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颅脑外伤分类的CT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对多种颅脑损伤的认识水平。所用材料和方法为本组135例,男98例,女37例,年龄4_77岁,平均年龄24.83岁。车祸伤93例,跌伤28例,击伤14伤,101例有昏迷史,全部病例均作头颅CT轴位平扫。从相互伴发的多种颅脑损伤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它们的CT表现。结果得到了135例中,有多种类型颅脑损伤133例,单纯脑挫裂伤2例;硬膜外血肿104例,合并同一部位骨折75例,占72.15%,合并脑挫裂伤占70.37%;硬膜下血肿20例,位于外力对冲部位15例.占75%,合并脑挫伤裂伤12例,其中11例邻近硬膜下血肿;外伤后2小时内CT检查,并于外伤后4小时至5天内CT复查47例,发现病变进展38例,占80.95%。结论为硬膜外血肿多伴同部位骨折;在硬膜外血肿中,伴发的脑挫裂伤多位于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多发生于对冲部位;颅脑损伤后,短期内病变可能会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及早诊治外伤性颅内迟发性颅内血肿,研究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表现、CT随访价值。方法:在120例颅脑外伤患者中行CT随访检查。结果:通过CT复查,32例发现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其中硬膜外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12例,颅内血肿4例。大约80%的血肿在外伤后3天内出现。结论:外伤后3天内积极CT复查能及早发现迟发颅内血肿。即使开初CT扫描正常者,如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变,应立即行CT复查。  相似文献   

3.
肾外伤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是探讨CT检查对肾外伤的诊断与分型及其对临床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6例肾外伤的临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依据CT表现将肾夕伤分为4型:(1)肾挫伤(肾内血肿)26例;(2)肾包膜下出血19例:(3)严重肾损伤(肾横断或肾碎裂)13例;(4)单纯肾周血肿2例。结论:CT能明确出肾外伤的诊断与分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CT扫描为闭合性腹部外伤而血液动力学稳定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发现外伤及其程度高度敏感,专门和准确,使得许多外伤患者,特别是肝外伤得以做手术治疗,CT成像能有效地显示肝外伤保守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分析总结颅脑外伤病人CT扫描的护理及扫描技术要点,材料与方法:对9600例颅脑外伤病人在做CT检查前的护理技术及扫描技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了解伤后脑内改变对诊断和治疗有着和重要作用。总结了颅脑外伤CT扫描的护理技术的9项要点,结论:CT是诊断颅脑外伤的首选方法,它不仅能够明确颅外伤的范围,也是判断可进行外科手术的重要指证,CT检查的护理技术及扫描技术是确保外伤患者CT检查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急性硬膜外血肿是颅脑外伤中常见的一种血肿,常规X线检查不易发现,患者死亡率高.CT检查可对硬膜外血肿及时的作出明确诊断,并可确定血肿的大小、部位形态及数量,为治疗提供了依据.本文收集证实的76例,其中6例保守疗法均经CT诊断.旨在阐明CT诊断本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急性颈椎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目的是分析急性颈椎损伤(ACT)的CT征象,评价CT在ACT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78例颈椎外伤患者行平片、薄层CT检查及三维重建,并做对照分析。结果经影像学诊断60例ACT,CT诊断59例,1例CT阴性而由平片确诊 1例。平片与CT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 53. 3%和 98.3%。结论:CT比X线平片可发现更多的骨折,并能明确骨折块与椎管的关系。这对临床处理严重颈椎损伤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例肾外伤病人CT将其分为三型。轻型:肾挫伤,肾内血肿;中型:肾撕裂伤;重型:肾完全性断裂或粉碎。CT检查的优点为完全,迅速、能准确显示腹部解剖,肾外伤程度及腹部合并伤,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信息,CT诊断效果优于IVP及VS。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眼球内肿瘤的CT表现特点。地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眼球内肿瘤的CT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CT在眼内肿瘤的诊断上有以下优势:(1)可以弥补眼底镜检,荧光血管造影以及超声波之不足;(2)高分辨率CT及薄层扫描能较好的显示眼内肿瘤其伴存的钙化,出血等,以及向眼球外扩展的程度。结论:目前CT为诊断眼球肿瘤的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对面部和颅底骨折的认为。本组74例,男性63例,女性11例,年龄2-71岁,车祸外伤64例,拳击伤5例,铁棍击伤2例,从高处跌下3例,全部病例均采用轴位CT平扫。眶内壁骨折20例,其中爆裂骨的11例,直接骨折8例,1列同时受直接和间接外力作用;眶下壁骨折1例,为爆裂骨折;眶外后壁骨折1例,眶顶壁骨折9例,均为直接骨折;其他骨折33例;蝶窦内液平为颅底骨折的重要间接征象。CT检查可确定骨折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302例颅脑外伤进行了分析,其小脑挫裂伤61例(20.2%),硬膜下血肿49例(16.2%)硬膜外血肿43例(14.2%),复合血肿41例(13.6%)。作者认为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且危害性极大的疾患,无创伤性的CT扫描诊断则有定位,定性、定量准确之优点,可给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从而减少了手术或其它不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腹部实质性器官损伤的CT表现的认识水平,方法:56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腹部外伤患者,男43例,女13例,年龄7-58岁,平均年龄23.2岁,全部行中上腹部CT平扫。结果:56例中,脾挫裂伤23例,脾包膜下血肿5例,脾内血肿4例;肝挫裂伤并包膜下血肿4例,肝内血肿3例:肝脾破裂并包膜下血肿5例,肾挫裂伤2例,肾包膜下血肿3例,肾内血肿3例,胰腺挫伤1例,肾上腺挫伤2例。结论:CT平均对腹部实质性器官的损伤有重要作用,肝实质局限性受压是包膜下血肿与腹腔积血的较为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TSC)颅内不同部位病灶的CT平扫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16例颅脑TSC患者资料,分析颅脑TSC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癫痫、智力减退及皮肤损伤为TSC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其中癫痫最为典型,其发病率为93.75%。CT检查对不同部位TSC的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SC患者CT平扫均可表现为室管膜下结节,表现为条状、圆形或类圆形的钙化结节,且呈对称性分布,以侧脑室体部外侧缘多见;9例脑实质结节患者CT平扫示可见5例可于皮质和皮质下存在钙化结节状,且以沙粒状呈现,1例表现为点状或小片状的低密度的病灶边缘清晰结节病灶;4例患者CT平扫可表现为脑沟和脑池的改变,皮层脑萎缩,额顶、颞枕叶脑沟局限性或普遍性增宽改变为CT平扫表现。脑室扩张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侧脑室扩张,额、枕角明显呈气球样变化。结论:TSC患者主要以癫痫发作、皮肤损害及智力低下为其主要临床特征,而CT扫描中室管膜下为TSC患者最为常见结节部位,不同部位结节可有特征性的CT表现,但颅内钙化结节病灶为CT平扫中TSC的最为特异性征象,故可将CT作为颅内TSC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及CT表现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32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32例,脑实质内出血灶23例,呈单发或多发,直径小于2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低,基底节区和脑干,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脑室内出血7例,合并硬膜下/外血肿8例,颅骨骨折7例,结论:DAI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颅脑CT图像计分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儿颅脑损伤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135例小儿颅脑损伤患儿,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行CT颅脑扫描,记录CT图像计分,伤后24h检测血清MMP-9和NSE水平。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儿分为轻型组(56例),中型组(48例),重型组(31例)。追踪患儿临床结局,根据院内30d是否发生死亡患儿分为存活组(103例)和死亡组(32例)。观察不同组间CT图像计分、血清MMP-9和NSE水平的差异;分析CT图像计分、血清MMP-9和NSE水平与GCS评分的相关性;ROC分析CT图像计分、血清MMP-9和NSE水平对小儿颅脑损伤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CT计分、MMP-9和NSE均随小儿颅脑损伤程度加重而增高(P<0.05);存活组患儿CT计分、MMP-9和NSE低于死亡组(P<0.05);CT评分、MMP-9和NSE均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684、0.462、0.310,P<0.05);CT评分与MMP-9和NSE也呈正相关(r=0.493、0.282,P<0.05)。CT评分、MMP-9和NSE预测小儿颅脑损伤预后的AUC分别为0.996、0.943和0.758。结论:早期颅脑CT图像计分、血清MMP-9和NSE与小儿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均有关,可作为预测小儿颅脑损伤预后评估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层增强CT检查对外伤危急症患者腹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外伤危急症患者的多层CT急诊平扫和增强检查资料。结果:15例外伤危急症患者中,骨盆骨折8例(CT增强显示:1伴动脉血管破裂出血:1例左侧髂总动脉破裂,5例伴一侧髂内动脉分支破裂出血,2例双侧髂内动脉分支破裂出血;2伴肝破裂出血2例,脾破裂出血3例,肾破裂1例);小肠及系膜损伤并多发断裂1例伴肝脾破裂;肝破裂1例;脾破裂4例;左侧臀上动脉破裂1例。增强CT可直接显示造影剂外溢及脏器破口外伤改变。结论:多层增强CT与单纯平扫CT比较,在显示血管破裂及脏器出血定位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条件的医院可积极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撕裂伤的诊断及动态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肺撕裂伤的CT表现。结果:20例患者共发现45个病灶,右肺25个,左肺20个。CT表现为肺气囊9个、肺气液囊12个、胸膜下气泡影15个、肺血肿7个及楔形含气裂隙2个。肺撕裂伤周围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肺挫伤。45个病灶中,26个病灶位于肺表面或胸膜下,5个病灶位于肺深部,14个病灶位于脊柱旁。20例患者均伴有肋骨骨折,8例患者合并血气胸。CT动态观察,发现7个肺气囊腔内见液体进入,形成肺气液囊;胸膜下气泡影6例形成血气胸,5例出现肺血肿伴胸腔积液;1~2月肺气囊、肺气液囊及肺血肿吸收和缩小。结论:肺气囊、肺气液囊及胸膜下气泡影是肺撕裂伤特征性CT表现,肺楔形含气裂隙是该病特有的CT征象。CT检查是早期发现、诊断和动态观察肺撕裂伤最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1例临床脑血管病患者行脑增强CT扫描后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所有检查采用GE Hispeed NX/I所排CT扫描机,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 图像经2位以上放射科诊断医师阅片分析.结果51例临床脑血管病患者中:脑血管正常14例;单纯变异7例;其他脑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变窄(30例),其中混合型变窄12例(两支以上含两支脑血管变窄),脑血管变异合并脑血管变窄5例,脑血管单支变窄13例.结论螺旋CT脑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比较理想且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