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遗迹所在地区开发用地失控的原因,从体制方面讲,乃是由于规制手段不够健全、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城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等问题所致;从微观经济层面而言,还在于农民缺乏保护农地的经济诱因、农地转向开发用地收益更高、相关利益集团的势力影响等因素在起作用,故而农地流转成开发用地不可避免。所以应当借鉴海外土地发展权制度,在历史文化遗迹所在地区内落实土地发展权的补偿机制,对开发用地实行有效的管制。具体来说,应当从法律上明确土地发展权的地位,将农地保护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协调起来,推行土地使用管制,建立完善土地发展权交易机制,同时有效控制农地流转为开发用地的隐性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但我国农地流转规模及流转市场化程度仍处在较低水平。深入分析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充分发掘农地流转的潜力势在必行。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为研究区,结合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并从农村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收入两方面对农地流转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绍兴全市承包耕地流转潜力为88.34%~99.38%。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对农地城市流转的国内外已有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农地城市流转的相关研究并未将地块间的空间联系纳入考虑,割裂了其地理空间上的相关性。对空间计量中空间相关性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将空间计量应用于土地利用管理研究,并考虑各区域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空间关联,以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路径研究农地城市流转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是土地流转的一种类型,其含义指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和转让使用权。农地流转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萍  段建南 《湖南地质》2011,(10):29-29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从而明晰农地产权、确定好流转的主体,为大规模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打下重要基础。从目前已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的地区来看,由于没有标准统一的全国农用地价值估算体系,缺乏合理的价格依据、评估标准或者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6.
任运生 《河南地质》2014,(11):20-20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就成为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旨在建立要素公平交易、收入公平分配和市场公平竞争三大体系。对广大农民来说,就是将可流转农地资源作为重要市场经济要素进行公平自由交易,将农地流转最大化收益作为农民重要收入进行公平分配,让农民作为农地流转的市场主体自由参与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7.
集体建设用地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生产要素参与流转,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从资源配置效率来看是合理的。从法律法规、制度构建、存在的问题、完善的措施等方面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探讨农村宅基地现行入市流转的相关情况。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村宅基地流转存在模式选择、制度设计与创新、风险规避、退出机制、户籍制度等问题。要使农村宅基地流转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必须摒弃原有的、不必要的限制,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制度建设,并处理好现实、政策与法律之间的衔接问题,兼顾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9.
利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类法等方法,梳理总结国外相关规划中用途管制的制度方法与管控体系,并归类为四种,分别是以用途和密度、容积分区为主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控制城市扩张、保护农地为核心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土地开发许可和发展权限制为主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兼顾刚性和弹性特征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总结得出发达国家实践对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启示和建议,包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向全域多要素多维度转变、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刚性弹性相结合、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市场化手段和市场配置作用、我国规划体系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建议等方面,为新时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用途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斌 《广西地质》2011,(8):34-35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日益成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范化流转是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保障,对农村规划实施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面临着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水平低、流转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缺乏管理等困境。因此,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健全、完善和创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是当前急需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取向主要有市场取向的制度创新、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创新与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制度创新等。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创新措施,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展望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思路进行探讨,指出节能减排工作在不同行业取得的成绩、发展潜力以及目前存在体制机制与技术方面的问题,最后针对产业发展模式调整和优化、先进工程技术推广及应用、体制机制创新与完善等问题,提出展望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Human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and root cause of ecological problems, while human activity is socio-economic activity. Therefore, ecological problems must be 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economy.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Anthropocene concept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HDP and the Future Earth show the importance of socio-economic perspective on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problems. Ecological problem is essentially socio-economic issue, and it needs understanding from a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int of view. As a result, political ecology, theories of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and socio-ecosystem analysis have emerged. Examining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of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s from a socio-economic perspective indicate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socio-economic aspect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obtain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s. In this way,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will be promoted and the degraded ecosystems can go on the right track of natural recovery. For these purposes,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problems should seek solutions at three levels: institutional and political reform, development model transformation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4.
李晓虎  陈军伟  曾亮 《山东地质》2011,(5):52-53,57
全面分析了当前临沂市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结合临沂市作为全省"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城市这一背景,借鉴国内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好的做法,提出通过规划计划、城乡统筹、机制创新、舆论宣传4个方面共同推进,走出一条临沂特色的土地节约集约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汪恩满 《地质与勘探》2018,54(6):1147-1152
根据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理论来分析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发现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制度变迁具有强制性、渐进性、滞后性和单一性特征。并因不良惯性的路径依赖陷入非效率的锁定状态,主要表现为:方式手段上重审批轻监管、管理理念上重管理轻服务、体制机制上重政府主导轻市场参与。分析认为,原有管理制度的惯性作用和改革的阻力与动力,是影响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性的主要因素。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改革创新需要从降低改革阻力、克服制度惯性、增加改革动力等三个方面来打破原有管理制度的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的制度、信息和决策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一  王学军  吴斌  韩峰 《水科学进展》2010,21(5):726-732
城市非点源污染对中国水环境的威胁日益加剧。制度不健全、信息基础薄弱和缺少决策支撑是当前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的主要制约因素。短期内,改善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夯实信息基础。从长远来看,制度的完善是落实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的根本保障。发达国家在信息基础建设和制度设计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对于中国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先进的决策支撑技术是管理获得预期成效的重要保障。国际上决策支撑技术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值得国内相关领域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土地储备出让工作是我国为改变传统的土地供应模式、规范调控土地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而做出的重大创新。通过调查研究并结合蓬莱市土地储备出让工作运行实际,就土地储备出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Resilience theory has gained considerable prominence with regard to the management of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and more recently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Yet, how resilience is precisely understood, how its institutionalisation works and how organisations can operationalise principles for achieving resilience often remains vague. Therefore, the paper explores how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sational theory can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n resilience. Linking organisational institutionalism to resilience theory, the paper analyses in particular how resilience thinking can diffuse and translate into organisational action, and which challenges and barriers may exist. Empirical research on formal urban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in Vietnam is used to explore the important role of distinctive institutional features in a given culture, region or sector for shaping this process. It is argued that such context-specific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conditions are often underemphasised, thereby, hampering the transferability as well as operationalis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silience propositions. Relevant aspects include epistemological, ontological and normative dimensions. Linking the case study to neoinstitutional theory, recommendations are developed for increasing the intercultural transferability of resilience thinking into organisational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制度,对其流转模式进行了有益探讨;提出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必须规范操作规程,并且还要建立一套合理地收益分配机制,使之既能体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利益,又能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briefly presents the current state of land degradation in Egypt and then discusses the socio-economical and institutional aspects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problem and have bearings on possibilities of sustain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effo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