-火成岩基底、含大量生物碎屑混积岩,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滤、早期白云石化,以及深埋藏期-强溶解、裂缝发育是环渤中坳陷沙一二段混积岩优质储层形成的共性.混积岩优质储层差异及成因分析为陆相断陷湖盆中深部油气勘探和评价过程中优质储层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