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位置,孕育了地质公园丰富的资源。本文主要分析了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源类型,包括地质遗迹、文化遗迹和生态及人文资源等,并分析了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贡献以及在敦煌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绿洲植被覆盖度遥感信息提取——以敦煌绿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号  屈建军  张克存 《中国沙漠》2015,35(2):493-498
以敦煌绿洲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TM遥感数据,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混合像元分解两种方法,提取了敦煌绿洲的植被覆盖度信息。在基于NDVI提取植被覆盖度时,选取了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 在混合像元分解过程中,对遥感影像进行波段反射率归一化处理和最小噪声变换(MNF),确定了3个类型端元:植被、不透水表面/土壤、水体/阴影; 最后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验证对比了两种提取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混合像元分解更能准确地提取敦煌地区植被覆盖度信息,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8915,均方根误差为0.0882,而且提取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为敦煌植被状况监测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甘肃敦煌旅游业与城市发展协调性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省敦煌市1987—2012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将信息熵赋权法和TOPSIS评价法相结合,对敦煌旅游业与城市发展协调性进行测算,并借助ARIMA模型预测短期内协调性发展状态和趋势。1987—2012年敦煌旅游业与城市发展协调性呈持续递增的态势,协调系数由1987年的0.134增长到2012年的0.933,增幅较大,说明二者发展保持着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状态。ARIMA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2013—2017年协调性将继续优化,保持和谐互动的发展势头。敦煌旅游业与城市发展协调性的不断优化,与其所处的发展环境、政策机遇密切相关。西部大开发战略、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华夏文明传承保护创新实验区规划的实施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成为敦煌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机遇。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的特性和演化规律,从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生境状态及人为干预4方面筛选12个指标,构建西北干旱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分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在甘肃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和苏干湖自然保护区应用表明,指标体系合理,模型适用.评价认为,西湖自然保护区目前总体状态为中,高度脆弱,苏干湖自然保护区为轻,中度脆弱.在原生脆弱性方面,两者等级相当,但西湖更脆弱;在次生脆弱性方面,西湖已受到显著影响,次生脆弱性严重.  相似文献   

5.
<正>内容简介:《敦煌雅丹地貌形成发育过程图谱》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首部以雅丹地貌为主题的科普性专著,全书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简要介绍了世界雅丹地貌研究历史、研究进展、主要问题及研究意义,以及敦煌地区雅丹地貌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用精美的图片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示了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敦煌北湖雅丹和崔木土三地雅丹地貌形成发育过程的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等4个阶段,给人  相似文献   

6.
基于敦煌沙漠、绿洲和戈壁典型地表的20 m高同步梯度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其风动力环境特征参数,为敦煌绿洲生态治理和外围风沙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3种典型地表的年输沙势存在明显差异,戈壁输沙势(DP)为754.2 VU,合成输沙势(RDP)为582.99 VU,合成输沙方向(RDD)为220.88°;绿洲DP为21.95 VU,RDP为7.67 VU,RDD为259.53°;沙漠输沙势介于二者之间,为92.49 VU,RDP为19.29 VU,RDD为16.79°。3种地表的季节输沙势均为春季最大,戈壁为268.2 VU,绿洲为10.97 VU,沙漠为44.08 VU。戈壁主导风向为东北方向,沙漠主导风向为偏东、偏南和偏西方向,绿洲主导风向为东和偏西方向。结合区域沙源分布情况,在绿洲南缘和鸣沙山北侧交界处应加强风沙防治,阻止鸣沙山向绿洲推进。  相似文献   

7.
疏勒河下游生态保护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通过对河西地区疏勒河下游的生态环境的恶化,终端湖泊的后退,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盐渍化及土地沙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的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并对最低水资源需求量及未来水资源保证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为保护和维系现存林地、草地、湿地、湖泊等生态环境不继续恶化,约需水2.92亿m3,其中安西1.5217亿m3,敦煌1.4306亿m3。但昌马水库只能提供2.4058亿m3的生态用水,还缺0.52亿m3,需通过流域实施农业节水和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解决。  相似文献   

8.
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晋峰  郭峰  王鑫  李蕾 《中国沙漠》2012,32(4):1163-1168
对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既有利于“大敦煌”地区人-地关系的和谐演进,又有利于全面推进“大敦煌”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观察法、描述法、系统调查分析法等定性研究方法,在阐述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旅游开发意义的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将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开发为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和旅游节事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最后,根据风沙地貌特征和旅游发展需要,指出对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应该注意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形象和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敦煌是河西走廊的西大门,阻挡着库塔姆格沙漠的东侵,近年来随着敦煌绿洲的萎缩引发了"敦煌是否会成为第二个楼兰"的忧虑。该文以敦煌绿洲为重点研究区,运用遥感解译的方式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敦煌绿洲的土地荒漠化特征。得出如下结论:1)敦煌绿洲的土地荒漠化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2)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土资源的无序开发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3)风蚀作用成为土地荒漠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雅丹地层是雅丹地貌发育前整个沉积体系的物质体现,记录了沉积过程中的大量信息,而沉积物分析则是解读其关键信息的基础.以敦煌雅丹地貌为研究对象,对其出露地层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敦煌雅丹地层沉积物粒径组成以粉沙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41.08%(YA)、36.82%(YB)和35.41%(YC),自...  相似文献   

11.
作为福建省唯一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阐述了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分析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进一步探讨了保护区长远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2.
衡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第一个内陆淡水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年来区内的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应用生态因子评分方法对保护区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首先将保护区划分为13个生态单元,依据原则(科学性、代表性、可行性以及定量性等原则)并结合实际选择出评价因子,然后进行各生态单元的自然因素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社会因素生态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依据计算结果,将保护区中各生态单元划分为最敏感区、一般敏感区和弱敏感区3个等级,明确了生态敏感性的区域分异特征,为该区今后合理的产业布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盐城滩涂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自然保护区足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盐城滩涂动物种类繁多、遗传多样性丰富,这里建有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麇鹿Elaphurus davidianus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东台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自然保护区。本文介绍了盐城滩涂野生动物、保护动物及经济动物的种类,论述了盐城滩涂白然保护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及野生动物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The first step to defining the rights, responsibilities and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and constructing a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s to identify the stakeholders and clarify their mutual relationships. Nature reserves are complex ecosystems involving nature,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re exists a conflict between the public welfare benefits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the private gains to be realized from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also exist in a nature reserve complex relationships among stakeholders, involving the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economic interests. The introduction of tourism brings substantial changes to the existing stakeholder benefit structure in a nature reser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ourism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ourism payment for ecological service) is a process for redefi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ights, responsibilities and profits among stakeholders and it is also an essential way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keholders. This paper uses a case study of Sanya Coral Reef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China to exa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keholders and analyze their interest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for defining basic attributes proposed by Mitchel and other scholars, in cases of tourism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keholders can be classified as definitive stakeholders, expectant stakeholders and latent stakeholders. This paper applies these classifications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se stakeholders and how these chang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ensation. Additionally, based on the impact compensation has on different stakeholders, changes in the relationships can be analyzed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takeholders can be modelled. This case study of the Sanya Coral Reef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llustrates the operationalization of a new mechanism for tourism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he paper illustrates a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takeholders involved with this national-level nature reserve.  相似文献   

15.
陈传明 《湿地科学》2012,10(3):359-364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处理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毗邻社区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当前自然保护区研究者、决策者和社区居民共同关注的问题.利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意愿调查法等,分析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毗邻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社区居民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这种态度受被调查者的教育程度、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保护区的建立使大多数社区居民收入减少,而社区居民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社区居民面临着缺少资金、补偿制度缺失和缺乏生产技术等问题;提出了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社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功能区保育与湿地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保护区内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由于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和周边地区农田用地的开发,保护区已经面临着水资源匮乏、湿地退化等问题。本文从保护区的湿地功能区保育现状和保护区各功能区生态补偿等方面研究了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确保洪河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达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2007-2009年期间的2个越冬期,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物种的数量一般都在12月达到最高,而10月由于候鸟刚刚迁来以及翌年3月已有部分候鸟迁离,故这2个月份鸟类数量相对较少。保护区的9个湖泊中,沙湖是白鹤、东方白鹳和小天鹅极重要的栖息地,而大湖池是东方白鹳和小天鹅极重要的栖息地。监测发现蚌湖已成为白鹤和东方白鹳重要的栖息地,建议将该湖划为保护区的核心区以加强白鹤等濒危物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 洪河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红玉  李兆富 《地理学报》2007,62(11):1215-1222
从流域尺度, 应用遥感和GIS 技术对1954 年以来6 个时段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进行分析, 并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洪河保护区及其所在浓江河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连通度进行计算, 系统研究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结果显示: ① 浓江河流域大规模土地利用发生在20 世纪80 年代之后, 年均耕地面积增长速度为101 km2/a; ②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直接导致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降低, 同时也间接影响了洪河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 ③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景观连通度降低严重割断了景观之间原有的物质交换和功能维持关系, 是导致保护区湿地景观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 恢复保护区周围一定面积的湿地, 维持良好的景观连通度是实现保护区自然保护效益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王敏  冯相昭  吴良  郭群  朱秋睿  田春秀 《中国沙漠》2015,35(6):1700-1707
基于单位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结合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5-2014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该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近30年保护区草地面积持续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减少趋势,每10年至少减少18亿元;(2)平均温度和降水对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贡献率至少为52.5%,保护区每10年因气候变化损失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至少为9.5亿元;(3)保护区现有生态保护力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气候变化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合理的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政策以及保护和恢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